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振华:大湾区的融合发展对中国未来经济的影响
毛振华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教授、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联席主席,中诚信国际首席经济学家
本文转载自11月14日21财闻汇微信公众号。
本文字数:1244字
阅读时间:4分钟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持续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具备多重优势,具备成为世界级湾区的潜力。
当前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要正视大湾区发展面临的制约和瓶颈。大湾区是重要的对外贸易中心,但金融危机以来逆全球化思潮加剧,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结构调整,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快速下降,新冠疫情或推动全球贸易进一步收缩,这对粤港澳大湾区对外贸易的发展带来挑战;与此同时,中美博弈背景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遏制加大,或对大湾区科创产业发展带来扰动;此外,中国经济潜在增长平台下移叠加外部政经环境变化及疫情冲击,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增长出现放缓势头,对此仍需高度关注。
突破上述瓶颈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未来仍需加大创新力度,发挥港澳与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群各自优势,加强优势互补,避免同质化竞争。
此外,深港互补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核心环节和重点环节。需进一步加强港深优势互补与融合发展,把握构建内部大循环的战略机遇期。深圳在科研成果转化为产业方面具有较强优势,聚集了一批重要的高技术企业,其中不乏进入全球500强及全国500强的企业;而香港则在金融、人才以及高端服务方面具有比较优势,深港融合发展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和协同性。
当下要以香港建设北部都会区为契机,进一步完善与推进港深协同互补机制,将北部都会区开发与港深协同发展相结合,形成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枢纽与产业集聚枢纽。从具体措施来看,香港北部都会区建设应利用好靠近深圳的优势,加强与深圳基础设施建设的互联互通,并完善配套的通关制度,降低沟通交流成本。
最后,融合发展过程中港深两地应注重“有限政府”、“有为政府”的有机结合。港深融合发展还体现在有限政府与有为政府的结合,香港可进一步加强“有为政府”作用从而拥抱深圳,深圳进一步深化市场化改革从而拥抱香港,加快金融创新,推动红筹企业境内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试点,支持深交所加快建设优质创新资本中心。
延伸阅读
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党委书记樊勇: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提高地方财政自理能力
聚焦“地方财政运行与财政体制改革”,CMF中国宏观经济专题报告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