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云华:土地就是“农垦人”的家丨寻找最美第一书记

2017-05-31 党建全媒体 南方杂志

点击标题下「南方杂志」可快速关注


编者按

为进一步宣传广东脱贫攻坚成绩,展现脱贫攻坚一线指挥官风采,广东省扶贫办、南方杂志社共同启动“寻找最美第一书记”大型全媒体报道计划,今天推出系列之二十五《李云华:土地就是“农垦人”的家》。



《南方》杂志全媒体记者丨李焱鑫 刘树强


尽管条件异常艰苦,李云华最常说的关键词,是“感恩”。


李云华成长在云南西双版纳。外公是第一代“农垦人”,退伍后到西双版纳国营勐腊农场开垦种植橡胶,母亲则是勐腊农场的一名普通橡胶工人。作为第三代“农垦人”,李云华说自己和土地有着存于血脉的情感。


“作为广东农垦系统的高职院校,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一直践行‘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农垦精神”,李云华说,“能被组织选派到博袍村,这是我的幸运,因为土地就是‘农垦人’的家。”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杨群祥(右三)向博袍村乡贤、扶贫志愿者邓堪连老师颁发荣誉证书。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校长杜方敏(右二)带队到博袍村指导扶贫工作


李云华向广东省扶贫办副主任宋宗约(左二)汇报扶贫工作


难得一次回家省亲,李云华在恋恋不舍中踏上归途。长途大巴路遇意外,耽搁了很久才缓缓开进客运站。时值深夜,没有接驳车驶向博袍村,李云华在寒风中,独自挨到了天亮。


回忆起这个孤单、心酸的场景,李云华只是淡然一笑,“驻村工作确实艰难,但‘农垦人’是不叫苦的。”


以实际行动弘扬农垦精神,是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推进扶贫工作的特色与亮点。“作为第三代‘农垦人’,我最重要的使命,是把‘农垦精神’带到帮扶村,用‘艰苦奋斗,勇于开拓’这八个字塑造博袍村的精气神。”李云华说。


“农垦精神”,说到底就是自强不息、埋头苦干。在“两学一做”动员会上,在与贫困户拉家常的板凳间,在与村两委干部的交流中,李云华最常表达的就是鼓励与动员,“第一书记怎么做好政治工作和思想工作?就是要共同打赢脱贫攻坚战,积极传递正能量,帮助贫困户、帮助村干部树立自强不息的信念。”


脱贫攻坚,党支部是主心骨。一年来,李云华帮助博袍村建设公共服务中心,进一步规范农村基层组织办公和活动场所建设;帮助博袍村制定完善党务、村务、财务管理制度,落实党务、村务、财务公开。“支部立得住,贫困户才有出路。”李云华说。


一个人驻村,但李云华并不孤单。2016年4月25日,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校长杜方敏,党委委员、纪委书记黄乃文到博袍村对接新时期精准扶贫工作。学校党委领导、学校各机关、教工党支部,做到帮扶责任落实到支部、落实到人。“我们给村里的每户贫困户发放了包括帮扶干部的姓名、联系电话等信息在内的联系卡,贫困户有了亲人,有了依靠。”李云华说。


多年从事学生工作的经验,让李云华非常重视组织的力量。2016年8月21日,博袍村举办了乡贤会、爱心助学基金会成立大会暨爱心助学颁奖仪式,干部群众纷纷自发捐献善款。工作中,李云华注重联系学院的毕业校友,定期为建档立卡的35户贫困户送去爱心物资,助力他们改善生活条件。


从教书育人的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到团总支书记、学生党支部书记,李云华始终不忘那些最根本的道理,“什么是党员?党员就是服务员,党员就是领路人。”


李云华与学校机关第一党支部入户座谈


贫困户签名,入股合作社


博袍村芋头产业扶贫示范基地


芋头基地,长势良好


在博袍村的每一天,李云华的日程表都是满的,身份也是经常转换。最近这段时间,这位高校教师出身的“第一书记”,甚至还当起了建筑工人。


为进一步改善就医环境,方便乡亲就近就医,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沟通协调,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支持,精准推进落实公共服务工程项目。2017年4月下旬,博袍村卫生站项目正式启动,李云华拖着瘦弱的身躯,用力搬着一砖一瓦,“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将更好地满足博袍村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方便老百姓看病,为群众带来更多实惠。”李云华说。


“第一书记”,千头万绪,四处发力自是题中之意。“我思考更多的,是如何让乡亲们富起来,这要求我们在产业扶贫方面有所作为。”李云华说。


“第一书记”,是党建的带头人,更是发展的领路人。去年年底,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经过四个多月的调查研究,走访种植大户、制定规划方案、整合土地资源、聘请技术指导,决定实施“一村一产业”、“一村一特色”计划,在博袍村发展芋头产业扶贫,引导贫困户脱贫致富。


“学院选派热作系教师李秀平博士领衔本次项目,助力精准扶贫。李博士是‘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农业技术应用研究方面的专家,我们有信心充分发挥好产业扶贫基地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贫困户脱贫致富。”李云华说。


一年的工作,博袍村的面貌发生了令人欣喜的变化,而李云华不敢停下脚步。今年2月14日,博袍村与北联村、海田村等9个扶贫村联合加入雷州市喜原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新农村精准扶贫示范基地,贫困户有了更扎实的脱贫路径。“2017年是脱贫攻坚承上启下、全面突破的关键之年,我们要用行动说话。”李云华说。


也许,只有家人和朋友,最能读懂“第一书记”的付出。长期驻村工作,难得与两个年幼的小孩团聚,她们总会在李云华的肤色变化中,捕捉到那种辛劳与疲惫,却从来不会听到哪怕一声“苦与累”,“我就是一名‘农垦人’,到村里就是回了家。”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学生到博袍村开展爱心支教


博袍村路灯铺设圆满竣工


湛江农垦局到博袍村送文化下乡


博袍村水塔项目圆满竣工


李云华和村两委干部

寻找最美第一书记

广东省扶贫办 南方杂志社 联合主办

统筹丨戎明迈 执行丨李焱鑫 运营丨刘树强

系列报道

李德刚:人到,任务到,心更要到

李军:物质脱贫,更要精神脱贫

黄德山:走进深山,是为了走出贫困

钟汉宏:这个最美揭西人来自他乡

邓波群:唱好脱贫攻坚的客家新歌谣

林晓丹:一位80后母亲的驻村故事

邢华龙:整村搬迁,黄正村走进幸福时间

韩志勇:这个群主不简单

郑晓峰:金光大道上走出“村长伯伯”

伊江林:“小鲜肉”也有大作为

梁音:做好人,不做“老好人”

王培忠:饶平柘林的海风最提神

曾庆辉:带头吃苦才配得上这个头衔

陈光:从“白面书生”到“乡镇干部”

林炎勇:让几十年的“饮水难”终成历史

侯广勇:“三地分居”为“大家”

古新标:援非归来的驻村人

彭彬:我是一名“番薯哥”

郭朝明:妻子临产,我离开了家

覃朝阳:送钱送物,不如建个好支部

杨小帆:新点子走出新路子

孙凯军:总书记的接见,鼓舞我前行

谢云峰:“敢啃硬骨头”的葛坪村“设计师”

梁劲:用知识改变贫困乡村的命运

特稿:南方杂志笔下的“最美第一书记”,省扶贫办主任为他点赞

致敬脱贫攻坚的一线指挥官!


致敬第一书记!


【寻找最美第一书记】 

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有多少位第一书记,就有多少座被改变的村庄,就有多少个动人的故事。


讲好一个故事,树起一面旗帜。欢迎各省直、地市组织部门提供先进人物报道线索,也欢迎各界人士推荐或者自荐。在这里,您可以针对穷根子开出药方,可以发布求助信息,可以充分阐述对脱贫难点的思考, 把您的心里话,和我们、和读者倾诉、分享。


联系邮箱:nfdysj@163.com,或在南方杂志微信公众号留言。


南方》杂志订阅电话

(020)87377371

来源︱南方杂志微信公众号

编辑︱林琳 莫群

统筹︱戎明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