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65:亲密关系的障碍!
因为不理解女生的思维方式,所以去调查研究,找出规律写了那篇《C30:如何追女神!》——通篇都没有阐述技巧,而是阐述原理。因为原理在底层决定了上面演化出来的一切,上层的一切都是实践的技巧,当技巧遵循了原理所揭示出来的规律就会产生积极的效果,反之,则会无效。不管是商业活动,还是社会治理,究其根本都是生命体在其生存结构中的求存行为所演化出来的联动和叠加。所以,《结构学》阐述的底层逻辑在更大的范围内具有通用性。根据版权转让合同,《结构学》书中的内容不能对外公布,我将根据书中内容揭示的原理,发一点简单应用。
源头的悖论
在所有的关系之中,具有血缘连接的亲子关系是最亲密的。然而,我们每一个人在青少年时期跟父母之间的冲突都是不可避免的,长大以后面对形形色色不同的关系,冲突更频繁。这场冲突引发的无力感往往让人感到绝望,压抑和痛苦!
我青少年时期特别喜欢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看书,因为不让我看电视,只能看书。看到入迷的时候往往会忘记时间,过了12点还在看。我妈看到我的房间里灯还亮着,就过来敲门。我通常会把灯关了,然后凑到窗台旁边用月光继续看。她又不安心,我只好很生气的把书合上,然后去睡觉。结果过一会儿她又来了,并非来检查我是否睡了,而是她觉得我不是心甘情愿的去睡觉,她心里面不安。为了抵消这种不安,她往往会过来指责一通,出出气。如果我忍不住顶嘴,就会火上浇油。因为从我的视角来看,我已经迫于你的压力,遵守了你的规则,你还要怎么样呢?有完没完!多年以后我才能够理解:她真正的需求不是为了确立一种我会按时睡觉的规则。她真正的需求是外部的世界符合她的预期——如果更大范围的人和事对她而言不可控,那么儿女的行为必须符合她的预期,才能让她感到心安,让她感到对自己的世界还有主导力。我的不识抬举破坏了她这最后的诉求!这就好比一个窘迫的长辈跑到你家来,他会特别强调辈分并挑礼节,对你进行道德指责。你必须以超出正常的热情,周到和尊重,他才会感到心安。
我们的文化中,是非标准是根据人与人之间关系远近来做出的。这一特征更偏向感性,而非理性。所以,人与人之间的边界很模糊——大家并不试图确立可被遵守的行为规则,而是以自己为中心,根据关系的远近划出圈层,依据别人的行为是否让自己心安为唯一标准!根据这样的结构特征,关系越近冲突往往就越大——因为这是一个天然的悖论:我的行为满足你对自己的主观世界拥有主导性,你的行为就会让我无法心安!3700年来,我们社会的精英群体把所有的关注力都倾注在两个字上面:伦理。说白了就是如何拎清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什么3700年来都没有拎清楚?因为这个结构从根上就存在悖论!
俗话说:善行论心不论迹,论迹贫家无孝子;恶行论迹不论心,论心天下无完人!我们的文化更注重前半句,而不注重后半句。千百年来,法律意识淡薄,但伦理道德却异常的丰富——那种底层悖论导致内心戏很足,自己先挖个坑,然后再去填,并从中获得一种自我感动。无论是个体还是整个社会的时间精力及所有的一切都消耗在这种没有价值的折腾上面,从而无法聚集起富余的能量去搭建更复杂的共同体。
障碍的源头
当你感受到自身弱小的时候,你就会有很多求而不得的痛苦。对人和事的感知就会过于敏感和细腻,情绪容易产生联想和叠加,并习惯性轻率的得出结论,再以这种结论为蓝本描绘出一种让自己无法忍受的景象。紧接着内心就会面对这种想象的情景泛起一种恐惧和无力感,为了摆脱这种想象出来的感觉便会急于拒绝和逃离。
冲突,逃离,求而不得,自我暗示,更害怕冲突,习惯性逃离,进一步叠加求而不得的自我质疑和深深的绝望。一旦陷入绝望的深渊,就会启动一种自我保护机制:憧憬着遥远的未来存在着一种为自己量身定做的美好,并以此为自身不断逃离的借口和寄托。当这种自我安慰的玫瑰色光环褪却以后,又发现根本不存在抵达那种量身定做的美好境界的路径,甚至连一张找到它的地图都没有!
安全感是所有人最底层的缺失,它源于自己对这外部世界的无力。《结构学》的《F2:精神结构》中阐述过:当感知系统对内感知形成的抽象自我对感知系统对外筛选形成的主观世界拥有主导性的时候,会让生命体产生一种自我强化的正向刺激。反之,会形成自我强化的反向刺激,并启动保护措施。之所以会启动保护措施,是因为反向的自我强化会让抽象的自我感知不断失去存续所需的外部资源——主观世界里面的一切都是生命体存续所需资源的抽象——就如同金融对产业的抽象:当资金链断的时候,企业就死了。所以会启动一种保护机制,让抽象自我感知到自己并未失去自身存续所需的外部资源。
不管这种保护机制采用什么方式,总的来说是极力营造一个静态的外部环境来让自我感受到安全。我们在《结构学》中阐述过:情绪,金融和科技元素,是能产生结构力量的——具体来说,科技元素能,把遥远的资源加以利用,解决眼前的问题——这个遥远不仅仅包括时空距离,还包括能量转化的过程比较复杂。金融能够把未来的资源提到当下来解决迫在眉睫的问题。而情绪则可以把不存在的资源当做存在的资源去解决眼前的困境,继而引导一种预言的自我实现。
我们在《结构学》的框架中讲过生命体是一种有序的结构,都需要面对死亡的威胁,对维系存续的资源拥有无限的需求。拥有资源会强化自我的主导性,增加确定性,强化安全感。因此,强者才能包容。拥有富余能量的个体才能与其他的个体去构建更复杂更庞大的共同体。小到两个人的亲密关系,大到国家之间形成的联盟,无不如此!
个体形成的共同体能够不断的创造增量,才会拥有更多的强连接,融合的越充分,幸福感,确定性,安全感才会更强。反之,就是无穷无尽的撕扯,逃避和指责——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摧毁共同体!处于撕裂状态的共同体,修复成本只会越来越高单,一旦超过某个阈值,所有成员都会主动加速将其摧毁并从中解脱。
强者的方式
根据《结构学》的基本原理,个体与外部建立的任何关系都是搭建更大的共同体。共同体内部的约束,是个体行为的边界。这种边界是由彼此建立和维护的连接确立的。建立和维护这种连接都需要消耗能量。所以,只有能量富余者才能够与外部建立并维护连接去构建更大的共同体!连接能否维系,依赖于这种连接所构建的共同体是否创造增量。一旦不能创造增量,并且开始消耗存量。连接将无法维系,必然导致破裂。这小到两个人的关系,大到一个社会的财政赤字,概莫能外!
任何宏伟的建筑都建立在牢固的基石之上,标准化是能够不断向上累积的基础。所谓标准化,就是每一步都是确定的。因此,安全感基于一些确定性的东西。越是底层状态就越强调自我感受,越是上层状态就越强调遵守规则。不是那些人蠢,而是通过遵守规则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建立确定性的边界。在这种确定性的范围之内,就能以更低的成本获得安全感。从而将精力,时间和各种资源用于创造增量,并形成良性循环。所以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方和圆都是秩序。秩序产生力量,也产生美!
我们在管理一个组织的时候,不是每天用热情去不断沟通,协调,安抚和恐吓——那种博弈是能获得满足感,会让你有一种主导自己世界的虚幻。但它就像纸糊的一样,很容易破碎——按下葫芦飘起飘,很快让你精疲力竭。所以,成熟的管理者是先确立规则,然后公示规则,最后自己带头遵守规则。这就像在人群之中树立一面旗帜,大家知道向哪里靠拢——从而让无序变成有序,旗帜就成为共同行动的指引。所有创造增量的方式都是让无序变成有序的过程。
世界上不存在无缘无故的爱:即便是亲子之间,以爱的名义赋予的一切也是存在成本的——成本只会转移,不会消失。父母热爱自己的子女是因为子女是父母血脉的延伸——古代立太子的诏书都会写上“深似朕躬”——因为像自己才立为储君,这种爱源于对方能担负起秩序传承的责任。在与外部建立关系构建共同体之时,有成本意识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怨恨和那么多的异想天开。没有支付成本就获得的东西,就如同债务,债务的形式多种多样,但不管是哪种形式的债务,都既要还本金,还需支付利息!
任何人与外部建立一种关系都是为了构建一个共同体去创造增量,实现一个具有明确导向性的目标。如果没有目标,也就不需要搭建共同体,更不需要有强大的工具!让自己变成强者,才能够遇到强者。经过时间筛选以后,你身边的人绝对和你一样。只有能量相当的人才能相互识别,无限风光在险峰——构建任何一种共同体都是勇敢者的殊荣。幼儿园的小朋友学到的第一件事情是:我把我的苹果给你,你把你的香蕉给我——在强者的字典中爱是一种给予,不是索求!
《结构学》觉悟社内部培训专用!
已经预定的不受版权合同影响
获取《结构学》发消息:觉悟社
点击下列链接,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