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媒体报道 | 华如桃李,菁菁归附④ | 金牌奥数教练李兴怀:老师的爱与尊重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盏盏烛光

羊晚教研院 华南师大附中 2022-05-22


华附130周年校庆系列4


我校自1986年第一批获评特级教师的吴澧旸、李淦林、徐旭昭、谭保夏老师开始,至今己有23位特级教师、5位正高级教师。他们在聚清园耕耘一辈子,师德高尚,专业高超。他们是华附教育的开拓者,更是华附教育走向辉煌的贡献者!我们将分三期纸质报道、八次微信推送,致敬这些功勋卓著者。


转载自羊城晚报公众号“ 羊城晚报学大大”9月29日报道


▲ 9月19日《羊城晚报》A20纪念版


今年高考,华附有31位学生被北大、清华录取,被冠于“竞赛骄子”的奥班学生是北清主力军,也是“神学院”各种传说的源泉。


奥班的学生真实情况如何?也许有一个人最清楚,那就是他们的数学主教练李兴怀。从1994年至今整整24年的时间里,李兴怀为华附承办的广东奥林匹克学校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李兴怀


退休时间:2018年3月

所教科目:数学(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

任职:广东奥校高中数学备课组组长,华师附中学术委员,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兼职导师

教学特点:把数学文化、数学哲学渗透于数学教学之中,用数学之美感染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审美意识和创新精神。

所获荣誉:发表教育研究论文40余篇,编著10余本。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教师”、“陕西省优秀共产党员”、“广东省南粤杰出教师”、第八届“苏步青数学教育奖”、“广东省第二届基础教育名教师”等荣誉称号。




爱生如子,从未因私缺过一堂课


华附2007届奥班学生李宇博现在还清楚地记得,高三有一次发高烧,李兴怀老师和爱人连夜把她送到中山三院去打吊针,陪了她一整夜,出院后,李老师的爱人还在家里熬了白粥送到她宿舍。


像李宇博这样因病被李兴怀老师夫妇送去医院并细心照料的学生不在少数。每次带学生搭乘火车外出参加竞赛,他都要提前为学生准备好水果、鸡蛋、面包等旅途生活用品;在活动中,李老师与学生们同吃同住,关心他们的方方面面。他除了是位数学老师外,还如父亲般,跟学生们谈理想,谈学习,谈做人,教他们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敢于吃苦、勇于拼搏。


▲ 李兴怀与华附数学组学生合影


李老师所担任的奥校数学教学、课外辅导和竞赛培训工作任务重、压力大,每年暑假和竞赛前都要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对学生进行辅导、培训。为了提高质量,他牺牲了几乎所有的节假日和寒、暑假,用于编写讲义和辅导资料,钻研疑难问题,为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奥班学生的课可以说是私人订制,李老师每教一届学生都需要重新准备教案。


他用实际行动为学生树立了勤勤恳恳的好榜样:在华附任教24年来,从未因私缺过一堂课。有一次发高烧到39度,他整个人昏昏沉沉,但也是上完课后才拖着沉重的病躯去医院。最近几年,他患有较严重的糖尿病,医生多次建议住院治疗,但他放不下奥班这群学生,只是坚持每天服药没有去住院,仍旧坚持给学生上课。


李老师认为,教师的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所有学生,无论智商高低,无论家庭贫富,无论学业高低,都十分需要老师的关爱。老师的爱与尊重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盏盏烛光。”


▲ 接受全国女子数学奥林匹克团体第一颁奖


在美国读完博士后、现在回来中山大学执教数学的黄景炽是华附2003届奥班学生,他当时在数学竞赛组中,成绩并不突出,但李老师对每个学生都一视同仁。“他从来不会偏心成绩好的学生,反而是我这种相对落后的学生,他会更加关注,特别重视纾解我们的压力。”


黄景炽记得有次竞赛前夜,李老师把同学们都叫去他家吃饭,缓解大家的紧张情绪。 “李老师是我见过的中学数学老师中知识点归纳得最好的一位。在那样一个集体里,培养了我对数学的乐趣,所以就这样一直走下来了。”



不忘初心,从大学重回高中执教


李老师是陕西岐山人,1975年高中毕业,1976年就执起教鞭,在老家教了3年多的初中数学。1979年考上陕西宝鸡师范学院数学系,毕业后留校任教,担任数学系中学数学教学法、初等数学研究、竞赛数学研究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由于工作成绩突出,1989年9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就这样,他在离家只有40多公里的大学校园里平静地度过了14年。


直到1993年,到上海华东师大参加骨干教师进修班,才让他的人生轨迹有了改变。“同宿舍的是华南师大的胡老师,他了解了我的情况后,问我想不想来广州教书。”李老师当时婉拒了,但从此激发起他一直以来的教中学的情结,他很想把自己的教学理论研究付诸实践。


▲ 接受著名数学家杨乐院士颁奖


1994年,华附成立不久的广东奥林匹克学校,正在招揽人才,华师的胡老师把李兴怀推荐给了华附奥校。时任党委书记的潘先锋和数学科组长李淦林分别给李兴怀写了封热情洋溢的信,诚邀他来华附看看。李兴怀即兴决定南下走走,一路坐了30多小时的火车才到广州。没想到第一次来广州就决定留下,从此,24年来他从未离开过华附奥校的讲台。


李老师说:“我是真的对中学和中学数学拔尖人才培养有浓厚的兴趣,再一次走上中学讲台,内心就告诉我这次选择是对的。”



书写传奇,为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做出突出贡献


24年间,李兴怀和同事培养的学生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国际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中书写了传奇,获得了14枚金牌、1枚银牌、1枚铜牌,获得国际天文和天体物理奥赛、国际地理奥赛、亚洲物理奥赛、俄罗斯数学奥林匹克等学科竞赛金牌17枚、银牌15枚、铜牌2枚。李老师培养的学生还获得丘成桐中学数学奖南部赛区一等奖和全国总决赛优秀奖。2000年广东省教育厅和广东省科协为他颁发了“为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做出突出贡献奖”。


李老师一直觉得,是学生成就了他,“华附的学生太优秀了,作为老师,我们一刻都不能松懈,引导这些优秀的学生成就更好的自己,是一种使命。”


“您是那样地一丝不苟,您每一堂课的内容都倾注了万分心血,从厚厚的A4活页本到每一张PPT,每道题都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您的解题过程。在人才济济的华附奥班,学习能力极强、钻研深入的数学尖子生们对您的课堂是入了迷般地喜爱。” 这是华附数学科组写给刚退休的李兴怀老师的一小段文字,学生们除了对他的数学课堂着迷外,对他的敬仰还来自于他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很好地延续了华附一直以来“课内打基础,内外出人才”的传统。


▲ 与学生一起领奖


李兴怀老师几乎是唯一一位在校运会给学生写广播稿助威的老师。采访中,李兴怀老师聊得最多的就是他的学生,每个学生的性格、学习特点、业余爱好等,他都如数家珍。


很多人都以为华附奥班的学生只是沉迷学习的书呆子,“外界对奥数误解太深,对奥班的学生也有偏见,他们除了学习,综合素质也特别高。”每次谈起外界对奥数的看法,李老师都坚定地为奥数和奥班的学生正名。


确实,华附校运会上,3000米长跑和跳高的记录一直被奥班学生保持着,至今还未被打破。其他文娱活动都有奥班学生的身影,艺术节晚会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爱尔兰踢踏舞表演,也是来自奥班学生。黄景炽说:“我们真的不是外界想象的那样整天死读书,相反,我们玩起来可能比普通班学生还疯。”


也许没有谁比李兴怀老师更了解这群奥班的学生,这么多年的观察和相处,他总结道:“华附奥班的学生是一群优秀的中学生群体,他们有许多优点——品德优良、为人正直、遵守纪律、乐于助人、积极进取、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勇于拼搏、团结友爱。”



“吃得苦中苦,方为华附人!”李老师一直强调,能一直坚持学奥数的学生一定是兴趣加天赋,更重要的是能吃苦,“真正的奥数本身是数学的重要的一部分,它是数学中更能培养数学思维和能力的内容。而参加奥赛就如同体育竞技一样,除了平时艰苦卓越的奋斗外,还要养成严格要求、一丝不苟的习惯,有一点点粗心马虎就可能酿成大错,就像跳水运动员,入水的一瞬间对水花和姿势的考验。”



来源:羊城晚报

文字:何宁
图片:学校供图,部分来源于网络

策划:羊城晚报教育发展研究院



相关链接:



公众号ID:hsfzgd

欢迎关注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微信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