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汪曾祺:小说是回忆 |现当代文学专题研习(07)

烟萝学姐 文研青年 2022-12-22


文研青年为保障会员的正当利益,落实“陪伴式指导”的服务宗旨,坚持通过会员制度为研友提供专业、精准、高效的考研咨询与指导服务。

文研青年会员群暑期现当代作家专题研讨活动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第七次研讨关注当代重要作家汪曾祺,主要围绕汪曾祺的审美视界及汪曾祺小说对当代小说文体的意义等重要议题展开讨论与梳理。




汪曾祺之一瞥



# 难以被归类的作家


他的独立姿态,为比较丰厚的生活、艺术 “储备”所支持;他按照自己的文学理想写作,表现他熟悉的、经过他的情感、心智沉淀的记忆。

# 多年前的一个梦


对旧日生活的回忆,是他小说令那个年代的读者难忘的一幕。汪曾祺小说的取材,有意回避了现实题材,自然也回避了伤痕、反思等文学潮流,他声称这些小说取自“43年前的一个梦”。这种老题材、老故事,反而在读者和文学批评中产生了一种异样的“陌生化效果”。时间过滤掉外在的尘嚣和浮躁,沉淀下那些醇美的,在生命中留下印迹的东西,经过作者艺术和审美的过滤,形成独具个性的艺术世界。其小说绝大多数表现的是爱和美,温情与风俗,有意过滤丑恶。

# 现当代抒情小说传统


汪曾祺的出现延续了被中断和遗忘的小说风格,连接了被中断的抒情小说传统。而且以自己的小说创作实绩影响了当代一批小说家和小说潮流。其小说成为1980年代中国文学(主要是寻根文学)与1940年代新文学、现代文学的一个中介。




01

# 考情分析


1:简析汪曾祺小说创作主要的艺术特色。(北京师范大学2001)

2:以鲁迅(《故乡》、《社戏》),郁达夫(《沉浮》、《迟桂花》),废名、沈从文、萧红(《呼兰河传》),孙犁,汪曾祺小说为线索,勾勒新文学史上一个别具特色的小说脉系,就其特有的结构形式和文化内涵作出梳理。(复旦大学1999)

3:分析老舍,赵树理,汪曾祺小说语言的特点比较他们的异同。(南京师范大学2011)

4:从汪曾祺、何顿、陈染、余华、格非等作家中选择一位,分析其一篇作品。(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5:80时代初,汪曾祺发表《受戒》时曾说:“我的作品不是,也不可能成为主流。”到了80年代中期,汪曾祺的朋友林斤澜说,汪曾祺的“行情见长”。请结合新时期文学潮流的背景及汪曾祺的创作,说明这一现象及其原因。(华中师范大学2003)

6:结合《受戒》谈谈汪曾祺小说的主要特色。(南昌大学2011年)。




考点分析:考察角度主要为结合作品谈汪曾祺小说的创作风格,此外还注重以汪曾祺为其中重要一脉的中国抒情小说流脉的把握以及汪曾祺的评价史等。


复习建议:熟读重要作品,并熟悉文学史的相关论述的基础上,再结合相关专著论文适当拓展即可。




02

# 汪曾祺的小说



# 汪曾祺小说的审美视界


(1)小说是回忆。

汪曾祺小说背景大多是故乡江苏高邮的乡土人情、市井生活,那儿有他的童年生活所有的记忆和梦想。回忆是一种远距离的凝视和选择,时间过滤掉外在的尘嚣和浮躁,沉淀下那些醇美的,在生命中留下印迹的东西,这些曾打动过作者,隔了多少年回头看,记忆中的往事点点滴滴重重叠印起来,经过作者艺术和审美的过滤,形成独具个性的艺术世界。其小说绝大多数表现的是爱和美,温情与风俗,有意过滤丑恶,例如《受戒》《鉴赏家》。

      于是他构造出一片没有权力浸染的纯粹而宁静的乡土,一片近乎童年记忆般的和谐而温馨的所在,例如《大淖记事》,巧云,十一子,《受戒》中和尚、小英子。以冲淡的心绪完成了对这些旧梦旧情的叙述。乡土本身所支撑的经验加上文人传统的境界浸润,“乡土-童年”的替代方式介入作家经验世界里,总体美学 和谐、唯美,但也会削弱深刻与尖锐 。


(2)艺术地表现美,再现健康的人性。

写人物身上积淀的中国文化精神和民族传统美德,写亘古传承的人性之美,是他小说最突出的特征。关于《受戒》,汪曾祺说:“我写了了人性的解放。”《受戒》创造了一种美好欢快的人生场景,写了荸荠庵小和尚明子和庵赵庄小英子之间一种朦胧的对爱的感觉。在小英子身上洋溢着率真淳朴的人性。她在乡间自然的生存空间中成长,少有封建礼教的束缚,她不要明子去做方丈,敢对明子说“我给你做老婆,要不要?”这种自然健康的人性光彩,给作品增添了一种优美的意蕴。


(3)对民族传统美德由衷地欣赏和赞颂。

这是汪曾祺艺术审美心理和文化素质使然。如《岁寒三友》叙写了画师靳彝甫与开绒线铺的王瘦吾和做爆竹的陶虎臣之间多年的友谊,患难中的相濡以沫令人感叹不已。《鉴赏家》中的果贩叶三不仅具有质朴的艺术鉴赏力,还有难得的人品,他一年四季为大画家季匋民送果子,季死后,他还在四季八节四处寻觅鲜果到季坟前上供,并在日本人面前表现出民族的节操。《徙》中的高北溟同样表现出贫贱不移、自守清高的品质。《大淖记事》《故里往事》里的生意人和工匠们,都遵行世代相传的道德准绳生活,和气而忍让,在那些普普通通的乡民身上都带有扶危济困、重义轻利、清逸淡泊、善良古朴的文化性格和文化心态。


(4)喜欢刻画不同于一般常人而禀赋特异的形象。

汪曾祺喜欢刻画不同于一般常人而禀赋特异的形象,由此形成了一个色彩斑斓、类型各异的“异秉”人物系列。这类形象大都带有某种传奇色彩,或秉性独特,富有奇趣,或具有特异的智性才情,或掌握某种特殊技能,或精熟于某种手艺。作者不时插人对某些古老行当和诸种工艺技能的精细描绘,体现出一种富有雅趣的审美姿态和广博的杂学知识。《鉴赏家》中贩果子的叶三位卑而人微,也未受过教育,却阅历丰富,精熟瓜果之道。他对艺术之美有着一种天生的敏锐,能精当地点出画家的得意之处和败笔所在,因而成为大画家、大收藏家季甸民教授的知己。《故里三陈》中的陈小手长着双怪异神通的小手,有着高超的接生本领。陈泥鳅是个水性赛浪里白条的水手,人奇心善。他好义,下水救人常不计较报酬。他也好利,捞尸上是不少要钱的。钱挣了不少,但他不娶亲,怕留下孤寡,全用于喝酒赌钱,扶危济困。瓦匠陈四踩高跷技艺精湛,有他人所求不来的神韵。


(5)小说的散文化。

松散自由的结构,是汪曾祺小说文体的主要特点。他打破小说、散文、诗歌的界限,把小说当抒情诗、散文来写,追求一种近似随笔的风格。他的小说没有重大的历史背景、完整的故事情节,往往采用淡化情节,重写气氛和情绪的散文化的处理方法,信马由缰,常由一人、一景、一物牵引出多人、多景、多物他执意减弱、消除“戏剧化”设计,使叙述呈现如日常生活般的“自然形态”。好像没有起承转合,没有起伏高潮,留给我们的只是一种感觉,一种氛围,一种对生活的印象,近似随笔的小说文体。

这主要体现在小说结构上:情节因素很弱,较少逻辑的、因果的关系,也较少矛盾冲突所带来的戏剧性,更多关注的是生活。结构小说的时大多按照生活的多维流动来“建构”。如《鸡毛》《受戒》《异禀》《八千岁》……在文体趣味上,汪曾祺深受宋人笔记小说的影响,他崇尚《世说新语》摹写人事的简洁隽永,不仅记人叙事笔墨精练,而且也深得笔记小说的神韵。


(6)小说语言:语气、语调、语感。

汪曾祺的语言有中国传统文学的韵味,淡泊悠闲,叙若家常,却功力深厚,体现出洁净、质朴、精炼、典雅的特点。他很少使用华丽的辞藻,多用白描和短句,以看似平常的语言,组合起美的意象,显示清逸冲淡的情致。作者还汲取文言和方言口语的长处,形成自成一体的语言特色,将一种淡而有韵味的语言风格发挥到极致。

 汪曾祺:“语言的唯一标准,是准确。如《受戒》结尾:我们感到一种情景,一种氛围 ,一种意蕴,一张韵味,一种言犹未尽、余音绕梁的感觉。其语言或恬淡而富有诗意,或在克制的叙述中流露这寂寞和忧伤,或有一点调侃和婉讽。

#汪曾祺小说对当代小说文体的意义


汪曾祺在文学史上是具有承前启后意义的作家,一方面,他把被中断的散文化小说传统延续下来这个传统可以追溯到废名、沈从文、萧红。另一方面,他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很深远,开启了“寻根文学”风气之先,更新了小说观念,启动了当代作家的文体意识和语言感觉。这在阿城、何立伟等一系列小说家那里可以看到影响所及的痕迹。


(一):《受戒》在新时期文学中的文学史意义:《受戒》是一部与当时审美趣味和文学潮流迥然不同的“另类”小说,提供了一种截然不同的小说文体,一种与当代文坛格格不入的写作方式。


(1)小说自身审美功能的回归

一段时间内,题材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文学作品的高低优劣,甚至会成为决定一切的因素。文学承担着沉重的社会功利效应,汪的小说,对于那些已习惯了社会功能阅读的人来说不啻是一种文学观念的“受戒”。那些非常个人化的情感和行为,平平常常的小人物,风俗习惯。掌故人物,花草虫鱼也进入了小说。小英子和小和尚所做的并不是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只是内心世界的朦胧爱恋,是缘自人内心的希望和梦想。“十七年”和之后的小说模式中的主题的功利性、题材的重大性、人物的典型性、格调的时代性都被取消和颠覆了。文学呈现出它自身的面目。《受戒》给人们带来了一种审美的愉悦和快感,让人沉浸其中,品尝欢愉。


(2)观念上的平和疏散和叙述上的平淡

“小说是回忆”,距离的拉远把各种急功近利的感情缓和下来,悲伤、浮躁、大喜大悲,死去活来等都被时光之水过滤得淡而又淡,心态上呈现出没有功利得平和散淡,相应地,叙述话语也是一样得舒淡平和。叙述视角不是高高在上的俯视或自卑压抑的仰视,而是坦坦然然的平视,平等、宽厚地观照他笔下的人物,不喜不忧,万物静观皆自然。

    不同于“十七年”小说及80年代初期叙述庄严、充满激情,他从容达观、平平淡淡,平淡叙述姿态中处处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的关心、尊重和欣赏。例如小和尚和小英子的恋情处处充满世俗的欢娱,和尚也是人,充满七情六欲。复出的汪曾祺已迈入生命的黄昏,个人和时代的遭际使他对社会、事故的理解很老到,情感也能自我克制,回归单纯质朴的生命状态,打捞那些留在记忆中的美好印象和梦想,回忆那些有意识的人和事,于是便有了这平淡自然的叙述文体。于是《受戒》里汪曾祺用平淡的叙述营造了散文化小说的诗意氛围,其中有民俗风情,有地方景致,有朦胧初恋,有人间欢情。清新的语言和松散的结构使这部小说在1980年代初显出“格式上的特别”,这个独具审美品格的文本意味着一种独具风格的小说文体样式,一种关于小说观念的更新,在以后的影响中可以看出这种小说样式启发了许多人的写作。


(二)汪曾祺小说的“承前启后”意义

废名、沈从文、汪曾祺、钟阿城、贾平凹等一脉相承,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小说极重要的一支。


废名被称为“中国现代第一个田园小说家”。其小说里所营造的中国宗法制的宁静乡村,既有“抱朴含真”的古风,也有冲淡平和的自然。废名把乡村诗化、文人化,过滤掉乡村里生存的现实苦难和世俗丑恶,使他笔下的乡村呈现出雅致与优美的境界,《竹林的故事》、《桃园》等短篇和长篇《桥》连缀在一起便是一个充满牧歌调子和诗意的竹林世界。


沈从文的湘西世界是一片非文人传统浸染的自由而快乐的生命之地,自然之水自由地抚摸着健康而烂漫的生命,其主调是“爱、美和自由。”

二者有处理题材的方式、叙述方式、精神气质上的相似性,如散文化、诗化小说,乡村或边城的普通人生,语言自然清新等等。


汪曾祺的出现延续了被中断和遗忘的小说风格,连接了被中断的抒情小说传统。而且以自己的小说创作实绩影响了当代一批小说家和小说潮流。其小说成为1980年代中国文学(主要是寻根文学)与1940年代新文学、现代文学的一个中介。


(三)汪曾祺小说文体对当代小说的意义

    汪曾祺说自己是一个文体家,把小说文体和思维方式、感觉方式联系起来。“我只写短篇小说,因为我只会写短篇小说。或者说,我只熟悉这样一种对生活的思维方式。”他专心致力于短篇小说的写作且颇有成就。不急 如此,他把这一小说样式赋予了自己独特的叙述方式、语言、结构,显示了一种成熟的小说文体的典范:如散文化的小说,平淡的叙述方式,简洁准确的语言,“淡中有味,漂而不散”的风格,虚实相生的氛围等等。我们在他那些精致而令人回味无穷的小说里看到生命的各种状态、人生的各个层面,体味到空灵和诗意,感悟到成熟和达观。尤其他后来写作的类似于“笔记体”的小说,《晚饭花》等,主观抒情性大大减弱,倾向性更隐蔽,客观、冷静、洞察、朴素平实,点到为止,不再渲染,“辞达而已”。




03

# 延伸思考




1:简述汪曾祺对沈从文创作风格的继承。(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2:赵树理与汪曾祺小说中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意义的关系(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3:汪曾祺小说对新时期小说的作用与影响。(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以许地山,施蛰存,汪曾祺作品为例论述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与佛教的关系。(北京语言大学2005)






参考文献



书目(以下书目以最新版本为主):

洪子诚著,《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樊星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王庆生、王又平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孟繁华、程光炜著,《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陈思和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

温儒敏、赵祖谟主编,《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

THE

END


#往期推荐#

#  茅盾:政治家与文学家的“双重人格” |现当代文学专题研习(01)


#  曹禺:从郁热走向沉静 |现当代文学专题研习(02)


#  赵树理:一个“文摊作家”的生命浮沉 |现当代文学专题研习(03)


#  张爱玲:在创新与承袭之间 |现当代文学专题研习(04)

#  穆旦:丰富,和丰富的痛苦 |现当代文学专题研习(05)

#  柳青:尽力要求自己不丧失一个普通人的感觉 |现当代文学专题研习(06)

#  暑期福利,会员独享:高分学姐带你披荆斩棘,深度研讨现当代文学作家专题!


“现当代作家”研习活动火热进行中!听得不过瘾?备考困惑未解?复习策略想改进?你的一切不解都能在会员群内破解!点击下图查看会员策略详解,点击“阅读原文”查阅文研青年课程主页


(文研青年会员服务体系)



学姐学长寄语

因为走过 所以懂得

因为懂得 所以陪伴


这一年 从定下目标到走上考场

文研青年将始终与你同行

为未来再奋力拼搏一次

在考卷上 书写一份无悔的青春!


加入文研青年会员

你的考研之路不再迷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