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良食人物】张鹏辉 | 恢复食物本来的样子,找寻真实的自己

2017-08-23 良食英雄峰会 何以为食



埋下生态的种子

 

故事要从青原色讲起。那时张鹏辉在井冈山大学读书,第一学年快结束时,看到海报招募记录剧场学员,于是报名加入青原色团队。

 


青原色是简艺老师在学校创办的人文纪录中心,是用影片、摄影、口述历史和剧场作品等全方位记录和讲述一座城市和居住在这座城市里的社区、家庭和个人故事的公益机构。

 

“有一次大家一起聊天,简老师说到,农民生产的粮食蔬菜是打农药化肥的,城市里的工业食品是放添加剂的,我们的社会是一个互相‘投毒‘的社会。我听后非常的震撼,一个拥有5000年文明的民族今日败坏到这样的地步!于是一粒种子就种在了我的心田。” 也是在青原色,张鹏辉第一次听到生态农业、生态建筑这些新奇的事物,从此对返璞归真的生活多了一份向往。

 

心有所想,身必往之。2013年,张鹏辉开始接触生态农业,他参加了晏阳初平民教育发展中心组织的“爱故乡人才培养计划”,其间先后参与了培田春耕节的筹备以及故乡农园的“开锄节”活动,提起这段经历,他兴奋地说:“我非常开心,非常喜欢这样的环境和生活”。

 


说起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就不得不提到晏阳初,晏阳初是张鹏辉人生中的第二位导师,他说:“晏阳初是一位被大众遗忘的伟人,1914年他到法国教育华人劳工,没想到反被劳工教育,于是他立志‘此生不求财,不做官,只为服务大众’”。从此,“服务大众”也成了张鹏辉心中的志向。

 


两万里苦行求索

 

一年的“人才培养计划”很快结束,张鹏辉的“乡村建设”之路才刚刚开始。为了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切入点,他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求索之路——骑行拜访民国到当代中国乡村建设的历史脉络。

 


完全没有骑行经历的他,从福州骑到南昌600公里作为训练。2014年3月正式从吉安出发,西到西藏纳木错,北到内蒙,东到上海,南到深圳,历时11个月,行程20000多公里,拜访了民国乡村建设旧址和50余家公益机构、乡村建设组织、环保组织,其中有17家生态农业各类型组织,如江西宜春稻香南垣水稻种植合作社、桂林山水涅槃、西安农夫市集、北京小毛驴市民农园、福州佳美农场、广州沃土工坊。

 

“当时大家一起在阳台上欣赏白云、日落,不知谁叫了一声萤火虫。转过身,菜园里满是萤火虫,宛如仙境!”,提起三年前在桂林山水涅槃的那个夜晚,张鹏辉依旧兴致勃勃。

 

照片来自摄影师Radim Schreiber,来源微信公众号:萤火虫生态线


尽管只拜访了五家环保组织,却让他对生态环境的现状有了新的认识,他说:“农业污染居然是我们国家最大的污染源。环保组织去调查水源污染、工业污染,发动公众参与是很好,但是属于末端处理,指标不治本。因此要解决污染,得从源头上入手。生态农业就是从源头上解决农业的面源污染。因为它的生产方式就没有污染的因素,所以能够保护环境,同时生产健康安全的食品。”

 

经由青原色肖老师介绍,张鹏辉了解到养蜂可以带动农户增加收入,减少森林的砍伐,进而保护森林,于是他开始参与养蜂。养蜂一年后,他开始感觉到内心的挣扎。


野外检查蜂箱


一方面,他在养蜂之余为“何以为食”平台做翻译,接触到一些食物议题,开始尝试吃素;另一方面,蜜蜂有很多天敌,比如胡蜂、癞蛤蟆等,作为养蜂人必须要去消灭它们,还有取蜜时也会死很多蜜蜂。


“蜜蜂蜇人,人只是痛一下,而蜜蜂却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可是工作的职责又要求我去消灭它们,否则就是不称职。”内心的斗争,加上和农户合作理念不合,他决定放弃养蜂。刚刚找到方向的他又一次陷入了困顿和迷茫,“我想去学习如何调整心态面对人生的起伏,当然还有如何进入生态农业。”

 

他选择来到河北柏林寺农禅基地种地。“一日听明海大和尚讲《吉祥经》,如茅塞顿开,醍醐灌顶。方知自己太过执着,不能放下,以至产生烦恼。之前因退出养蜂,甚为沮丧,现在想来甚为可笑。太在意成败得失,方知要放下过去。”



种地闲暇,张鹏辉看了同事推荐的《百年虚云》,为虚云老和尚的愿力所摄受,遂皈依佛法。他说:“其中有两处令我非常震撼,一则其发心为报父母恩,三步一拜从浙江普陀山到山西五台山,其志精诚,令人动容。二则正值八国联军侵华,时虚云法师在北京龙泉寺,准备面见慈禧,讨论是和是战。龙泉寺住持认为不妥,出家人应脱离世俗,此举唯恐毁坏法师的声誉,被大众讥为媚俗。虚云法师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讲了一个故事。昔日寒山问拾得曰: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云: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好一个不要理他,精彩至极!振聋发聩也!”


修得佛法,便是叩开了幸福之门,从此张鹏辉找到了生命的意义,“生活在健康的环境中,每日所食皆是健康的蔬食,工作又是自己所喜爱的,同事们又是如此的善良友爱,知足、感恩。”

 

遗憾的是农禅基地是大机械生产和雇工,和张鹏辉内心小而美的农场追求相悖,他选择离开。

 

土壤中的众生皆有活着的渴望

 

张鹏辉提倡非暴力的生活,他说:“不杀生深刻的改变了我。因为不杀生,我放弃了养蜂,改变了自己的职业而选择正命。因为不杀生,我选择吃素,素食让人柔软而坚定。因为不杀生,我种地采用免耕的方式。由此触类旁通,想到往昔对父母、对朋友、对同事的伤害,开始明白言行不能伤害同事朋友。于此我的人生做到了一个整合。我的生活生产方式,不伤害人,不伤害众生,不伤害环境,不会伤害我们唯一的家园——地球。”

 

在正式到福州佳美农场工作前,张鹏辉到福建南禅寺参加十日内观禅修,全程纯素。一日,正在禅修,他心里突然有了一个念头,“一抔土壤中的微生物的数量超过全人类的数量(70亿),石油农业施化肥、农药,这些生命全都死了,这是多大的杀业啊!而农夫却不知,实在是可怜!遂发愿终生从事生态农业。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在得道后,没有立刻去度化众生,而是去种了几年地。所以我做这样的选择也有效法祖师的意味。农夫失去健康是苦,消费者得不到健康的食材是苦,环境恶化、生态破坏、生灵涂炭更是苦。所以我会坚定的走有机素食这条路,也希望把这份健康与慈悲带给更多的人!”

 


在内观结束后,我想我只能去三个地方吃饭了:素食馆、寺庙、农场。去拜访滋农游学的几个项目点,10天都没吃好饭,正巧朋友要去农场,就跟着去了。又正好农场以素食为主。这是我选择留在佳美农场的一个重要原因!


福州佳美农场与张鹏辉的理念十分契合,他终决定在这里践行自己有机农业的理想。福州佳美农场是由农户按照平台的标准来种植,然后平台负责销售等后期工作,分工明确,权责分明。这一模式解决了质量与规模的矛盾。“中国是靠小农养活的,通过CSA模式以及农场➕农户的合作模式,让小农过上体面的、有尊严的生活,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良食,良善的食品,乃是怀着爱心去生产、能够滋养人、生产过程对环境友好的健康营养的食品。

 

农场的蔬菜


未来佳美农场的目标是成为生态示范农场。于生产端,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劳动强度,提升食品的品质;于产业端,开办有机素食餐厅,推广可持续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农场也在努力探索“衣食住行”的可持续化,推动农场所在村落—林柄村成为生态村,以生态农业为切入口,带动乡村建设。

 

张鹏辉把推广有机素食视为自己的使命,他说“你花的每一分钱都是一次投票(Every penny you spent is a vote!),我们的选择决定了我们的未来!”


农场暑假接待澳大利亚学习农学的留学生


“面对全球化、面对家园被污染、被破坏,我想有机素食、本地消费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有机素食是解决中国最大污染源——农业污染的一把钥匙。对个人,让人恢复健康,提升人的灵性和智慧;对环境,保护千千万万的耕地;对地球,让我们的家园更美丽。面对空前的危机,人类需要智慧,而食素能够让人更有智慧,也更滋养人。”

 

峰会寄语



峰会的召开正当其时,因应了当前社会的关切。非常荣幸能够参与良食英雄峰会,感谢组委会和良食大学给予此次宝贵的学习机会!也非常期待与各位良食英雄会面,结识更多同道中人,倾听他们的故事与愿景。希望能够找寻合作伙伴,能够与良食大学有更深入的合作。



想了解峰会更多,点击以下链接吧!

1、【良食代表】张梦芯丨亲爱的,不好意思哈,我是个“环保控”小公举

2、【良食人物】从年薪百万的女强人到厨娘,汤玉娇健康饮食之路的修行

3、【良食人物】高校素托邦,如何从质疑声中绽放——访全国高校素盟主任柳济琛

4、【良食人物】饮食可以是跨物种的和平——访台湾原住民的良食英雄

5、【良食人物】莫然|用故事“撩人”的男神,超燃!

6、良食英雄峰会合作伙伴招募

7、【良食人物】台湾餐饮店女神店长|食物是无穷的力量,吃能改变世界

8、【良食代表】那镔 | 以食代药,传承中医食疗的烹饪天使

9、【良食代表】毛玮 | 人们心中藏着一簇向阳而生的花

10、【良食代表】胡思琴 |  从炒西红柿不放味精开启的一场“蔬食之旅”


备注:以上图片除了萤火虫那张来自于摄影师Radim Schreiber,其他图片都是张鹏辉先生提供

文/邢雯,审核/天露,编辑/倩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