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备考指南|华东师大高分上岸经验与最新研情动态!文研青年独家放送!

文研青年 文研青年 2022-12-22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申飞老师



文研青年讲师,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考研初试成绩390+,其中作文125,文学基础135,排名专业第二;复试成绩专业第一;总分专业第二。研究兴趣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批评,擅长进行文学史脉络的梳理与古今文学演变的整合,曾在《荆楚学术》、《星星·诗歌理论》发表文章,也进行相关的文学创作,小说《归乡》获2017年湖北省高校新青年小说大赛一等奖。主讲科目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华东师范大学的试题是全国考研初试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一类,科目二为创意写作方向考察形式的大作文。武汉大学、四川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都有文学评论写作这类题型。因此,报考华师的相关经验对于冲刺中文考研名校均有帮助。本期,文小研特整理飞老师在文研青年2021年中文考研指导公开课群开设的华东师大报考指南与高分经验课程,供同学们参考。




一、考情分析




01

华师大中文系与国际汉语文化学院简介

严格意义上来说,华东师范大学两个学院招收文学类的专业,即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国际汉语文化学院


华东师大是我国唯二的两所师范类985院校,同时中文系的实力非常强劲,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A”,位列全国第四。在历史发展中也涌现出了一批知名教授,且许多是我们在文学史上都会看到的人物,如施蛰存、徐中玉、钱谷融、王元化等。目前比较知名的如罗岗教授,在延安文艺、十七年文学等研究领域有很大影响力。


国际汉语文化学院实际上成立时间比较晚(2017年),由对外汉语学院和国际汉语教师研修基地合并为成,同样有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等学术型硕士点。


两者的不同在于,国际汉语文化学院的文学类专业招生名额较少,且部分年份只招推免生不招统招生,但相对而言考研难度相对较小。大家如果有兴趣考虑,需要仔细查看当年的招生简章。事实上,两个单位的交流非常密切、频繁,许多国际汉语文化学院的教师原本在文学院授课,如毛尖老师。


02

报录比与分数线分析

从19年到20年,我们可以明显的发现中文系的分数基本都是上涨的,而且部分专业涨幅极大,比如中国古典文献学,从19年的363分猛涨到今年的410分。再如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从364分涨到了387分,说明2020年考研的形势实际上还是非常严峻的。



从录取人数上也可以看出来。基本上统招的人数华东师大都会在录取简章上作比较具体的说明。其中广播电视录取人数比较多,是一个19年新设的专硕专业。其次是现当代文学和古代文学,也招收人数较多。其他专业比较少。大家如果对某个特定的专业感兴趣,一定要事先了解情况。国际汉语文化学院的专业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招生较多,但比较文学、现当代都极少,18年、19年都只收推免生。务必要看清简章。



相比之下,20年的统招规模有所减少。这种趋势可以说是广播电视专业设置后的必然。因为一般开设专硕学科后,院校会把更多统招名额向专硕倾斜,学硕会尽量保证以保送生为主,这种趋势在北大、复旦等高校也很常见。因此,报考的难度是在逐年攀升的。


同时,分数线水涨船高,基本上都涨到370分以上。这也是因为报考人数较多,加上有一批二战考生。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等专业报考人数均在三位数以上,根据我得到的信息,其中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报考人数接近或超过300人。


以上的情况意味着,华东师大的招生要求与考研情况对考生对自身的综合能力、专业素质等提出了较高要求,大家在复习中要对自身的能力有一定的判断,而且光盯着课本背书是不够的。




二、试题特点



01


初试科目

政治和英语虽然是公共课,但千万不能忽视,尤其上海地区对英语的要求更高。等到研招网公布复试名单和分数时,可以看到,文学基础和作文其实很难拉开较大的分差。但大家也不用过于恐慌,按照自己的节奏去复习,可以得到比较大的提升。


不好找经验贴的是专业课部分。在2020年之前,作文一般分为大作文和小作文。大作文偏重记叙文和抒情散文,注重考察考生的文学积累。而且以记叙文为主,比如19年考《我的大学》,20年考的《我身边的他》;抒情散文比较少,有一年考到了《临街的窗》,以此为主题写一篇散文。作文这门科目是由钱谷融先生敲定的。在钱先生的观点中他认为搞文学研究的人需要有一定的文学积累、文采,研究生考试不能取消作文。小作文偏重学理分析,一般是针对某一观点作阐发,比如19年考了对陌生化是否赞同。基本按照小论文来写就可以了,字数在600、800左右。


2020年作文科目变动较大,变为三个:大作文、小作文、议论文。一方面题量增加,对考生答题速度有挑战。另一方面,新加的题型议论文也要注意,一般是给一个主题,从某个点生发出去。


02

基本题型

华师大的文学基础不是复旦一类的大综合,题目包括文艺学、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美学等。在2020年之前,文学基础的题型为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四选二);2020年,取消了填空题,论述题改为全部必做。考生要对新题型进行基本的训练。



填空题一般考察课本细节、基础知识,如巴赫金移用了音乐术语_____概括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诗学特征(2016)。古代文学有时会考诗句。


名词解释相对简单,基本是书本上可以找到的基础概念,背后有一条知识体系。如创造社(2020)。


简答题会给出确定的方向,考察基本问题的分析能力。如结合作品分析建安诗风的表现特征(2020),在袁行霈版的《中国文学史》可以找到,四个方面非常明晰。


论述题相对较难,考察考生的整体知识框架,还有分析能力、逻辑能力等。19年前出题方向非常固定,基本考察参考书目上的。但从今年开始,难度增大,特别是古代文学的对“明无词”的观点赞不赞同,这是很多清朝词学家提出的理论。可以发现,这已经远远超出了课本记忆的范围。再如现当代文学的题目结合作品分析四时期通俗小说与解放区通俗小说的异同(2020),要把这两类小说的特点联结起来还是需要有相当扎实的文学基础。



作文部分,刚才有同学问到小作文和议论文有什么区别,其实从题目就可以明显地看出来:议论文会给出一个主题让我们自选角度立意;小作品则更偏重于一种学理性的分析而不是论述。


03

题型的变化及其影响

综上来谈谈题型的变化及其影响:


(1)题量变大。文学基础的论述题从四选二到都必做,每道论述起码要写500字左右,前面还有其他题型。虽然比较细碎的填空题不考了,但很多时候论述题也是需要大量细节的知识点去支撑的。这就意味着考生的时间压力增大,考场上需要有更快的解题速度。


(2)难度变大。比如“明无词”一题,袁本几乎没讲明代词,同样的刘跃进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史》也没怎么讲到。这便是在考察我们在对着课本复习时,是否有一定的反思意识,有没有思考过教材编撰的内在机理。新的变化需要考生有更全面的知识储备。


(3)主干知识点增多。考生需要对文艺学、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美学等学科的主干知识点有足够的了解。主要也是因为论述题从选做到必做的变化。


(4)试题更灵活。试题不再着重考察参考书中的知识,而是在此之上,考察考生的综合能力。还是可以参考“明无词”这道典型试题。在巩固上要有相应的提高。




三、经验分享




01

我的两次备考经过

我第一次备考是在大三。当时对鲁迅和沈从文较感兴趣,比较欣赏郜元宝教授对鲁迅的解读和张新颖教授对沈从文的研究,所以选择了报考复旦。开始复习的时间也比较早,从四月份开始。复旦大学专业课一考大综合,无所不包,而且初试没有参考书目,和很多985中文强校一样。题型很明确,10个名词解释每个10分,5个论述题选2个。看着题量少但要写的内容也很多。专业课二古代文学和现当代文学是一张卷子,我在平时的复习时就侧重这两门科目。



这里需注意,我列举出了开始阅读论文的时间节点。读论文分为读单篇论文和论文集。前者一般是对某个老师感兴趣,对于他有学术影响力的论文和近期论文需要阅读。后者比如王晓明教授主编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就是论文集的形式。这本是大家必读的,不管是初试和复试都会反复考到,华师大非常重视。


另一点就是背诵。我在考复旦时用了两个月背诵,因为没有参考书,各种知识点非常杂乱。第一年进了复试,但抱憾而归。第二年,本来还是难以割舍,依然按照原来的节奏备考复旦,结果19年的招生简章出来后,招生名额从3个缩减为2个,但进复试的比例又比较高。考虑再三,第二次开始备考华东师大。固定复习这些科目是从九月开始。读了官网上的参考书目后,我觉得可能不够,又额外补充了一些书籍,比如陈寅恪先生的《金明馆丛稿初编》、《中国新文学大系》等。从11月才开始读《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和罗岗老师、黄平老师的论文,直到十二月份才正式开始背。


02

时间安排与复习计划





五月—七月

深入阅读作品和论著:对着洪子诚版《当代文学史》阅读与整理作品;《中国新文学大系导言集》、《金明馆丛稿初编》。复旦大学主编的一套原典精读的丛书(现当代文学方向的考生可着重参考里面的《鲁迅精读》和《沈从文精读》)。


英语单词的记忆:《恋恋有词》+《红宝书》;




八月—十月

教材研读与整理:一套教材是不够的,只能反映那一部编写者对文学的理解,但所谓的“文无达诠”,文学史不是封闭的范畴,所以我每一门准备了两到三本不同风格的教材,互相参照、比对,在比较阅读中进行知识体系的重塑。这对于能力的提升有很大帮助,不过对于阅读速度较慢的同学来说不建议。


以现当代为例,我准备的是丁帆的《中国新文学史》、钱理群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洪子诚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和朱栋霖版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当代部分后来又增加了陈思和版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将他们不同角度的观点统合起来,就能够得到一个相对整体的认知。再如古代文学,准备的是袁行霈《中国古代文学史》、刘跃进《中国古代文学史》和章培恒版的《中国文学史新著》。


英语:真题和改错,每天大概两个小时左右。建议近二十年的英语真题做3、4遍,模拟题不能还原真题的细节。




十一月

论文的阅读:王晓明主编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华东师大文学院老师的论文等。能够了解他们的研究重点、影响力大的部分和最新研究方向,这三者对于我们掌握重难点极有帮助。比如,华东师大特别喜欢考赵树理,实际上就是因为许多文院老师都在进行延安文艺的研究。


英语的重点:真题的错误整理和核心单词背诵。


政治:一千题以及背诵,我主要是跟着肖秀荣走。




十二月

背书:连着专著的笔记一并背诵。

英语:大小作文在这一段时间开始准备。

政治:肖八和肖四。


我分成以下几个部分:


(1)必读书目:华东师大会在官网上列出初复试的参考书,但从近两年的题目看,参考书是基础但是远远不够


(2)扩展阅读:

a、导师的论文(高影响力、最新)

b、具有重大学科影响力的书籍(如《中国新文学大系导言集》、鲁迅相关的汪晖的《反抗绝望》)

c、比较新的学科前沿问题(中文权威期刊,如《文学评论》、《文学遗产》、《外国文艺理论》等)


提醒一下,想备考华东师大,尤其要注意华东师大主编的《词学》、陈子善老师主编的《现代中文丛刊》、《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作文训练

大、小作文最好每周各一篇。练笔很重要。


03

排除不良情绪和习惯的干扰

(1)不自律

复习时手机设置为静音状态、暂时雪藏娱乐类型的APP;细化到天制定每天的时间安排;适当安排时间进行体育锻炼。


(2)缺乏信心

缺乏信心的本质是质疑自己的能力是否能达到学校要求,其实是因为考研不像高考,能够及时给出反馈看到进步,因此可以定期进行小测验、及时查漏补缺、将复习计划细化为具体的安排,感受自己的进步。


(3)心态易崩

心态的稳定取决于复习的顺利程度与进步速度;尽量排除复习之外的干扰;不做无用功,将自己的时间合理安排,不需要人云亦云。


(4)没有明确的复习计划

尽早制订详细而有弹性的复习计划。应届考生要考虑多种因素对复习的影响(毕业、论文开题……),给突发性状况腾出一定的时间。




四、复习建议




01

重视基础知识

(1)基本概念,如:自叙传小说、四始六义、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


(2)文学史脉络,需要做到提到某个基本概念能反应出它对应到文学史发展的哪个阶段。如:古代文学的发展过程。


(3)重点作家作品,对专业课和积累作文的素材和表达都很有帮助。如:鲁迅《呐喊》、《彷徨》……


(4)基础专著,如:伊戈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


02

合理利用真题

如何合理利用?把每一年的真题按照学科分类,再去看各科的高频考点。对于考得比较少的考点,复习时有所了解就可以了。



复习时还要学会举一反三,比如鲁迅这个高频考点,华东师大考过:以鲁迅为例谈一谈五四是否是全盘反传统?分析《呐喊》中孩子的形象?我们就可以在复习时思考,把自己代入到出题人的视角,想一想还可能考哪些角度。


03

时间安排与复习计划

对于感兴趣的作家,尽可能阅读他/她的全集。还有毕业论文中所论述的作家,最好尽可能把他的全集都读下来。


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一定要做笔记,记录让自己感到不一样的地方,实际上就是动用知识去弥合我们对于作品的理解和作者本意之前的裂隙。


教材提到的作品尽可能阅读,没时间读的也要了解一下内容梗概,知道作品人物并看几篇相关的、概述内容的论文


作品的阅读要落实到与真题的对接中,这也就是在脑海中模拟做题的过程。即如何在解题中运用读过的作品。还务必要多记忆,如果作答时能够直接复述关键的原文,老师就能够直观地看到考生的学术水平。


最后介绍一下文研青年。我在备考期间在武汉,也关注过文研青年。文研青年现在已经成为了面向全国的考研平台,非常全面,有最新的考研情况分析、学长学姐的经验贴、报考指南、各校招生情况、全程班辅导……有时候确实是“当局者迷”,需要有人在旁指导。大家可以关注一下课程和资料。


本文整理自文研青年2021年中文考研指导公开课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查看

15.9元拼团入群享全年40+超值直播课程


文研青年介简介


文以会友,研途相伴。文研青年专注于全国中文专业考研咨询,已经帮助数百人考入中文重点名校。


新的一年,文研青年将进一步扩大咨询范围,为大家提供更加优质全面的辅导服务。2021级会员席位、全程班各系列课程已经开始预定后台回复“会员”、“全程班”即可查阅相关详情,欢迎大家关注。

    

如有任何关于中文考研的问题,请联系文研青年。


(文研青年客服)




点击院校名称即可查看独家研情分析


北京师大|武大中文|武大汉硕|四川大学

浙江大学|南开大学|湖南师大|陕西师大

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吉林大学

苏州大学|暨南大学|西南大学|华南师大

华中师大文学院|华中师大语言所

南京师大|人民大学|南京大学





往期精彩



-END-

策 划:文研青年

编 辑:温      之

审 核:青      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