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C23:无用,而无不可用!

觉悟者 守夜人总司令 2020-02-20

人只能看到自己愿意看到的,只会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只会认同自己本来就认同的。除此之外,什么都看不见,什么都不相信,什么都不认同。求同是一种本能,立异才需要勇气!求同不仅仅是行为上的从众,还包括自我遮蔽性的偏见。君子和而不同,兼听则明,这些古老的成语之所以能流传千年,恰恰说明不容易做到,所以才会被反复的强调。


绝大多数人生活中的所谓决策,不过是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对已知的选项进行反复的比较。然而,人生的悲剧总是源于视野之外的因素主导了事物发展的走向——不断在已知的选项中做选择,而决定性因素根本就不在自己的认知范围之内。所以既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让人措手不及,陷入无能为力的焦虑和恐慌!


生存策略是人基于对生存环境和自我判断所形成的求存之道。当生存环境改变发生了改变,滞后的生存策略是一切悲剧的根源——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并没有出现在原有的视野之内,形成的求存策略与现实脱节!


无用之用


多年前路过一个旧书店,无意中看到一本讲数学史的书。当时对数学特别感兴趣就拿下来翻了翻。作者在序言中有这么一段话:鉴于中国人对数学毫无贡献,故而省略关于其在数学方面的介绍。民族情感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但最终理性战胜了感性。因为我发现自己从初中开始学的各种数学定理、公式都是用外国人的名字命名的。它们会出现在被审核过的教科书上肯定是有原因的。教科书上除了勾股定理以外,其它的数学定理和公式都没有对应的中国名字。这显然是一种不得不接受的无奈。


千百年来我们注重经验的积累,关注实用性的技巧,而不关心抽象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特别佩服那种掉到坑里之后,毫不气馁,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险恶环境都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人。我们视这样的人为英雄豪杰。他们的身上确实具有让人赞叹不已的性格特征。但有一个关键问题往往被我们忽略掉:他们是怎么掉到坑里去的?!


老子的《道德经》里面说:上善若水。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善医者无煌煌之名。思考具象的问题,能够解决眼下迫在眉睫的危机。思考抽象的问题,恰恰是为了规避陷入各种迫在眉睫的漩涡之中。人如果缺乏思考重要但不紧急的问题的能力,就会时刻被紧急的事情推着走。用尽全部精力去做无用功并自我感动,是生活中绝大多数人的现实状况。所以庄子说: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西方的大贤们,无论是康德、黑格尔、卡尔.马克思,还是牛顿、爱因斯坦、笛卡尔、傅里叶、贝叶斯、高斯、纳什、亚当.斯密、凯恩斯等人的作品都是一些抽象的东西。直到今天,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在它们所设定的框架内运转!


这些人群中仰望天空的“巫师”们,为我们定义思考方式、行为方式、决策方式和表达方式。曾经有人做过这样的总结:任何一位伟大的政治家都是某位已故思想家或经济学家的奴仆。英明神武的拿破仑皇帝说:没有卢梭就没有法国大革命。他无意中揭示了这样的底层逻辑:包括商业和革命在内的任何群体性行为都起源于一场野火燎原的思想营销,兴盛于一种自我暗示的庞氏骗局,终结于收割韭菜的秩序重建。


权力的核心是组织,组织规模越大,居于顶端的成员权力也就越大。组织的核心是共识,共识越深厚,维持秩序所需的能量就越低,成员主动转嫁成本的力度和所能形成的结构力量也就越大!因此,宗教最不能忍受的就是对教义的质疑,而统治最堤防的就是会动摇大义的新思想的出现。黑格尔说:批判的武器不能替代武器的批判,但认知工具一旦被人所掌握,就会爆发出惊人的力量。


无用,又无不可用!


识别边界


不管纷繁的表像有多少相互交织的维度,也不管彼此之间是怎样的联动关系。但是,驱动他们的能量,一定来自于某种边界被突破。落差才会产生挤压。任何结构都有其自身的稳定性,它的关键节点相互支撑形成了一种不可突破的边界。正是这种边界和内在制约力的存在,才让内部的所有行为变得有序。也让整个结构处于稳定状态。这种稳定状况被打破,要么源自外部落差的挤压,要么源自于内在结构力量的形成。


外部落差形成的挤压摧毁结构支点,突破边界的约束。每一个结构的破碎都会释放出能量并被落差所形成的挤压力量所裹挟。然而,完全的无序是没有力量的。落差所形成的挤压要能够持续的产生摧毁其它结构的力量,就必须不断完成内部秩序的重建。而秩序的建立需要消耗能量。所以这种力量会越来越衰弱。当无法突破某个边界约束的时候,就会停止下来——那就是周期的边界。


未知和不确定是所有恐惧的根源。边界的识别是将不确定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从而达到某种程度的确定。如此一来,未知也就转变成了已知。


边界约束的形成是由结构中的关键支点之间相互制约而成。我们在《C22:笑着笑着就哭了》中阐述过共识如何确立规则,以及规则为什么能够被遵守。在文中举了一个现实的例子:一个部落的人,如果在市场上不付钱就抢走东西,他的个人行为就会转化为两个部落之间的暴力对决。他所属部落就需要面对生死存亡的抉择,继而会通过惩罚他破坏规则的行为来平息对方的愤怒。这里面存在几个关键支点:1. 部落之间的共识,2. 部落之间的暴力平衡,3. 部落内部的惩罚力量。这三个支点所形成的约束就是被称之为规则的边界约束。只要这三个支点的任何一个或多个坍塌,边界就会被突破,继而引发无序的混乱...


追踪溯源


在识别边界的时候,我们需要追踪溯源,找到结构的关键词点。因为边界的形成,正是源于关键支点之间的相互支撑!


一盘棋不是棋子摆到棋盘上所呈现出来的态势。而是你来我往,相互博弈的每一步走到现在所呈现出来的轨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很多表面上看起来无比复杂和毫无头绪的问题,存在某种潜在的路径依赖和制约条件。富有洞察力的人,往往能够看到那种不为人知的一脉相承。


结构学框架一开始就说过:这大千世界纷繁复杂的一切,都是生命体在其生存结构中求存行为所演绎出来的。而生命体所有行为的内在驱动力,源于生命体对资源的无限需求。这种资源包括具象的,也包括抽象的,包括当下的,也包括遥远的,包括真实的,也包括想象的。只要被认定为是有利于自身存续所需的资源,就会试图据为己有,并展开残酷的竞争。


所有生命体内部的机制都是为了对外的生存竞争做准备。所有对外的生存竞争都是为了自身能够得到更好的存续。对能量的无限需求与转化能量的有限能力之间的终极矛盾,无法被彻底解决,只能得到缓解。包括原始暴力先被抽象为购买力,继而,被抽象为认知力,都是为了缓解终极矛盾所衍生出来的——因为并发的压力来自于共享的规模。


如果沿着这条轨迹去追踪溯源,我们会发现那些演化出各种冲突的源头,往往是为了缓解上一个悖论而衍生出来的新悖论!说得更直白一点,现实世界所有纷繁复杂的各种问题的源头,都是一个又一个的悖论!


结构学进阶发消息:觉悟社

提问发消息:守夜人总司令

结构学请先读F框架和C系列,再读星球和觉悟社中的精华

F3:结构力量

C1:他们到底怕什么?

C22:笑着笑着就哭了!

C13:交易和金融的价值!

C12:务必要振兴建设兵团!

B4:你不必为华为担心!

B1:去不掉的中间环节

几次成功的结构学预判

C9:教育是最高的门槛!

C20:内在行为的驱动力

A39:三观不和的破解之道!

向正在坍塌的地方踹上一脚!

A28:40年前的今天改变了世界!

A32:为什么有些人特别喜欢“作”?

A34:烂父亲的危害到底有多大!

A23:一个正在坍塌和重建的时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