查看原文
其他

谁来培养未来的企业管理者?

王昆 跨文化洞察 2022-04-24
点击上方“跨文化洞察” 关注我们

教育方式的改革已不可逆转,对企业管理者的培训方式也到了应该重新反思的时候了。

最近一篇名为“芬兰正式废除小学和中学课程教育,成为世界第一个摆脱学校科目的国家”的文章迅速传播,文中提到2016年11月14日,芬兰赫尔辛基教育局正式下发通知:从现在开始到2020年之前,正式废除小学和中学阶段的课程式教育,转而采取实际场景主题教学。芬兰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摆脱学校科目的国家。芬兰教育部长Marjo Kyllonen这样解释这场变革:大家熟悉的分科教育,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地理、历史等等,整套系统都是19世纪确立下来的,已经使用了快200年,在当时做出了贡献,但当前的需要已不再相同。我们需要适合21世纪的教育体制。


我们好像从来没去怀疑过分科教育这件事有什么问题。但其实回头想想,分科教育方式,似乎并不是我们认识世界和认识现象的最自然方式。


过去的教育往往花绝大多数时间在讲授知识上面,小学六年,中学六年,大学四年,如果再读硕士和博士六年,到能为社会创造价值共需二十二年时间。随着互联网及数字化的发展,人们可以很轻易地获取自己感兴趣的知识,那么教育将去往何处?2012年至2017年,英国开放大学所发布的六份《创新教学报告》中提出若干创新教学法,如下表:

▲潜在影响程度为“高”的创新教学法年度统计

 

教育方式的改革已不可逆转,对企业管理者的教育培训方式也到了应该重新反思的时候了。1989年,教了15年MBA课程的亨利明兹伯格在他出版的一本书里写了题为“培训管理者而不是MBA”第一章。1999年,他动手写作那本离经叛道的《管理者而非MBA》,对传统商学院的工商管理教育进行了激烈的批判。亨利明兹伯格认为商学院的学员选择、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与企业经营管理严重脱节。商学院的课程也基本上是分科安排的,战略管理、组织行为学、市场营销、管理会计等等。企业经营管理解决的问题是系统的问题,单独的课程如何在实践中应用,环境的变化带来的变量很多。商学院的课程大多以讲授知识为主,而我们发现在企业中成长的管理者更需要思维的启发和碰撞。案例教学是有些商学院创新的教育方式,但案例编写者是否将所有关键因素涵盖其中,对当时的环境尤其是人员及团队的因素有无充分阐释,可借鉴性有多强?这些都是很大的疑问。



我们回顾一下商学院曾经用过的著名案例,很多都已随着这些公司的消亡逐步淘汰了。吉姆柯林斯所著的《基业长青》中选取的三分之一企业,正如其中一章的标题一样“弃之如敝屣”。我们不禁要问,企业的管理者应该接受什么样的培训才有用?


中化集团董事长宁高宁在美国读MBA时也思考了商学院课程设置与企业经营实际的逻辑的相关性问题,后来他在实践中总结了企业经营管理的五步组合论、战略十步法及6S管理体系等方法论,其中团队学习法被广泛应用在培训中。团队学习法被打造成为中化的一种工作方式,其特点是既有知识点的输入,又有团队成员的思想碰撞。以知识点为引子,以头脑风暴、集思广益为主要学习方式,无论是战略制定场景还是团队建设,既可研讨项目管理又可讨论激励机制,互相启发,共同解决企业存在的实际问题。


移动通讯的发展导致获取知识的方式多种多样、高效便捷,如果我们不再通过线下培训帮助企业管理者获取知识,那么可将这些主题研讨开发成企业经营管理对应场景的课程,转变成为启发思想、交流实践经验的方式,势必将对现有商学院的传统教育方式形成冲击。                (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

往期文章

公众号ID:跨文化洞察/leishi4stones

电话:010-88588100

网址:www.4stones.net

邮箱:info@4stones.net

提问与互动:请扫上方二维码


如果您有与跨文化相关的文章或案例,欢迎来稿与大家分享。来稿请发送至邮箱info@4stones.net,请注明您的姓名并提供简要个人介绍,我们将尊重您的知识产权。谢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