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官僚制”的学生会? | 政治学人圆桌论坛第009期

政治学人 政治学人 2019-04-24

再不点蓝字关注,机会就要飞走了哦

回归生活的政治·圆桌论坛

第九期——“官僚制”的学生会


问题发布:

学生会是高校内部的重要机构,是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的实践组织。然而,越来越多的呼声表示,大学的学生会已经是“藏污纳垢”之所,是官僚制在学生中的表现。因为部分学生干部的“官僚作风”与“社会习气”,不少用人单位也表示拒绝招录具有学生干部经历的学生。但是辩护者依然认为,大学的学生会虽然存在问题,但主要是管理方式的欠妥与学生自治与服务能力的式微,学生会的积极功能仍然远远大于其负面问题,学生会依然是锻炼学生能力、甚至促进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场域。那么,大学学生会的价值、功能到底应指向何处,如何改变大学学生会的问题,使其朝向积极的方向发展,成为培养公民能力、锻炼社会实践技能的场域?


嘉宾介绍

主持人:

张力伟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博士研究生

曾任高校学生组织指导教师

参与嘉宾:

刘际昕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曾任院系学生会主席


于泽

计算数学硕士

金融从业者

曾任高校学生会主席


何尊

政治学硕士,讲师

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辅导员


点评嘉宾:

 杨修 

管理学博士

社会评论人

广西财经学院讲师


观 点 阐 述

刘际昕:

要肯定学生会的积极作用,需要承认,即便废除学生会也仍需要相应的组织去填补功能上的空白。学生会的“官僚化”标签主要有两个来源:第一,真实的官僚化气息;第二,没参与进“官僚系统”或者离开组织的人的抱怨。学生会官僚气息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院校组织的“传帮带”或“任人唯亲”;第二,制度缺口所带来的权力滥用。“传帮带”或“任人唯亲”虽然保证了组织内部的连贯性,但是组织的排外性也随之增强。学生会掌握一定资源,在组织内部还具有人事、财权等。这些权力最终影响评奖评优、保研工作等与学生息息相关的问题,因而成为众矢之的。深层次根源则在于资源的占比不同最终在学生中制造了差异,进而导致不同群体的疏远。在学校这个小社会,学生会干部与非学生会学生就演化成了“阶级矛盾”。进一步分析,造成“传帮带”和制度缺口的核心在于院校相关负责人的权力过度下放和学生群体缺乏监督与意见表达机制。学生会的根本是一个服务学生的机构,相关负责人将学生会变成了对其个人负责的办事机构就造成了依赖便利性的“传帮带”,缺乏学生监督自然就缺乏了权力制约机制。

于  泽:

我的观点是,学生会没有那么不堪,但也面临改革的拐点。第一,近些年网络上和坊间对于学生会有较多微词,曾经在学生会中工作过的我也确实听过一些风言风语,但是我觉得这并非是学生会的“锅”。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学校也是一样,同学们之间有亲密和谐,也会有勾心斗角;有嬉笑怒骂,也会有利益纷争。我们只能说学生会内部同学之间交流竞争更为紧凑,所以更凸显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加上“吃瓜群众”心理上的“猎奇心态”和“负面偏好”、现阶段网络媒体再煽风点火,让人们有一种学生会“藏污纳垢”的错觉。其实从正面看,学生会首先是学生在大学里接触真正社会环境的一个渠道,拥有着较为优质的资源。再者,由于学生会一个较为正式规矩的环境,使得在其中能够崭露头角的佼佼者在未来社会中还是非常有竞争优势的,他们看待问题的角度还是较普通同学更为开阔,对待事物的积极性也更强,这也都是通过在学生会组织日常活动锻炼出来的。第二,我们能认识到学生会的确有污垢,这种污垢是因为学生会没能紧跟时代节奏。首先作为学生的组织,学生会的赋权机制、监管机制就不健全,如何奖惩,如何让群体更优质化,避免劣币驱逐良币,这都只是写在章程中、并非落在实际上的。有很多红线因为人际而成为弹性,这很不利于学生会的成长。

何  尊:

教育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很难评价培养出来什么样能力与人格的学生可谓优秀的教育成果,虽能建立一些基本指标,但这个问题始终存有争议。评价学生会这一个高校内部管理机构的价值优劣,更涉及学生发展意义,高校建设意义、社会意义等多个维度。但作为一名普通辅导员的观察而言,还是觉得热爱公共事务的学生,无论从就业指标、综合素质、领导能力等方面评价,多数还是获得了更良好的发展。我们所处的世界是最为普通的、善恶交织的社会人间,我觉得应该以一种自由而中立的角度看待“官僚习气”或是“社会风气”问题,它们体现了政治与管理的复杂性,意味着人性的弱点,在社会的各个角落中普遍存在着,质问着每个人的生存方式,高校亦难独善其身。因而除少数尖端研究领域等,很难说如果我们培养出来了一个完全不沾染社会习气的学生,就是教育的成功。我认为,高等教育作为主持人谈到的政治社会化的场域,作为完成一名学生从高中的应试教育过渡到社会一分子的重要阶段。应该增进学生对于真实社会了解,让他从学生会这样一个微缩的社会场景中,模拟自身与社会的相处,找到自己的职业方向,得出如何生存的答案。而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思政教育的有效参与,确保大多数学生在看到了一些所谓社会现实了以后,还是会坚定信念,做一个“让自己尊重的人”。当然,说这些并非对于学生会管理的放任,在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学生会如何发展得更为良好上,确实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学 术 争 鸣

刘际昕:

学生会官僚气息的来源并不在于学生本身,根本原因在于资源的集中性与严重的不平等性,而直接导火索则是学生会的相关指导老师或者负责人。出台各种规劝学生的制度与措施只是杯水车薪,简单的调整和革新也仅仅是形势下的一种平衡手段。如果将学生会视为领导的办事机构,那么学生会再如何改良都逃不过“官僚”二字。而这样的学生会顶多成为有组织有纪律的“官僚”作风组织。当前的学生会主要是学校或者学院的“官方”机构。从其主要的事项来看,首要目的就是为了执行有关学生的相关政策,例如号召同学参加运动会、迎接新生,筹备迎新晚会等等。大部分的活动都属强制性,学生会的成员在动员中常常“得罪人”。没有利益的诱惑,也没人愿意得罪人。大幅度缩减强制性活动,削弱指导教师的计划性指派任务,加强学生会自主性与制度性完善,让愉快、主动、想办的活动成为学生会的主要活动,才能慢慢改变学生会的现有状况。当然最后还是要回归到改革资源分配的问题上。历来文人相轻是常态,“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有批判性的观点是好的,但是不加建议的破坏性“喷子”就不值得大家倾听了。

于  泽:

刘博士的一些观点我不太赞同。如果说把学生会的发展问题归结于学生会有权力滥用上,我觉得是不对的。说实话学生会没有什么权力,因为学生会并非是完全的职能性部门,更像是自组织的自律性部门,它的工作范畴相对于其他学校部门是模糊不清晰的,没有明确的职责也就没有义务,没有义务又哪来的权力?说白了学生会是帮着干活的,权力归根到底是掌握在指导学生会的老师或部门手里,没有哪个学生干部能决定评奖评优,保研工作,如果说真有学生干部能决定性的插手这些工作,那只能说是相关职能部门的失职。当然,如果非要说有什么好处,那就是学生会同学可能会有一些隐形福利。学生拿出自己的时间做活动,工作,自然而然会了解到更多信息,结识更多老师,明白更多流程,他也比普通同学更吃得开,玩的转,但这不能说是学生的毛病,凡事有度,不超过度就是合适的。其实,相反我觉得学生会的问题就出在它没有明确的权力上,如果学生会有明确的权力,我们就可以按照明确的规章去要求它,作为其中每一个成员也都有了明确的义务和工作,这更会促进学生会的良性运作。再有就是学生会和非学生会的没有什么“阶级矛盾”存在,相反我在现在的校园里看到的更多是学生会的自嗨。有矛盾那都是个别人与人之间的鸡毛蒜皮小事,一旦挂了学生会的身份就要搞个天翻地覆也不好。我觉得学生会服务学生没做好,是因为这个队伍正在缺失学生群体当中的存在感,所以我觉得更应该赋予它权力,明确它的义务,让学生会和学生的学习、生活明确的联系在一起,才会让更多人认识学生会的工作性质与内容,以及对学生工作的支持和理解,少一些没有意义的矛盾。

何  尊:

两位的观点给予了我更多的启发,首先,刘际昕博士谈到的“传帮带”,直接指向了“谁统治”这一核心问题。在实际观察中,确实家庭条件更为优越,语言表达能力优秀,在初高中阶段的各类培训班里面就掌握了更多的文艺特长,以及善于摄影、制图等,掌握更多的学生工作技能的同学,容易在入学初期展露头角,进入核心部门,逐步掌控学生会的核心权力。进而易于与校方形成一种合作关系,接受更多的资源倾斜,以出色的落位,印证教育的成果。而省份、兴趣、观念相似的小团体确实容易形成对于学生会权力的“传帮带”式垄断,进而形成资源垄断、行政效率低下等官僚制作风现象。在这一问题上,高校需要认识到学生中社会阶层、利益团体的存在,更需要考虑教育“有教无类”的基本导向,在实际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去平衡和推进一些基本价值:这应该是管理意义上的效率、政治意义上的公平正义、和教育意义上教育权利与发展机会。此外,由于政治始终面对的是资源分配,置于大学的具体场景下,就可以认为是背景属性多元化的学生群体围绕大学发展资源,进行竞争和博弈的过程。不同学生的家庭背景、个性偏好、文化属性均不尽相同,而这种差异集中反映在对于发展方向的选择上:有的学生主张学生会等社会工作参与,有同学则将精力集中于专业分数与科研成绩上,有的学生通过实习等游离于学校组织之外,做体制的批判者。以一种很粗略的方式分类,以上几类学生根据从事的主要事务不同,分别从高校行政系统、高校科研教学系统,企业与社会组织等处分享权力、围绕发展资源进行竞争。同时,为了证明自身的大学四年的成功,除罗列在简历上的成绩、奖励与经历之外,还会延伸出论战:学生会成员会认为只追求学习成绩的同学缺乏基本的社会行动能力,专研学术的同学认为其他人对大学阶段本职工作缺乏理解,总参与校外活动的则批判学生会的官僚化等等。所以,学生会的官僚化某种意义上也是围绕发展问题进行的符号竞争与话语权力博弈,这就跟大城市好还是小城市妙的话题一样,在社会任何一个领域都屡见不鲜。

学 人 点 评

杨  修 :

三位发言者都提到,现在的学生会的确存在官僚化的现象,而且都认为官僚化是负面因素,但是这个问题,我们要辩证地看。首先,任何有官僚色彩的机构,或者说任何存在权力关系的组织,都必然存在官僚化倾向,不因意识形态和所有权、制度而不同。无论中国外国、国企私企,都会官僚化,学生会也不例外。用布迪厄的话说,场域会建构人的行为,场域中有权力,自然会出现种种所谓的官僚化。其次,官僚化一般说来是贬义词,但是我们要知道,打官腔踢皮球是官僚化的结果,公事公办走程序,也是官僚化的结果。所以,官僚化的有无不应成为关注的重点,而应该关注官僚化的多少,以及官僚化的原因。

我已经离开学生会多年,但可以提供一个事例供大家参考。我有一位兄长读博期间兼职当辅导员,他思维比较活,搞了一次学生会主席公开竞选,就是让候选人去演讲,让学生投票,以投票结果作为最终成绩的一部分,比重还挺高。结果完全出乎他意料,除了想在学生会担任职务的学生之外,大部分根本不care,也懒得去给候选人投票。为什么没人在乎,因为学生会并没有为学生服务,完全成为一部分人的自娱自乐,对他们来讲谁当都一样。不加入学生会,学生一样可以发展的挺好;反过来,加入学生会的人,到底是为了那点绩点加分,还是真的要给同学代言?几位发言者都没有提,但这才是关键之处。如果大多数学生根本不care学生会,给他们选主席都懒得去投票,那这个学生会可以说非常官僚了,完全脱离同学,有学生会之名而无其实。

还有一点,几位发言者说的都不太多,就是进学生会的都是什么人?据我观察,都是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也有少数自强自立典型。结合之前“寒门难出贵子”的讨论,的确,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由于教育资源不均等,从小得到社交、组织乃至特长方面训练的机会相对较少,不具备脱颖而出的优势,有时候自觉不自觉的被边缘化。但这并非学生会官僚化的结果,而是学生会官僚化的原因,无论是公务员子弟,还是接近权力的商人家庭,或多或少会沾染一些。有关学生会官僚化的争议,绝不仅仅是高校学生会的问题。

回 应 发 言


主持人语:如何改变学生会的问题?

学生会应该如何改革?三位学人给出了答案。

刘际昕:

首先,学生会需要回归到学生自我服务的组织范畴中来,减少学生会强制性活动,增强其自主性。其次,学生会的奖惩制度,应尽量减少对奖学金评定、保研、出国、找工作等相关校内稀缺性资源的干涉。再者,学生会的监督机制,应完善上下互动监督,使用新媒体等电子化办公方式,扁平化运行,增强竞选、日常运作透明度。最后,学生会需要完善学习型组织建设,让学生会的各项学习培训成为参与学生会的吸引动力。

于  泽:

改革第一点要明确学生会每一个个体的权利与义务,通过义务来提高学生会的群体优质性,通过权利来吸引更为优质的人才进入群体当中。改革第二点要做好监管,严守红线,让学生能有纪律意识,这对于学生在未来真正进入社会中是非常有价值的。学生会这样一个组织,由于人员更新变动迅速,届期较短,管理分工不明确等先天不足,在现在这个时代环境里缺少一个更新迭代的过程,使得它本身的核心竞争力已经大不如往前,这也是学生在校园中自由选择市场化的一个表现。但是如果说我们为了把学生会做好,真正做成一个以学生为核心,表达学生意见观点的窗口,锻炼学生能力的历练场,这还需要核心体制的改革,以及校方在这方面的努力。

何  尊:

我觉得,实现学生组织管理的民主化,应该更好地分散以往置于教师手中的各项权力,使活动的举办上更多尊重学生创造力的发挥,涉及学生利益的各类评奖评优能更为公开、客观、评价指标稳定;孕育出良好的组织文化,教师作风的身教垂范,学生之间形成良性的理念传递等,应该是调整和革新值得探讨的一些方向。

总 结 点 评


张力伟:

学生会“官僚化”已经成为了不容争辩的社会事实,我本人就深有体会。我本科时代就曾经受到过学生会“官僚”的倾轧,被学生会“官僚”指指点点,因此我对“能装”的学生干部深恶痛绝。不过我也需要承认,我担任学生干部的这几年,也体验到了“官僚化”的气息,甚至也成为过他者眼中“能装”的人。一体两面,我在学生会也锻炼了不少能力,认识了不少朋友,收获了别人没有的东西。学生会就是一个让学生又爱又恨的地方,它有很多缺点、但也有很多闪光之处。问题在于,我们如何通过修正制度让学生会真正地成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组织,如何让学生会发挥出模范与桥梁作用,而不是一味地批判。正如杨修博士引用布迪厄的思路,让学生会这个场域去建构学生积极向上的行为,培养出学生的公共精神与责任意识,这才是高校学生会存在的真实意义。我曾经对自己带过的学生干部讲过,“干部”就是骨干部分,这个标签内在就带有责任,既然选择了担任学生干部,就要承担起责任而不是享受幼稚权力的快感。几位学人都拥有学生干部经历,并在曾经的学生干部生涯中也取得了相当优异的成绩,体验过喜悦与苦痛。因此在对待这个问题上,能够接地气地客观分析,提出的对策也较为实际,对于学生会未来的发展确实具有借鉴作用。对于我们而言,学生会或许是中二时代的一场游戏,但留下的依然是难忘的回忆。


支持学人原创

“地域黑”为何愈演愈烈? | 政治学人圆桌论坛第008期

圆桌论坛丨第007期如何看待频繁出击的网络审判?

圆桌论坛丨第006期大城市人口政策,我们的出路在何方?

圆桌论坛丨第005期 从江歌案看“性别暴力“

圆桌论坛丨第004期 家委会竞选得与失

圆桌论坛丨第003期 “女士优先车厢”之辩

圆桌论坛丨第002期  让社区运转起来

圆桌论坛 | 第001期 共享单车与公共空间

政治学人【回归生活的政治·圆桌论坛】诚邀参与

圆桌论坛为政治学人 推出的系列活动,以上为本次论坛全部线上活动纪实,文章为原创作品,任何纸质或网络媒体转载请联系授权。

欢迎海内外教师、博士生参与圆桌论坛的讨论,或者为我们推荐有价值的选题,欢迎发送您的意愿和个人相关简历到zhengzhixueren@sina.com邮箱报名。

扫描上方二维码,支持学人原创作品,打赏金额全部归嘉宾所得。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更多政治学人原创作品

本期编辑:谌瑾    审校:夏为

文章已于修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