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名家视阈】陈思广 | 当代小说创作影响力报告(1949.10—2017.10)——兼及四川、西藏小说创作影响力报告(一)

第164期 文星学术 2021-09-22

        各位新朋老友,新年新气象。“文星学术”从今天起,特别重磅推出陈思广老师执笔的长篇文章:《当代小说创作影响力报告1949---2017(兼及四川和西藏)》,计划用二个月的时间分期分批连续推出!想知道全国哪些小说作品排名靠前,哪些小说作品排名靠后,四川,西藏小说地位如何?为什么如此?本报告将给出具体数据与答案!敬请关注!欢迎批评!


本文原刊于《阿来研究》第九辑


(本文作者:陈思广教授)



引言


(一)研究目的

       自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2017年10月,近70年来,当代小说创作到底取得了怎样的成绩?其影响力到底如何?相应的,就四川、西藏而言,哪些小说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了影响?产生了多大的影响?四川、西藏小说创作因之在全国又处于怎样的位置?影响力又如何?等,时至今日,无论是全国评论界,还是四川、西藏创作界,或是四川、西藏评论界,都无人给出明确的答案。而这对于中国当代文学而言,对于四川、西藏这两个文学重镇而言,显然是一个令人尴尬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全面系统地剖析全国当代小说创作的影响力,同时探析四川、西藏作家小说创作的影响力状况,适时地对四川、西藏小说界的创作家底及其影响力予以准确的评估与定位,为四川、西藏的当代小说创作实绩予以透明、清晰的多维探析和提供详实可鉴的实证数据,为中国作家协会、四川省作协、西藏自治区文联等相关部门,为关心当代小说创作及关心四川、西藏小说创作的作家、评论家及广大文学爱好者,提供制定、调整文学长远发展的方针政策所需的客观详实的量化指标与科学数据,很有必要。



(二)研究意义

       当代小说创作影响力报告(1949.10—2017.10)将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国小说创作及四川、西藏的小说创作近70年来的影响力进行多层、量化的分析,在展现全国小说创作影响力全貌的同时,亦展示四川与西藏小说创作的实际影响力,以便我们清晰地了解1949年10月后全国小说以及四川、西藏小说创作近70年来的家底与具体影响,在真实地掌握全国及四川与西藏小说发展的现实状况的同时,知晓四川与西藏小说创作在全国的贡献、地位与实际影响力,客观地正视四川与西藏小说界创作的优势与不足,为四川省作家协会、西藏自治区文联评价作家创作成就提供科学直观的量化数据,为政府及作协的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客观定量的理论依据。通过对全国及四川、西藏作家作品影响力的分析,有助于我们对四川与西藏小说创作的成就乃至在国内作家中的位置有清醒的认识,为今后的科学决策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然,该报告还可为文学爱好者提供具体可信的阅读参考书目,为青年作家成长提供学习借鉴的样本,为当代小说的经典化以及四川当代文学史、西藏当代文学史乃至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写作提供新的思路与创新的依据。



(三)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本文旨在对全国及四川与西藏小说创作近70年来的影响力做全面系统的定量研究,为切实可行且操作的方便,也基于全国小说家与四川、西藏小说家的实际影响因素,本文只探讨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的小说家(不分民族)的纸媒体小说创作(仅为本省会员或自由写作者及网络小说家的创作暂不作为探讨范围)。由于重庆市的特殊性,本文也只将1949年10月至1997年10月间的重庆小说创作纳入四川省小说创作的范畴,而1997年6月18日重庆正式成为直辖市后即1997年10月以后的重庆市小说创作,则不再列入本文的考量范围。



       本文将遵循以下技术路线:1、全面采集全国及四川、西藏小说创作近70年来的作品数据及影响力因素全数据,在此基础上,依据作品的创作度、美誉度、传播度与附加项构建相对完整的一级表模体系,科学计算,综合考量,定位排名;2、将全国小说及四川、西藏小说创作依短、中、长三类体裁对具体作品进行整体排名和各一级指标的分析,以及各指标间均衡性的分析;3、分别对其“创作度”、“传播度”、“美誉度”三个一级指标下的主要二级指标的重要数据项进行分析;4、再将其纳入全国小说创作量表中,依短、中、长三类体裁对具体作品进行整体排名和各一级指标的分析,以及各指标间均衡性的分析;5、同样分别对其“创作度”、“传播度”、“美誉度”三个一级指标下的主要二级指标的重要数据项进行分析;6、通过对四川与西藏小说创作的与全国小说创作的分析与比较中看到四川与西藏小说创作的得与失,继而定位,为四川与西藏小说创作进一步发展提供可资参考的依据。



(四)表模的构建与定量的依据


        人常云,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一部作品究竟在何种程度上被视为“第一”,的确是一件棘手且见仁见智的事,特别是若以定性研究的方式进行论定,往往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得出的结论也常常充满争议。本文以定量分析为手段全面剖析四川小说创作的影响力,将表模的构建与定量的依据及各项量化指标清晰地呈现在人们面前,将在很大程度上有效地避免主观臆测,也使我们的各项数据具有更强的科学度和更大的说服力。依据影响力研究的一般程式,本表总体上以创作度、传播度、美誉度与附加值四项构建相对完整的一级表模体系,即形成“3+1”的一级指标模型,并配以相应的比例、分值与权重值,在此之下,再依据实情分别构建多个二级指标与三级指标,同样配之以相应的比例、分值与权重值,综合统计上述相关数据即可得该作品的影响力总得分与排名。



       下面就本表模的构建与定量的依据作详尽的说明。


01

创作度


       所谓创作度是指作品发表刊行后衡量作品初始创作质量的域值度。由于创作发表后所产生的影响力只是这部作品影响力的一部分,还需要读者的接受等才能完成,故我们将创作度的权重值设定为影响力总值的30%。就中短篇小说而言,包括:“刊发”与“选集”两大项,各占权重的60%和40%。这其中,“刊发”又分“原发”与“转载”两项,再占其权重的25%和35%。“原发”则分“国家级重要刊物”与“一般省级刊物”两小项[1];“转载”则又分“新华文摘”“年度小说选”“小说选刊、小说月报”“其他刊物转载”及“报纸转载”等五小项。“选集”则分“作家自选集”、“其他选集”及入选“大系”等三项,分别再占其权重的10%、10%和20%。“作家自选集”又分“同名自选集”与“异名自选集”两小项;“其他选集”也分“同名选集”和“异名选集”两小项;“大系”则分“新文学大系”与“其他大系”两小项。

     

       根据上述各项指标在文学圈中的影响力不同,我们分别制定了相应的分值,即:在国家重要刊物上发表,10分;一般省级刊物上发表,5分;被《新华文摘》转载,视同为在国家重要刊物上发表,10分;入选《年度小说选》,5分;入选《小说选刊》或《小说月报》等,3分;被其他刊物转载,1分;报纸转载,1分;收入同名自选集,每种10分;异名自选集,每种5分;同名选集,每种10分;异名选集,每种5分;入选《新文学大系》,每种20分;入选其他大系,每种15分。

     

       这样,中短篇小说的创作度=(原发刊物总分×25%+转载总分×35%+同名自选集×10%+异名自选集×10%+同名选集×10%+异名选集×10%+大系×20%)×30%。长篇小说基本与之相同,只是根据文体的实际情况,增加了出版社一项,即:“刊物发表”、“出版社”及“入选选集情况”三大项,各占权重的30%、50%、20%。其中,“小说选刊”换成“长篇小说选刊”,出版社则分“出版社数”和“出版社级别”两项;在“出版社级别”中再分“国际知名级”“国家级”和“省级”三小项外;其余分项大体相同。在分值上,出版社每社5分,出版社级别则按国际知名级出版社20分,国家级出版社10分,省级出版社5分予以分配,其它同等对应。这样,长篇小说的创作度=(发表刊物级别总分×10%+转载总分×20%+出版社数分×30%+出版社级别分×20%+选集分×20%)×30%。


[1] 说明:本文所认同的国家级文学刊物为《人民文学》《当代》《收获》《十月》。核心刊物以北京大学即时公布的为准。在地市级刊物发表但没有被省级及以上刊物转载,则被视为影响力微弱,不计其内。



02

传播度


       所谓传播度是指作品发表刊行后传播的域度。由于创作发表后须经一定的媒介传播后方能产生影响力,且产生的实际影响力大于创作度,故我们将传播度的权重值设定为影响力总值的40%。它包括:“作品改编”、“译介”、“印数”三大项,依短中长篇体裁在传播中的方式不同,各占其相应的权重比例。其中,“作品改编”分为“视觉性改编”与“听觉性改编”两小项。“视觉性改编”又分“电视剧”“电影”“话剧”和“戏剧”四小项;“听觉性改编”只设“广播电台”一项。“印数”分为“选集印数”与“大系印数”两小项,分别各占10%。“选集印数”也分“同名选集”与“异名选集”两小项;“大系印数”也分“中国新文学大系”与“其他大系”两小项。

         

       同样,根据上述各项指标在文学传播中的影响力不同,也援前例,我们也分别制定了相应的分值,即:被改编为电视剧或电影,每部10分,话剧5分,戏剧3分;被广播电台广播每部5分。为国外所译介,每个语种10分。同名选集每千册0.15分,异名选集每千册0.1分。收入中国新文学大系,每千册0.5分,其他大系每千册0.2分。这样,小说的传播度=(视觉性改编×20%+听觉性改编×15%+译介(语种数)×45%+选集印数×10%+大系印数×10%)×40%。


03

美誉度


       所谓美誉度是指作品获得读者接纳、认可、再传播后的赞誉程度,我们将美誉度的权重值设定为影响力总值的30%。在本文中则主要包括“评论文章发表的刊物级别”与“文学史入选”两大类,分别占其权重的40%和60%。其中,“评论文章发表的刊物级别”分“国家权威”“人大复印转载”“CSSCI来源期(集)刊”“核心”“普刊”“博士论文”“硕士论文”“评论集数”和“研究专著”九项;“文学史入选情况”分“全国性文学史”和“地方性文学史”两项,分占其权重值的40%和20%。


       相应的,依目前学术界的评价体系与标准,其分值分别制定为:在“国家权威”期刊上发表评论该创作的文章,每篇10分,所发文章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每篇6分,在“CSSCI来源期(集)刊”上发表,每篇4分,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每篇2分,在“普通学术期刊”上发表,每篇1分,“博士论文”中每涉及一篇,2分,“硕士论文”每涉及一篇,1分,“评论集”每收录一篇,5分,“研究专著”每出现一种,8分。“全国性文学史”每入选一篇,20分,“地方性文学史”每入选一篇15分。这样,美誉度=(评论文章分数×40%+全国性文学史×40%+地方性文学史×20%)×30%。



04

附加项


       本文的附加项是指作品发表后获得省级、全国性及以上奖励所增设的表值。原本该项也可属于作品的美誉度,但因这些作品获奖后特别是获得全国性及以上奖后产生的影响力很大,所获得的荣誉也非同寻常,若归于美誉度里,其分值与比例难以权重,因此,单列其外为附加内容,意在突出作品获得省级与全国性及其以上奖励对于扩大该作影响力的重要性,也意在鼓励作家冲击相关奖励。有鉴于此,本附加项只设“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省级奖”及“重要刊物年度奖”等有较大影响力的奖项[1],其它的如地市级奖励则不计入。


       当然,人文社会科学要想做到如自然科学那样完全科学化也不可能,毕竟任何一种模型的建立都包含着一定的主观因子,但只要这种模型具有科学性,客观性,合理性,对其所讨论的对象一以贯之,其结论也就是科学的,客观的,合理的。


[1] 诺贝尔文学奖为最高奖励,为特例。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未完待续……




往期链接:

【特别推荐】陈思广 李先 | 《鲁迅日记》里的周阆风述论

【预告】《阿来研究》第九辑来啦!

【学术史研究】王植 周欣瑞 | 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神话学理论研究史述

【学术史研究】翟崇光 | 当代“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与宗教”研究史述

【央珍纪念小辑】 李斌 | 现代性的压抑与生长 ——从藏族“娜拉”到人类“围城”看央珍的艺术自觉

【央珍纪念小辑】梁小娟 | 论央珍《无性别的神》中的成长叙事

【央珍纪念小辑】郭景华 | 如何以文学的方式进入西藏历史 ——论央珍《无性别的神》的叙事艺术

更多精彩      敬请关注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