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学类答疑:跨考生如何抓重点?文学理论晦涩难解?Colin老师会员群深度答疑

Colin老师 文研青年 2022-12-22

每周日晚为文研青年会员群专享答疑时间,将有不同专业的资深讲师“空降”,与同学们畅谈文学、就复习难题点拨解惑。本周的“神秘嘉宾”一经揭晓,群内顿时炸开了锅,纷纷表示“要把难题留给他解答”!本期,文小研特整理了这份问答实录,带你重回现场~


ps:本期内容涉猎广、信息量大,做好准备哦!


文小研:

【本周集中答疑通知】各位同学,一周一次的集中答疑日又到了,今晚20:30--22:00为大家答疑的是你们最最熟悉的Colin学长,大家记得准时上线参与讨论哦!

 Colin老师:

各位同学,大家好!见字如面,甚是想念!今晚答疑,我来主持,大家关于考研复习、择校、专业问题(我本专业是比较文学方向),欢迎共同讨论。相互学习!

文小研:

印象中Colin学长是本学期会员群采取定期集中答疑之后,第一次为大家正式集中答疑,大家今晚多多参与 !



01.跨考生如何把握重点

老师您好!我是跨考生,现在在读部分专业课书籍的时候,部分书籍没有习题、没有关键词。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该如何确定文章的重点呢?需不需要通过其他辅导书去把握?


Colin学长:

首先,所谓重点、难点,本身都是比较宏观的,并不存在某一章、某一节、某几段是重点这种情况。所谓重点,比如现当代文学,主要集中在某作家、某作品,比如鲁迅、巴金、周作人等等。特别是在一轮复习,我们要做的,是要将知识体系梳理清楚,建构起完整的知识体系,而不是要特别功利地按照什么是重点、什么是难点去复习,这样的话最好顾此失彼,你觉得是重点的没考,考的可能是被你当做非重点的知识、忽略掉了,特别是针对跨考的、只是积淀存在薄弱的情况。因此,我的建议还是,一轮阶段,知识扫描,全方位,不遗漏。用好教材目录,勾勒完整的知识框架。到了第二阶段、冲刺阶段,通过目标院校考试真题来把握重难点,做好专题复习和补充。

 

最后,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吧,比如复习西方文论,一般用马新国西方文论史,二十世纪西方文论很难,跨专业同学,我建议看【段吉方】的《二十世纪西方文论史》,每章后面有关键词总结*(名词解释的答案!),正文内容都是“首先,其次,然后,最后”这样的行文。非常适合基础薄弱的同学。



02. 何时进行知识框架的整理

老师我想问一下知识框架是一轮复习整理比较好还是二轮复习整理比较好呢?如果对于基础薄弱的复习效率比较低的跨考生来说现在整理框架比较好还是通读一遍之后再整理更有效呢?


Colin学长:

我建议你先看一遍书,做好圈点勾描,自己心中做到有个大概印象和认识,先慢慢进入文学学科中来,再慢慢学习、深化,也不迟。盲目整理、或者花费大量时间整理,可能效率不高,也可能顾此失彼。


每个人都在自己时区里,按照自己的步骤和计划,按部就班来就可以,书并不算太多,一半以上都是基础知识,看教程很多事都能解决,作品阅读就是调剂,让身心愉悦



03. 对柏拉图思想的理解

邱运华文学批评实践方法里的序言部分开头这段有关柏拉图思想的言论:“对这个命题的论证过程毫无疑问是非常清楚的。在纯碎理性的思辨活动中,走向真’的路径,就是如此”,该作何理解呢?


Colin学长:

我个人也觉得《巴门尼德篇》的对话非常的抽象和拗口。应该涉及形式逻辑、思维逻辑的内容。你提到这本书出自文学评论方法这本书,综合这些文字的意思,大概是想说明批评文本和作品文本之间的关系,也是理解的多样性、阐释的多样性,文学批评和文学文本是依附关系问题,还是各自独立问题。我觉得,可以结合西方文论阐释学、读者反映批评理论去理解,会相对容易。



05. 何为意识形态

我想请教学长究竟什么是意识形态?法兰克福学派把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紧密捆绑在一起,而李泽厚谈到的意识形态似乎不带有什么政治色彩,米勒又说意识形态是语言和自然的现实混合体。总觉得好像万物皆可意识形态。


Colin学长:

意识形态这个概念定义,本身就非常复杂和含混,从19世纪末以来,准确说,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开始,这个概念就变的更加复杂化,和政治理论,政治革命等密切相关。二十世纪以来,从法兰克福学派开始,西方马克思主义对意识形态的定义和使用,更加含混,对他的使用和改造差异更大。除了你说的外,比如法国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的阿尔都塞,把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伊格尔顿又把意识形态归纳为人的情感、认识和价值,政治意识色彩也不能说不浓厚,当然他后期也发展了艺术政治学理论。卢卡奇、列宁以及毛对意识形态的定义和使用也有不同,当然这和具体语境有关。有学者指出,马克思的定义是“限制性定义”而其后的理论家是“包容性定义。我觉得这句话说的很有意义。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比较难,但和中国当代文论建设密切相关,或者说影响很大。建议结合马本西方文论史系统学习基本理论,再适当拓展。




06. 鲁迅的横截面写法

我想问一下学长《故乡》鲁迅横截面的写法具体是什么意思,书上说将“我”人生历程第一阶段的“离去”推到后景,是倒叙的意思吗?我不太懂


Colin学长:

你好,关于横截面写法这部分现当代文学内容,我也并不非常专业,仅提供个人理解和看法:所谓横截面写法,更多是一种,对生活片段的当下截取,而后进行文本的串联和缝合。”推到后景“这部分,应该是《三十年》教材里的行文吧,我个人认为,某种意义上,不见得是倒叙,因为倒叙是先说结果,再展开事情的来龙去脉。鲁迅的小说结构大都是单线发展,很少有错综复杂的结构,常常是将生活中的几个生活片断串联起来,构成“离去一归来一再离去”的结构。讲的都是别人的事,但在讲的过程中又不时穿插“我”的个人经历。《故乡》开篇就写道:“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两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这里的“回到”“两千余里”“二十余年”的叙述就包含了“曾经离去”“现在归来”“还将离去”的意义。将“离去”的人生阶段隐藏起来,把“离去”之前的人生和当下生活着的人生连接起来,满怀希望而来,带着绝望离开,展示一种批判色彩。



07. 庄子三言及其关系

学长你好,关于庄子的语言观我看文研青年的答案整理上大概讲了言不尽意,得意忘言等,但庄子还专题论述了寓言-重言和卮言及其关系,是否补充上会更好?


Colin学长:

同学好!问题“语言观”相对狭义,说的是关于语言与意义的关系问题,是一种比较本质主义的设问,庄子三言,其实更多的是一种,文体意识、语言风格意识。“寓言”是出自虚构、别有寄托的语言,禽言兽语,离奇故事,历史人物海阔天空的对话,都属于“寓言”;“重言”是重复也就是援引或摘录前贤或古人的谈话或言论,这些前贤古人是否讲过这些话,无从考证。“卮言”就是那些写起来行云流水,读起来酣畅淋漓,给人以浪漫主义美感的语言。由此观之,庄子语言观更多还是指文学理论上的问题,后者更多是文学史上的问题。



08. “康德美学”的要义

请问学长,“欲求关系的本质是分别,对立和利害冲突”这句话怎么理解呀?


Colin学长:

这段话结合上下文语境,比较好理解。是说审美的本质问题。审美行为,要在具体的审美活动中产生,比如我阅读华兹华斯的自然山水诗歌,能够通过他的笔,领略湖畔的湖光山色,获得美的感受和美的熏陶,获得生命存在的意义。”不能在认识思辨中产生,说的是审美活动是具体的行为,不是观念的行为,不是说我在大脑中凭空想象湖光山色,获得对他的认识,抽象思辨不是审美经验和审美感受。“不是感官欲求”中产生,说的是审美不是感官刺激。举一个粗俗的例子,看色情小说和色情电视,只能获得纯粹感官体验和刺激,这种行为与道德伦理是冲突和对立的,因为自己也意识到这不是正确的行为,自己也想制止,但可能还制止不住,可能还会诱导青少年违法犯罪,因此,就是分别、对立、利害冲突。



09. 主体间性的概念

学长,最近开始看赵小琪的《比较文学教程》,关于“主体间性”这个概念,我能理解这个观点所强调的就是平等精神,“我你”关系比起“我他”关系是将二者放在了同一个平面进行比较,但这个“我他”关系为什么就是一种非本真的关系呢?这个非本真不是太理解。


Colin学长:

主体间性这个概念,实在是太复杂、太难,一句话两句话实在无法细致讲清楚来龙去脉。我硕士三年,仔细研读现象学哲学和文论,写完硕士论文,才算有了些理解和把握。在这里,不再具体展开。仅针对你的问题回答:我、你,为什么比我、他更真实?因为,我、你,是一种对称性关系;“我”对“你”来说,“我”是“我”;“你”对“我”来说,“你”是“我”(相对于你自己来说的本己),所以我和你,大家互为主体,互为客体,平等对视、平等观视。但我与他就不同了,他,是我和你这种对称性关系之外的第三种存在,他是相对于我和你之外的存在,因此我们可以称他为”他者“,他者在现代性语境下,意味着不可知、不透明、暧昧、模糊、不自明,没有自我言说、自我确证的权利(比如,我是英国人,你是美国人,我们有相同的文化根基相互交流,那么黑人就是不入我们对称性关系的他者)。



10. 哈姆雷特的俄狄浦斯情节

上次课之后我买了《哈姆雷特的问题》这本书,发现真的好难。感觉它的目录是不是就可以作为哈姆雷特论述题的一些小标题呀?再根据自己对书基本知识点的概括进行补充。(因为关于中外的比较太多了不太能背诵下来)。另外其中一节说到他的恋父情结,与之有关的俄狄浦斯情结,其实这个俄狄浦斯情结是不是就是把哈姆雷特,王后,和继父做了一个三者拆分,哈姆雷特作为弑父者,继父作为娶母者,但哈姆雷特自身对于他的父亲又是充满崇敬与爱的。这样来理解准确么?


Colin学长:

《哈姆雷特的问题》的作者是张沛教授,北大学者,肯定很难。建议看看即可,别深究太多,容易把自己搞糊涂。关于俄狄浦斯你的理解比较到位,但我补充一点,在哈姆雷特是为什么不敢杀死叔叔,因为哈姆雷特潜意识里有俄狄浦斯情节,就是杀父娶母,但叔叔做了自己不敢做的事,他杀了叔叔,就是杀死自己,因为,叔叔是镜像中的自己。



11. 小说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

在《文学理论导引》里关于小说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里面说,“叙事学认为小说的深层结构是抽象出来的故事的成分之间的静态逻辑关系,构成叙事语法,是潜在的叙述结构”。这一段理解有点困难,可以理解为小说的叙述模式吗?


Colin学长:

可以理解为叙事模式,叙事模式其实就是叙事结构的同义词,都是比较抽象的”规则“和”格式“。比如复仇主题叙事结构:寻找仇人——涉及复仇——复仇成功/失败。





Colin学长:


今晚答疑到此结束咯。有问题,以后交流。特别是报了班的同学,今年各个系列的课程即将全面开课了,要提前做好时间规划,跟着课程大计划,做好自己小计划。


下周答疑继续,祝大家夏安!


听得不过瘾?备考困惑未解?复习策略想改进?你的一切不解都能在会员群内得到解答!会员服务涵盖独享公开课、专题线上研讨、海量资料分享、群内定期答疑、课程资料折扣等六大会员独享权益与超值增值特权,明细见下图:




报考全国任意中文考研院校均可购买,所有会员权益均即购即得,全年生效,贯穿考研全过程,带你少走弯路!点击下图查看会员策略详解:



 E N D  -


文研青年简介


文以会友,研途相伴。文研青年专注于全国中文专业考研咨询,已经帮助数百人考入中文重点名校。


新的一年,文研青年进一步扩大咨询范围,为大家提供更加优质全面的辅导服务。2021级会员席位、全程班各系列课程已经开始预定后台回复“会员”、“全程班”即可查阅相关详情,欢迎大家关注。

    

如需购买会员服务、课程及资料,请联系文研青年。


(QQ微信同号:2275828991)


 策 划:文研青年

文 字:    Colin

编 辑:温     之

审 核:青     竹


往期精彩推荐

文研青年2021中文考研系列课程重磅推出拟录取扩招70%,2021武大文学类考研攻略西北大学二战学员文学总分第一考研经验分享袁行霈版《中国文学史》第二、三版差异对比相约文学考研论坛!大咖齐聚,双重福利文研青年2021年中文考研会员政策解读2020年文研锦鲤跨专业上岸武大经验2021年文研青年全系列课程答疑汇总走近西子湖畔:浙大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经验从华师大到华东师大—跨越800公里保研之旅北京师大|武大中文|武大汉硕|四川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湖南师大|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吉林大学|苏州大学|暨南大学|西南大学华南师大|华师文院|华师语所|南京师大|人民大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