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后宫传】赵钩弋 策划爱

2016-12-27 刘胜兰 新参考传媒


▲ 钩弋夫人

赵钩弋,即汉武帝刘彻的钩弋夫人赵婕妤,乃汉昭帝刘弗陵之母,河间郡(今河北献县东南)人。  




赐死背后有玄机


    汉武帝立刘弗陵为太子之前,先断了赵钩弋的活路,这一年应是后元二年正月(公元前87年),地址为甘泉宫。当时的汉武帝年已七旬,去日无多。号为“钩弋子”的刘弗陵年仅八岁,推算其母应是二十余岁。

    刘弗陵如此年幼,尚且离不开母亲的抚育,汉武帝为何却偏偏如此不通情理要了结其母钩弋夫人的性命呢?

    史书记载,赵钩弋“有过见谴”——有过错受到皇帝谴责,以至于丧命,究竟是怎样的过错要用性命相抵呢?没有说明。

    汉武帝只留下了一个玄奥的解释——主少母壮,恐女主颛恣乱国家,步汉高祖刘邦之妻吕后后尘。

    无论在当时或是之后,二千多年来,不乏为赵钩弋抱屈喊冤之人。赵钩弋果然是死得冤吗?细读《汉书》,明眼人就会发现,赵钩弋的死,其实是罪有应得,汉武帝对其罪过的遮掩,已是最大的宽恕。当然,汉武帝的本意也许并不是为赵钩弋着想,而是为了即将被立为太子的刘弗陵,假如将赵钩弋的罪行昭告天下,刘弗陵的声誉也将一并受损。因此,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汉武帝内心中充满的无奈与凄凉,无法言表。

    汉武帝临死之前终于看透了赵钩弋的心机。方士、宦官与奸臣的勾结,成就了赵钩弋的恩宠,成就了钩弋子的太子之位。汉武帝临终之时终于反戈一击,将一个精心编织的阴谋粉碎了。他的反戈一击就是杀了赵钩弋,将刘弗陵托付给钦定的几位朝廷大臣。


宦官遗孤赵家女


    赵钩弋的父亲因犯法被阉割,成了皇宫里当差的宦官,汉武帝时被称作“黄门”。只是身为中黄门的赵父早死,葬于长安。赵母不详,也可能早死或已改嫁。赵钩弋说来身世孤苦。最初,年轻貌美的赵钩弋只是被利用的工具,她已故父亲的同事与望气者(方术中的一种,相当于今之所谓风水先生)勾结,要将她献给汉武帝刘彻。

    赵钩弋的入宫是经过了精心策划的。首先,宦官(近身服侍皇帝与嫔妃以及皇子皇孙们的太监)知道了汉武帝刘彻的出行路线和时间,事先安排赵钩弋在某地等候。其次,由望气者说服皇帝将赵钩弋找来。望气者说,根据天空中祥云之气推断,这里有个不错的女子。好马配好鞍,好女子要配好皇帝——刘彻当然自诩为好皇帝。根据事先安排,赵钩弋出场,她假装双手蜷曲如小儿麻痹症状一般,望气者与宦官假装使劲掰却掰不开那两只小粉拳,于是汉武帝好奇心起,亲自上前摸了摸赵钩弋柔荑一般的粉拳,那十指竟似花瓣一般张开了。汉武帝龙心大悦,便将此女纳为后妃,居钩弋宫,故名钩弋夫人。

    总之,赵钩弋是个美人,她的一双小手尤其美丽,柔若无骨,所以才有此策划。正因赵钩弋是用两只粉拳打动汉武帝的,因此又有“拳夫人”之称。


荼毒卫子夫一脉


    赵钩弋不仅漂亮,肚皮也很争气,不久后便生下了小皇子——刘弗陵。

    刘弗陵的出生也是经过了精心的策划。根据策划——他在娘胎里待了十四个月。靠医学技术手段是做不到的,唯有“策划”可以。

    为什么不是九个月或者十三个月、十五个月,而偏偏是十四个月呢?因为根据上古传说,刘氏的远古祖先、著名贤帝——尧,就是妊娠十四月而诞。迷信了大半辈子的刘彻认为这是个好兆头,莫非天意要让他成为一代新“尧”的父亲?如此,则赵钩弋就是“尧母”了,汉武帝下令将赵钩弋的宫门命名为“尧母门”。

    之前种种策划的企图浮出水面——宦官与方士们不满意现有的皇位继承人卫太子刘据,想为其团伙物色一位新的皇位继承人。一切进展顺利,汉武帝如同被他们牵着了鼻子似的。

    不满意刘据的人有很多,譬如江充。江充得罪了太子刘据,也就得罪了皇后卫子夫。他心知,一旦已是年迈的汉武帝驾崩而刘据继位自己将有性命之虞。他要设法阻止刘据登基。唯一的办法就是找出一个能够取而代之的人,并投靠于他,才能确保无虞。否则即便是刘据被扳倒,恐怕再来一位与刘据一样脾性的主子,自己还是很危险。大约是通过双向选择吧,江充投靠在了以赵钩弋为旗帜的宦官与方士勾结的集团中。将他拉入团伙的人应是宦官苏文等人。

    苏文是宦官中与太子刘据及其母卫皇后公开为敌的代表人物,他几次三番在汉武帝刘彻面前说太子刘据的坏话, 极尽挑拨之能事。后刘据又被江充逼得走投无路,起而兴兵。

    刘据兵败逃亡,汉武帝迁怒卫子夫,要废其皇后之位,卫子夫自杀。埋葬卫子夫的人就是苏文与另一个宦官姚定汉,苏文与卫子夫宿怨难消,他不放过最后一次羞辱卫子夫的机会。他们先将卫子夫的遗体挪到了“公车令空舍”——类似于传达室的空屋子里,不久又将尸身塞入了一口小棺材,草草地埋葬于长安城南一个偏僻的小旮旯里。生前曾“独霸天下”的卫子夫,死后却万般凄凉!

    数年过去,卫子夫的血脉只剩刘据的一个孙子——刘病已,依托郡邸狱长官丙吉的庇护才万般艰难地悄悄存活了下来。世间没有不漏风的墙,当时赵钩弋香消玉殒不久,但隐藏在她身后的无形的“手”依然还在。为了斩草除根,神秘的望气者再次出现,他告诉汉武帝刘彻说长安狱中有天子气,刘彻于是下达“通杀令”,长安狱中关押的犯人不论罪过轻重一律杀死。宦官郭穰于是出现在了郡邸狱的门口,丙吉不答应执行“通杀令”, 坚决不放郭穰进门。郭穰守了一夜,终于无功而返。

    刘病已躲过了凶险一劫。


设陷阱困住李广利


    “巫蛊之祸”,以赵钩弋为旗帜的宦官与方士集团借助奸佞江充的大力配合,顺利除去了卫太子刘据。接下来,他们要对付的是另一个有力的太子之位的竞争者——昌邑王刘髆。刘髆的母亲李夫人是汉武帝的挚爱,虽然早逝但仍然在汉武帝心中占有重要位置。况且刘髆正当壮年,又有子嗣,虽没有什么功绩但也从无劣迹,更何况刘髆的背后还站着深受皇帝信任的海西侯、贰师将军李广利。

    要打击刘髆,首要任务就是拔掉李广利这棵荫蔽他的大树。宦官与方士再次联袂,精心策划。

    第一步,必须将李广利支开长安,越远越好,最远莫过西域匈奴。

    方士们开始游说汉武帝(详见《轮台诏》),他们挑起了汉武帝此生的最后一次对匈奴的远征。所谓的他们,就是那些望气者、卜卦者之流。他们预测道,此次若出征匈奴必定大胜,而且通过卜卦得出结论——这次必须派李广利出征,他是诸将当中卦象最吉利的一个。

    于是由不得李广利肯与不肯,他不得不披挂上阵,远赴西域。出征前,他的心情是沉重的,因为正是太子之位空置的敏感时期,他的离开很不是时候,所以只能在饯别的最后一刻将外甥刘髆郑重托付给了儿女亲家、丞相刘屈氂。

    李广利深知刀剑无眼、战场无情,所谓的吉祥卦象做不了他的护身符。这次出征,是李广利军旅生涯最勇猛的一次,他真的是拼命了。拼命的他节节胜利,打得匈奴将领卫律等人抱头鼠窜。

    李广利必须败,才符合宦官与方士们的策划,然而他竟然胜了。为了扭转局面,宦官郭穰第二次出场了。他向汉武帝刘彻告发丞相刘屈氂的妻子行巫蛊之事诅咒皇帝,并与李广利暗中约定要将昌邑王刘髆扶上太子之位。刘屈氂夫妇很快被处死。李广利妻子儿女被捕下狱,听候发落。消息传到西域战场上,成了此次汉匈战争的转折点。

    李广利心态受影响,急于邀功,于是犯了冒进的错误。将士们军心动摇,认为领帅李广利不论胜败都将罪责难逃,难免不服管束。匈奴趁机占了上风。

    接着,太医令随但从长安传来假消息——李广利家室被诛灭。兵败后的李广利心灰意冷投降了匈奴。李广利投降匈奴的消息很快传回长安,于是随但的假消息立刻成了真消息——李广利的家人、族人全部被杀。随但为何要传递假消息促使李广利投降匈奴?汉武帝下令追捕随但,随但却竟然人间蒸发了似的,不见踪影。此事见于《史记》,《汉书》未载。

    种种迹象表明,李广利是受人算计。算计李广利的人,显然是想断了刘髆继承皇位的道路。那么,他们必定是想立且又有能力立一位新太子的集团。

    李广利投降,拥立刘髆为太子的势力冰消瓦解。次年,刘髆郁郁而终。

    另两个儿子刘旦、刘胥,早就不被父亲汉武帝刘彻看好。由此,刘弗陵登上太子之位已无悬念。


香消玉殒魂去也


    在刘弗陵为太子、继而为皇帝的前一个月,汉武帝刘彻委婉地赐死了赵钩弋。

    赵钩弋死后,汉武帝知道欠公众一个交代。他不能说出真实的原因,所以只是轻描淡写、笼笼统统地说是因为“主少母壮”,不想重演吕后时制造的惨剧。

    吕后在位时,国家大政方针没有出现失误,百姓生活越来越好。吕后任用吕氏兄弟,而赵钩弋并无兄弟,她的家中无一人在朝为官,因此不存在外戚之忧。与吕后相比,赵钩弋最大的相似之处,只能是残害皇室子嗣。构陷卫太子刘据,必定有赵钩弋的参与和助力——这便是汉武帝刘彻认定的赵钩弋所犯下的死罪,不可饶恕又不可说。除非把那还没来得及结痂的伤口再次血淋淋地撕开,让汉武帝再次在天下人面前痛悔自己被一群亲信的人欺骗上当,以至于愚蠢地害死了自己的长子,痛彻心扉又无可追悔啊!更何况,汉武帝已决定让钩弋子刘弗陵继位,为了他最心爱的小儿子——年仅八岁的他失去了母亲又将失去父亲,刘彻只能将赵钩弋的罪过遮掩过去,舍不得损了孩子的脸面。这孩子即将是君临天下的皇帝,绝不能让他母亲的罪过玷污了他的神圣啊!

    此外,也许汉武帝刘彻对年轻的赵钩弋能否为自己守住贞洁同样心存疑虑。所以,赵钩弋必须死。

    赵钩弋死了,她的同伙给她的承诺实现了——她的儿子果真当上了皇帝。但是,她却没能成为皇太后。可怜,可恨,又可悲。

    她承受了巨大的风险,也获得了巨大的收益,只是她死在收获的秋天来临前夕,看不到了。从此,她结束了刀尖上舔血的日子,结束了所有利用和被利用的关系,只留下谜一般的拳头传说和无数的猜想。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站在赵钩弋身后的“黄雀”究竟是谁呢?他们的面孔被层层纱幕遮掩。也许,汉武帝是知道的吧。他将方士、望气者们统统解散了,将刘弗陵托付给霍光等朝廷大臣。宦官们想把持幼小的皇帝已无可能,宦官是最善于逢迎的一群人,他们很快将趋炎附势于霍光,甚至成为霍光监守刘弗陵与刘贺的鹰爪。



加小编微信 共话“刘贺证史”


目前他们已加入我们

       

      




什么是好书?

有思想

有观点

有收获

有价值

有启发


有一本书




《刘贺证史——海昏出土的西汉记忆》 

刘胜兰  著

江西教育出版社

2016年8月出版

权威专家力荐佳作


刘贺证史

海昏出土的西汉记忆

作者:刘胜兰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天子纪

  一、汉武大帝刘彻之悔  

  二、汉昭帝刘弗陵:聪慧天子成傀儡

   三、汉废帝刘贺:千古悲催“帝王侯”

       第一节  含金匙而生

         第二节  懵懂小王爷

         第三节  入主未央宫

         第四节  宫廷酿政变

         第五节  回归故昌邑

         第六节  受封海昏侯

         第七节  细数刘贺的二十三宗罪

         第八节  咏叹刘贺

         第九节  刘贺年谱

   四、汉宣帝刘病已:侠骨柔情伟丈夫

第二章  外戚传  

  一、霍光:终于不忠

  二、李广利:贰师将军海西侯

  三、李延年:西汉新生代音乐家

第三章   朝臣传

  一、龚遂:能哭会笑不拼命

  二、王吉:直性情 迂夫子

  三、王式: 一代名儒 用行舍藏

  四、严延年:辣手“屠伯” 铁汉亦孝子

  五、张敞:诤臣诤友话真心

  六、夏侯胜:不求得到求道德

第四章  后宫传

  一、卫子夫 不够爱

  二、李夫人 不敢爱

  三、赵钩弋 策划爱

  四、上官皇后 缺失爱

  五、和亲公主 远远爱

第六章  文物志

  一、黄金满屋钱如山

  二、西汉厚葬之风盛行

  三、简牍无价传世宝

  四、“昌邑九年”是哪一年

  五、火锅之惑

  六、刘贺的日常主食——金谷

  七、刘贺从皇宫“偷”走了什么

第七章 拾遗篇

  莲花安成侯墓之谜

后记 



编辑:徐思琴

新参考传媒
更多精彩,加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