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有了《卡门》,我们可以向瓦格纳理想的迷雾告别了!”

2017-06-03 张敏 每晚一张音乐CD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e03045y8grj&width=500&height=375&auto=0比才歌剧《卡门》(中文字幕)




“有了《卡门》,我们可以向潮湿的北方告别了,可以向瓦格纳理想的迷雾告别了。《卡门》的音乐洋溢着温暖国土上的明朗气氛!”——尼采


纪念作曲家比才诞辰

Georges Bizet 

1838.10.25 – 1875.6.3




浅议法国浪漫主义作曲家比才创作风格的演变“浪漫主义”是指19世纪前后一百多年(1790――1910)的西方音乐历史,即浪漫主义作为主导潮流,支配和指导大多数作曲家的时期。—— 比才笔下的“卡门“丨正是歌剧才使人们真正认识到梅里美小说的价值! 本文作者张敏,原载《大舞台》 , 2011年第八期。



在19世纪的欧洲政治风云变幻,伴随着思想文化领域各种思潮流派。艺术风格的演变与兴衰,不可能一个“浪漫主义”词汇就完全概括了当时欧洲丰富而多元的音乐现象,它只是这一音乐历史的统称而已。在当时的欧洲一些外围国家或民族,掀起了争取民族解放和独立的运动,同时推动了音乐文化艺术领域的民族主义潮流,其中法国就是这一潮流的焦点。 

音乐上的浪漫主义经历了兴起,繁荣与衰颓的过程,贝多芬作为横跨两个时期的人物,其创作已经体现出向浪漫主义过渡的趋向(在贝多芬的后几部交响曲中有突出的反映),而一般的音乐历史将浪漫主义分为

  • 早期:韦柏、舒伯特(19世纪10――20年代);

  • 盛期:柏辽兹、舒曼、勃拉姆斯(40――80年代);

  • 晚期:布鲁克纳、马勒、理查德•施特劳斯(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初)

其中法国作曲家比才就处于浪漫主义的中后期。这也是浪漫主义从盛期走向衰退的时期。



“浪漫”(romantic)一词源于“罗曼语”(romance),指的是中古时期用罗曼语(古代法兰西方言)写成的诗歌或传奇,题材多是反映中世纪英雄的冒险与奇妙经历。到了18世纪“浪漫”一词被用来比喻与现实相区别的想象中的世界,它和“野性”“未开化”“幻想”“杜撰”“不可思议”等形容词相近。18世纪启蒙学者卢梭的尊重人的本性与独立价值的号召成了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艺术的预言。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以及1815年欧洲全面复辟封建王朝的政治情势,带给了法国与其他国家的文化艺术不尽相同的影响。共和与帝制,革命与保皇,改革与复辟,侵略战争与民族精神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浪漫主义的艺术思潮从英、德影响到法国,而法国又将带着政治色彩对浪漫主义的特殊理解反馈给欧洲其它国家。革命带来的狂热、失望、彷徨、虚幻以至于重又耽于宗教的激情,则给19世纪初的浪漫主义刻上了消极的烙印。但法国大革命的冲击终究引起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旧的政治 、经济、社会观念面临崩溃,人们的思想和情感自然地走向自信,相信个人的经验尤其是艺术家狂热地追求自由和解放,力图彻底摆脱传统的轨道,反叛一切“理性”的束缚。古典主义音乐注重乐思发展的逻辑性、形式结构的严谨,整体比例的和谐与完美,作曲家即使具有自己的个性和体验,也是在理性的引导下达到自然清新而又富于表情的境界。但浪漫主义的精神实质是强调“人”和它的本性,突出“个人”是感觉的中心,感情的焦点,幻想的主体。因此在浪漫主义者的心目中音乐是所有艺术中最富浪漫主义的是“艺术中的艺术”,因为它的唯一主题就是“无限”,它最能体现出一种不受拘束和无穷无尽的美。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a0387ieqzcl&width=500&height=375&auto=0比才《采珠人》(中文字幕)



 

浪漫主义音乐在强调对主观情感,尤其是对爱情最强烈和个性化情感的表述中,偏重心理变化的抒情性特征十分明显,同时如何获得公众的理解也是作曲家的追求。这些作曲家不同程度地倾心于标题音乐,其构思常常以文学,诗歌,戏剧,绘画,特性舞蹈等其他艺术的内容为基础,并为了加强表现意图而添加明确的标题。作曲家所采用的形式载体也为了与标题性内容相符而突破传统的模式,创造出许多综合性或形式灵活的体裁。如多乐章或单乐章的标题交响曲,脚响诗,序曲,单乐章的叙事曲,谐谑曲,狂想曲,幻想曲,小品式的器乐或声乐作品(即兴曲,音乐瞬间,前奏曲,练习曲及多种风格的歌曲),还有以若干首小曲构成的套曲形式(声乐套曲,器乐套曲)等。如古典交响曲或奏鸣曲式也被赋予了更为浪漫的气质和个性化的处理。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z0172wuf7gg&width=500&height=375&auto=0袁晨野演唱《斗牛士之歌》 ,选自比才《卡门》




在法国的浪漫主义作曲大师中,乔治•比才(Georges Bizet,1838―1875)的音乐创作体现了法国浪漫主义作曲的风格变化,他是法国浪漫主义作曲家群体的杰出代表。比才生于1838年,出生于巴黎,4岁学钢琴,9岁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19岁获罗马大奖去意大利游学,开始了真正的艺术创作。比才的创作大致分三个时期:

  • 第一时期是学院期(1847―1857)在巴黎音乐学院学习期间受到古诺的教益和影响并写作了《第一交响曲》(1855)、独幕喜歌剧《医生之家》(La Maison du Docteur)、获奖的独幕轻歌剧《米拉克尔博士》(Le Docteur Miracle,1857),这些早期作品受到了罗西尼、唐尼采蒂、威尔第歌剧的熏陶,对意大利流畅的旋律风格模仿突出,在罗马时写的《唐•普罗科皮奥》(Don Procopio,1858―1859)又显示出古诺、奥芬巴赫的抒情歌剧与轻歌剧的影响。

  • 第二时期艺术创作发展期(1858―1871),期间他创作了《小组曲》(Petite Suite,1871)、《伊万四世》(Ivan IV,1862)、《德谢米雷》(Djamileh),而回国后写的多幕歌剧《采珠者》(Les Pecheurs de Perles,1863)、《帕斯的漂亮待嫁女》(La Jolie Fille de Perth,1867)却被舆论届指责为模仿瓦格纳和威尔第,这些作品实际存留着梅耶贝尔大歌剧的夸张浮华时尚。

  • 第三时期艺术创作成熟期(个性化1871―1875):他创作了《阿莱城姑娘》(L Arlesienne,1872)。特别是歌剧《卡门》(Carmen,1875),现实主义得到了深化,社会底层的平民小人物成为作品主角。在音乐中他把鲜明的民族色彩,富有表现力的描绘生活冲突的交响发展,以及法国的歌剧传统的表现手法溶于一炉,创造了19世纪法国歌剧的最高成就。 



四幕歌剧《卡门》取材于梅里美的小说《嘉尔曼》,《卡门》主要塑造了一个相貌美丽而性格倔强的吉卜赛姑娘――烟厂女工卡门。卡门使军人班长唐•霍塞堕入情网,并舍弃了他在农村时的情人 ――温柔而善良的米凯埃拉。后来唐•霍塞因为放走了与女工们打架的卡门而被捕入狱,出狱后他又加入了卡门所在的走私贩的行列。卡门后来又爱上了斗牛士埃斯卡米里洛,卡门在埃斯卡米里洛斗牛胜利而欢呼时她却死在了唐•霍塞的剑下。比才的歌剧《卡门》像一部生动的音乐“文学”,他用音乐鲜明地刻画出性格相异的人物形象:吉普赛女郎卡门和农村出身的小军士霍塞(Don Jose),围绕在他们两人身边的善良而质朴的米凯埃拉(Micaela)、斗牛士埃斯卡米里洛(Escamillo)、走私贩朋友们,以及烟草女工、士兵、孩童等生动群像。比才将这些生活在社会下层的普通人物搬上歌剧舞台,使他们各自的性格和真实的生活情境栩栩如生。卡门与霍塞这对从出身经历到生活观念都不同的青年人,从一时的激情、彼此间情感与意识的隔阂到无法弥补的决裂,最终以凶杀结束的爱情悲剧过程,被比才以色彩浓烈而又极其精练的音乐手段陈述得令人心悦诚服。 



比才用纯粹西班牙风格的音调、节奏来刻画卡门这个热情坦率、酷爱自由、敢作敢当的吉卜赛女郎,包括专为卡门设计的“哈巴涅拉”(Habanera,1幕5曲)、突出响板节奏的“赛规迪亚舞曲”(Seguidilla,1幕10曲)或欢快洒脱的“吉卜赛歌曲”(Gypsy song,2幕12曲),以及卡门每次出场时与霍塞或女伴的对话、重唱。乡村姑娘米凯埃拉(1幕2、7曲,3幕22曲)是由比才和歌剧脚本作者加上去的新角色,作曲家充满同情地赋予米凯埃拉以温柔平和的气质,以近似抒情歌剧的风格强调霍塞原本所属的生活环境,闭塞保守但安静平稳,与浪迹天涯豪放不羁的卡门形成决然的对比。在比才看来霍塞完全是被卡门诱惑而越出了生活常轨,因此带来了悲剧的结果,这和《阿莱城姑娘》的结论是一致的。在歌剧中作曲家着意于烟草女工(Chorus of Cigarette―girls,1幕4曲)或走私贩生活场景(Quant au douanier,3幕21曲)的描画是同一目的,使歌剧情景更加真实,色调更加浓艳和丰富多彩。 



比才继承意大利法国歌剧的优秀传统,以流畅悦耳的歌唱旋律为主导,在此前提下进行自己的探索和创新。《卡门》的歌剧结构依旧按传统的分曲方式,但在分曲内部注意将情节与动作衔接在一个场面里,同时借鉴了瓦格纳的主导动机手法和丰富的管弦乐技巧,象征着卡门与霍塞间爱情不详的动机渗透并控制着全剧。这部歌剧以其大胆新鲜的题材和独特的生动的风格,猛烈地冲击了当时的法国歌剧界,并从此赢得广大听众经久不衰的喜爱。 

通过以上浅论,作为法国浪漫主义作曲家的杰出代表――比才的创作风格:从学院时期到发展时期到个性独立的音乐创作过程,与他的创作思想和时代变革冲击紧密联系在一起,他的创作思想既是平民化的,又是现实主义的,又充满浪漫主义色彩,所以比才不愧为法国浪漫主义杰出的作曲家。 

往期小提琴主题:1、小提琴家列宾访谈丨“没有激情的音乐,就像没有盐的面包”,“勃拉姆斯把我引向了人生的非常深度!” 2、海菲兹演奏布鲁赫《第一小提琴协奏曲》、《苏格兰幻想曲》;3、帕尔曼与林耀基谈小提琴教育丨对于同样内容的提问,两位大师的回答和而不同;4、小提琴家克莱默丨艺术和名气从来不是一回事丨跨界就像毒药丨演奏家们都应投身室内乐丨真爱音乐,就该远离媒体宣传攻势丨谈挑选曲目的原则;5、郑延益丨追忆用小提琴歌唱的西盖蒂丨巴赫无伴奏之帝丨不听上十年小提琴,想接受他很难?讲硬技巧他在诸大师中最差,但音乐演绎独树一帜;6、小提琴教育大师林耀基专访丨他的成功的最大的启迪是什么?“明白音乐比金钱高得多,当我年纪大了走不动路,音乐还在我们脑子里面神游。” 7、海菲兹谈拉琴丨我从来不相信苦练,一个人如果要花很大的力气才能把一个曲子拉成形,这就说明他正在把这首乐曲判处死刑;8、郑延益丨纪念胡贝尔曼丨每一位乐迷都应该听听这位怪杰,小提琴真奇妙!9、小提琴教育一代宗师谭抒真丨“在我的一生中一刻也离不开音乐。” 10、一张小提琴家西盖蒂在上海的老照片;11、穆洛娃谈演奏巴赫的巨大转变丨“持续演奏和研究巴赫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探索过程。” 12、纪念小提琴家内弗丨弗莱什对她说:“你从上天得来的才赋,我是不会碰它的。” 13、温暖的琴声丨聆听米尔斯坦最后的音乐会;14、为何从1937到1968年,奥伊斯特拉赫在舞台上的演奏都显得非常拘谨、内敛?15、小提琴家朱莉娅·费舍尔对小男孩说:“再演奏一次,就像你艺术人生中的最后一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