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微短剧2023:奔赴更大“钱”程

东西文娱 东西文娱 2023-10-23

短剧2023年一季度再度热闹开场。


档期排播常态化背后,去年上半年微短剧迎来产量爆发,机构制作微短剧数量同比实现超500%的增长,而随着去年下半年监管的落地,微短剧行业有所调整,行业进入规范化发展。


从东西文娱的行业调研来看,微短剧从业者普遍认为微短剧行业仍处在上升期。短剧作品越来越在一些社交媒体平台上引发讨论,一方面与短剧本身的传播度不无关系,另一方面也证明短剧获得了越来越高的关注度与宣发投入。


随着爱奇艺于去年11月正式将微短剧纳入分账平台,长短视频平台已经悉数入局微短剧,微短剧正式成为平台标配,分账模式成为商业化的主流,同时业内对于短剧付费呈现跃跃欲试的趋势。就在近期,快手短剧已经高调表态将推付费短剧原生化,预计全网GMV将超百亿。


去年显著的变化是影视“大厂”的入局,这进一步推动短剧呈现出制作上越来越升级,内容形式越来越丰富的特点。并且,或将推动短剧基于时长在产品层面进一步分化。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去年12月印发的《关于推动短剧创作繁荣发展的意见》,短剧“通常采用单集时长15—30分钟的系列剧、集数在6集内的系列单元剧、20集内的连续剧、周播剧等多种形态,指出已成为一种新趋势,应当大力倡导推动。


在可预见的2023年,短剧的题材、内容、制作、主创阵容仍将不断升级,不同专业创作团队呈“合纵连横”的趋势。而付费等商业模式的可能,也将让微短剧奔赴更大的“钱程”。



   


影视“大厂”入局,微短剧产品进一步分层


过去一年,微短剧领域终于迎来了“影视大厂”的批量入局。


比如柠萌影业从擅长的女性题材入手,打造《从离婚开始》《二十九》等;长信传媒推出《女神酒店》,半年连播三季;此外,包括华策影视、灵河文化、恒星引力等一众传统影视公司也已下场。


而凭借过去几年的积累,已有部分微短剧公司成为微短剧创作阵营的稳定玩家。打造不思异系列的兔狲文化、打造《致命主妇》的冬漫社、拥有《虚颜》《念念无明》等代表作的无糖文化、《万渣朝凰》等作品背后的仟亿传媒、推出《这个女主不好惹》的古麦嘉禾等皆是此类公司的代表。



在业内人士看来,传统影视公司的优势在于,以系统化、流程化的生产体系,加上自身演员或内容的储备,在制作上更加精良。这一定程度上会倒逼原本借助微短剧这一品类下场的新兴公司提升制作水准。


不过,影视公司的入场,对于行业而言并非是降维打击。“传媒公司他们更擅长的可能是制作,但是在内容形式和对短剧节奏的把控等层面上,未必比得上最初的短剧创作者。”业内人士说。


过去一年,创作者层面另一个显著的变化是上游IP公司,在2022年进一步整合。


去年年初,掌阅科技投资等闲网络引擎并引入字节投资,在短剧板块整合形成了“IP方+平台方+制作方+播出平台”的布局;2022年年中,喜马拉雅也宣布进军短剧领域,计划在2022年开发12部网文IP,与芒果TV、达盛传媒合作;七猫中文网则近期宣布将推出七猫微短剧和九月剧场两大短剧厂牌。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短剧现阶段虽是上升期,但在制作层面并未形成十足的行业标准。

“现阶段因为各主流媒体下的环境和需求各不相同,各家在微短剧的赛道很像比赛游泳,不过是泳姿都不太一样,仰泳、蛙泳、自由泳等不一而足。明确谁游得最快,换言之,可以把他们的口径作为在那个媒体下的行业标准输出之时,才叫体系化”,一位微短剧从业者表示。

而一位小型制作公司则认为,未来微短剧领域的竞争力保持,还是需要一个稳定的创作团队作为支撑。制作团队的稳定一定有利于沉淀公司了解用户、控制成本、拍摄制作等多方面的能力。



   


突破古风甜宠舒适圈,系列化开发放大IP孵化优势


“2020至2021年,霸总甜宠题材只要节奏在线,演技不那么拉垮,生产质量还看得过眼,就能成为爆款。而2022年古风题材换了新的创作形式和故事背景后,就成为了新的热门剧。”


回顾2022,一名微短剧从业者表示,这也直观地反映出微短剧行业的题材变化。一方面,以女性向视角为主的“甜宠”等题材,仍称得上微短剧题材的基本盘,古装甜宠、爽文强反转两大标签较为突出。


另一方面,求新求变也成为了行业内部的关键词,微短剧题材从悬疑、奇幻,到喜剧、合家欢等,均有覆盖。


一些正向反馈已经出现。从关注度及营收来说,腾讯视频旗下《重返1993》上线13天分账破200万,该剧改编自男频小说《重返1988》;基于口碑而言,喜剧题材短剧《片场日记》豆瓣开分8.3,也成为2022年能够在豆瓣开分并达成6分以上及格线的9部微短剧之一。



就从业者角度而言,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同行认识到了短剧与长剧集的不同,开始陆续尝试放大短剧制作周期短,实时反馈的特质,以多元化题材打开短剧的想象空间。


在调研中,一些业内公司也表达了后续新题材的探索方向。比如曾打造《再婚》《致命主妇》的冬漫社表示将在坚持30+女性赛道的基础上,探索男性向及少女题材;等闲网络引擎则将重点探索悬疑内容,等闲网络主要业务包括信息流广告制作、品牌广告制作、MCN业务及微短剧业务,此前上线《奇妙博物馆》《人生回答机》等作品。



业内认为,能否多大程度挖掘基于短剧品类的特性,将一定程度上决定短剧的上限。短剧基于流量逻辑的生意仍将继续存在,但与此同时,短剧所能承载的IP孵化功能正被看到。


在业内看来,微短剧的IP孵化,集中为两条道路。其一,走漫威模式,以高质量内容持续进行长时间的系列呈现;其二,走传统MCN路径,回归到达人或账号孵化道路上。


一直以来,由MCN下场打造的微短剧,在第二条路径上的探索已经常态化。从“抖音微短剧一姐”姜十七,上线12部短剧作品,总播放量破58亿;到快手短剧达人“一只璐”以一部代表作拿下超10亿播放量等,均是此类方式的体现。


至于模式一,从已经落地的案例来看,针对故事、设定等具备可取之处的IP进行小体量的衍生开发,已经成为微短剧承载IP改编的方式之一。


如《大唐来的苏无名》在抖音上线,该剧为此前长信传媒古装探案剧集《唐朝诡事录》的衍生短剧,由原班主创团队打造。


但值得注意的是,微短剧的制作周期短,虽然意味着可快速响应市场,但同时也代表着单部内容无法形成较强用户粘性,难以承载过于复杂的世界观。这就势必对于世界观设计和整体内容节奏统筹有着更高要求。




分账模式趋于常态化,短剧付费跃跃欲试


2022年微短剧在商业化的探索上已渐趋成熟。首先,分账模式成为长视频平台主流模式;其次,基于长短视频平台政策不同而形成的广告模式路径分化进一步强化。


目前,虽然爱奇艺此番将微短剧纳入分账模式所带来的市场变数有待验证,但这一动作也表明分账成为长视频平台商业化的共识。


至于分账的水平,可参照的数据是,作为较早进行短剧布局的长视频平台之一,优酷内容开放平台2022年度报告显示,《致命主妇》《千金丫环》《独女君未见》占2022年度分账票房排行榜TOP5三席。其中《致命主妇》上线一个月分账就近千万至今仍是微短剧分账记录的佼佼者。


在广告层面,长视频平台除了较为明确的分账商业化路径,以植入为代表的形态相对成熟。而抖快平台广告的商业化探索,虽然基于短视频营销有较好基础,挑战集中于,广告主看到了流量及销售效果直接转化的可能性,反而会在提高品牌声量占领用户心智以及转化效果两个目的之间摇摆。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快手在近三年的微短剧布局之下,商业化团队对于短剧的价值有进一步判断。微短剧对于快手而言,更像是达到一定成熟度的工具产品,可以在广告主方面获得直接收益。


另外,行业内也在持续进行付费短剧、品牌定制短剧等模式的探索。抖快成为付费短剧的主要阵地。快手曾在2020年5月率先上线了付费功能,推出官方账号“快手付费内容助手”。2021年底,抖音也曾尝试过短剧付费模式。


日前,快手高级副总裁、商业化负责人王剑伟磁力大会上称,今年快手会重点把付费短剧产业做成原生生态,预计整个付费短剧的GMV在2023年大概率会突破100亿,而且还在高速增长。


短剧付费的蛋糕已经被看到,短剧最终也应该成长到回归内容价值的阶段。但下一个阶段会面临的挑战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内容供给量多,同质化严重,可能引发抱着“挣快钱”的心态去做微短剧,这会造成短期的鱼龙混杂。第二,付费模式无形中也会提升用户对内容质量和深度的要求,这导致制作成本将有所提升,对剧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微短剧奔赴更大“钱程”的过程中,行业的变化或将来得更快。



Hello!
我们在为更加闭环、更加高效的服务模式做准备
欢迎加入限定白名单
与我们一起探索



近期文娱科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