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生死书 | 生的迷惑与骗局

2017-09-19 圆明全球虚空法藏流通中心



也许我们害怕死亡的最大理由,是因为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谁。我们相信自己有一个独立的、特殊的、个别的身份,但如果我们勇于面对它,就会发现这个身份是由一连串永无止境的元素支撑起来的:我们的姓名、我们的“传记”、我们的伙伴、家人、房子、工作、朋友、信用卡……我们的安全感就建立在这些脆弱而短暂的支持之上。当这些完全被拿走的时候,我们还知道自己到底是谁吗?



◎ 也许我们害怕死亡的最大理由,是因为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谁……


死亡的修行和解脱的修行为什么这么难呢?为什么我们这么害怕死亡,竟连正眼也不敢看它呢?在意识深处,我们知道,凡人终将一死。我们知道,诚如密勒日巴尊者(Milarepa)所说:“这个我们如此害怕的所谓‘尸体’,此时此地就跟我们住在一起。”我们越拖延对死亡的正视,越忽视它,恐惧和不安全感的阴影就越萦绕脑际。我们越想逃避那种恐惧,它就变得越可怕。

 

死亡虽是团大迷雾,但有两件事情是明确的:其一,我们总有一天会死;其二,我们不知何时或如何死。因此,我们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不知道何时会死,而我们就把它当做借口,延迟对死亡的正视。就像小孩玩捉迷藏,我们蒙住了自己的眼睛,以为就不会被别人发现。


为什么我们会生活在死亡的恐怖中呢?因为我们的本能欲望是要活着,而且继续活下去,死亡却无情地结束了我们熟悉的一切。我们认为死亡会把我们投入一无所知的深渊里,或变成一个全然不同的人。我们想象自己死后变得迷惘,处在极端陌生的环境里,就像独自一人在异乡醒来时陷入焦虑的煎熬中,对那块土地和那里的语言一无所知,没有钱财,没有对外关系,没有护照,没有朋友……


也许我们害怕死亡的最大理由,是因为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谁。我们相信自己有一个独立的、特殊的、个别的身份,但如果我们勇于面对它,就会发现这个身份是由一连串永无止境的元素支撑起来的:我们的姓名、我们的“传记”、我们的伙伴、家人、房子、工作、朋友、信用卡……我们的安全感就建立在这些脆弱而短暂的支持之上。当这些完全被拿走的时候,我们还知道自己到底是谁吗?




如果没有这些熟悉的支撑,我们面对的,将只是赤裸裸的自己:一个我们不认识的人,一个令我们焦躁的陌生人,我们一直都跟他生活在一起,却从来不想真正面对他。我们总是以无聊或琐碎的喧闹和活动来填满每一个时刻,以保证我们不会单独面对这位陌生人。


这不就指出了我们生活方式的基本悲剧吗?我们以一种虚拟的身份生活着,处在一个荒诞的童话世界里,跟《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的假乌龟差不多。在激情的催眠之下,我们太过着迷于建造房子的快感,竟然把生活的房子盖在沙上。这个世界似乎真实得让我们可以确信,直到死亡粉碎了我们的幻想,并把我们逐出隐藏的地方为止。因此,如果我们对更深的实相一无所知,会变成什么模样呢?


当我们死亡的时候,万般带不去,尤其是我们如此钟爱、如此盲目依赖、如此努力想活下去的肉身。而我们的心也不见得比我们的身可靠。只要观察自己几分钟,你将发现,心就像跳蚤般跳来跳去;你将发现,念头会无端地冒出来。我们每一秒钟都被混乱席卷,沦为善变心的牺牲品。如果这就是我们唯一熟悉的心识,那么在死亡的那一刻还要依靠它,就是一场荒谬的赌博了。


◎ 人之生也,与忧俱生。寿者惛惛,久忧不死。何苦也!其为形也,亦远矣!——《庄子·至乐篇》


一个人诞生,他的烦恼跟着一起诞生。有些人活得越久,会变得越愚蠢,因为他为了逃避不可避免的死亡,就会变得越来越焦虑。这是多么痛苦的事啊!有些人一生都在异想天开,痴人说梦,渴望能够长生不老,这种观念使得他无法活在当下。


在我的上师圆寂之后,我有幸能够经常亲近当代一位最伟大的禅师、神秘家和瑜伽行者敦珠仁波切(Dudjom Rinpoche)。有一天,他带着夫人坐车经过法国,一路上赞叹着旖旎的乡间风光。路过粉刷艳丽、繁花争妍的大坟场时,敦珠仁波切的夫人说:“仁波切,看!每一样东西都这么整齐干净,甚至连他们摆放尸体的地方都一尘不染。”


“啊,是的!”他说,“一点也不错。这是多么文明的国家啊!他们盖了这么棒的房子给尸体住,但你有没有注意到,他们也盖了这么棒的房子给活尸体住。”


 每当我想起这个故事,就觉得,如果人生建立在永恒不变的错误信念上,将会是多么空洞而琐碎啊!如果我们也这么过活,就会变成敦珠仁波切说的那种无意识的行尸走肉。


其实,我们大多数人都是这么醉生梦死,都是依循既有的模式活着:年轻时接受教育,然后找个工作,结婚生子,买房子,在事业上力争上游,梦想有幢乡间别墅或第二部车子,假日和朋友出游,然后,准备退休。有些人面临的最大烦恼,居然是下次去哪里度假或圣诞节要邀请哪些客人。我们的生活单调、琐碎、重复,浪费在芝麻绿豆般的小事上,因为我们似乎不懂还能怎样过日子。


 生活节奏如此紧张,使我们没有时间想到死亡。为了拥有更多的财物,我们拼命追求享受,最后沦为它们的奴隶,只为掩饰我们对于无常的恐惧。我们的时间和精力被消磨殆尽,只为了维持虚假的事物。我们唯一的人生目标,就变成要确保每一件事情安全可靠。一有变化,我们就寻找最快速的解药——一些表面工夫或一时之计。生命就被如此虚度,除非有重病或灾难,否则我们不会从恍惚中惊醒过来。


我们甚至不曾为今生花过太多的时间思考。想想有些人经年累月地工作,等到退休时才发现自己年华老去,濒临死亡,结果手足无措。尽管我们总是说做人要实际,但西方人所说的实际,其实是无知,而且常常是自私而短视。我们的眼光浅显到只注重今生,到头来坠入骗局,现代社会中无情而具毁灭性的物质主义便是由此产生的。没有人谈死亡,没有人谈来生,因为人们认为谈及它们会妨碍世界的“进步”。


如果,我们最希望自己活得真实并继续活下去,为什么还要盲目地认为死亡是终结呢?为什么不尝试探索来生的可能性呢?如果我们真的就像我们所说的那么务实,为什么不开始严肃地反问自己:我们的“真实”未来到底在哪儿?毕竟,很少人能活过一百岁。过了那一点,就是未知的永恒……

 

◎ 惰性自然有不同的表现:东方的惰性和西方的惰性。


我很喜欢西藏一个古老的故事,讲的是“赛月童子的父亲”。有一个非常贫穷的人,在拼死拼活地劳动之后,好不容易存了一袋子谷物,非常得意。回家以后,他就用绳子把袋子悬吊在屋梁上,以防老鼠和盗贼。晚上了,他决定睡在袋子下守护。躺在床上,他开始想入非非:“如果我把谷物卖了,就可以赚一笔钱。赚了钱就可以买更多的谷物,然后再卖出去,不久就可以发财,受到大家的肯定。很多女孩子就会来追我,我将讨一个漂亮的老婆,不久就会有小孩……他必然是一个男孩……我们该替他取个什么名字呢?”他看看房子的四周,目光落在小窗子上,通过小窗子,他看到月亮升了起来。


“多美的月亮!”他想着,“多么吉祥的征兆!那确实是一个好名字。我要叫他‘赛月’……”他正胡思乱想的时候,一只老鼠找到了路,爬上那袋谷物,把绳子咬断了。就在他说“赛月”这两个字的时候,袋子从天花板上掉下来,当场砸死了他。当然,“赛月”从来没有出生过。


我们有多少人就像故事中的穷人,被所谓的“动的惰性”搞得团团转呢?惰性自然有不同的表现:东方的惰性和西方的惰性。东方的惰性在印度表现得最为淋漓尽致,包括整天懒洋洋地晒太阳,无所事事,逃避任何工作或有用的活动,茶喝个没完没了,听电影歌曲,收音机开得震天价响,和朋友瞎扯;西方的惰性则大异其趣,一辈子都忙得身不由己,没有时间面对真正的问题。




如果我们观察自己的生活,就可以很清楚地发现,我们一生都在为无关紧要的“责任”忙碌。有一位上师把它们比喻为“梦中的家务事”。我们告诉自己,要花点时间在生命中的大事上,却从来找不出时间。即使是早上刚起床,也有一大堆事要做:打开窗子、铺床、冲澡、刷牙、喂狗、喂猫、清扫昨晚留下来的垃圾、发现糖或咖啡没了,出去采购,做早餐……一大堆数不完的名堂。然后,有衣服要整理、挑选、熨平,然后再折好,还要梳头发、化妆。一筹莫展,整天的时间都被电话和琐碎计划等许多“责任”占满,也许称之为“不负责任”还比较妥当。


 我们的生活似乎在代替我们过日子,生活本身具有的奇异冲力让我们晕头转向;到最后,我们会感觉生命毫无选择,丝毫无法作主。当然,有时候我们会对这种情形感到难过,会从噩梦中醒过来,全身冒冷汗,怀疑“我是怎么过日子的”。但我们的恐惧只维持到早餐时刻,到拎着公文包出门,一切又回到原点。


我想到印度圣人罗摩克里希那(Ramakrishna)曾对他的弟子说:“如果你从追女人或赚钱的时间中抽出十分之一用来修行,几年内包管证悟!”有一位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西藏上师,叫米庞(Mipham),被誉为喜马拉雅山的达·芬奇。据说,他发明了一个钟、一座加农炮和一架飞机。这些东西一旦做好,他就立刻毁掉,他说,它们只会让他更分心。


藏语称身体为“I”,意思是“留下来的东西”,像行李一样。每次我们说“I”时,就是在提醒自己,我们只是旅客,暂时住在此生和此身。因此藏族人并不以全部时间改善外在环境,以免让心分散,他们够吃、够穿、有屋住就满足了。如果我们继续像目前这样,埋头苦干追求物欲,就会六神无主,失去人生的目标。旅客住进旅馆之后,如果他们神智正常的话,会重新装潢房间吗?我很欢喜巴楚仁波切(Patrul Rinpoche)这段开示:

  


记得老母牛的例子,

它安于睡在谷仓里。

你总得吃、睡、拉……

这些是不可避免的事……

此外,其他就不干你的事了。


 

有时候我想,现代文明的最大成就,就是成功地推销轮回,彻底让心混乱。对我来说,现代社会似乎赞颂着偏离真相的一切,让真相无法成为人生目标,甚至劝阻人们相信真相确实存在。产生这些现象的文明,虽然声称尊崇生命,实际上是让生命贫瘠得毫无意义可言;虽然一直不停地喊着要让人们“快乐”,但实际上却是阻碍通往真正喜悦的泉源。


这种现代的轮回,滋生了焦虑和沮丧,进而把我们培养训练为“消费机器”,让我们贪得无厌,不断往前进。轮回是高度组织化、善变而复杂的,它利用宣传从每一个角度来袭击我们,并在我们四周建立一个几乎无法攻破的沉溺环境。我们越想逃避,似乎就越陷入那些为我们精心设计的陷阱。诚如十八世纪西藏上师吉美林巴(Jikmé Lingpa)所说:“众生被各种各样的感觉所迷惑,因此无止境地迷失在轮回的恶性流转中。”


虚假的希望、梦想和野心,带给我们的似乎是快乐,实际上只有痛苦。它使我们如同匍匐在无边无际的沙漠里,几乎饥渴而死。可现代轮回所能给我们的却是一杯盐水,让我们变得更加饥渴。


敬请关注下一篇:认真看待生命


上一篇:生死书 | 现代世界的死亡:误解与希望





全球免费免邮流通《西藏生死书》

请扫下面二维码关注全球虚空法藏流通中心服务号


她让我感到温暖慈悲平和,沐浴此书仿佛在我一直浮躁的心注入了一针安静剂;

她让我学会思考,更加淡定的对待得失,尝试和过去和解,放弃执着和焦虑;

她教我正视自己,理性看待伤害和痛苦;

她是一本可以也必须反复多次阅读的书本;

她就是充满平静、能量和美的巨大世界。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寻找到生命终极的智慧,

愿每一个灵魂都能获得永恒的安乐与光明!




显密本圆融

愚执自他宗

圣法原一味

无偏应普弘


推荐阅读




陈坤:我为什么一再地推荐《西藏生死书》?

真实的场景告诉你:人的死亡之后会发生什么【普明·莲华威权事业金刚上师】

生死书 | 李开复谈生死:除去虚名与成就,人生还剩下什么

生死书 | 每个人迟早都需要面对死亡

《西藏生死书》中的18句经典,领悟生死之间的智慧


【生命的必修课】有关死亡的真相(一)——为死亡而做准备

【生命的必修课】有关死亡的真相(二)——轮回的真相

【生命的必修课】有关死亡的真相(三)——死亡的过程

【生命的必修课】有关死亡的真相(四)——人的整个生命过程:六种中阴

【生命的必修课】有关死亡的真相(五)—— 投生的过程

【生命的必修课】有关死亡的真相(六)—— 临终准备


对父母至深的爱:生命的守护(一)

对父母至深的爱:生命的守护(之二)

对父母至深的爱:生命的守护(之三)





全球虚空法藏流通中心

全球范围免费流通、广大结缘

适合当代人根性的佛法书籍,

涵盖修行各个次第的精华。


期盼为所有想一窥佛法堂奥的读者,

筑一条方便之道,

不再寻寻觅觅!


恭请正法书籍

敬请关注以下公众号

选择我要恭请-填写收件人信息-完成恭请


近期可恭请书籍


《不只是要快乐:佛教的见地与修道》

(繁体版)


《白莲花——莲师七句祈请文阐释》

(繁体版)


《唵嘛呢呗美吽——证悟者的心要宝藏》

(繁体版)


祈愿我们所有的人,

在亲近佛法的路上,

都能解除困惑,

得受传承加持,

契入心之自性!


虚空法藏流通中心志工

慧莲 手机(微信):13601319336

慧悟 手机(微信):13970791744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 圆明文化事业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