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79)】双龙:豆腐干村的喜与盼

黄山日报
2024-08-28



核心提示:休宁县五城镇双龙村原名双溪,因颜公河与率水河在村边交汇而得名,故又名溪口街。村落依山傍水、生态优美。双龙村284户,共1096人。作为当地的支柱产业,茶干及豆腐制品产销两旺,高峰时全村有85户农户从事豆干制作加工和销售,是远近闻名的豆腐干专业村。



初冬时节,暖阳抚摸着村庄,颜公河上泛出粼粼波光,青山绿水中,一幢幢白墙黛瓦的新徽派楼房掩映其间。房前屋后,家家户户热气腾腾,忙着加工豆腐。11月26日,记者又进双龙村,探访豆腐村的变化。一番走访过后,不同于几年前,这次的探访有“三喜一盼”的意味。



NO.1

一喜:“豆腐二代”

多年前采访双龙村,从事豆腐行业的多为年纪偏大的“豆腐一代”,鲜见年轻的面孔。原因之一,是这个行业需要起早贪黑,太辛苦。如今,双龙村逐渐有了“豆腐二代”的身影。



金礼宾就是其中一位。80后的他原先开过出租车,还开过屯溪—五城的中巴车,而他的父亲程旺金就是“豆腐一代”。



前些年,由于出租车和中巴车生意不景气,加上父母年纪大了,于是金礼宾接手了家中的豆腐坊,并注册了“双溪牌”商标,还在休宁工商城开了店,妻子胡爱仙跟他一起做豆腐。目前,他家的茶干生意很红火,日可生产150斤豆腐干,年收入在15万元以上。


在豆腐大户吴兴宁家,全家6口人正各司其职,下卤、结衣、上浆、压榨、摊晾、包装,每个人都很忙。


51岁的吴兴宁是村做豆腐的“元老户”之一,上世纪80年代初分田到户之后他种过田、开过三轮卡,1984年后改行做豆腐,至今已27年。



现在,全家人都在做豆腐干。值得一提的是,90后的儿子吴中冬和儿媳妇许秀秀都接了他的班,他们都是高中毕业,现在已基本上担起了父母创下的豆腐家业。




NO.2

二喜:“不见黑烟”

记得2005年第一次采访双龙村时,那时的加工户多采用煤炭和柴火,村庄处处冒着黑烟。烧煤和烧柴会产生固体废弃物和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质,影响了环境,也破坏了村庄的美感,一度成为专业村转型发展的难题。



如今,走在村庄,鲜见“黑烟囱”,这得益于该村2017年实施的“煤改气”工程。双龙村,也成为黄山市首个通天然气的行政村。通过煤改汽、煤改电,村中空气好了、环境好了,天也更蓝了。



外,村里实施的黄山市农村污水治理PPP项目(一期)休宁县双龙村污水处理站项目的建成为双龙村的环境保护提供了保障,村中再也闻不到豆腐水的异味了。与此同时,大部分豆腐户还把原来的旧、小、暗小作坊改造成了新、大、明的生产空间,生产车间变得更加美观和环保。




NO.3

三喜:“三大变化”

由于多年的勤劳、实干和努力,加上豆腐干产业的蓬勃发展,双龙村家家户户早早就走上了富裕路。在和村民的交谈中,他们毫不掩饰从事豆腐行业以来生活的变化,最为直观的是住宿、出行和穿戴的变化。




关于住宿:

豆腐户吴文吉家的大别墅600多平方,花80多万元盖的,这在农村十分有面子。大房子在双龙村一点都不稀奇,家家户户都有。不仅如此,村中200来户人家,有30多户在屯溪和休宁买了商品房,很多村民早上把孩子送到城里读书,白天则回到村里上班,过起了“双城”生活。



关于出行:

记者2005年采访双龙村时,当地村民大多骑“二八大杠”自行车,少部分坐中巴车往返屯溪、休宁卖豆腐。村民曹树根就是典型,先是骑自行车,后来换成电动车。现在的双龙村民,已经“鸟枪换炮”,开着汽车卖豆腐。据说全村汽车已达150辆左右,平均不到2户就有一辆汽车,多的家庭有两三辆。


关于穿戴:

富起来的双龙人开始追求起美,特别是妇女和年轻的姑娘们,物质上的富足带动了她们对时尚的品鉴,从金银首饰到名牌服饰,穿戴的变化,也是令人可喜的。






NO.4

豆腐村之盼

尽管可喜的变化居多,但由于“豆腐一代”年龄日趋增大,年轻一代加入的有限,加上原材料价格上涨、豆腐利润下降等因素,双龙村从事豆腐加工的户数(人数)锐减,今年截至目前,全村只有不到30户,而最高峰时曾达到85户。换句话说,原来有近三分之一的农户从事豆腐行业,现在只有十分之一。如何更好地发展成为村民的期盼。



“黄豆从原来的4元/公斤涨到了7.4、7.6元/公斤,酱油从原来的100元一壶涨到了130元一壶;还有茴香、八角、冰糖等原材料都涨了……”吴兴宁说:“这还不能算人工,而豆腐干的价格却不能涨,因此利润下降了50%左右。”



村民叶春英不做了、严兴根不做了、曹树根两天才做一次……记者采访时听到这些信息,多少还是有些诧异,因为他们都是老豆腐干专业户了。



记者了解到,当前村里正在换届,对于如何发展壮大豆腐干特色产业还没有具体的规划和目标。新上任的村党支部书记程环星说:“双龙村的特色产业是豆腐干,而如何利用好双龙村的地理位置、交通优势、旅游资源,通过豆腐干+,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还要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瓜子铺语录



一块豆腐干,一个大产业。双龙村拥有黄山市“豆腐干专业第一村”的美誉,豆腐干产业已成为该村的特色产业、支柱产业、富民产业。在劳动力老化、成本上升等问题的困扰下,如何可持续发展?或许还需要从顶层设计、政策扶持等层面加以引导。努力实现“豆腐干+”的变化,比如“+美丽乡村,+烟尖顶的自然风光,+龙湾码头和龙湾状元的文化”等。总之,要+出豆腐干的新味道、好味道。




题字:姬臣

策划:瓜子铺工作室

文图:程向阳 冯劼

制作: 程瀚星

图文征集: 1172522531@qq.com

联系方式: 18055959822(微信同步)


联 系 我 们


值班编辑:胡晓苗 责任编辑:程向阳
二审:徐海生 终审:项其敏

推荐阅读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77)】徐村:种好菜 富“口袋”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76)】 “徽州天路”:山区旅游+的创新之路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75)】岭脚村:三张牌打出乡村新思路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74)】岭脚村:“后进村”的“蜕变”路径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73)】西递村:桃花源里谱新篇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72)】九砂:渔民上岸新光景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71)】樵山村:“穷山村”的变迁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70)】宏村:全域旅游的“模范生”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69)】呈坎村:白墙青瓦里的古村记忆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68)】陈霞村:生产方式“悄悄”变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67)】兖溪:乡村治理有道道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66)】坤沙:家家户户有徽匠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65)】篁墩:把“根”留住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64)】千年蜀源:乡村旅游开新花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63)】古黟山水:乡村让生活更美好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62)】吾心安处是里庄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61)】梨白花红“兴村”之道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60)】花桥:祁红故里又一村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59)】隆阜:东原故里景色新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58)】新江村: 屯溪人的菜篮子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57)】槐塘:黄山的“欧洲村”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56)】长丰破浪会有时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55)】“四色”碣石,五彩乡村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54)】五丰:五城的“江心洲”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53)】万二突围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52)】箬岭:一步千年 历久弥新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51)】木梨硔:天空之村的华丽蜕变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49)】茶儿垅村: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48)】黄山茶:品质提升解难题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47)】崇山:万山最美映山红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46)】江村:“新六尺巷”故事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45)】官川:何时“活”起来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黄山日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