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下的中国|撕开素食主义标签(下):食宜,有道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澎湃市政厅 Author 简艺
有一种常见的想法是:我们今天的食物体系的确有这么多问题,但是“没办法”,人类总归要吃饭的。不过问题是,怎么吃?
或许可以看看现有的食物体系让我们承担了这么多风险,是不是“至少”让人吃饱了、吃好了?事实上,根据联合国统计,如今全世界每天有8亿人饿着肚子在睡觉,同时有20多亿人肥胖和超重。
从全世界来看,消耗肉蛋奶这些动物蛋白最多的,恰恰是最不需要它们的人——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营养过剩的人口。非洲也好、中国一些不发达地区也好,他们对动物蛋白的消耗远远少于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恰恰是营养过剩的人口,在消耗最多的动物蛋白。在发明了工业化养殖的美国,生活于“食物沙漠”街区的贫困人口吃不到新鲜的蔬菜水果,只能吃工厂养殖的廉价肉,被各种健康问题所困扰却无法自拔。这一切是否值得?
以上阐释还没有涉及我们付出的道德代价。工业化养殖体系对于动物生命的漠视,公然践踏着人类文明的道德底线。只有无知和贪婪,能为今天的工业化养殖体系辩解。
揭开“素食主义”的标签,我们看到的是食物体系真实的风险、沉重的代价乃至刺眼的伤口。但凡愿意诚实面对人类生存处境、道德处境和人类文明未来出路的人都无法回避这个事实:
这不是“素食”还是“非素食”的争论,而是一个选择——是继续支持还是去改变这个食物体系。对于后者,无论是素食者还是非素食者,都能做出自己的贡献。
那未来的出路和机遇在哪里?正如联合国所说,食物不仅是问题,更是开启更好未来的一把重要的钥匙。用《EAT-柳叶刀报告》的话来说,“食物是改善人类健康及地球环境可持续性的最强杠杆。”该报告同时推荐,要让人类在2050年保持在生态安全线以内有三种最重要的办法。
其中,第一是大幅度的转向植物性的饮食,并不是说让所有人吃素,而是要让植物性饮食成为主流的饮食方式。第二是改善食物生产方式,比如说有机、生态种植、可再生农业、朴门等对生态友好的生产方式。第三是减少食物浪费,如果减少现在一半的食物浪费,人类能更安全一些。
当然最好的是,以上三个方面同时努力,那对人类文明的延续就是最好的消息了。《EAT-柳叶刀报告》推荐的“星球健康膳食”鼓励我们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粗粮和植物性蛋白,建议少吃动物蛋白,包括乳制品。这给食物体系转型提供了一个可以参考的思路。
从全球范围看,转型可以发生在以下五个方面:
时至今日,养殖业无法为越来越多的地球人口提供更多的食物,它的效率提升是靠耗费大量资源,最大程度压榨动物生存空间和生长时间,也就是牺牲动物健康、人类健康和环境可持续才能达到的。当人们对疫病、健康风险和生态风险越来越重视时,养殖业的生存空间必将不断萎缩。
当然,改变不仅是消费者的责任,就像肥胖并非只是个人导致的。呈现在餐桌上的、超市里的东西,是食物体系的一个结果。倘若超市里充斥着垃圾食品和不健康的加工肉类,消费者有多大余地选择?消费者的选择非常重要,但不能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消费者身上。政府、产业、机构、媒体、教育都有很多责任。
此外,英国的剑桥大学已在大学经营的餐厅(不包括住宿学院餐厅)取消了牛羊肉,因为二者生产的碳排放太高。在谷歌公司的纽约总部,我们看到员工餐厅里,午餐的五个热菜里有四个是纯素的。2020年年初,星巴克、肯德基等连锁餐饮的中国门店也纷纷开始支持植物肉产品。
往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