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眼下的网络舆论出现了近年来罕见的传播现象

燕志华 网络舆情和危机公关 2022-04-04

本公众号持续推送网络舆情素养文章以及故事,欢迎关注!


近日为一家准备IPO的企业进行危机管理辅导的时候,才知道它是该行业数一数二的龙头企业。但生活在邻市的我们,竟然对此一无所知。这一方面意味着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上的“隐形冠军”越来越多,另一方面也表明,随着社会分工的加强,眼下在任何细分的垂直领域,即使做到了第一,但是要想打破圈层,扬名社会,已经变得越来越困难了。


如果说,在计划经济媒体不发达的时代,出名是一件难事,那么进入新媒体时代,我们发现,在各种媒体渠道平台多如牛毛的时代,出名反倒变得更为困难重重了。


问题出在社交媒体占据优势的传播格局里,出现了越来越强化的圈层化。圈层化已经成为人们自我强化的社会阶层,越来越难以打破。网络上出现了各种层次的、不同价值观的网络社区,人们被禁锢在了自己设定的虚拟围墙之内。


比如说,如果你是从事大数据领域的从业者,你没心思和一般人打交道,因为这个行业只能是少数人的自由王国,你注定只能和少数人打交道,业务也越钻越深,终于有一天你抬头发现,身边已经没有多少像样的朋友了。这意味着你只能在这个圈子内成为大牛,但是出了圈子,你什么都不是,甚至可能在很多人眼里沦为古怪天才。你在这个垂直领域的精研,已经让你陷入圈层化,已经很难再社会出大名了。用“信息茧房”理论并不足以解释这种现象,这是当下社会化高度分工和圈层化的社交软件高度发达的时代共同造就的现象。



短期来看,这种“牛人卡在圈层里”的现象没办法解决,因为各种垂直的细分领域的新媒体已经成为潮流,是从传统的大众传播向社区化的、垂直领域发展的必然结果,已经很难逆转了。


数十年来,科学和发展已经成为人类新信仰,我们总是相信它们意味着人类的正向的进步,但是今天我们突然发现,一味向前掘进的科学技术,在今天一下子成了一个令人疑惧的东西,因为我们不知道科技的下一步究竟要将人类导向何方。就以眼下人类全力发展的人工智能来说,很多顶尖科学家都已经发出警示,最好带着警惕和敬畏的心理看待这样的技术,慎重发展。


就在这种圈层化的社交软件愈演愈烈的时候,我们重新发现了传统媒体的另一个重大价值,那就是它们依然具有突破圈层的作用,或者说,它们是今天我们能够打破网络社会圈层的最后武器。


放眼当今世界,我们确实找不出比传统大众媒体更能带我们突破圈层的媒介了。有数据显示,微信、微博和今日头条三大平台的信息流,占据了国内舆论场近70%的信息容量,其中微信和今日头条显然是带有浓厚的圈层和领域色彩的,无论是微信公众号还是头条号,越来越倾向于在各自擅长的垂直领域进行开拓获取粉丝和关注,营造自己的一片小天地;微博似乎依然保留了传播广场的特征,但是问题是,你在微博上面喊一嗓子,还有多大的可能性被人听到呢?除非被那些意见领袖关注和转发,但是问题又来了:商业机构收买他们都来不及,他们为什么要关注和转发你呢?


这时也会有人问:为何在新媒体和社交媒体的时代,我们如此看重突破圈层的能力?中国作为一个大型的现代政治经济体,需要关注社会治理和社会整合的能力建设。虽然圈层化和族群化本身无可置评,但是从美国的现状来看,种族族裔问题、社区区隔问题、文化隔膜问题等诸多社会问题,和各种异质性文化、族群之间彼此隔膜大有关系。一个能够突破圈层的文化建设或将有助于社会的和解。此外,从技术的层面来看,分工是一个大趋势,但是从社会的角度看,协作却也是一个大趋势。突破圈层,打破隔膜实现更多交流,本身是一项社会福祉,将人从技术的统治下解放出来,是向人的回归。


所以,我们不得不重新将关注的眼光转向那些大浪淘沙、存活至今的传统媒体,意识到他们在今天高度社交化和圈层化的时代不可或缺的社会整合功能。传统媒体主要是大众媒体,是不分圈层和阶层的大众媒体,而且背后有国家力量作为支撑,所以有强大的发射力量能够突破圈层。虽然阅读量其实并不令人乐观,但重要的是,它们拥有这种穿透圈层的破壁的力量。


传统媒体在这个方面拥有的深刻影响力,其实从近来国内舆论场里的一个近年来罕见的现象就可以得到印证。这种现象就是,国家主导的话题重新引领和席卷了整个舆论场,吸引了绝大多数网友的深度参与,并且向着国家希望的方向发展。



这种现象已经多年没有出现了。我们知道,中国问题的复杂性就在于,在大国崛起、社会转型的内忧外患的历史当口,网络时代又降临了,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和外部性风险。它几乎是对只懂得传统社会治理方式的人们的一次“降维打击”,人们又不得不重新学习和面对这个异质性的现实新空间。网络空间崛起之后,它就在传统的官方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之外开辟了一个相对独立的舆论空间,而且这个空间经常呈现出民粹化、非理性、情绪化的诸多色彩,几乎是一个虚拟的在野党的存在。它随意引爆网络热点话题,任由网民设定自己的网络议程和主导话题。它并不关注官方的态度,它只是将无数网民“众筹”的议题在网络上引爆,然后就冷观政府是否有所作为。所以,网络舆论空间里,信息生产、传播和定义的主导权从官方转到了民间。近十年来,政府努力的一个方向是能够主导这个网络议程,尽力融合线上和线下的舆论场和权力场。这个梦想很少机会能实现,但是在今天,它突然就实现了。


自从中美贸易战正式开打至今,我们发现国内网络舆论场的主题逐渐变得集中而鲜明,两条显著的主导脉络逐渐清晰:一条是中美贸易战,另一条就是打黑除恶。虽然还有众多小的热点不断爆发,但是遮不住网络空间的“月明星稀”的气象。而这两条主线,都是官方主导的,传统媒体率先引爆的。中美贸易战是当今中国必须面对的头等大事,因此传统的官方媒体责无旁贷地冲在了第一线。打黑除恶是一项中央部署的专项斗争,传统媒体也是一直进行各种密集报道。


任何一个事件和新闻的传播,一般沿循这样的路径:一家大的网站或者主流媒体的率先引爆,接着线下线上反复融合或节外生枝,细节爆出,热度升高;网评频出,网民定性,意见领袖一锤定音;进入微博、微信、今日头条、论坛等各类平台;段子手出手;形成娱乐或者历史事件标签;事件解决,或者事件主角千夫所指无病而死;新雷引爆,网民追逐下个热点。我们从贸易战和扫黑除恶的舆论传播看,基本没有跳出这种传播的窠臼。


先从贸易战的脉络看,这是一个爆发在中美之间的战争故事,叙事的主线是双方领导人的各自凌空表达,以及各自强烈的民族主义色彩。但是双方表达也有特点,美国是特朗普总统的主角戏,同时身边班农、彭佩奥、斯金纳等鹰派“四人帮”,而中方是央媒唱主角,接连抛出重磅评论文章,地方媒体和网络也接连进行转发。在此主题之下,还有众多的桥段,最大的一个就是华为的发展、抗争的系列悲壮故事,而作为华为这个主角的对照方,网民还精心设置了联想、中兴等企业来增加冲突、丰富情节。也即是说,虽然中美贸易战在多条战线爆发了,但是主线没变,不过是场景和桥段在变。或许多年之后,我们回首2019年,会发现这是一个新的历史起点。


再看扫黑除恶的脉络,不光是一部警匪片,更是一个个悬疑片。在云南的孙小果事件爆发后,一个死刑犯逃出生天的匪夷所思的故事,勾起了全民的阴谋论想象,全民因此高度关注。中央督导组亲临当地又将事态升温,各种媒体接连报道。接着,又爆发了更加骇人听闻的“操场埋尸”案,将人们的注意力从鏖战正酣的中美贸易战拉了过来。各种冤案、无头案、悬案开始分头爆出,可以说,一场全民参与的破案大赛和悬疑连续剧正在热播。没有官媒吹响终场哨声,这个剧目不会轻易落幕。扫黑除恶斗争一方面具有巨大的民生性质,容易吸引百姓的欢迎,另一方面,在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下,这种做法也是一种强力的社会人心的整合方式。


上述两个网络舆论的线条,是内外交织,双线并行,如同两条粗大的绳索,一头连着现在,一头通向未来,网民自发地沿着这个设定的方向熙熙而行。整个社会线上线下高度一致,人心得以整合,网络变得清朗。


我们看到,网络舆论这种高度融合难得一见的情景,此前也发生过两次。一是在1999年南斯拉夫大使馆遭遇美国轰炸事件,全国人民上下齐心,同仇敌忾,一致对外;第二次发生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时候,人们震惊于巨大天灾又沉浸于悲伤之中,亿万民心凝聚在了中央周围。而眼下这场爆发于“最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历史时刻的中美贸易战,让人们很快从各种社会思潮和西方民主自由的淆乱迷思之中快速清醒过来,认识到这是一场国运之战和未来之战,个体的命运已经和国家的命运牢牢捆绑在了一起,人们因此重新团结在了中央的周围。我们也看到,此前不少对于美国抱有幻想的人士自此次贸易战中,看到美国从“灯塔国”滚落,失落之感油然而生。


我们由此次网络舆论罕见的传播现象能够看出,国家议题在关键的时刻对于网络舆论依然具有巨大的统领性、整合性的功能,爱国主义、民族主义和高度的向心性对于网民依然具有巨大的号召力和感召力。这背后是网民整体性对于斯国、斯民、斯党、斯土的不离不弃,这对于中国社会和执政党来说,意味着巨大的希望。


 作者:燕志华 博士,舆情和声誉管理顾问



往期精选:

从贸易战看美国“舆论战”的秘密武器!一句话就能说清了

舆情:响水事故后的这个特殊现象,才值得好好深究

官方发布真相,不应追求“舆情反转”的效果

长三角应警惕和防范“李云龙式“的干部

中国富豪们闹心美国?从近期热点事件看网络舆情新动向

“咪蒙”的命运与背后的三股网络势力

从克林顿看刘强东:“桃色新闻”中的声誉恢复之路

从俞敏洪言论危机谈公众人物如何安全地“实话实说”?

 

 

欢迎关注专业公众号”网络舆情和危机公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