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经验漫谈】Vol.12 || 2016级武汉大学文艺学考研二战录取经验谈,文研青年独家约稿

马可 文研青年 2022-12-22

文研

青年

“以文会友,研途相伴”


中文考研课堂(微信“文研青年”:ddxsmax)已经伴随广大文学考研党走过了许多年头,历届学长学姐们都曾在这条难忘的考验路上留下他们的足迹,感谢愿意分享经验的他们!

客服QQ/wechat ↓

2275828991欢迎调戏~



我的关键词:16考研党,现研一在读,二战,武汉大学,文艺学,跨专业

从九年义务制教育那会儿开始我就知道将来我喜欢文学,然而由于长年低分的数学成绩拖累,只能作为艺术生参加高考,那时候以为我将来最多只是一个“文学爱好者”,把“一定要在大学里系统学习文学知识”的念头埋在以后的遗憾和回忆里。但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所有你无法割舍的旧梦,早晚会成为一个新的理想,像日出那样自然而然地升起,悬挂在你每天起床睁开眼看到的半空中,在你最迷茫的时候不断耳语:是时候赌一把了。


……以上这些想法,对于心中有缕白月光的考研党来说应该是很熟悉的。无论这缕白月光是你喜欢的专业领域,还是你死心塌地的那所高等学府。并且以上这些念头,会撑着你走完这段难度系数高于高考两个倍数的考研路:高考你可以有次一等的目标指望,考研没有,要么成功(某种程度上来说,调剂也是成功)要么失败;高考是全世界人民都知道你有多不容易,考研是几乎所有人都不懂你为啥看起来那么不容易?


尤其是二战党。


2014年那会儿我正是大三,搬出寝室住在校外,一个人闷在屋里闭门造车,希望把人家四年学成的东西用短短一年的时间学会。情绪不好,人很浮躁,所以没有打牢基础,失败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回头想想,这一年其实也算没白费,从一战失败的经验里我总结了一下几点:

NOTE 1

一、着手开始解决任何问题之前,要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

二、潜心读书,认真做笔记;

三、虚心请教前辈


所以第二年还没开始复习,我就给自己定下了一个规矩:“绝对不乱发脾气,绝对不丧气,永远对自己和蔼,对家人微笑,永远保持信心。”这是我处理自己情绪的,“简单粗暴但是有效”的方法,希望和我一样有情绪困扰的朋友,每天把上述这几句话对自己默念三遍。


一战时我一直很浮躁——举例袁行霈版的《中国文学史》(四卷本)——虽然也过了一遍教材,做了些笔记,但是并没有通过笔记建立起框架和脉络。所以二战时,在之前通读教材的基础时,我又过了一遍书,同时:划各章主要内容,将主要内容再精缩成大致脉络,背一些书中明确给出的诗词原文和划好的主要内容。这法子很笨而且耗时长,但是跨专业的考生,请务必在迷茫困顿不知从何下手的时候,用各种“笨方法”充实自己的每一天:一切都是为了打好基础。


打好基础才能开始强化部分,这时候,一个专业课一套教材或只看教材是远远不够用的了,现在我研一,还在后悔在我看书太少太少。举例现当代文学,就主要的教科书来说大致有

NOTE 2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钱理群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中国当代文学概论》(第三版),於可训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中国现代文学》,陈国恩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中国当代文学》,樊星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下卷),主编同为陈国恩和樊星,武汉大学2011年版)

《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二版;


这是比较主流的教材,比起“究竟考哪一本”,我们应该是尽量的都有所了解,教材的编写都各有其特色:有侧重通变的,有侧重分析作家作品的,甚至侧重的时期都不尽相同。知己知彼当然可以百战百胜,但没人敢说只用看寥寥几本书就能达到知己知彼的境界的,更别说融会贯通,灵活运用了。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跨考生一定要注意不能“躲进小楼成一统”,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本科学习,就要虚心向前辈求教,或者在考研党聚集地如QQ群、论坛等处寻求帮助。一战时,我还是九年义务教育的毛病,不主动问,不主动寻求帮助,只知道要安静如鸡的躲在屋子里钻牛角尖,搞不清哪些是重点,甚至二战备考期间还向一个学姐抱怨一战的题目太偏:“怎么艾略特和‘诗无达诂’这种边边角角的也会考?那我怎么复习?把整本书一字一句的背下来?”学姐一脸黑线:“呆子,这都是武大的常考项呀……”


尤其想要感谢文研青年的“中文考研课堂”和雷哥,还有这期间给过我很大的鼓励和帮助的学长学姐们,如果说考研是一道通向知识殿堂的紧锁的门,你们就是传递给我那把钥匙的人——从初试备考阶段知识体系的建立,解题技巧的练习,还有重点书目的罗列……一直到复试阶段,到现在研一了,我还会向他们请教一些学习上的问题。有的时候真心觉得自己很幸运,因为遇到了这些前辈们,真的是站在巨人肩膀上摘苹果,感觉自己可以少奋斗好多年。


现在回想起来,我那时虽然掌握了一些基础知识,但是应试技巧这部分完全是小白,不是学长学姐们的帮助,我可能还得三战才能摸清武大出题的路数。


公共课的复习我是区别对待:


英语——语言学习是积累的过程,不能中断,所以从15年四月份开始就坚持每天早上六点起床背单词,后来天冷,调整到了七点;每天至少一篇阅读题:做题,对答案,翻译全文,对照正确翻译,晚间背诵文中生词;到了十月份开始每天一篇小作文,每周一篇大作文,每周背诵一篇小作文的范文和一篇大作文的范文。坚持下来一定会有提高的。


政治——“风中劲草”系列是断断续续的有空才做练习,其中重点归纳那一册我原打算十月份开始背诵,但是后来不了了之,直到11月末才想起来政治没怎么复习,于是把肖秀荣冲刺四套卷和启航二十题随便背了背,一直临时抱佛脚到考试前夕,这让我的政治考得很低,只有61分。

复试

复试分为笔试、英语口试和专业面试三个部分。除了英语口试,其他两科的考试内容只专注于文艺学的部分。


笔试考了一道“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分析”(题面大致内容),我答得不好,情绪低落。好在第二天一大早的英语口试我做了充足准备,过程也很顺利,才逐渐恢复信心。所以我对索绪尔“记恨”在心,即便学姐说一般复试笔试出过的题目,专业课面试时不会再抽到了,我也还是暗矬矬的又复习了一遍。


没想到下午的面试居然真的又抽到了明晃晃“索绪尔”三个大字。感谢苍天,的确,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所以,比起从“是否要考研”到考研后期的“我会不会考不上”的不间断的去犹豫、质疑,更重要的是行动力。没有行动力的伤春悲秋比专业知识不过硬更不靠谱。


二战考研压力很大,尤其对于女生来说,要处理家人的质疑,还要和时间赛跑,证明自己没有白费一分一秒。其间最心累的是遭遇了不止一种压力:情感的、能力的、心理的等等。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正面处理自己的情绪问题是很重要的,比起竭嘶底里的宣泄压力,我更愿意用享受的姿态面对这一场豪赌,这不是什么难事,因为成长本就是你的内心逐渐强大的过程。


2016/4/20

马可




关于文研青年

“文研青年”为中文青年教师和硕博研究生自发组织和运营的微信公众号平台,旨在聚集对文学研究有思考有想法的青年文学研究者,平台将不定期组织学术沙龙、读书会和线下经验分享会等活动。“文研”,以文学与语言青年教师和硕博研究生作为活动主体,以文学和语言为研究对象,以中文考研人为后备力量支撑;“青年”,朝气蓬勃,敢闯敢干,勇于开拓,是最富有创意和生机的活力群体。他们对国家、社会和学术都有自己的主见,却缺乏与他人沟通和碰撞,阻碍了思想和创意进一步形成的可能性,而“文研”与“青年”的“合体”,就旨在创造一个自由开放、兼容并包的青年文学研究者线上交流平台和线下活动平台。


感谢马可学姐授权文研青年发布

总策划:Colin

排版:见素

内容:马可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1. 【经验漫谈】Vol.11 || 2016年华中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考研经历,文研青年独家约稿

  2. 【经验漫谈】Vol.10 || 2017年武汉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录取经验谈,文研青年独家约稿

  3. 【经验漫谈】Vol.09 || 有志者事竟成,零基础财经类学员坚持五年跨考文学经历谈,文研青年独家约稿

  4. 【经验漫谈】Vol.08 || 守得云开见月明,文研青年学员调剂经验。

  5. 【经验漫谈】Vol.07 || 2016年华中师范大学学科教学语文考研经历,文研青年独家约稿

  6. 【经验漫谈】Vol.06 || 2015年武汉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经历,文研青年独家约稿

  7. 【经验漫谈】Vol.05 || 2017年武汉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经验,文研青年独家约稿

  8. 【经验漫谈】Vol.04 || 武汉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复试经历,文研青年独家约稿

  9. 【经验漫谈】Vol.03 || 武汉大学2017年文艺学初试复试经验浅谈,文研青年独家约稿

  10. 【经验漫谈】Vol.02 || 武汉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经历,文研青年独家约稿

  11. 【经验漫谈】Vol.01 || 武汉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经历,文研青年独家约稿

  12. 资料推介||文研青年独家编写的《真题解析》(2018版)是一本什么样的考研资料书?

  13. 征稿启示 || 以文会友,我们期待你的故事




文学研究、文学研究生、文学考研


扫描左方二维码

关注我们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