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内心平静地接纳自己之所是

2017-10-03 李银河 李银河

只有在真正一人独处时,才能懂得李叔同当年的选择。他选择的是一种宗教的静修生活。我不信宗教,但是可以选择世俗的静修。


人需要修行,是在独处时才感觉到的,也是在真正闲下来时才感觉到的。在繁忙的世俗生活中,在黏稠的人际关系中,琐碎的事情占满了生活,有些快乐,有些痛苦,但是缺少沉思和修养的内心愿望和时间。当一人独处和彻底闲下来时,对空间和时间的深切感知才来到人的心中。这就是康德所谓“仰望星空”的心境吧。



在忙于世俗事物时,人除了身处的环境和周边景致,感觉不到空间;除了细碎的急迫事物和倦怠,感觉不到时间。只有在悠闲和独处之时,当闲坐海边眼望碧蓝浩淼的大海时,才猛然感觉到空间的寥廓和时间的流逝。宇宙和浩淼的星空来到了人的意识之中,感觉自己像一叶孤舟,飘摇在无边无际的大海当中,不知飘向何方,全无目标,全无方向,无论怎样奋力划桨,只是在原地打转,徒费气力而已。在无可奈何之中,时光流逝,短短的几十年时间,就像一瞬。再看那只孤舟,舟中之人已经踪影全无,小舟兀自在水中飘荡,好不凄凉。


当这样的感觉来到心中,真想不通为什么还要做事。佛教的修行就是看透了这一点,所以只是静坐,终身不做任何事情,其修行的要义就是四大皆空。这想法不能说不是真知灼见,只不过世人大多不愿接受这个令人绝望和无奈的事实,只是一味像鸵鸟一样把自己的眼睛埋进沙子。


严格地说,世人做一切事情的动力都来自不得不做的逼迫,但是这种逼迫有两类,一类是来自外部世界的逼迫;另一类来自内心世界的逼迫。来自外部世界的逼迫就是存活的压力:要通过做事换取起码的温饱和舒适以及精神的愉悦;来自内心世界的逼迫是艺术家、科学家的创造冲动,艺术家感觉到美的召唤,科学家感觉到好奇心的召唤,要通过自己的劳作创造出这种美,要揭示谜底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使自己的创造冲动得以宣泄。


然而,有内心冲动需要宣泄的人在人世间只是凤毛麟角,绝大多数人做事仅仅是为生存而已。在生存所需的一切已经满足之后,人们为什么还要做任何事情呢?这就回到了叔本华的钟摆理论:人在生存必需品未得满足时感觉到痛苦;在生存必需品得到满足时感觉到无聊。人生就像钟摆一样在痛苦和无聊中摆来摆去。他的钟摆理论几乎可以囊括世间99%的人,所幸他对那1%的人网开一面,就是那些有内心冲动的艺术家。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艺术家是造物主的宠儿,他们是一些最幸福最快乐的人,世间无人能比,帝王将相明星巨贾都不可望其项背。



如果有幸生为艺术家,当然可以自得其乐,暗自庆幸,然而,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凡夫俗子该怎么办呢?依我之见,基本没有办法,只能听之任之,破罐破摔。只是要修炼到能够比较平静地接受这个残酷事实,不要陷入过多的内心烦恼和纠结而已。这就是我现在修炼的原因和修炼的内容。我修炼的目标就是要使自己最终能够接纳自己的现状和命运,真正达到内心平静地接纳自己所是的境界。

 



 

往期精彩阅读在这里~

让自己的身边只剩下美好的事物和美好的人

我看不出为什么不可以选择第三条道路

人究竟要不要将一切看淡?

静心是死的前奏和演练

修行就是为欲望设限

我心追随梭罗

参透与成佛

精心呵护自己的心灵

我的修行

具象的修行与抽象的修行

信仰的功能及其替代品

做个无神论者

逾矩还是不逾矩?

做一个勇敢正直的人

爱情究竟是什么?

怎样才能看淡一切?

激情的浪漫之爱是一种特权

练就瞬间收放的本领

什么这样的活法才算入了化境?

把存在从手段改变为目的吧!

怠惰是人生之癌

我们应当安于平淡的人生吗?

这世上还有什么不平庸的事情吗?

人为什么一定要建立自我?

知足常乐

人能做成什么事,多半凭天赋,很少凭努力

做个肉身不出家的灵魂出家人

我该怎样消磨自己的时光?

我决定选择快乐和自由

我的交友之道

尽量闭眼不看铺天盖地的丑陋

独自一人在大地上自由行走

爱是人生的一份厚礼

参透的感觉就是天堂的一扇大门徐徐开启

得到美好生活的不二法门

艺术家只是工具

爱你就像爱生命。算了。不胡扯。

如果有来生,还愿像今生

极简:这就是我灵魂的模样

当人类进入虚拟性爱时代

如果一天没有在心中感受到爱和美,这一天就是虚度

李银河:中国一定要把性教育坚持下去

世俗修行的三项内容

曾国藩是我们的人生楷模吗?

让自己的人生尽早进入自由之境,越早越好

独处使你的生活值得一过


虐恋中短篇小说集三卷本《黑骑士的王国》李银河著  

插图设计:胡晓江

购买信息:香港各大书店、香港机场五大书店有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