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它撑起了半部《三国演义》丨咽喉之地

昆玉河 地道风物 2018-08-06





丨古老“中国”的想象源自那片土地丨




- 风物君语 -


南阳

今天一座默默无闻的城市

但它所处的河南是“中国”想象的开始

必争之地是南阳曾经的地位

如今辉煌不再的南阳

能唤起它表面尘埃的或许只剩下

那儿特有的物产和南来北往的饮食痕迹

……




 1 


南阳,现在猕猴桃名头大



南阳,对于很多人来说熟悉又陌生。这是个古老的北方城市,历史可以追溯到 2700 多年前。


今天的南阳,猕猴桃有名。



南阳的西峡县被称为“中国猕猴桃之乡”。


这是种喜温湿的水果,而南阳的西峡虽刚好就处在亚热带和温带的交界地带上。1000mm 左右的年均降水量,满足了猕猴桃对水的需求,而西峡县北部的伏牛山又阻挡了冬季猛烈的西北风,这让猕猴桃能够安然越冬。



在西峡县,野生猕猴桃的面积就有 40 万亩,而人工基地 12 万亩。这个盛产猕猴桃县城让河南成了全国猕猴桃产量排名第二的省。它的猕猴桃销往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也卖到加拿大、日本等海外市场上。


南阳的猕猴桃出名不止因为产得多,也因为品种多。



 南阳除了猕猴桃,也产桃、梨、核桃。


不同品种的猕猴桃对气候的要求是挑剔的,但南阳却是个适合它们野蛮生长的地方。


中华猕猴桃在年平均温度 4~20℃ 之间生长发育良好,而美味猕猴桃在 13~18℃ 范围内分布最广。它们在南阳长得都很好。因为西峡地处于伏牛山区,地形复杂多变,局地小气候类型丰富。



南阳,一座踩在中国南北过渡带上的城市。这里能吃到南、北的水果。因为这里既盛产南方的猕猴桃、柑橘,也盛产北方的桃、梨、核桃……



 2 


南阳,有一个纠结的舌头


从地域上看,南阳大体属于豫菜的势力范围,很多当地美食与河南省别的地方并无二致。人们吃板面、卤面、汤面、烩面这些以面为主的主食,爱吃豆腐脑、胡辣汤、水煎包……


 胡辣汤


但是,由于处于河南、湖北、陕西三省交界,这儿也掺杂了各省的口味。


“新野板面”,又叫“张飞板面”,相传“张飞板面”是脾气暴躁的张飞因为觉得揉面擀面速度太慢而创造的。其制作方式与流行于河南、安徽的板面相似,但是其中的辣椒要多得多,这与“不甜不咸不酸不辣”的豫菜有了明显的不同,似乎有了陕西汉中地区臊子面的影子。



南阳的“邓州窝子面”,其实源于武汉热干面,做法也大体与之类似,但是多放了牛油辣椒,而且产生出“干吃”和“湿吃”两种吃法。


传统的武汉人怕是万万不能接受吃加汤的热干面的,而中原地区的板面、汤面、烩面都是带汤的。南阳的窝子面接纳了热干面最传统的吃法,却又融入了中原人吃面食的方式。



它是南阳作为咽喉城市留在今天的印记。

 


 3 


最中的“咽喉”


 中岳嵩山,河南登封市境内往下俯瞰的城市夜景


秦代,秦始皇分三十六郡,其中就有南阳郡,因为它“在嵩山南,汉水北”,或者“在中国之南而居阳地”,这里的“中国”,意义与“中原”相似,指的是洛阳至开封一带区域。


南阳郡所辖范围,大致相当于南襄盆地,其治所“宛”,就是现在的南阳市区。


“宛”的意思是四方高,中间低,在地形上就是盆地,当然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碗”,也是这种形状。


与处于黄淮海大平原的郑州、开封、商丘、许昌这些古城不同,南阳处于相对封闭的地形中,周边的山地能够提供军事屏障,而中部的小平原又提供了一块能够牢牢控制的农业腹地,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当然,南阳周边的山地屏障,并非密不透风。


盆地东北方向,沿方城道顺着山间低地便可直达许昌,正北方向沿三鸭道可到郑州、洛阳,向西沿着丹江、汉江上溯,则分别可到达汉中、关中,向南则通向襄阳。在春秋战国时期,南阳已经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


秦末,刘邦、项羽约定“先入关中者为王”,项羽在河北“破釜沉舟”,而刘邦则是先取南阳,再沿丹水取武关道进攻咸阳,先一步灭秦。虽说当时并没有实现之前的约定,但冥冥之中却奠定了楚汉相争最后的结局。


 南阳武侯祠,修建于魏晋,盛于宋唐。


西汉时,南阳郡太守召信臣等主持修建大量修筑陂堰,使南襄盆地成为与成都平原(都江堰)、关中平原(郑国渠)相提并论的灌区。在发达的农业基础之上,南阳一跃成为与洛阳、邯郸、临淄、成都相提并论的大城市。


东汉时期,是南阳处于“人生巅峰”的历史阶段。


因为汉光武帝刘秀是南阳郡人,也是在南阳郡起兵逐鹿中原,最终赢得天下。作为龙兴之地,南阳的政治地位自然得到极大的提升,被称为“南都”;经济实力也处于稳定的发展过程中,而文化也随之兴盛起来。其综合实力仅次于当时的都城洛阳,毫不逊色于长安。


 诸葛亮


这样的大城市自然产生出一批名人,看那些生于斯或者长于斯的名单,其中最出名的,自然就是“躬耕于南阳”的诸葛亮。其他的名臣将相还有魏国的许攸、邓艾,蜀国的黄忠、魏延、邓芝……这样的阵容几乎可以撑起半部《三国演义》。


唐代,南阳仍然是重要的都会,李白的《南都行》是一篇传唱更广的诗篇:





高楼对紫陌,甲第连青山。此地多英豪,邈然不可攀。





 

 4 


咽喉的历史成为了过往


现在的南阳,是河南18个市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GDP排第三的城市。它也是豫陕鄂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历史为南阳积累了文化的记忆,有些甚至是独一无二的。


比如,与独山玉、岳飞手书《出师表》碑刻同为“南阳三宝”的南阳烙画。它是用烧红的铁扦在木板或者丝帛上作画,这种作画方式几乎在全国都称得上仅此一家。类似的物质文化如果能被合理利用,当能助经济发展一臂之力。


 南阳烙画


但今天的南阳已经被历史的喧嚣所掩盖。如今的南阳人均 GDP 在省内长期落后。


上世纪70年代,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迁出北京,原定的迁入地点就是南阳,可惜当时南阳因为种种理由放弃了这一机会,以致错失了发展的良机,这是令许多南阳人痛心疾首的一件事。



宁西客运专线、北京到海口客运专线的规划和修建,南阳也许会在未来重新变得重要。


只不过,在交通发达的今天,它不再是“咽喉”。

 


文丨昆玉河

编辑丨逸骁

图编丨鲸鱼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网络


点击下方图片,看“咽喉”系列!


                              


🕗

风 物 精 选

在地·城市

蒙自徐州义乌汉中帕米尔呈坎羌塘拉萨

美食·物产

肥肠羊肉生蚝猪油辣椒烩面螃蟹藏面

手艺·工匠

藤编乐高砖雕古建彩绘敦煌壁画紫砂旗袍


                              


投稿邮箱丨editor@didaofengwu.cn

我们每天都会看哦

 

点击下方图片,2018惊喜大礼包在等你!


文章已于修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