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俄乌战争启示录(二十三)马里乌波尔保卫战,一场出乎意料的攻城战

扁舟听雨 泪痕春雨记不住的那天 2022-10-15

首先扁舟要非常感谢这十来天很多热心朋友发来信息询问为何突然停更了两周。

这里扁舟首先要道个歉,之所以这么久没有更新,有几个原因:


首先当然是个人原因事比较多,而且最近关注重点在国内巨变(在微信群有大量交流,公众号就不说了)。 

另一方面介绍完第一阶段俄全面进攻的基辅、苏梅和哈尔科夫战场后,接下来就是马里乌波尔保卫战。

由于每天关注权威战报,自然早就意识到马里乌波尔战斗已到最后出结果的时刻。

因此也不妨等一等,等结果基本出来后再一并介绍,这样大家更不容易困惑。

 

马里乌波尔的战斗大约在3月初打响,ISW此后每天给出的简报都是该城大约在“几天或几周内被俄军占领”。

然而实战直到2个多月后,俄军才勉强占领这里。

2个多月近80天,说长也不长,但对于一日三变的网络观战群众来说实在有点过于漫长了。

于是网络自媒体也开始了一场场有趣的表演。

 

乌方支持者一开始大约只是把这里当成一个小战场,毕竟当时还有很多大城在激战。

随着时间推进,俄军数倍于守军的大部队迟迟无法取得进展,他们随即开始关注这里。

开始把类似法国沦陷、衡阳坚守等时间往马里乌波尔上面套。

到了4月初基辅大捷,整个北线俄精锐一败涂地,乌支持者开始迅速乐观起来。

 

4月中旬,网上乌支持者开始了各种解围幻想:

一会是南线赫尔松战场乌军如何收复赫尔松,前锋打到了哪里。

一会幻想北线乌军南下千里驰援,前锋打到了离马城多远多远的地方。

这些支持者开始关注各种不知名乌克兰小地点,并不断利用地图工具计算距离,持续了十多天。

 

至于俄支持者,尤其是俄罗斯亲密盟友们的支持者,心路历程就更加曲折了。

最开始的时光无疑是欢乐的,每天要做的事就是倒计时。

毕竟这将是俄军第一次攻克排名乌克兰前10的大城。

可是这倒计时都倒到-10、-20、-50了,再热情洋溢的支持者也会被倒得疲劳不堪。

 

于是热情的支持者开始了新的征程——抓大鱼游戏。

据说俄军迟迟不打下马里乌波尔是因为里面有“大鱼”,来自北约的“大鱼”。

至于这大鱼是谁,那就众说纷纭了。

有说是北约欧洲司令,然后是加拿大中将,然后是美国退役上将,最爆炸性的新闻是据说大鱼是拜登儿子小拜登。

这些“大鱼”一开始还辟辟谣,后来就懒得辟了,因为回应这些支持者的游戏实在是一项侮辱智商的游戏。

 

很多朋友留言问春雨和扁舟,为什么同样是这几本史书,这些历史记载,你们说的就和别人不一样呢?

怎么你们就能发挥这么多呢,这是不是成了阴谋论呢。

我们必须声明,我们从来都不认为历史、历史人物有什么阴谋论!

我们如果有所谓阴谋论,那所有的阴谋论对象都指的是历史记载——历史记载不等于历史。

 

如果说上面这段看起来有点拗口,那么我们只要看下俄乌战争就能立马有感觉。

如果战后我们有心收集下不同方记载,我们就能知道,所谓的历史记载是什么来的。

尤其重点看看合订本,看看那些没一句话能对的媒体自媒体是如何脸不红心不跳的继续的。

我们就能知道,所谓的史书是怎么回事。

这也是为何扁舟会中断历史连载、开启俄乌战争连载,因为现实就是历史的一面镜子。

我们如果能够理解俄乌战争尤其是将来写史书的人的“合订本”,对我们学会如何通过历史记载还原历史事实,实在有很大帮助。

 

是不是有点扯远了,咱们还是回到主题马里乌波尔保卫战。

我们一贯的原则,要欣赏精彩战斗,首先要了解战场地形和战场态势。

马里乌波尔是俄乌战争至今俄军唯一一个真正围住了大城市。

我们自然会有第一个问题——为什么是马里乌波尔,打出了一次震撼全球的城市攻防战。

我们看下地图就比较能理解,马里乌波尔被用红色星号标了出来,红圈则是战前乌东二州的俄军实控区。

可以看到马里乌波尔南部靠海,东部和东北则紧邻乌东顿涅斯克州的俄军实控区。

不过马里乌波尔西部和西北部都是乌克兰国土,此时的马里乌波尔看上去并不算太危险。

但开战后第一周乌军南线出现溃败,橙圈内的地区全部被俄军攻占。

乌克兰这些年基本上放弃了海军,因此战争开始后海上大体是俄军的天下。

因此从第二周开始马里乌波尔就变成了深悬敌后的孤城。

 

现在我们理解了马里乌波尔为什么会迅速被围困。

不过被围困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出现惨烈的损失巨大的攻城战乃至巷战。

马里乌波尔为什么会出现大规模激战呢?

在战线广阔,处处都需要人的情况下投入数万部队攻打一个不算太大的城市,只能是因为这座城市有价值。

 

一座城市在战争中有不得不打的战略价值,我们首先能想到的是其军事价值,而最大的军事价值通常是交通价值。

比如说前面提到的伊万基夫、伊尔平、切尔尼戈夫、苏梅等等重镇。

这些地方之所以重要主要就在于其作为重大交通枢纽带来的军事价值。

上图是马里乌波尔的高速公路图。

我们可以看到马里乌波尔市区有三条主要的高速公路,分别是H08、H20和M14。

这其中以M14公路最为重要,因为这条公路直达俄境内的罗夫斯克,是从俄境内到赫尔松——克里米亚最近的公路。

这条公路要横穿马里乌波尔,因此马里乌波尔在乌军手里确实会影响俄本土到赫尔松—克里米亚的公路交通。

 

不过在基辅及其支线战场我们反复强调了铁路的重要性(见链接:《基辅保卫战一》、《苏梅保卫战一)。

看下第一张地图我们可以发现,此时从俄境内罗斯托夫到俄占乌东大城顿涅茨克再到赫尔松、克里米亚等各地的铁路已完全打通。

也就是说不同于北线基辅战场,南线到东线南部的俄军已经可以通过铁路运输调动人员物资。

 

总的来说,马里乌波尔确实会阻断沿海岸前进的最近公路通道,使得俄军公路移动要绕道。

但是马里乌波尔对俄军的铁路运输没有任何影响。

而且俄军这块的运输主要是横向移动,不是纵向移动,横向移动铁路比公路方便太多了。

纵向移动指的向敌控区纵深挺进,为防备敌军的伏击袭扰,需要装甲部队保护,因此相对更倚赖公路。


交通价值外,军事价值还有一点就是是否有敌军主力,能消耗敌军有生力量。

马里乌波尔的现役部队只有乌海军陆战队第36旅大约不到2个营1000多人。

其余部队都是国民警卫队和预备役部队(乌军构成见链接:《基辅保卫战二),而且整体数量也不多。

详细乌军战斗序列我们后面详细介绍,这里不多赘述。

 

这么看来马里乌波尔的军事价值有,但是没那么高,至少远没有北线的切尔尼戈夫、苏梅等高。

比马里乌波尔小且军事价值更高的切尔尼戈夫、苏梅俄军王牌精锐打了下发现难打就绕过去。

更大更难打的马里乌波尔偏偏要牺牲巨大人力死战两个半月,显然不仅仅因为其军事价值。

 

既然军事价值不是俄军强攻马里乌波尔的理由,那莫非是这里很有经济价值?

马里乌波尔毗邻煤铁产地,长期是乌克兰钢铁产量第一的城市,在全苏也名列前茅,是名副其实的钢铁之城。

看起来这里的经济地位很重要,但问题是马里乌波尔经济再重要也重要不过哈尔科夫啊。

哈尔科夫打不下来就不打了绕过去,为何马里乌波尔一定要打呢?

 

马里乌波尔的钢铁和重工业确实很发达,可是在四面八方都是俄军炮火的情况下,他早停产了。

何况就算继续生产外面全是俄控区,他也没法运出去呀。

那我们进一步想,俄军是不是想着说以战养战,我把这里打下来就可以为我前线战斗提供大量钢铁了。

我们只能说开打前可以这么幻想下,双方接触战后这样的设想就没有意义了。

要打下来要死很多人,还会把所有工厂和基础设施炸成一片废墟。

战后这里等于要彻底重建,没一两年根本没法恢复产能。

 

产业上看不出攻打和围城之间有什么区别,那马里乌波尔还有个港口价值。

毕竟这里是乌克兰在亚速海的唯一港口,是不是打下来就意味着封锁了乌克兰在亚速海的出海口呢?

可是乌克兰这些年来早就放弃了海军建设,马里乌波尔更是根本没有海军。

所以这个港口对乌克兰来说约等于无,根本不影响俄船只在亚速海航行,也会对乌克兰带来出海口的效果。

 

进一步可能我们会想,那毕竟我夺下了马里乌波尔的港口,我的运输也方便了。

可同样的道理,接触战后就知道,要夺下马里乌波尔必然把港口都炸烂了。

同样的这里的港口要恢复需要很长的时间,短时间内对俄军没有任何帮助。

更何况前面说了,俄军南线现在都是横向运输,根本不需要这么点运输效率提高。

 

这么一分析我们就发现无论从军事价值还是经济价值,马里乌波尔孤城意义都不是很大。

因此俄军乌东顶级专家斯特列科夫从3月初开始就反复呼吁:(斯特列科夫介绍见链接:《俄军的争论

我们围住马里乌波尔往里面扔扔炸弹就好,千万不要去攻城,更不要去打巷战。

如果我们步兵攻城将会是一个极其严重的战略失误。

不仅会导致重大伤亡,还会大量占用一线兵员,严重阻塞俄军在南线与东线整个战役的进程。

 

但俄军还是调集了大量部队打响了攻城战和巷战。

既然军事价值和经济价值都不能为俄军这个战略选择提供理由,那就只剩下一个理由——政治价值。

前面我们说过,第一阶段的俄军所有战略都是围绕基辅展开(见链接:《苏梅保卫战一》)

马里乌波尔俄军的战略选择实际上也是和基辅战场息息相关。

 

4月21号邵伊古向普京做了马里乌波尔专题报告并且通过俄电视台向全世界直播。

因此我们得以得到俄军战略选择的准确信息。

俄军3月3日达成对马里乌波尔的包围,3月8日决定发起总攻,3月11日正式开启总攻。

我们只要和基辅战场的战局一结合,就能清晰看出俄军的意图了。(见链接:《基辅保卫战三》、《基辅保卫战四》、《苏梅保卫战二

 

2月24-2月27日,俄军先是伞兵空降打特种战,接下来是河西V集群狂飙突进打突袭战,但都失败了。

2月28日开始的一周,俄军河东各部纷纷绕过切尔尼戈夫、苏梅和哈尔科夫向基辅方向挺进。

遗憾的是河东各部的挺进没有成功,俄军沿路遭遇乌军不断袭扰,损失重大。

只有切尔尼戈夫方向的部队到了基辅城东但没能和河西连接上。其余部队甚至基辅都摸不到。

 

到了这个时候,以邵伊古、格拉西莫夫为代表的俄军高层再愚笨也知道——攻下基辅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甚至位于乌东的重镇哈尔科夫也基本可以肯定拿不下了(见链接:《哈尔科夫保卫战一》)。

普京2月24日充满王霸之气的宣讲,一副要迅速拿下不听话的乌克兰的样子。

现在基辅基本拿不下来,哈尔科夫也肯定拿不下来,短时间内俄军在舆论战线已经没法收场了。

 

网络上都是俄军处处失败的消息,战场上到处都是死亡与不顺利。

我们可以想象俄军一线部队和那些即将进入战场的部队士气会有多低落。

这对俄方的外部威慑和内部激励都造成沉重打击。

无论是对外宣传还是对国内稳定士气,俄军都需要有下一个标杆出现。

 

马里乌波尔是唯一被俄军真正围困的城市,迅速拿下马里乌波尔就成了重大政治任务。

何况反纳粹是俄军发动战争的重要借口(见链接:《为什么乌东没有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曾经的民团亚速营是俄外宣乌克兰新纳粹的标杆之一,亚速营的成名地就是当年收复马里乌波尔。

亚速营19年扩编成亚速团,现在还有大约2个营在马里乌波尔,对俄军来说宣传上也方便。

 

尽管从军事上,切尔尼戈夫、苏梅这些重镇不能绕开,必须强攻攻下。

但是俄军就是绕开了这些重镇纵深突击基辅。

尽管从军事上马里乌波尔不应该强攻、就应该绕过去,但是俄军就是先后集结数万重兵耗时近2个月强攻。

归根结底,俄军始终政治挂帅,优先打的是“政治战”。

 

另一方面,乌军指挥部在南线赫尔松失守后就立即命令马里乌波尔守军北上撤退到扎波罗热。

从军事角度,乌军此时扎波罗热(第一幅地图蓝星处)压力较大,非常需要集中部队联防。

而且此后乌指挥部至少四次下令马里乌波尔乌军撤出。

那马里乌波尔乌军为何坚守马里乌波尔,这又是打的什么仗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