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单 | 2023年历史学新书(15)
前 言
史学研究公众号已有16.5万的订阅者,2023年继续设立新书单栏目,推介本年度高质量的史学研究著作。另外公众号也常年推介新出版的高质量学术论文,期待各位学人的推荐与支持。word版论文一般收到后,经过简单的技术性审核、编排在一周内推送。已经授权其他公众号发布且标注了原创的论文无法推介。投稿邮箱:shixueyanjiu2015@163.com。请勿通过微信发给编辑。感谢您的关注。本期书单为2023年第15期新书单,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欢迎转发,注明出处。
1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周代的信仰:天、帝、祖先
作者:罗新慧 著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年03月
定价: 198.00元
本书利用传世文献、两周金文资料、战国简帛材料,描绘西周、春秋、战国每一时代宗教信仰的基本内容、整体面貌。在此基础上分条析理由商到西周、历春秋战国而至“大一统”国家建立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信仰领域的变化,探讨天、帝、祖先对于两周政治文化的影响,考察天、帝、祖先崇拜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并指出商、周时期的祖先崇拜对于华夏共同祖先意识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罗新慧,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从事中国古代史、先秦史研究。著作有《曾子研究——附〈大戴礼记〉“曾子”十篇注释》《首阳吉金疏证》等书,并发表有《周代天命观念的发展与嬗变》(《历史研究》2012年第5期)等论文多篇。
2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三千年文明大变局
作者: 许倬云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出品方: 磨铁图书
出版年: 2023-1
页数: 285
定价: 59.80元
《三千年文明大变局》是当代史学大家许倬云先生基于“全球大历史”史学视角的通俗历史读本,纵深横阔,深入浅出,充满人文关怀。在《三千年文明大变局》书中,作者从全球大历史的视角,以两条主线分别勾勒出东西方文明发展的路线图:两者长期以来平行发展,也存在各自发展的“峰与谷”及转折点;最终,中国形成大一统国家,欧洲走向了列国并立,直至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明清以来中国一落千丈,欧洲人则发现新大陆,开启了以工业革命为基础的现代文明。从此以后,在世界历史的进程中,中国人只能扮演追随者的角色。本书从地理环境、社会制度、思想文化等方面,以两相对照的方式剖析了两者的成败因缘,并指明了中华文明复兴可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许倬云,江苏无锡人,1930年生于厦门。美国匹兹保大学荣休讲座教授,中国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1962 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先后执教于台湾大学、美国匹兹堡大学。2004年荣获亚洲学会特别贡献奖,2020年荣获第四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终身成就奖。 学术代表作有《西周史》《汉代农业》等,另有《万古江河》《说中国》《中国文化的精神》等大众史学著作数十种行世,海内外行销百万册。
3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海上丝绸之路
作者: 高伟浓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副标题: 航线、华商与华工
出版年: 2023-4
页数: 495
定价: 188元
本书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包括南海航路、中南半岛出海水路、东海航路、太平洋航路、印度洋大西洋航路等,放在同一个视框内进行全景式考察。在充分吸取前人研究成果、整合各种资料并进行新的合理诠解的基础上,还原古代中国人开拓“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功业,探寻历代华侨的移民轨迹及其在居住地的生存发展,主要分析游走于各条航路上的华商贸易,各类华工在居住地的打拼业绩,以及华侨对“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社会经济贡献。本书时域始自汉代,迄至清末,时空广阔,视野恢宏,角度新颖,对华侨职业的地域、行业系统性与联通性,华商与“海上丝绸之路”形成演变的关联性与网状分布,以及对华农的个体分散式耕垦、集体耕垦、多种经营、专业性开发、种植园开发等方面的分析着力良多。
高伟浓,历史学博士、暨南大学教授(1995年起)、博士生导师(1996年起),长期从事华侨华人、国际关系和中外关系史研究。曾担任暨南大学历史系主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侨华人研究)主任以及多个全国性和省市学会(研究会)领导职务,曾在多个国内大学和研究机构担任兼职教授/研究员;曾做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高级访问学者(2005~2006年),在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越南和巴西等多个国家的大学或研究机构做过访问学者。
4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虢国夫人游春图
作者: 黄小峰
出版社: 河南美术出版社
副标题: 大唐丽人的生命瞬间
出版年: 2023-4
页数: 180
定价: 88.00元
《虢国夫人游春图:大唐丽人的生命瞬间》是艺术史学者黄小峰对传世名画《虢国夫人游春图》的品读。本书分为十个章节,层层递进,从虢国夫人的历史形象、文学形象入手,借助对《虢国夫人游春图》画题的形成与画作递藏的梳理,带领读者逐一解读这件作品的视觉图像中所蕴含的历史细节。作者着重从艺术和历史两个方面解读笼罩在这件作品之上的诸多谜团:“虢国夫人”是谁?她和《虢国夫人游春图》有怎样的关系?《虢国夫人游春图》是历史性的如实记录还是天马行空的艺术想象?这幅国宝名画有怎样的坎坷经历?它对于我们认识唐代的历史有没有帮助?它对于我们理解唐宋时代的艺术有怎样的意义?本书围绕着这一系列大家感兴趣的问题给出了新的解答。
黄小峰,1979年生于江西南昌,祖籍湖南桃江。1998年进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学习,2008年获得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人文学院副院长。主要研究中国美术史,致力于中国古代绘画的研究。著有《古画新品录:一部眼睛的历史》《解读国宝丛书: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西园雅集:两宋人物画》等书,译有柯律格《大明:明代中国的视觉文化与物质文化》。
5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心鉴秋月
作者: 李浩然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副标题: 米芾的艺术史微观叙事
出版年: 2023-4
定价:68.00元
中国艺术史的两大叙事体例于唐宋时臻于成熟:一是借用正史体例的艺术通史,二是传衍稗史志怪的私人艺术笔记。由于宋代及以后,以个人见闻、微观叙事见长的艺术笔记,无论是数量,还是学术影响力,都远超体现宏大历史叙事意识的艺术通史。因此,通过著述家及其文本案例,追问艺术史微观叙事勃兴的现象、缘由与价值,就是重审传统艺术史学的一个重要角度。作为著述家,米芾既参与过官方艺术通史的编撰,也因其自由、多变而具创见的五本笔记闻名于史。通过对其生平及著述的考察,米芾在宋前艺术著述的基础上,思考艺术著述的写作体例和艺术史论研究中的叙事对象问题,放弃了以朝代为类目、以艺术家为中心的宏观“叙史”品评体例,逐渐建构起以艺术作品为中心的微观“叙事”模式。
李浩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站博士后、助理研究员;东南大学艺术学院艺术学理论博士,国家留学基金委“艺术类人才特别培养项目”公派意大利威尼斯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方向为艺术史与艺术理论。
6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蒙古社会制度史
作者: [苏]鲍里斯·雅科弗列维奇·弗拉基米尔佐夫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译者: 刘荣焌
出版年: 2023-5
页数: 384
定价: 65.00
《蒙古社会制度史》是苏联学界首部研究蒙古封建制度创建及发展历史的著作,为蒙古社会形态的演变提供了经典的解释。作者弗拉基米尔佐夫认为,蒙古社会的历史就是蒙古封建关系发展的历史。全书以时间为序,分古代、中期、近代三个时期,并借助大量不同文字的材料与典籍,细致入微、全面丰富地描绘了蒙古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状况。他富有创见性地指出,围猎组织方法的改变显示了蒙古社会的发展,而在这一过程中,类似于西欧封建关系的人身依附关系也在不断演进。这本书的问世在当时填补了巨大的研究空白,即便是到了今天,其经典性也丝毫未曾减弱,仍堪称学者研究11—17世纪蒙古社会的必备参考。
鲍里斯·雅科夫列维奇·弗拉基米尔佐夫(1884—1931),苏联科学院院士、蒙古语言学家、历史学家。研究领域涉及蒙古语言、文学、历史、民族学等,在苏联蒙古史及蒙古语言研究方面均有突出贡献。遗著《蒙古社会制度史》深入探究了蒙古封建制度,因其开创性意义而获得国际声誉。另有著作《成吉思汗传》《喀尔喀绰克图台吉碑铭考》等。
7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清入关前步兵研究
作者: 张建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23-5
定价: 78.00元
本书考察清朝入关前的步兵发展史。建州军队在萨尔浒决战前,以骑兵为主要骨干,步兵只是其辅助。萨尔浒战役之后,努尔哈赤为攻取城池,每逢战事,临时选拔锐卒充当步兵,并给配备攻坚器械等,充任全军矛头。这时的步兵尚未成为独立兵种。天命十一年(1626),明朝使用红夷大炮挫败金人,迫使皇太极改革步兵,扩大其规模,定为常制,不再是临时之兵,器械和战术与此前存在较大差异,奠定清入关后八旗步兵的基本制度。该书细致、系统地描述了清入关前步兵的相关情况。
张建,1980年9月生,满族,北京人,2012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学院,获史学博士学位;2014年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留所工作,现任助理研究员。研究领域为明清军事史、民族史、早期中俄关系史,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等刊物刊发学术论文20余篇。
8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中国前近代的出版、文化与权力
作者: (美) 周启荣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副标题: 16—17世纪
译者: 张志强等
出版年: 2023-6
页数: 440
定价: 88.00元
本书应用新文化史理论分析晚明蓬勃的商业出版对社会、文化各方面所起的巨大作用。作者从多个角度考察了16—17世纪中国书籍的生产,涉及商业出版的运作方式、商业出版扩张如何为科举士子提供艺文劳动机会、艺文市场的交易、商业性“四书”论集对官方解释的挑战、艺文权威由朝廷向职业批评家的转移、复社作为能够对科举考官施加影响的职业批评家联盟的性质、八股文评选家通过出版市场而成为公共批评家的地位、科举考试与商业性书籍出版的关系,以及诸多晚明人士在商业化艺文公共空间的表现等问题。
周启荣(Kai-wing Chow),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历史学博士。现任伊利诺伊州立大学历史系、东亚语言文化系、中古史教授、史博洛博物馆馆长,2016年当选美国中西部亚洲研究学会(Midwest Conference on Asian Affairs)会长。主要研究中国 思想史、礼学史、新文化史、比较书籍印刷史与公共文化史。主要著作有:《清代儒家礼教主义的兴起》(The Rise of Confucian Ritualism: Ethics, Classics, and Lineage Discourse)、《前近代中国的出版、文化与权力》(Publishing, Power, and Culture in Early Modern China)。近期著有Chow, K. W. (2019). Identities and literary culture in Qing China: Manchu emperors as Chinese poets, readers, and publishers等。
9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七重奏
作者: 陈肖寒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副标题: 清朝统治直隶口外之艺术
出版年: 2023
页数: 560
定价: 89.00元
清代的直隶口外地区(相当于今天的河北省北部、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辽宁省西部),是一个多族群混居地区。这里分布着民人、八旗、内务府包衣、内扎萨克旗蒙古、察哈尔八旗蒙古五个族群。清朝对直隶口外的治理,是通过设立多个政府、并行管理来实现的。各个政府的职能不是对立的,而是有机联系、重叠在一起的。清朝设置了盟旗、内务府皇庄和牧场、太仆寺牧场、礼部牧场、州县、察哈尔都统、热河都统七个政府进行管理,由此又造就了不同的政治单元。这套多重政府制是清朝治理多族群混居地区的惯用手段。本书将说明清代直隶口外的政治图景,远比过去我们所理解的“旗—县”二元模式或线性汉人移民模式要复杂得多;“因俗而治”这一术语所掩盖的东西,一点也不比它所揭示的东西要少。
陈肖寒,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历史学分社编辑。
10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重读鲁迅
作者: [美]鲍凯琳(Carolyn T. Brown)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启真馆
副标题: 荣格的参照视角
译者: 董铁柱
出版年: 2023-6
页数: 232
定价: 69.00元
这本书是汉学家鲍凯琳(Carolyn T. Brown)运用荣格的精神分析理论解读鲁迅的重要研究成果。与以往学术论著不同,作者以文本结构为通达鲁迅思想的中心路径,以荣格的理论为统摄,集中探讨《呐喊》《彷徨》中关于“疗救”的理念。这两部小说集不仅提供了一系列关键的文本意象 和原型,其中的《阿Q正传》《药》等名篇还出现了一批相关的“替罪羊”、“殉道者”人物形象。由这些原型与人物形象所呈现出的同一性,作者切入了鲁迅作品的内在肌理,考察其深层结构的本我-自我-超我范式。借由这一模型,我们不仅能看到鲁迅对人和人性的理解,也更能深入地解读鲁迅对世事时局的态度、其个人精神及其家国情怀。
鲍凯琳(Carolyn T. Brown),美国汉学家,曾任美国霍华德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美国国会图书馆区域研究组负责人及克鲁格中心主任。编写出版有《心理-汉学:中国文化中梦的体系》等学术著作。
11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吃的实践
作者: [英]艾伦·沃德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译者: 潘峰
出版年: 2022-11
页数: 240
定价: 59.00
“吃”是日常生活中一种司空见惯的消费行为。然而,“吃”仅仅是个体的一种选择吗?作者以实践理论为切入点,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减肥实践、外出就餐实践等,对“吃”的基本形式、组织方式、习惯化、“重复”及实践能力的基础进行了系统性研究。 本书既富有理论性,又具有经验的丰富性。通过阅读本书,读者既可以更全面、系统地了解社会实践理论这一前沿理论,又可以在理论指引下对“吃”这一消费行为有更深入的认识。与以往强调消费的符号性、表达性与沟通性功能不同,作者独辟蹊径,对习惯、惯例等的作用给予更多的关注,对吃的时间安排、空间组织和事件展演等进行了系统论述,开辟了社会学饮食研究的新路径。
艾伦·沃德(Alan Warde)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学系教授,Sociology共同主编,Journal of Consumer Culture社会学栏目负责人。研究方向为消费社会学、文化社会学、饮食社会学与社会分层。2018年当选英国国家学术院(The British Academy)院士。
12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亚平宁的韧性
作者: [意]法比奥·帕拉塞科利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中国人民大学·守望者
副标题: 意大利饮食史
原作名: Al Dente: A History of Food in Italy
译者: 孙超群
出版年: 2023
定价: 148.00元
曾诞生过古罗马帝国的意大利作为欧洲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始终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在饮食方面也同样如此。作为葡萄酒、奶酪和沙拉的故乡,意大利始终是美食家和普通食客的目的地。然而,与一般的印象不同,本书作者发现,几个世纪以来,偏居地中海一隅的意大利,始终面对着粮食短缺、战争的困扰,人们不断与不利的农业环境做斗争。本书将带领读者跨越意大利的各个地区,探索人们对意大利美食的痴迷,以及意大利美食受到哪些历史事件的影响而演变成今天的样子。为什么意大利食物会如此多元化?意大利和地中海沿岸其他国家之间的历史关系对这里的香料和菜肴产生了怎样的影响?非意大利人为什么会对意大利的食物产生刻板印象?甚至,饮食文化对意大利完成统一产生了哪些影响?
法比奥·帕拉塞科利(Fabio Parasecoli),出生于罗马,纽约大学食品与营养研究学院教授,曾在多所意大利大学教授食品历史、文化和艺术类课程,主要研究食品、流行文化和政治之间的关系。此外,他还担任意大利权威食品杂志《大红虾》(Gambero Rosso)的记者。
13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高卢的技艺
作者: [美]玛丽安·德本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中国人民大学·守望者
副标题: 法兰西饮食史
原作名: Savoir-Faire: A History of Food in France
译者: 何帅
出版年: 2023-5
定价: 148.00元
本书以“技艺”为主题——种植、制作、创新、改进和鉴赏美食的技艺,以法国菜为载体推广法国文化的技艺——全面介绍了法国丰富的饮食历史,它要讲述的不只是法国菜本身,还融合了不同时代、不同地方的神话和故事,更加入了著名作家的文学作品对美食的描述。本书就像“历史与想象力织就的挂毯“,试图让读者理解和感受真实的法国饮食。
玛丽安·德本(Maryann Tebben),法国圣母大学法语与管理专业学士,南加州大学法国语言与文学哲学博士,西蒙洛克巴德学院法国语言与文学教授、饮食研究中心主任。专注于文艺复兴和17世纪法国文学和文化、法国和意大利的饮食历史,热衷于研究饮食文化与法国民族身份的关系。著有多部与饮食历史相关的著作。
14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奶酪社会
作者: [美]希瑟·帕克森
出版社: 中国工人出版社
副标题: 手工食品和美国的价值创造
原作名: The Life of Cheese
译者: 黄俊元
出版年: 2023-4
页数: 290
定价: 78.00元
在微生物赋予奶酪独特的气味、质地和口感的同时,本书重新定义了现代工业淘汰的、劳动密集型的手工制作工具和技术的价值。从而实现颠覆式创新,探究传统手工奶酪对于个人、家庭和社会的潜移默化的价值。
希瑟·帕克森(Heather Paxson),美国文化人类学家,斯坦福大学人类学博士,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担任《文化人类学》杂志特约编辑。著有《打造现代母亲:希腊城市的伦理与计划生育》《奶酪社会:创造美国手工艺食品与价值》等。
15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从咖啡到珈琲
作者: [美]梅里·艾萨克斯·怀特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副标题: 日本咖啡文化史
原作名: Coffee Life in Japan
译者: 陈静
出版年: 2023-5
页数: 300
定价: 78.00元
当日本第一家咖啡馆“可否茶馆”在东京诞生时,整个世界都没想到日本将成为咖啡消费大国,日式精品咖啡文化将成为全球三大咖啡潮流之一。 咖啡在16世纪初传入日本时,还是个新鲜事物,到明治维新时代已经成为“文明开化”的象征,今天则是家喻户晓的寻常饮料。作为 “后来者”的日本人对咖啡极度痴迷:改良速溶咖啡、发明罐装咖啡、重新发扬光大被欧美摒弃的手冲咖啡。从世界上第一个连锁咖啡店品牌圣保罗集团到咖啡迷前往日本必去朝圣的咖啡馆之一——琥珀咖啡 (Café de L'ambre),风格各异的日式咖啡馆及其背后的主理人引领着咖啡爱好者们走入第三波咖啡浪潮。 一位多年旅日的美国人类学家追溯“咖啡热”的足迹,探寻咖啡馆在城市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并为读者奉上一份私人收藏的日本咖啡馆名录。
梅里·艾萨克斯·怀特Merry Isaacs White 美国波士顿大学人类学教授。她曾分别获得美国哈佛大学人类学、比较文学和社会学相关学位。
16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波斯航海史
作者: [印]哈迪·哈桑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原作名: The History of Persian Navigation
译者: 徐弛
出版年: 2023-5
页数: 212
定价: 58
贯穿五千年,本书论述了自神话时代、阿契美尼德王朝、萨珊王朝、穆罕默德时代早期,直至16世纪第三帝国覆灭的波斯航海史,内容涉及航线开发、海上贸易、海洋战争等,解析波斯民族对大海的认识、心理与情感。书中运用中国、印度、阿拉伯等多国文献资料,结合图像、建筑、钱币等实物研究,论证波斯人与海洋的密切联系,探索真正的波斯航海历史,由此折射出五千年来波斯的民族、政治、外交、经济等发展历程。
[印度]哈迪•哈桑(1896—1963),印度历史学家,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文学博士,阿里格尔穆斯林大学波斯语系教授,一生致力于波斯历史研究。
17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From Genghis Khan to Tamerlane
作者: Peter Jackson
出版社: Yale University Press
副标题: The Reawakening of Mongol Asia
出版年: 2024-1
页数: 416
定价: USD 40.00
By the mid-fourteenth century, the world empire founded by Genghis Khan was in crisis. The Mongol Ilkhanate had ended in Iran and Iraq, China’s Mongol rulers were threatened by the native Ming, and the Golden Horde and the Central Asian Mongols were prey to internal discord. Into this void moved the warlord Tamerlane, the last major conqueror to emerge from Inner Asia. In this authoritative account, Peter Jackson traces Tamerlane’s rise to power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the decline of Mongol rule. Jackson argues that Tamerlane, a keen exponent of Mongol custom and tradition, operated in Genghis Khan’s shadow and took care to draw parallels between himself and his great precursor. But, as a Muslim, Tamerlane drew on Islamic traditions, and his waging of wars in the name of jihad, whether sincere or not, had a more powerful impact than those of any Muslim Mongol ruler before him.
Peter Jackson is emeritus professor of medieval history at Keele University and has written on the Crusades, the eastern Islamic world, and the Mongols. His previous books include The Mongols and the Islamic World and The Mongols and the West, 1221–1410.
往期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