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傅聪丨“现在学音乐的人一天到晚听CD,容易先入为主,或因模仿而忘了追求音乐无穷的含义”

2017-03-11 胡文雁 每晚一张音乐CD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i0154684kmb&width=500&height=375&auto=0傅聪上海专访




傅聪谈音乐丨望七仍无法不惑

胡文雁撰文,原载《海外文摘》,2001年第六期;时间很快,一晃十六年,傅聪先生自从《望七了》(2014年出版)之后,也再没出过书……对广大乐迷和专业人士而言,他的演奏与他对音乐的一些看法是整体的一部分,很多时候,你未必认同他对作曲家的演奏,但对他的一些艺术看法,或许不仅认同,而且值得经常反思。



46年前,傅聪在国际萧邦钢琴比赛中获得第三名和“玛祖卡特别奖”,是第一位在国际上获得西洋音乐演奏奖的中国人,曾轰动一时。如今回想起来,傅聪仍觉得自己能够得奖是幸运的。 

他相信,比赛或多或少要和运气扯上点关系,因此不能把它看成是一个衡量艺术成就的标准,事实也证明,很多在比赛中名落孙山的人后来反而成为了不起的音乐家。 


傅聪认为,音乐是很严肃、高深的学问,不适宜比赛,尽管它提供一个出台和成名的机会,但其目的跟音乐艺术的本质并不一致。 

  • “现在的比赛太多了,每一年有几千个国际性比赛,到处都是第一名。当然比赛逼着你准备一套能够拿得出去的曲目,对年轻人来说还是很有用的,但在整个音乐生涯中,不要把它的分量看得太重。 

  • “我做过很多比赛的评委,看到很多所谓的‘专业’选手,他们到处去比赛,而且有专门一套为应付比赛的弹法。这是很危险的,也很不健康,绝对不值得鼓励。” 

  • 谈到李云迪的获奖,他说:“我没听过他的演奏,也不在这个比赛的评委里面,很难去说这个事情。当然我很高兴中国人拿第一名,希望他再接再厉,以后真正成为一个演奏家。音乐是长期的考验,比赛不过是个开头而已。但这次派去的中国代表团整体水平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波兰人听了第一轮的比赛后觉得很兴奋,因为中国人的表现都很好,这点我认为更具意义。”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f0141yzrh6o&width=500&height=375&auto=0《升c小调夜曲》


傅聪1934年3月10日生于上海,今年已67岁。6年前,他到新、港、台巡回演出时,曾说过孔子所谓“四十而不惑”,但他觉得自己是“六十而不惑”,到了60岁才懂得了音乐。 

最近,他改了口风。 

  • “我60岁时是那么说,但现在我快望七了,还是觉得没有做到不惑。有时候以为自己做到了,可是发现不过是幻觉而已。只能说我稍微懂得多一点,可是离完美还差得远。 

  • “完美是一辈子追求不完,也是永远达不到的。音乐是众艺术里头最无止境的,永远有新的东西出来,所以我最反对评论家说什么‘绝对的演奏’。音乐不存在绝对,你可以说在那次你听的时候觉得十全十美,可是一定还有新的东西可以发现。作曲家本都不知道他的作品有多少可能性。越是伟大的作曲家越有机会出现新东西。” 


作为中国著名的钢琴家,傅聪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加上他从小在父亲傅雷――著名翻译家、美学家――的培养下,对诗歌、小说、戏剧及一切美的事物都有强烈的感受,形成了他在艺术上的独特性。 

有人说,这种独特性是从中国艺术传统里脱胎而来的,有着中国古代美学和哲学观点。傅聪自己也说过:“中国文化就像高山大海那么深厚,给了我很多养料,给了我一种想像力,或是一种境界。”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b03406fbzch&width=500&height=375&auto=0斯卡拉蒂奏鸣曲L108 


因此傅聪的萧邦总是和别人不一样,包括他的莫扎特、德彪西也都如此。“我很难具体去说有什么不一样,但很多西方评论家都说我很Chinese、很特别,像是有自己的话要说,但这不是哗众取宠或耸人听闻的东西。在我的精神境界里有另外一个文化的根,从我的眼睛看西方音乐,必然有许多不同角度,但这不是故意加入的,而是无形中存在的。我的演奏因此和一般人不一样,但我绝对没有故意去‘东方化’或‘中国化’。我觉得全世界的文化在最高处、最深处都是相通的,人类的理想应该是所有的文化都互相滋养和激励。” 

  • 傅聪说,他很讨厌感伤情调的东西,因为中国人的艺术里头讲究哀而不怨,乐而不淫,但这不光是东方的东西,西方的理想也并不是跟这个完全违背的,只不过东方特别强调而已。“比如我将在音乐会上弹奏莫扎特的《回旋曲》,一般来讲结束部分都会慢下来,因为这是很哀怨的作品,但我很反对。我认为绝对不能慢而且还要从头到尾维持一样的脉搏,这样才有诗的境界。诗不是句号,不是总结,而是延续。这是一种哲学、美学上的东,是我的一部分,无形中透过音乐表现出来。” 

  • 傅聪认为,现在的中国钢琴家技术条件非常好,但音乐文化水平并不比他那个时代好,也许还要更差。他说,他那一代人对东西方文化,包括文学、哲学、美术都有接触,但年轻一代对这些完全不感兴趣,也太急功近利。 

  • 傅聪说:“也许现在的社会有太多的电视、电脑,人都变成机器的奴隶,不思考,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这很糟糕,特别是作为艺术家。艺术家要走自己的路,不能人云亦云。但现在学音乐的人一天到晚听CD,容易有先入为主的观念,或者因为模仿而忘了追求音乐无穷的含义,演奏也就失去了最重要的气质与个性。” 

往期傅聪:1、焦元溥对话傅聪丨你能想象肖邦承受的痛苦吗丨早期肖邦是李后主丨后期的意境变成李商隐了;2、1955年肖邦比赛傅聪视频丨傅聪谈钢琴演奏丨莫扎特钢琴作品都是不同性格的歌剧,都有戏剧人物丨国际比赛有不少“黑幕”丨要多弹室内乐;3、傅聪还能更拼吗?丨您是否留意过他的半指手套?丨琴音不再了,傅聪也不在了……4、《皇帝》开启傅聪成名之旅丨《命运》敲响傅聪归国大门丨纪念贝多芬;5、傅雷译丨傅聪老师杰维埃基丨关于表达肖邦作品的一些感想丨“在肖邦作品中,没有一个小节没有音乐,没有一个小句只求效果或卖弄技巧。” 6、傅聪家史珍贵视频丨肖邦的苦是对生命永恒发出悲鸣和感概丨真正伟大作品比伟大演奏家更伟大;7、“虎爸”傅雷如何与傅聪一起成长丨“我是你的舵工,责任最大”丨很难找到这样的父亲了丨“爸爸打得我真痛,但播的种子在我心中扎得真深” 8、梅纽因百年诞辰丨傅聪岳父的中国情缘丨傅雷的信丨弟子胡坤丨吕思清丨音乐有生命,要用心演奏,不只用手!9、音乐书评丨傅聪说:“斯特恩是音乐界一霸!” 10、傅聪访谈丨“音乐永远是困难的,因为它高高在上,我们永远在往上爬。” 11、傅聪丨为何他的舞台灯光永远是暗的……12、叶明媚谈莫扎特丨如何理解傅聪所说的“中国人灵魂里本来就是莫扎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