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风的中国舆论场
本公众号持续推送舆情素养文章和有趣故事,欢迎关注!
临近年末,国内舆论场突然变得空前复杂。这种变化总体表现为,西风压倒东风。也就是境外的信息突然呈现出压倒性的数量优势和聚焦热度。
国内舆论场越来越和国际舆论场成为一个信息流的连通器。外媒愈来愈关注境内的突发事件,各种研究都在证明中国故事越发凸显于外媒的重要版面和议题设置之中;境外的风吹草动,也动辄在国内掀起巨大舆论波澜。比如,华为CFO在加拿大被扣押,法国巴黎的革命(闹事)事件,以及美国热闹的党争,等等。
值得关注的是,境内外的信息频繁流动,使得知识资本首次作为权力资本出现于这种舆论场的枢纽之上。简单地说,只有那些学贯东西、拥有娴熟外语能力的学者,在这场大型的信息流动时代,掌握了新闻话语权和信息定价权,成为掌控信息流动的阀门和意见领袖。
比如,外媒当日重要版面的重大新闻、特朗普推特第一时间的解读、美国国内政治生态的精准把握、境外意见领袖的观点推介、国际学者对于大事件的随时评论、著名学术期刊的最新观点,等等,使得他们掌控了国内网络舆论舆情的议程设置权力。这让长于观察国内事件并辛辣点评的普通学者黯然失色,而此前作为把关人的行政权力在这种“国门上”的信息博弈中,也处于跟风状态。
这实际意味着,此前以严厉面目出现的行政权力,或将或正在与知识权力达成和解,展开合作。否则,知识权力将作为一种灰色的面孔,私贩境外信息非法入境;而行政权力如果一如既往警惕疏远知识权力,则在这种信息博弈中只能拿到二手信息,从而失守至关重要的把关人身份和舆论的话语权。
如果境内外的信息流动,普通网民只是保持看大片的姿势,则舆论场形势会简单得多,但实际情况是,国内的网民一直是以攸关切身利益的心态,忧心忡忡地关注着境内外发生的一切,从而导致中国网络舆情的国际、国内双重属性更为浓厚。
所以我们注意到,当中国的高层已经以各种宣示和高规格会议明确了前进的道路,坚定了重新出发的信念的时候,中国的民众却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迷惘和焦虑。这一方面表明了传统的舆论引导的功能的削弱,另一方面,也和舆论场的信息驳杂和话语权迷失,大有关联。
迷惘和焦虑的根源,在于利益多元背后的观点多元和立场迥异。以华为CFO在加拿大被扣留为例,在国内普通民众中间引发了民族主义的愤怒浪潮,可是鉴于这个重大事件爆发的非同寻常的国际背景,以及幕后真相尚未爆出的扑朔迷离,各方的解读大相径庭,相去甚远。观点和立场的分裂导致了社会分裂,惯于寻找标准答案和获得舆论引导的民众,骤然变得无所适从。人们出于本能的安全感寻求真相,结果真相如坠云雾,导致更大的不安全感和焦虑。比如对于华为的孟晚舟风波,人们最为关注和看重的官方态度,只有谨慎而严厉的一再抗议,似有不明就里和不便言明的苦衷;半官方的《环球时报》一如既往地扛起民族主义的大旗,开着“环球时炮”;国内意见领袖对于特朗普政府的维持刻板的批评;专家对于美国国内复杂分裂的政治生态的提醒,等等,都将真相越推越远。而在这个过程之中,针对华为的态度,国内也出现了分裂,有的借机爆出华为内部管理问题,连任正非和孟晚舟的私人生活都遭到人肉,等等。
网络信息之门的突然放开,直接冲击了国民保守的大脑,犹如强光直射密闭的房间,让人一时睁不开眼。这种信息和思想之门洞开,对于中国社会的冲击力,只有上个世纪80年代国门初开时候的思想冲击,堪可比拟。习惯于简单思维和被动管理的国人,面对汹涌灌入的各种网络信息、社会思潮、新奇思想,以及各种事关未来前途命运的经济分析、政治传言、实业凋敝、失业加剧、养老危机、国际风云,缺乏独立思维,焦虑成为常态!处于信息流量冲刷下的小民,如果缺乏宏观视野和足够的知识结构作为精神支撑,确实犹如落水之人,既想安全上岸,又只能随波逐流,而时时担心溺亡于这个洪波滔天的无边汪洋里。
或许多年之后,我们才会认识到,如果我们不将眼下各种复杂的现象置入中美博弈的宏大时代背景下,不将这个因素纳入思考的结构模式中去,很多现象也就不可能得到完美解释,人们的精神苦闷和焦虑也就找不到来由和去路。中美在各个领域的紧张博弈,带来的是国际各种力量的此消彼长,但是影响最大的,是中美两个当事国。犹如两个壮汉扳手腕,随着绞力加大,必须调动全身心的整体力量完成激烈对抗,身体内部任何一点的小伤口都可能崩裂,进而影响比赛结果。中美大国对抗的升级,产生了一种巨大张力,有可能倒逼各自国内结构性的矛盾爆发,从而影响社会的稳定和执政的安全。
这种倒逼的张力,有可能沿着权力的毛细血管,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生产出无数的个体悲喜剧。一份大洋彼岸的订单的取消,可能导致一个企业的破产,一个家庭脆弱的财政就此断裂,一根骤然紧绷的心脑血管就可能导致不可预知的个体后果,而这有可能给地方政府带来难言的维稳压力。这就是国际压力的毛细血管式的传导。这种倒逼性的力量,对于中美两国来说,才是最危险、对于未来最不可预测的不确定因素。
从美国来看,随着中美贸易战的进行,国内已经存在的政治内战空前激烈,各种政治力量争相登场参与博弈,特朗普作为总统不过是各种力量的其中一极,往往顾了外交,内政就会失手。以孟晚舟被扣留来说,至少两位白宫官员否认特朗普对此事先知情,更有不少人认为,此事或是反对党针对特朗普而策划的一次一石三鸟的独立法律行动,既打击了中国,又让特朗普措手不及,失去和中国缓和关系窗口期,还让各方插不上手。或许当我们口诛笔伐美国政府的各种“阴谋做法”的时候,根本没有认识到美国内政党争的空前复杂性,更没有意识到美国政府对于检察官的独立决定毫无影响力的这个看来不可思议的事实。或许我们接下来应该派驻更多的智库专家深入观察理解美国,才能为我们未来科学地与美国打交道提供更为精准的政策献言,否则我们将陷入狂热的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的爱国话语之中自我陶醉不可自拔,最终却于事无补甚至雪上加霜。
而对于中国来说,这场猝不及防、提前到来的中美博弈战,可能将导致国内的社会矛盾更为复杂,舆论场更为波谲云诡。虽然按照既往的发展规律,当一个国家和社会在面临强敌压境之际,内部会空前团结共御外敌,从而将内部矛盾转移出去,但是在当下中国,这个规律的有效性有可能大大弱化。由于传统舆论引导力量的弱化,在急剧转型、利益分化的社会里,一个强大的外力反倒有可能导致内部利益分化,人心分散。尤其在当下社交软件统治的社会里,有多少个大型的社交微信群,就有可能存在多少独立的观念和利益群体。当外力遽然来临的社会,他们会作何反应,如何聚拢人心,完全是个复杂课题。更何况,中美贸易战的后果,自然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必然带来国内一些产业的低迷破产,经济结构不可避免伤筋动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然加剧,对于持续发展和社会整合,是个不小的挑战。
在传统媒体一统天下的时候,南振中老先生提出的”两个舆论场“说法获得大家认可。官方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在很多方面并不一样。比如对于同一件事的看法,官方就很严肃刻板,而民间则可能带着戏谑的口吻在茶余饭后传播。但是总体看来,官方舆论场占据主导地位。
但是到今天这个新媒体时代、社交媒体时代,舆论场已经极大的扩容,“两个舆论场”已经远远解释不了今天的全部现实。起码,在两个舆论场、国内舆论场之外,我们已经清晰地看到了国际舆论场、处于境内外两个舆论场关口的精英阶层舆论场、传统媒体舆论场和社交软件舆论场,等等。
更为关键的是,传统的舆论场各自都是封闭自洽闭环的,可是今天的各种舆论场,由于是被动开放和话语失守,以及境内外舆论场的相互连通,都不可能再自我封闭了。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舆论场从封闭走向“漏风”,正在面对一个开放而多元的未来,八面来风或许才是它最真实的写照。
往期精选:
重庆公交坠江事件中自媒体的“黄金角色”
请关注“网络舆情和危机公关”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