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IDT】2018年中国参与全球农业南南合作十大事件盘点

国际发展合作研究 IDT 2020-09-17

这是第 313 篇文章



整理人:季岚岚、陆继霞 ,中国农业大学一带一路/南南农业合作学院


前言

农业是国际发展与南南合作的重要领域。对于南方国家来说,农业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南方国家中新兴经济体的成功转型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农业的快速发展,如中国、印度、泰国等。大力发展农业为解决南方国家的粮食安全、饥饿和减贫等问题至关重要。因此,推动全球农业南南合作对于促进整个南方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由新兴国家领导的新型南南合作正在通过提供新的资源、机制和知识,重塑已有的全球发展图景。2018年,中国在全球农业南南合作领域扮演愈发关键的角色,多见创新合作模式、发起区域倡议,并持续推进概念框架走向实务。本文通过梳理2018年中国参与全球农业南南合作十大事件,为关注该领域的朋友们提供参考。



1

中国政府持续推进并发起多个区域性农业合作论坛

 聚焦区域和共性


图片来源:中新网

4月,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村长论坛在云南召开。论坛由中国农业农村部联合云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围绕我国乡村振兴、村庄发展的多元化方式进行交流分享,其中,帮助农民脱贫,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成为六国村长、合作社社长首要关切。论坛上,各方共同发布《澜沧江-湄公河村社合作芒市倡议》,并发起成立澜沧江-湄公河村社发展联盟。澜湄合作机制自2016年建立以来,已成为该地区最具活力的合作机制之一。



图片来源:农业农村部

9月,第三届中国-东盟农业合作论坛在广西南宁举办。农业合作是中国—东盟合作的重点领域。自1991年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合作机制以来,农业合作内容与形式得到创新与丰富。2001年,第五次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将农业确定为双方面向二十一世纪合作的五大重点领域之一。截至2016年底,中国对东盟农业直接投资存量63.4亿美元,占当年中国对外农业直接投资存量总额的40%,同时,东盟是中国第一大农产品出口市场和第三大农产品进口来源地。中国-东盟农业互补性强,在南南合作中潜力巨大。



图片来源:每日甘肃网

9月,“一带一路”(敦煌)农业合作国际论坛在甘肃敦煌举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资源各具特色,互补性强,发展需求迫切,市场前景广阔,是共建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结合点。此次论坛举办了主题研讨、专题对话、自由对接等政企学交流活动,同时甘肃省与世界粮食计划署、巴基斯坦农业委员会、以色列维昌洋行、阿里巴巴集团、高兴资本集团等分别签署了农业技术、投资、电商等方面的合作协议。



2

“一带一路”南南合作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成立

以海外示范促中国经验落地



图片来源:新华社

6月,“一带一路”南南合作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成立。联盟由中国农业大学发起,首批加入联盟的包括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中国40所农林院校及吉尔吉斯斯坦国立农业大学、以色列希伯来大学等“一带一路”沿线30所院校。联盟将通过搭建合作平台、资源共享,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南南合作国家农业教育与科技的进步和发展。这是全球农业南南合作领域首个以农林院校为主体的合作机制,计划以农业产业提升为切入点,合作建设海外农业发展品牌中心和技术示范基地,推广中国农业发展经验,服务当地农业发展。成立大会上,共9所院校签署了5个双边和多边合作协议,共建农业教育科技合作创新中心。



3

一带一路/南南农业青年领袖计划启动

重视青年在发展中的作用


图片来源:联合国南南合作办公室

8月,中国南南农业合作学院和联合国南南合作办公室联合发起的“‘一带一路’/南南农业合作青年领袖计划”正式启动,第一期项目以培育非洲农业发展青年领袖为主题,来自近20个非洲国家的近30名40岁以下的农业部政府官员和部分业界领袖相聚北京,接受为期一周的密集培训。该培训由中国政府资助,并由世界粮食计划署、世界银行、联合国农发基金、联合国粮农组织共同支持。当前,南南合作人才培养急需从当前注重学习为主的交流转变为对于这些国家青年农业领袖的系统培养上,特别是能够通过短期高强度的培训,逐渐培养一批能在这些国家农业政策制定、农业企业管理、农村社会管理等方面发挥作用的青年领导人,以更加充分地适应南方国家的发展需要。项目选择已在各专业领域处于一定领导地位、有一定影响力的发展中国家政府及业界的青年领袖,通过为他们量身打造多种培训和实地考察项目,扩展他们的全球视野,提高他们对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南南合作及三角合作的理解。项目主要集中于分享中国40年改革开放积累的以农促工、以农推动减贫的发展经验,国际发展南南农业合作的经验,以及市场如何支持农业发展的经验等。



4

中非合作论坛推动中非农业合作

中非首次共同制定并实施中非农业现代化合作规划和行动计划


图片来源:新华社

9月,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提出中国支持非洲在2030年前基本实现粮食安全,同非洲一道制定并实施中非农业现代化合作规划和行动计划,实施50个农业援助项目,向非洲受灾国家提供10亿元人民币紧急人道主义粮食援助,向非洲派遣500名高级农业专家,培养青年农业科研领军人才和农民致富带头人。这是中非农业合作领域首次提出合作规划,此规划可在未来几年内指导、协调中国在非投资和合作活动,确保其与非洲联盟成员国的重点开发工作相契合。因此,中国的农业发展援助计划将与非洲自身的农业发展计划和政策有机对接,加强对非洲农业综合发展计划(CAADP)和非盟《2063议程》的支持。



5

全球农业南南合作高层论坛

《长沙宣言》创造农业南南合作新历史


图片来源:FAO

11月,联合国粮农组织与中国农业农村部在湖南长沙联合举办全球农业南南合作高层论坛。论坛通过了《全球农业南南合作高层论坛长沙宣言》,宣言提到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和世界粮食计划署见证了中国从一个受援国向最重要的南南合作伙伴和贡献国的转变。中国是第一个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建立南南合作战略伙伴关系的国家,分别于2008年和2014年宣布向联合国粮农组织捐款共计8000万美元,设立中国—联合国粮农组织南南合作信托基金,已经并继续惠及非洲、亚太和加勒比地区的37个发展中国家,已派出超过1000名长期中国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还为全球100多个发展中国家的超过1000名农业政策官员和技术人员提供能力建设活动,为其他发展中国家的100多万农民提供了技术援助、财政支持和发展方案。中国已成为发展中国家中对联合国粮农组织南南合作出资最多、派出专家最多、成效最显著的国家,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南南合作的重要引领者和贡献者。论坛期间,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世界粮食计划署与中国农业农村部发布了《关于支持中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力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联合声明》,这是联合国系统首次以正式文件的形式对中国乡村振兴战略明确表示支持。

 


6

中国与联合国粮农三机构一道创新南南及三方合作模式

中国方案深化全球农业南南及三方合作

 

图片来源:FAO

中国政府于2008年和2014年,向FAO捐赠两期信托基金共计8000万美元支持农业领域南南合作,目前已实施了12个国别项目和5个全球/区域间项目,涉及农业、水产养殖、政策、销售和粮食价值链等专业领域。在2018年,信托基金实施刚果(金)国别项目和4个全球/区域间项目。首个跨境动物疫病区域间南南合作项目正式签署。此外,完成了苏丹、纳米比亚(二期)、佛得角南南合作项目联合规划设计;在荷兰政府支持下,正在筹备开展在埃塞俄比亚的三方合作试点项目。


图片来源:IFAD

2月,为进一步加强南南及三方合作,中国向IFAD捐助1000万美元用于设立新的中国-IFAD南南及三方合作基金,这是IFAD机构历史上设立的第一个致力于南南及三方合作的基金。基金以交流南方国家的发展经验,整合专业知识和资源,加速农村扶贫,提高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转型,推动发展中国家间的投资为主要目标,重点关注小农农业和农村发展,提高农村地区贫困人口的农业生产率、收入和生计,消除贫困和营养不良,促进发展中国家农村青年就业。基金将利用IFAD的优势,在全球范围内为小农农业和农村发展提供优惠贷款和赠款。


图片来源:新华非洲

WFP中国卓越中心成立于2016年,其工作重点是开展南南合作及三方合作,按照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2及目标17开展一系列活动,通过政策对话、技术培训与交流、专家派遣、政策研究、在线交流、培养青年创业农民等方式,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分享中国在粮食安全、营养改善和扶贫方面的成功经验。分享的中国经验主要包括价值链建设和小农市场准入、供应链(加工-产后减损-仓储管理)、气候变化应对、灾害风险防控、恢复力建设,以及其他实现零饥饿与营养改善的应对策略。2017年,WFP中国卓越中心组织了通过价值链管理增强小农恢复力的研讨会,并于2018年在喀麦隆、加纳、肯尼亚、尼日利亚和塞内加尔开展了关于价值链管理的实践培训。



7

中国私营部门助力南南合作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

 

图片来源:农村农业部

2018年,中国—乌干达南南合作三期项目规划启动,三期重点仍将是农业,并推进前期的技术合作正式运用于产业发展当中。在FAO“粮食安全特别计划”框架下,该项目以“一省包一国”方式从2012年开始实施。四川省总共选派了39名专家技术员,在园艺、谷物、水产、畜牧等领域为乌方提供技术支持。2014年四川科虹集团联合仲衍种业、川龙拖拉机、绿科禽业等6家川企,采取抱团出海、资源共享、风险共担、业务共建的方式,组建成立四川友豪恒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投资1.58亿元在乌干达注册了科虹乌干达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并在乌干达创建了中国—乌干达农业合作产业园。2016年4月26日,该产业园正式开园。该项目被FAO誉为南南合作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9月,中粮集团出席第四届东方经济论坛,其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农业合作正在成为快速崛起的农业合作增长点。在过去五年里,中粮集团作为中国最大的农粮企业和“农业走出去”的领军者,通过在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采购大米,有力助推当地稻米产业的升级和进步,实现了区域合作双丰收。截止2018年底,中粮集团已经成为阿根廷排名第一的粮油出口商,对中国的大豆出口量居于巴西首位,还是罗马尼亚及乌克兰等地的主要粮食出口商。通过更大范围的贸易和投资,中粮集团深入融合参与全球农粮产品产业链条构建,促进全球农粮产能提升和可持续发展。


图片来源:中新网

11月,阿里巴巴集团与世界粮食计划署达成战略合作计划,以支持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2——实现全球零饥饿目标的努力。在该框架下,阿里巴巴云计算部门“阿里巴巴云”(AlibabaCloud)将与世界粮食计划署合作开发数字“世界饥饿地图”(World Hunger Map),以监测全球饥饿状况,帮助提高行动效率,支持实现到2030年消除饥饿目标的努力。“世界饥饿地图”旨在利用数据带来的洞察力帮助世界粮食计划署改进其评估和监测工作,以提高效率并缩短应急响应时间。这是联合国粮食计划署与中国企业合作的里程碑,阿里巴巴集团先进的云计算、数据分析能力和在线平台支持,将帮助世界粮食计划署更有效地开展工作,实现2030年全球零饥饿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8

《南南合作评估框架及其在中坦合作中的应用》在联合国发布

新型南南合作催生新评估体系



图片来源:联合国南南合作办公室

9月,中国农业大学一带一路/南南农业合作学院携手联合国南南合作办公室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发布《南南合作评估框架及其在中坦合作中的应用》(An Evaluation Framework for the South-south Cooper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in China-Tanzania Cooperation)报告。该报告回顾和评估了中国与坦桑尼亚在农业、基础设施和卫生三个领域的南南合作典型案例,总结了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倡导和实践的新型南南合作的要素。今天,中国、印度等国家正在实践和推动的南南合作在资金模式、实施方式及合作理念等方面不仅与传统的南北合作不同,与40年前的南南合作相比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可以称作新型南南合作。国际社会以及发展中国家都需要更好地理解这种新型南南合作,从而推动其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南南农业合作学院完成了此次所发布的评估报告。


9

中国援非农业项目案例报告在联合国发布

中国首次携手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研究和评估对外援助项目


图片来源:中国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

10月,中国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首次访问纽约联合国总部,并与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共同发布了中国在几内亚比绍和莫桑比克的农业发展合作项目案例研究报告。这是中国首次携手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针对对外援助项目进行研究和评估。报告显示,中国农业对外援助项目致力于满足受援国实际需求,切实促进了当地粮食增产,并提高了农户收入。案例研究将有利于进一步改进和加强中国对外农业援助,也能为其他援助方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随后,举行了2017年中国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合作项目图片展。展览重点介绍了双方在安提瓜和巴布达、孟加拉国、尼泊尔、多米尼克和巴基斯坦等国的灾后恢复工作。



10

中国成为非洲绿色革命论坛新型农业合作伙伴

与中非合作论坛形成农业援非组合拳

 


图片来源:非洲绿色革命论坛

9月,由非洲绿色革命联盟(AGRA)主办的非洲绿色革命论坛(AGRF)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举办。这是非洲大陆最具影响力的农业发展主题论坛,这次会议承诺向非洲农场和农业企业提供数十亿美元的新投资,并与中国、印度、巴西和以色列建立新型农业合作伙伴关系。论坛紧随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FOCAC)而举行,中国的加入进一步加强了中国在非洲的农业投资和技术援助力度。中国政府指出,新型伙伴关系将与中国当前农业援非倡议相结合,并与非洲10所农业大学的建立合作关系,新增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和农业园区的建设。AGRA是由洛克菲勒基金会与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于2006年合作筹建的非洲地区国际性非政府组织,以推动具有非洲特色的绿色革命为使命,致力于在非洲农业体系的转型中发挥核心作用,帮助提高非洲国家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



相关阅读

【IDT】2018年中国民间组织走出去十大事件盘点

【IDT】2018年国际发展合作领域值得关注的十大事件

【IDT】2018年中国对外援助十大事件盘点

【IDT】2018南南合作博览会:南南合作历史进程回顾

【IDT】从“陆锁国”到“陆联国” —转型中的老挝

【IDT】越南的转型与减贫——与中国相似的路径

【IDT】援外需关注我们的援外人

【IDT】郑永年:中国能为世界的发展提供什么

【IDT】社会性别视角对于国际发展合作和南南合作的三重贡献

【IDT】有关南南合作,11位专家在联合国怎么说?


在国家相关部委和国际发展机构的支持下,学院作为高校国际化业务平台,旨在利用其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各种资源和学科优势,基于其在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长期工作基础之上,在农业领域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和新型南南合作的落实。新学院四大业务板块为:新型发展知识生产、政策对话、人才培养和海外示范。该学院是开放性平台,希望汇聚该专业领域的优秀人才,为一带一路农业合作、南南农业合作的研究、政策和实践提供智识支撑。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