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文凯:央行降准有助于促需求、降成本、提信心
孙文凯,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主要成员,本文刊发于4月19日中国网。
本文字数:1461字
阅读时间:4分钟
在4月1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措施,鼓励拨备水平较高的大型银行有序降低拨备覆盖率,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推动银行增强信贷投放能力,进一步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受疫情严重影响行业和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支持力度,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
随后,中国人民银行4月15日决定,4月2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促进降低综合融资成本,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央行人士称,此次降准的目的,一是优化金融机构资金结构,增加金融机构长期稳定资金来源,增强金融机构资金配置能力,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二是引导金融机构积极运用降准资金支持受疫情严重影响行业和中小微企业;三是直接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通过金融机构传导进一步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
近期,宏观经济“三重压力”有增无减,尤其是量大面广的中小微企业深受需求不足和成本上涨的冲击。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自2021年5月以来小企业PMI指数已经连续11个月低于景气线。进入2022年3月,中小微企业受供需双重压力明显加大。由于疫情以来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持续,累积效应使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失业率已达政策调控目标值,居民消费动机减弱。各地疫情扩散涉及人口数和GDP占全国比重达到武汉疫情以来新高,严格防疫措施使相关区域中小微企业直接减少甚至暂停业务,其他地区中小微企业产品需求也受到间接影响。近期,俄乌冲突加剧,并引发国际市场不稳定性升高。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一些企业出口订单减少或被取消,制造业生产活动和市场需求有所减弱。
在此背景下,扩大国内市场货币投放对拉动需求将发挥重要作用。比如,对资金压力较大的房地产行业预计会带来明显利好,并因此改善相关上下游各个行业及大量企业经营资金压力。市场资金成本下降有利于即将进行的各个重大工程降低成本,减轻政府财政压力。国内市场资金供应增大可能在外汇市场对人民币贬值构成压力,并由此带动外贸型企业出口。
同时,今年以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受国际形势影响波动剧烈,占成本最大份额的原材料价格对中小微企业的成本上涨构成巨大压力。近期阿里研究院线上中小企业调查和邮储银行小微企业成本专项调查均显示,中小微企业面临最大的成本和未来风险均为原材料价格上涨。但由于原材料成本上涨的外生性因素难以改变,只能通过其他项目进行对冲。目前,国家在减税降费降租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对冲成本工作。此次降准及后续可能降息也能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
邮储银行小微企业成本调查也显示,近期,小微企业应收账款回收不确定性也在增大,尤其是建筑业行业反映应收账款风险成本最高。近三年反映应收款风险增大的企业比例每年都在上升。进入2022年3月,由于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及疫情影响,市场资金流动速度降低,所有行业和地区小微企业均反映回款周期变慢,应收款风险增大。此外,随着武汉疫情后贴息政策逐步缩减力度,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呈先降后升态势。因此,此次降准及后续可能降息对于增加市场流动性、提高资金循环速度、降低中小微企业经营风险将起到积极作用。
中央释放降准降息信号也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增强市场主体信心,从而让居民敢于消费和投资,让企业能够在疫情困难条件下稳定经营。
鉴于此轮疫情仍未完全控制,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很大,中小微企业需求和成本压力增加,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宏观经济形势要求更大政策刺激力度。从货币政策看,对比国外,目前中国降准降息仍存在空间。同时,国内物价稳定,主要矛盾是需求不足。在短期内,货币政策仍可继续由“稳健”向“积极”适度发力。
延伸阅读
聚焦中国社会保障,CMF“中国社会保障报告:现状评估与高质量发展”专题报告发布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汪泓:我国在社会保障体系构建中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关键性问题
余永定5000字长文最新阐述:应从中国发展的实际出发平衡财政与货币政策
刘尚希:解放“财政货币须隔离”思想,结合中国实际推动理论创新
管涛:MMT理论的可行性值得商榷,但中国确应加强财政货币政策联动
CMF中国宏观经济理论与思想报告发布:货币与财政关系视域下的现代货币理论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