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丹韵词音 | 10 风雅田园

点击关注 ☞ 每日解读诗词 2021-02-28



看看陶渊明的这一片园子: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地方并不大,他从来都不是一个奢华的大庄园主,小小的地方,但是有趣味。因为榆树、柳树遮在自己家屋檐后面,桃花、梨花浓艳芬芳,盛开在自己堂前。这点小风景,有的时候让今天的都市人真是足以心动。我们现在花钱买房子,买的是什么呢?是室内的使用空间。我们买的了房子,但买不了院子。别墅是有院子的,可是我看见过买别墅的人,一个特别奇怪的做法,就是买了一个两三百米的别墅,前后赠送的小院,进来第一件事把别墅先推了,然后重新拿设计图,盖成五六百平米。为什么要这么做?他说,这地方都是我买的,我要不是把它盖成房子的话,我就亏了。你看我这么一盖的话,都在我的房子里面,我就赚了。打的士亏了还是赚了?我们获得了更多铺着地板或者瓷砖的地方,我们是去了泥土,失去了植物;我们有了自己可以吃饭、喝茶、或居或躺的地方,但是我们失去了闲庭信步,能够去看“与无心出岫,鸟倦飞知还”的地方。我们今天到底是亏了还是赚了呢?


陶渊明的田园有这一切。他还可以放眼看到: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你看看他远远近近看见的这几样东西。暧暧,暧昧暧昧,是形容模糊不清楚,模模糊糊,似乎看见远远的那些村落,但是是远人村,那些村落也都有他们自己的生活。依依墟里烟,真正到了要生火做饭的时候,炊烟袅袅,这是一份有人气的日子。他不是荒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就是有这样的鸡犬相闻,你才会觉得这是人间。所以为什么我说真正的桃花源他不在室外。我们不用老想着远离人间,去找到一个什么样的地方。鲁迅先生说得好:就算是你跟你的爱人到月亮上去,你们总还得带个做大饼的吧,要不然的话你不是饿死吗?我们现在总想着,脱离这个恼人的尘世,但是你能走得多远呢?


我之所以特别喜欢田园这个意象,因为田园就在人间,就是我们的生活。所以陶渊明的周围,有这一切。而回到他自己的小家,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咱们想一想中国的古诗里,会有很多很多,有对无,我特别喜欢的无和有,就是陶渊明的这一句。户庭无尘杂,我虽然房子小,虽然很简陋,不奢华,但是我干干净净,利利索索。我桌子上没有尘土,我的心上也没用尘埃。我无尘无杂,可我有什么呢,我有的是闲心闲趣,这叫“虚室有余闲”。虚室,这两个字说的也好。我们今天要是买个房子,先想的就是装修,装修好了,想的就是进家具,总是希望把空屋子装满。但其实房子不是仓库,我们买个房子,房价这么贵,我们是为了装东西吗?那是为了安自己这个人,和自己这颗心的。所以好房子,虚室是给好词。就是留点白,有空间,别让人伺候了东西。而让人在自己的家,能够有一份舒舒服服的安闲,这叫“虚室有余闲”。何况你对比一下: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一个人在笼子里面待时间长了,忽然回到了自由自在,这份感动能体会吗?我们也许下班回家也有这种感受,但是我们有时回了家,也还有烦恼,还是不能把心放下,那是我们还没有真的归来。


陶渊明的归来,是他经历了很长一段时期,很痛苦、很疲惫的求索,因为他也知道自己要去养家小,他也知道以他的家世传下来,也曾经有过:,猛志固常在,想建功立业的这种志向,但是自我又在哪儿呢?长期的纠结之后,他终于找到了与生俱来存在心里的的那个情节点,他还是要回得来。当他触摸到一个真自我的时候,他就看见了桃李桑树,茅檐鸡犬,这一切本来就在的,是他的内心所归。


你看陶渊明的诗里,永远都有那些醇厚清雅那样的一种人生况味,有他自己的一颗心,有他自己的愿望。陶渊明和别的文人很大的一点不同,就是你看别的文人是在那里把别人的劳作也当做风景,而陶渊明是一个真正扛着锄头劳作的主人公。这是他的一个天之道理。他自己就认为: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他说这不是天下最朴素的道理吗?人最根本的,它是衣食,你再怎么去追求天地大道,你能不吃不穿吗?如果要是这都不安顿了的话,你还追求什么?而且他写的这首诗的题目,就是写那一年的九月,在他们家的西田,他割了早稻回来,他收完庄稼,他觉得这是天地大道,人怎么能不干活呢?所以他说: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人好好的种田,苍天的道理不欺负你。你就好好的耕田,它必有收获的。有的时候世界上最朴素的道理,是最容易被人忽略的。我们今天不要说没有课耕的田,我们其实也没有可耕田的心,谁愿意那么去劳作?陶渊明的归来是真归来,所以为什么苏东坡那么推崇他,因为他说当时的魏晋风骨,人人都标榜清高,人人都说那些名啊利啊,我不要。说陶渊明这个人要养家的时候,就出去说,谁给我找个官做,我得出去干点什么,我的养活我们家的老小。说他真正去求官的时候不掩饰,但是他真正归来的时候,他也不矜夸。所以朱熹说了他一句话:说陶渊明的不要是真个不要。


看看陶渊明写他那点耕作的生活,尽管他说:力耕不吾欺,好好干活,老天爷总应该给我收获吧。大但是他也真不会干活,你看他自己写的《归园田居》干什么了: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种个田吧,给种了个草比豆苗还多;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还弄得夙兴夜寐,大清早的就去拾掇田里的这点杂草,披星戴月了,扛着锄头才回来。陶渊明成功吗:我想他还真不是一个好农民,苦哈哈的搭上自己所有的日子,种田结果就种了个“草盛豆苗稀”。但是你说他失败吗?它是一个经营人生,真是罕见的大成功者。因为他说: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他说我不光干活干得这么累,我回来走在路上还很辛苦,两边杂草丛生,都粘在我的身上,可是我就算是累了、苦了、我衣服脏了,都不足让我惋惜,只有一点,但使愿无悔。一个人不违背自己的心愿,那就活出一片自我真天地。


陶渊明还不成功吗?我们今天去看很多人青史留名,最早的介绍一定都是这个人的官衔,但是陶渊明是谁呢?他不过就是五柳先生。陶渊明的传记留下来的,就是他写了个《五柳先生传》。自己姓字名谁都无所谓,宅边有五柳树,就随便这么叫我吧。我写文章,但我写文章以自娱,我是颇示己志,抒的是自己的心。我们家,家徒四壁,我可能是衣不蔽体,叫做: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我们家可能没有太多的吃喝,没有太多的东西,但是我就在这样的日子里面,我可以有我自己的一份自由和自在。这就是五柳先生为什么能名垂千古的理由。


往深处去,归来时什么呢?是回到自己的心,回到自己的观念里。所以陶渊明在他的饮酒诗里面,他说:!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他说你看寒暑代谢,岁岁年华都会追逐着流水走远,每个人不都如此吗?古往今来不都是这样吗?只有通达的人能够看透这件事。有多少人不舍追问,有多少人叹息扼腕,很多人都说好年光没有留下,我已经老了;好年光还没有实现,梦想已经远了。都说陶渊明说:逝将不复疑。你过好今天,过好此刻,一切连起来就是你把握住的今生。忽与一觞酒,日夕欢相持。我就眼前有这一壶酒,日夕欢相持,这五个字说的很有意思。其实我们前面也讲到了,中国人心中一个难耐的时分,那就是残阳西斜的时候,人每到这样一个时候,觉得这一天日子又走远了,太阳将沉沉地坠入黑暗,此前光影迷离的那一刻,照彻生命的感伤。谁能说:日夕欢相持。落日时分生命温暖,有酒盈樽,欢畅在心。这一刻我稳稳度过,走进黑暗,迎接明早的光明。这就是陶渊明。


所以陶渊明在《神释》这个诗里面,说了他的观念,叫做:甚念伤吾生,正宜委运去。什么意思呢?一个多思多虑,过分地追究计较,那是要伤害你的心,伤害你的命的。他说我追究那么多干吗,我就是个顺应。当然很多人说,你想顺应,世道不让你顺应,你还会遇到很多意外的。比如说困顿、疾病、坎坷、遭嫉,有很多很多不是我们自己可以决定的,当这一切来临的时候,你能顺的了吗?陶渊明说: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这十个字被后来很多文人奉为自己的座右铭。


很多人放下了他们的追问,他们的不舍,知道了生命在世界大化之中,要有不喜与不惧,这样一种平衡的能力。怎么样才能做到庄子所言: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全世界的人都在夸赞你的时候,你也不加劝勉再往前多走一点了;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当全世界都责难你的时候,你内心毫无沮丧,一派坦然。如果能够做到: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也就是如此了吧。而陶渊明就做到了这样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如果以物喜,他不会放下彭泽令而归来;如果以己悲,当他看见“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这对于一个男人来讲很失败,自己的家,妻儿老小没个交代,一个人在整个的历史上。没有一个名分。但是他不悲伤,这种不喜不惧。他说为什么呢?“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他说我们生命中的一切,该走的就让它走远。一个人从小到大,你童年那点天真蒙昧的自由,会走远的。人长大以后,那种青春勃发,或者你中年的那种满足,或者是你生命中那种新鲜的状态,都会随着衰老走远点。也许我们的儿女会走远,也许我们身边的朋友会走远,组后连自己的生命都会走远,这一切都是每个人生应尽之事。应尽就让它走远吧!不要在那苦思苦虑追究不休,这就是“无复独多虑”。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一个人能够抓住的此刻,让它丰满,让它光鲜,安顿其中,这就最好。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仲夏时节草木丰美茂盛,围着自己的这个房屋,远远近近看见错落的树木,这个阶级一般人会觉得心浮气躁,大夏天的多烦,那样一种闷闷的潮湿的暑天,你在想什么,而陶渊明在想什么?陶渊明抬头一看: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人知足不知足,要看跟谁比。陶渊明比的好,他跟那些飞鸟比。他说小鸟要是累了,就都回树上的窝里,它们要有个依托;我累了就回我这个破房子,这也是我的家。我凭什么不爱我的家呢?人这样比,当然心安。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耕读渔樵,其实这是这个人一个理想的状态。出门干活有土地,回家休闲可读书。这种既耕既读的日子,就是中国文人那种归属。他说我该耕的田耕完了,该种的地种下了,不误农时,回来了有闲心闲情我还能念书。为什么他能有闲呢?我们今天老觉得我上完班回来,还得应酬,你看看陶渊明,他就没有应酬。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我住的就是个穷街陋巷,这小地方不足以让那些富贵人到这儿来,什么叫“穷巷隔深辙,”我们想:小车车辙印就浅,深辙一定都是大车。现在我们要出去开车试试,奥迪的额车轮子印肯定比奥拓要深吧。陶渊明的那个时候他说,我既然不想结交权贵,那些个大车深辙,对不起,你也进不了我家的穷街陋巷,那就算了。他的闲情就由此而来。


所以他有这份时光,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我就自己把酒倒上,把自留地里那些新鲜的蔬菜都摘下来,对着酒,看着天地,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有着一点点雨丝风片,吹进我只有一个仲夏季节,我难道不清爽吗?所以他的日子: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看书这件事,我们今天有两种看法。一种是有用的阅读,一种我无用的阅读。有用的阅读,读的是知识,比如说我们要考计算机、考奥数,考一个会记或者律师的资格证,那肯定要去读有用的东西。还有一种:广见闻、乐身心,生命成长,开卷有益,信手拈来,那就是无用的阅读。陶渊明的阅读大多有趣,因为他读的都是没用的东西。你看他是泛览周王传,他是流观山海图。这就是在《五柳先生传》里他自己说自己: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现在家长经常批评孩子:你看看,好读书,不求甚解。其实对孩子来讲,他学知识要钻研;对成年人来讲,所有的书都要钻牛角尖,斤斤计较的话,有时候会把自己读的越来越狭窄的。不求甚解,求的是会意,人家还说会意时欣然忘食,读书高兴得连饭都忘了吃了。这份喜悦难道不是我们阅读的目的吗?如果一个人念书可以念到:俯仰观宇宙,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那,不乐复何如?人不高兴还干嘛去啊。


我经常想起来,在我刚刚读硕士的时候,启功先生那时年事已高,每天都乐乐呵呵地跟所有人打招呼,来来往往地走在师大的院子里。我看见他每天那么乐呵,有一天我就问了他一个特别傻的问题,我是启先生你为什么每天都这么乐?启先生说:不乐那多冤。我当时21岁,完全不懂得老师话里的意思:不乐那多冤。这个话也要走过很多年,经历了很多真不快乐的事,才知道人生就这么点时光,当一件事情可以想开,可以想窄的时候,我们都老师想窄,都是不乐,穿过今生,倏忽之间,说这句话的老师已经作古了。但是他带走了你们一个快乐的生命,我们今天不乐不是也很冤吗?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所有的智者都讲着一种朴素的言语,这是归来的目的。

觉得不错,请在下方点赞


01.诗意春风

02.诗意春风

03.暮暖清秋

04.暮暖清秋

05.暖照夕阳

06.暖照夕阳

07.千古明月

08.千古明月

09.风雅田园


每一次【分享】,每一条【留言】,都是您对我的鼓励!




温馨提示:《每日解读诗词》推广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国学经典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