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帕尔曼与林耀基谈小提琴教育丨对于同样内容的提问,两位大师的回答和而不同。

2016-08-31 王军清 每晚一张音乐CD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x0126x22zcd&width=500&height=375&auto=0帕尔曼演绎塔蒂尼《魔鬼的颤音》

伊扎克·帕尔曼(Itzak Perlman,1945-),以色列著名小提琴家。4岁时因患小儿麻痹症成为终身残废。自幼表现出酷爱音乐的天性,十岁上电台演奏,后进特拉维夫音乐学院学习。1958年曾赴美国参加“埃德。沙利文表演节”演出。移居美国后进朱利亚特音乐学校。今天是帕尔曼的七十一岁诞辰,我们选择了这篇关于小提琴家教育的文章给大家阅读。林耀基先生,我们曾经推荐过一篇:小提琴教育大师林耀基专访丨他的成功的最大的启迪是什么?“明白音乐比金钱高得多,当我年纪大了走不动路,音乐还在我们脑子里面神游。”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j0123lwtevr&width=500&height=375&auto=0《如歌的行板》

帕尔曼与林耀基访谈丨一样的提问,两种的答案

 以下是国际顶级小提琴大师伊萨克·帕尔曼来北京时对他和我国著名小提琴教育家林耀基(现任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教授)的访谈,访谈是背对背的,对于同样内容的提问,两位大师的回答和而不同。

学习提琴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林耀基:最重要的条件是看他是否有这个能力,我们选材一般会碰到四种情况,像开矿一样:

  1. 一种是才华横溢的人,就像石油流出来一样,那是最好的一种;

  2. 还有一种是需要深挖,越挖越多,也是很好的材料;

  3. 再一种,好像挖挖也不多;

  4. 最差的就是一看就没有什么了。

 帕尔曼:他们首先要具备一定的才能,但最基本的是他们要有对音乐的热爱,我一向认为这一点是最重要的。孩子学拉琴不应该是父母让他们学,他应该自己想学,他在内心深处应该有一种自己期望听到的声音。那种你所需要的声音是你学习拉琴的目标。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k01685foxmg&width=500&height=375&auto=0贝多芬《三重协奏曲》,1995年2月15日

小提琴:帕尔曼,大提琴:马友友,钢琴:巴伦勃依姆


如何看待音乐中的少年天才问题?

 林耀基:是有的。有的孩子,一看就是才华横溢的,是一个可造就之材。但很重要一条是,这个材料有,实际上也不少,但出来的不是非常多。我们不难找到一个好的材料,好的苗子,可以发现,但是这中间要经过很多的变化。

 帕尔曼:我想有些孩子的确是有才华的,很早就有掌握技巧的能力,但天才是危险的,一个孩子在8岁的时候就已经显露才华,比一个在16岁的时候才显露才华的孩子更会面对危险,因为他们的才华有可能燃尽。

阻碍少年天才成长的因素有哪些?

 林耀基:有很多的因素,比如说他的身体能不能坚持得住?他的声音怎么样?思想的方法怎么样?心理素质怎么样?应变能力怎么样?他的文化修养怎么样?所以最后出来的要经过困难、斗争,经历过各种各样的考验。经历过许多变换以后,还能够不断学习,不断地吸取经验,就能够成。

 帕尔曼:有太多的东西可以阻止他们的发展,家长、经纪人、唱片公司……每个人都想从孩子的成功中得到自己的一份好处,所以,让孩子的天赋和才华顺利成长是很难的,因为有太多的人没有耐性。

学习音乐能给孩子们的生活带来什么?

 林耀基:我觉得是一个美育的问题,是一个素质教育的问题。培养一个技术好人不难。培养一个有觉悟的、有文化、有修养的,通过他的音乐、他的演奏能给人带来先进文化的一种精神力量。帕尔曼就是一个例子,他是一个残疾人,他是世界上非常优秀的、一流的小提琴家。他是小儿麻痹,但是他通过不断的努力,不断的奋斗,他现在是世界上一流的大师,这个从他的音乐里面,从他对音乐的理解里面,能够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所以我们普及音乐教育就希望有更多的心灵完美的人。

 帕尔曼:学音乐的孩子嘛,音乐就是他们的生活,对一般的孩子来说,音乐应该是他们所受教育的一部分,因为这与数学、历史、物理一样重要。然而,不幸的是,在美国,许多人不这样想,他们把学音乐看成了付钱洗衣服,家里一没钱就想到节省开支了,首先放弃的就是学习音乐了,这真不幸,这正是不学某样乐器的孩子很难得到正规的音乐教育的原因。

您认为在学习中,对学生来讲,哪一方面的学习或感受是最重要的?

 林耀基:我总对学生说他们应该有三个老师,大自然、生活和同行。学琴也是哲学,哲学就是要把对大自然的感受归纳起来,这是条真理,我们必须遵守这些规律的东西。所以光是拉小提琴是不够的,他把小提琴作为一种参考,去观察世界,再通过小提琴去表现世界。所以他需要跟大自然很好地去交流,不管来自大自然还是生活、意识。所以我讲有三个高度,一个是大自然高度,一个是生活的高度,一个是历史的高度,去理解作品,去表现作品。

 帕尔曼:最重要的是学会听音乐,被音乐所感染。听音乐会,看别人演奏,或是听唱片,不管是听现代人的演奏,还是听过去的演奏,要听不同时代的唱片,找出传承和变革,因为现在的变革和潮流要源于50年前。我常告诉学生,不仅要明晰今天的事情,还要清楚过去发生了什么,去弄明白在过去曾经出现过哪些风格,就像学习历史一样,学音乐,就是用耳朵学历史。

现在孩子们学琴的最大障碍是什么?

 林耀基:一个是重复错误,练琴盲目,不得要领。我小时候学琴比较晚,因为我们在20世纪50年代学琴,没有按照规律走。我们那时候看一个演奏家是先学外表,而不是学本质的东西。比如说手的高低呀,外表的姿势呀,这都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脑子,了解不了解琴的规律。不按照规律办事完全是一种主观的、不科学的方法呀,那也是学不好的。我们现在很多学生会犯一个毛病,就是不够科学的练琴。一个东西重复很多次,但并没有把不好的东西取出来。就好像我们吃饭不能容忍有个苍蝇在里面一样,音不准重复10个钟头不是坏了吗?一筐水果里面有两个坏的,如果你不拿出来,那么过两天就全变坏了。所以我说要向生活学习,生活告诉我不能同流合污,不能污染自己的耳朵,不好的我就把它排除。

 帕尔曼:我认为现在的琴童最大的障碍在于社交。当一个学琴的孩子上学以后,他会发现和周围的孩子没有太多的共同之处,所以有时候,这会成为问题,他不知道怎样和周围的孩子成为朋友,这就是我们夏令营好的和别人不同的地方,在这里擅长音乐的孩子们有共同的语言,不到三四天他们就交了很多新朋友,我认为这个问题不仅限于学琴的孩子,学艺术、学体育的孩子都有这个问题,就是如何与周围各种各样的人更好的交往,这是一个挑战。

东方孩子学习西方音乐必须面对的问题是什么,如何来克服?

 林耀基:我们现在的大环境不如人家,因为它表现的是西方的音乐,所以从环境氛围这方面我们就代替不了。你比如说欧洲文明,它的一些建筑,它的历史,我们中国是没有的。我们中国有自己古老的文化,当然我们的文化给我们很多教育,但提琴毕竟是人家的乐器,所以这一点我们没有优势。但是我认为把基础打得好一点,就是说我们现在改革开放,我们可以出国留学呀,请进来呀,出去旅游呀,这些都是很好的事情。所以我们改革开放以后比以前进步多了。

 帕尔曼:我并不认为东方孩子学习西方音乐有什么问题,他们听起来拉得很好呀,好像并不像在学习一种外语。

您怎样看待国际比赛?

 林耀基: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我带胡坤去参加比赛,那是中国零的突破。他是解放以后第一个获奖者,我的印象很深。我们在芬兰的第一次得奖,就说我们跑了匹黑马出来。中国在国际比赛上第一次拿奖,我的心情很激动。以后有很多,我的学生得了十几个金牌。这也算是圆了我一个梦,当时觉得国际比赛能拿奖是一个梦。现在是这样的,有的学生正在走向世界。但我们还是年轻,我们才几十年,从我学的那时候开始,我13岁学琴,那个时候多遥远。所以就是因为这样,我认为我们不能走西方的路。我们要走西方的路,要300年后才能追上他们。我们要总结这些规律,发挥我们中国5000年文化的底蕴。但是我们的时间还短一些,我相信我们在正确的改革开放的路线指引下,我们一定会达到国际的水平的,有我们的地位的。

 帕尔曼:我可不喜欢比赛,真的不喜欢。许多人认为比赛是一种机会,我曾经在一个重要的比赛中得过奖,立刻就有人问我:再参加另外一个比赛怎么样?我就说:为什么?我已经得了一个奖了,接下来,对我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要为自己安排。人们让我去评价各种比赛,我拒绝,因为我觉得比赛并不完美,因为在比赛当中,某个人某天拉得不好,也许是因为他感觉不对,也许有人在星期三拉得不好,A先生在星期三比B先生拉得好,而B先生偏偏在星期四拉得比A先生好,可不幸的是星期四没有比赛,B先生就被淘汰掉了。我不记得我有什么学生获过大奖,哦,对了,好像有个学生进过大奖的决赛,但是我总告诉我的学生:你去参加比赛并不是为了获奖,参加比赛是为了获得更丰富的经历,那种在压力极大的情况下的感觉,如果你赢了,那很好,但是我告诉我的学生参赛永远不要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获大奖上,因为有很多事情可能会出问题,会出现很多的不公平。我从不鼓励我的学生参加比赛,我不相信比赛。


欢迎关注古典视频公众号

每晚古典音乐会

古典音乐群开放加入,请联系微信179747611邀请

点击阅读原文,今天公众号推荐购买的音乐图书书店

往期节目请点击以下链接:

作曲家:【古典+爵士】摇摆巴赫音乐会“音乐”是人类喜乐之源丨哈农库特的巴赫宗教康塔塔《心与口》(BWV147)【研究】圣乐与灵性:论巴赫的宗教音乐【观点】富特温格勒评价巴赫的音乐【巴赫专家】不用眼睛看天堂:管风琴家瓦尔哈【访谈】邓泰山:巴赫会是我的最后一座高峰321巴赫生日快乐丨他的音乐使我感到愉快丨我们可以安静的吃草啦【小传】巴赫养成记(上)【小传】巴赫养成记(下)【历史】“巴赫是父亲,我们是孩子”:C.P.E巴赫论巴赫音乐的埋没与复兴丨看完《马太》后,黑格尔说:“从欣赏伟大巴赫作品中的全部价值,我们又一次体会到了这种天才般的坚定和博学。”【周末乐谈】巴赫与灵魂的虔诚【音乐资源】巴赫作品目录(改编自维瓦尔第的作品说明)【贝多芬专题】《f小调第一钢琴奏鸣曲》(Op.2 no.1 )分析音乐父亲节丨看贝多芬的父亲是如何培养贝多芬的音乐兴趣的【笔记】席夫讲座:贝多芬《f小调第一钢琴奏鸣曲》(Op.2 no.1 )每晚古典讲堂丨席夫讲解贝多芬丨上海大师班否定的浪漫旅程丨贝多芬与《英雄》丨他的作品唤起对无限的渴望丨打开通往不可能之域的冲动【贝多芬专辑】贝多芬晚期的音乐把听众变成了诠释家【研究】贝多芬的艺术歌曲哈农库特的天鹅之歌丨贝多芬的《命运》与“命运”无关?【比较】贝多芬《第九“合唱”交响曲》六版本演绎比较【论文】严宝瑜:贝多芬在中国的接受史初探(一)【脑洞】王涛: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与德国民法典必看丨耳聋的贝多芬指挥《欢乐颂》的视频?【唱片】重听拉杜·鲁普的贝多芬【音乐研究】朗陶尔米:“论舒伯特与贝多芬” (摘自《傅雷家书》)【主题】保罗·亨利·朗论莫扎特(一)/杨燕迪译奥地利女钢琴家海布勒丨专为莫扎特而生丨她像操控木偶般演奏丨深知木偶的优雅与脆弱丨她不会刻意求新求变丨只是诚挚地面对内心之美。【视频】莫扎特《D小调安魂曲》【视频】莫扎特250周年萨尔茨堡节日庆典音乐会【作曲家专题】莫扎特的作品 :不象他的生活,而象他的灵魂【研究】论莫扎特:根据莫扎特书信(上)【研究】论莫扎特:根据莫扎特书信(下)莫扎特最大的贡献“教会了乐器歌唱”,聆听郎朗的《莫扎特》【版本】莫扎特《安魂曲》版本比较音乐父亲节丨看莫扎特的父亲是如何规划莫扎特的音乐教育的电影中的莫扎特丨让子弹飞丨走出非洲丨莫扎特完成的天鹅之歌丨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分析】莫扎特《安魂曲》详细分析【城市】莫扎特在维也纳【纪念】卡尔•巴特:论莫扎特的自由——莫扎特诞辰260周年!陈丹青论莫扎特丨不强迫自己孩子听莫扎特丨《陈丹青音乐笔记》选读丨霍洛维茨之死【简论】莫扎特《安魂曲》“痛哭之日”的创作特点【视频】莫扎特声乐作品音乐会【视频】莫扎特歌剧《魔笛》看“灵魂属于贝多芬”的舒伯特的公众号多久更新一次?朱晓玫演绎舒伯特四手联弹(钢琴二重奏)【音乐与城市】贡布里希:舒伯特与他那个时代的维也纳【音乐资料】罗伯特·温特上音舒伯特讲座:第一讲:“舒伯特的维也纳”詹姆斯·列文的舒伯特《鳟鱼五重奏(D667)》夸斯托夫的舒伯特《冬之旅》(Winterreise)【作品】舒伯特《菩提树》(D911:5)用音乐倾诉内心深处的温柔呢喃:舒伯特《降A大调即兴曲》男高音翁德里希丨自然地歌唱无需特殊技巧丨舒伯特《致音乐》丨莫扎特《魔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