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个时代的结束!GSK关闭张江研发中心 | 第一现场

2017-08-03 肆叁贰期 研发客

 

撰文 | 戴佳凌

Dai.Jialing@PharmaDJ.com


研发客昨日从官方渠道获悉,葛兰素史克(GlaxoSmithKline/GSK)将在11月底之前关闭位于上海张江的神经疾病研发中心。


GSK向研发客正式的回应如下:


“作为聚焦研发战略的一部分,我们将缩小全球神经科学领域的研发活动范围,包括终止一些研发项目。在上海开展的神经系统药物研发方面的优先研发项目将会继续进行,并将转入位于美国Upper Providence的研发中心。这次转型将确保我们能在关键项目上继续开展工作,并将其与未来药物发现研发团队整合。


预计在未来两年中,位于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的药物开发团队规模继续扩大,积极推动在中国的新药开发工作。我们专注于在中国的发展,并将继续基于中国市场的需求,致力于中国的研发活动。我们的研发投资将聚焦在能够对患者产生真正影响、推动中国公共卫生发展的领域,特别凭借我们位于北京的传染病和公共卫生研究所开展的研发活动,以及创新临床研究的开展和针对中国基础医疗建设的投入。”


作为GSK全球第三大研发中心之一,创建于2007年的张江研发中心曾一度是跨国公司在国内最大的研发中心,其重点疾病研究领域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和各种疼痛疾病。

 

关闭上海研发中心无疑是今年接手这家老牌英国大药厂的新CEO Emma Walmsley的重组计划中一部分。从去年9月,GSK宣布原其消费保健品CEO Emma Walmsley将于今年起接手在GSK服务了23年 Sir Andrew Witty的CEO职位,Walmsley也成为了第一位掌管跨国药企的女性CEO。

 

拓展阅读:

卸任在即,GSK掌舵人谈经营理念

An interview with Min Li, GM of GSK R&D China


在7月26日召开的GSK 第二季度季报及投资者大会期间,Walmsley首次公布了上任后的重组计划。作为重组计划的一部分,Walmsley决定将GSK 80%的研发费用集中投入在其两大核心治疗领域——呼吸疾病和HIV/传染病,以及两大潜力治疗领域免疫炎症和肿瘤。很显然,GSK传统强项中枢神经领域已不在Walmsley的计划中了。


Walmsley的研发重组计划还包括砍掉30多项前景不乐观的临床前和临床项目,重用原罗氏亚太地区领导人Luke Miels来管理其研发管线。对于中国市场,曾在上海担任欧莱雅中国消费品总经理Walmsley也留下一句富有深意的话。


"For obvious reasons, it is important that we participate not just commercially but from a manufacturing point of view, and from an R&D point of view, in China, with China, for China. We have to be patient in terms of seeing materiality of the contribution, but we are still very much supporting our progress there," 


GSK CEO  Emma Walmsley




GSK CEO Emma Walmsley 2017年7月26日投资者会议演讲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b0532q44ph3&width=500&height=375&auto=0


一个时代的结束


成立于2007年的GSK上海张江研发中心曾是跨国大药厂在中国研发的一面大旗,不但是因为其巨大投入和人员,也是因为它是唯一一家跨国大药厂将其核心疾病领域的完整研发产业链设置在中国。在那段跨国企业大举投入中国研发的黄金岁月,GSK无疑是其中先驱者,在其前后,罗氏(Roche)、辉瑞(Pfizer)、诺华(Novartis)、阿斯利康(AstraZeneca)等都在张江建立研发中心。


一大批海归研发人才跟随着跨国企业脚步回到他们的祖国,建立起一座座新药研发中心,也带动了中国研发服务CRO产业的发展。


2013年可以说是一个分水岭,“撤稿事件”重创了快速扩张的GSK中国研发中心发展,在外部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均不明朗的情况下,跨国药企们也放缓了对华研发的投入。


这几年,中国研发团队往往成为跨国药企重组牺牲品,这一现象值得玩味。2015年,AbbVie公司关掉他们在华的肾病研发中心,今年早些时候,诺华解散了中国生物研发部门,罗氏也缩减了中国生物药研发团队。近日,阿斯利康也将自己中国早期研究团队卖给中国的风险投资机构。


拓展阅读:Commentary: Big Pharma Retreating From China? Not Exactly


在早期研究领域(Discovery),此次GSK研发中心的关闭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与此同时,CFDA改革放开早期临床和加入ICH,又为跨国企业打开了另一扇门。否极泰来,在中国陷入低谷的跨国企业的研发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又将迎来一个新的时代。


更重要的是,跨国企业带来的人才并没有离开,他们驻足在张江、在苏州、在北京、在武汉、在泰州、在珠三角。一大批来自跨国企业的海归们在资本的支持下创立众多创新企业,他们正在成为中国新药研发的脊梁。


原罗氏的CSO陈力博士创立的华领的糖尿病GKA项目已经进入最后冲刺III期临床阶段。原赛诺菲(Sanofi)研发总裁江宁军博士加入基石药业开始他的新征程,原辉瑞中国研发中心的董事长兼总经理谭凌实博士创立缔脉服务中国新药研发。原新基(Celgene)研发总监梅建明博士创立了德琪从新基引进其肝癌产品ATG-008的亚太区权益。最近,原诺 44 27562 44 12114 0 0 1278 0 0:00:21 0:00:09 0:00:12 2834 44 27562 44 12114 0 0 1155 0 0:00:23 0:00:10 0:00:13 2834华中国生物研究部门的负责人吕向阳博士成立的来凯医药从诺华引进了用于治疗前列腺癌的CYP17抑制剂(CFG920)全球权益。三境生物总裁兼CEO臧敬五博士及其团队在张江重新定位肿瘤免疫产品研发管线。这些曾在外企中国研发中心开拓疆土的杰出华人科学家的职业变迁代表了中国新药研发的发展轨迹。


拓展阅读:

苏州创投大会:华领糖尿病首创新药临床之旅

融入本土,让创新药更快更好地造福中国患者 | 遇见江宁军

缔脉宣布完成5500万人民币首轮融资

新基携手德琪探索新药开发新模式 | 第一现场


在引进新药的同时,来自中国创新也得到全球关注,新基首付2.63亿美元收购了百济神州的PD-1在日本以及亚洲以外地区的实体肿瘤权益。在不久的未来,我们也许能见证更多这样的交易。


拓展阅读:新基有了PD-L1为何高价收购百济PD-1 | 第一现场


责编 | 毛冬蕾

Mao.Donglei@PharmaDJ.com


戴佳凌

Dai.Jialing@PharmaDJ.com

研发客   执行主编



往期 第一现场 文章精彩阅读



新基有了PD-L1为何高价收购百济PD-1 

2017临床峰会:尽早将中国纳入全球策略

CAR-T中国注册探路及产业化思考

监管走向科学,质量源自体系

中国递交有条件加入ICH申请,但我们准备好了吗



点击“阅读原文”订阅 研发客 期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