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队友吵了一架,我突然就懂了娃的无名火
以前早上我负责送娃去幼儿园,本来早上就有起床气道德水平低,如果这时候娃闹个不停,我就很受不了,比如那天。。。
我问她,是不是没睡好啊?
她没好气地回,我不是没睡好,我就是累了!(像极了我的口气。。。)
这样啊,那要不你先歇着,醒一醒再刷牙?
不要!我要去幼儿园,现在就去幼儿园!
我不要穿这件蓝的,我要那件粉的!
不是这个粉的!另一件粉的!
这个不是粉,这是红,那个才是粉的!
不要不要不要,还是穿刚才那件蓝的!
。。。。。。
我不要喝水!我不要刷牙!我不要梳头!
我要梳两个辫子!我讨厌马尾!
我不要两个辫子!我要扎马尾!
我不要马尾,我也不要两个辫子,我要扎爱莎头!
。。。。。。
共情了5分钟,我烦了。
我也是人,我也有脾气,我更累,谁来共情共情我呢?!
我使劲叹了口气,提高音量问她,你到底怎么了啊???
我就是累了!!!
你累了不是应该歇着吗?你怎么累了还那么多力气抱怨这抱怨那啊???
我就是累了!累了!!!
。。。。我真受不了你,你到底怎么了啊?!
我俩就这么互吼着出了门。
一路说什么都不投机,终于挨到幼儿园班门口,我准备庆祝解放。
我把她的玩泥巴背带裤(德国幼儿园标配装备)递给她,她脱下来的鞋子,我也拿起来递给她。
她说,我拿不动,太重了。
你之前不是每天都自己拿进去吗?
我今天拿不动!你看!拿不动!!!
我又使劲叹了口气说,我知道,你不是拿不动,你只是不想拿。所以你能不能告诉我,你今天到底怎么了?
她开始发脾气,踢地上的裤子,放开嗓子哭。
老师赶过来,问我发生了啥。
我无奈地说,我也想知道发生了啥。她今天一起床就这样,昨天晚上都好好的,不知道怎么了!老师要不你问问她?我是没招了。
老师蹲下问饼饼,我可以怎么帮你呢?
饼饼气呼呼地把裤子捡起来,丢给老师。
老师接过来说,除了帮你拿裤子,我还能怎么帮你呢?
饼饼又丢过去一只鞋,然后说,另一只我可以自己拿得动。(演戏演全套啊)
他们进去以后,我隔着玻璃偷窥。
老师跟着她去了衣帽间换衣服(平时她都是自己换),坐在她旁边。
饼饼指挥老师帮她脱外套,然后两人坐在衣帽间的长凳上聊了几句,饼饼紧绷的表情开始逐渐放松。
5分钟后,她和没事人一样,连跑带颠地去吃早饭了。
幼儿园门口耽误了太长时间,我回家晚了,本来就紧张的工作进度更加雪上加霜。
我早饭没好好吃就开始投入工作,半个上午也没想起来喝一口水。
队友开完会休息,坐在我桌子边上一边喝咖啡,一边和我搭话。
乌东局势,美股行情,西方制裁俄罗斯猫,欧洲能源危机。。。
我没理他,甚至有点火大。
他问我,你怎么不和我说话啊?
我抬起头,直勾勾看他眼睛。
他一脸无辜问,你为什么这么看我?你怎么了啊?!
我怎么了?你难道没看到我在集中精力工作吗?你是很闲吗?闲的话以后你去接送孩子好了!
队友不可思议地盯着我问,你怎么说话这么大火药啊?你到底怎么了啊?!
我反复对她拷问“你到底怎么了”,不仅没帮到她,反而给她火上浇油。
成年人都懂,心情不好,经常没有理由,莫名其妙就不开心,或者是理由太复杂,一两句说不清楚,说了你也不懂。
怎么了?我也不知道自己怎么了,有时候我自己也讨厌自己。
原来孩子也会这样啊,之前都好好的,突然就emo了,不一定有理由,也不需要理由。
阿特勒说的“课题分离”,我翻译一下,管好自己的事,少叽歪别人。
比如你婆婆嫌你工作太忙,回家太晚,帮你带娃太累,所以让你换个轻松点的工作,或者干脆辞职在家待几年。
——这是典型的干涉他人课题。
你工作忙不忙,回家晚不晚,做不做轻松的工作,辞不辞职,这些都是你的人生课题。
她如果觉得帮你带娃累,她可以选择不帮你带娃,这才是她的人生课题。
那娃怎么办呢?
没错,现在带娃就变成你和队友的人生课题。
再比如男朋友劈腿,被女朋友发现了,女孩让男孩离开那个小三,微信拉黑删除,再也不和她联络。
——这也是干涉他人课题。
劈不劈腿,离不离开,微信拉不拉黑,联不联络,这是男朋友的人生课题。
如果他在这些课题上做得让你不满了,你可以选择一脚踹了他,这才是你的课题。
听上去有点冷血哈?
从某种角度说,大多数的人际问题,恰恰是因为“太热乎”。
因为太热乎,所以忽视了边界感,一再向前,插手别人的课题,还觉得这是为了别人好。
“课题分离”不能说是人际交往的铁律吧,但在合作伙伴、同事朋友、夫妻相处、甚至婆媳关系上,可以避免相当一部分摩擦。
至于亲子关系,尽管道理上明白,但落在实操上,作为父母情感上确实难以接受。
尤其当孩子还小的时候,他的生活甚至整个生命都是依附于你存在的,完全做到“课题分离”不仅不现实,也不容易掌握好分离的度。
亲子关系的特殊性,让我们一不小心就会过度干涉孩子的人生课题。
打着“关心”的幌子,又正确又高尚,其实更大成分是在满足自己。
反思下,当我们一遍遍追问娃“你到底怎么了”,其实你不是为了想帮他们,而是想“看透”他们,或者只是想抱怨他们,怎么那么不配合。
娃其实不傻的,他们能感受到谁是想诚心帮我,对待那些没诚意的拷问,他们也不会诚意回答。
想想咱们成年人之间的相处之道,就差不多明白了。
你心情不好压力大的时候,别人怎么说,会让你觉得他是真心想帮你?
我希望听到的是,我做点什么可以帮到你?我怎么做才能让你好过一些?
当我告诉他后,他二话不说尽最大力去实现我的要求,这是24k纯真心想帮我。
当我感到对方真心在帮我,自然会愿意向他敞开心扉倾诉,不把ta当外人。
最苍白无力的“关心”,就是刨根问底“你到底怎么了”。
很多人不承认,当他们问这句话的时候,满足好奇心的需求超过了帮助的诚意。
如果不信,你可以尝试一五一十告诉对方你怎么了,等待你的大概率只是一句:噢,那我也帮不上忙。
和孩子相处也是差不多的,所以我让老师去打听饼饼到底怎么了,他没有单刀直入,而是询问“我可以怎么帮到你”。
在她情绪开始好转,收起身上的刺,愿意沟通后,再坐下来聊聊她到底为啥心情不好。
“先情感引导,再解决问题”的又一鲜活案例啊,德国幼儿园老师果然是育儿大V本人。
因为爱,所以遇事就想刨根问底,想把问题的根源连根拔起,恨不得娃的成长路上一马平川,这个可以理解。
但多少人刨出了根,问出了底,娃终于说出了心中不快的原因,他们就松一口气,撂下一句:害,就这个啊!我以为怎么了呢,这有啥好难过的?
所以也不要怪娃不想说,或者用一句“没怎么”搪塞过去。
避免走到这一步,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
难就难在,小孩的那些心事,在成年人看来那么不值一提,因为我们都忘了,我们自己曾经也被同样的问题困扰。
容易就容易在,人和人之间相处原则是相通的:一颗真心换另一颗真心。
黛西@德国
你可能还喜欢读
凡是和人打交道,我最佩服的就是这一类人奖品已经安排发出了,中奖的姐妹来发表下获奖感言哈。
周末快乐!
黛西
黛西好物推荐
黛西专辑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