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客家人会经商吗?看看他们做生意挣钱造的万平米“豪宅!| 聚焦深圳客家围屋②
2017年拍摄的龙田世居。©蒋荣耀 摄影
客家大围屋,在中国民居建筑中独树一帜,有人称之为"夯土的史书",它记录着客家人迁徙、创造、发展和"独特卓行"的精神文明史。
据调查,深圳现仍保留着百余座客家围屋。因自然环境、经济生活和风俗习惯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特色的民居,且会随着自然和社会条件的变化而变化,通过经济和文化交流而互相吸收和融合,从而产生新的地方特色。
2017年拍摄的龙田世居。©蒋荣耀 摄影
01
深圳的客家围村,为闽西、赣南、粤北和粤东地区所罕见。据我们了解香港的农村,广府人的围村比比皆是。历史资料表明,广府人原是宝安(新安)县的主人,如沙井陈氏广府人,早在宋代已进入这一地区,后发展到燕川、荷坳一带。现龙岗区横岗镇是广府人与客家人交界杂居地区,其荷坳老围、黄阁坑大围、蒲芦围等,均为明、清时期延续下来的广府围村。
2017年拍摄的龙田世居。©蒋荣耀 摄影
位于罗湖区笋岗村的元勋旧址(又称"笋岗老围"),是明代早期广府人何氏为纪念祖先——岭南名贤"东莞伯"何真而建的带炮楼的典型的方形广府围村。客家人是清康熙以后才从粤东兴梅地区迁入今深港地区的,他们的围村,不可能不受到广府民居文化的影响。
02
深圳的客家堂模式(或叫府第式)的围屋,也有特殊之处。它前有月池、禾坪而后无"花头",且内部大都是单元式住房,明显可见其是从兴梅地区的围龙屋演变而来,又含有明显广府民居文化的因素。
2017年拍摄的清排世居。©蒋荣耀 摄影
03
最富地方特色和典型意义的是那种带炮楼的方形城堡式的客家围楼。如罗瑞合村的罗氏"鹤湖新居",占地面积24819平方米,建筑面积14530平方米,平面呈回字形,里外有8个炮楼、2个望楼,号称"九厅十八进、十阁走马楼"。它建筑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先声夺人。据目前所知,它堪称闽、粤、赣客家围楼之最。这种类型的客家城堡式民居,5000至10000平方米以上的亦为数不少。它与其他地区的客家围相比,在形式上有共性,也有个性。个性就是特色。
2017年拍摄的回龙世居。©蒋荣耀 摄影
2017年拍摄的清排世居。©蒋荣耀 摄影
它与国内外知名的闽西永定一带(还有粤东大埔、饶平地区)的客家土楼比较,闽西客家土楼以圆形、方形为主,还有椭圆形、八卦形等,而深圳客家围楼只见方形楼(含少量梯形和前方后圆形),绝无圆形围楼;深圳客家围楼四周只有两层,且内低(一层)外高(二层);闽西客家土楼中间是大广场或独立的祖公堂,空间开阔,而深圳客家围楼则中间是堂横屋,且左右与围楼相连,前后有天街与围楼相隔。深圳客家围楼四角多有炮楼。
赣南粤北的客家土围子主要为四角带炮楼的方形围楼,俗称"四角楼",还有极少数圆形、椭圆形或八卦形的,平面布局大致可分为口字、国字和回字等,而深圳客家围楼的外形与赣南客家方形土围子很相似,但围内的房屋结构有区别,为堂横屋和一厅二房二廊一天井的"斗廊式"的单元房。
04
深圳客家围楼与粤东兴梅地区客家围龙屋比较。著名的兴梅地区围龙屋,是由堂横屋和后面的半圆形斜面的"花头"组成的平房建筑,有三堂二横、四横、六横、八横,现面像重重叠叠的卧龙而名"围龙"者也,四周不存在围楼或围墙,它既是封闭的,又是敞开的;深圳客家围楼实际上是用围楼和四角炮楼将堂横屋(早期为带"花头"的围龙屋)包围起来,堂屋后的有"花头"的变成长方形天街,堂屋前与围楼间也有天街,是一种全封闭的围楼。"围龙屋"只是围楼内的一个组成部分。
©蒋荣耀 摄影
深圳客家围楼内的住房结构,与闽西土楼、赣南和粤北四角楼、粤东兴梅地区围龙屋,以及粤东大埔和饶平的土楼都不一样。闽西土楼内为垂直分布的通廊式住房,赣南和粤北四角楼内为单间相连或厅、房组合单元,兴梅围龙屋内亦为单间相连或厅、房组合单元,大埔和饶平土楼内为"三落二井式"的单元,与闽南土楼内单元房相似。而深圳客家围楼内的住房,无论是四周围楼或中间的堂横屋都是连在一起的,俗称"斗廊式",即以一厅二房二廊一天井为一户的标准单元。而厅和房都有木楼棚(即两层),单独有楼梯上下,故显出前低后高。
这种集居住、会客、贮藏和厨房于一个单元之中,生活上比兴梅地区围龙屋中的单间组合更为方便。另深圳客家围楼内也有较简单的一房一厅的单元房,俗称"大齐头"或"明字屋"。类似兴梅地区围龙屋中的单间房一字排开的情况,在深圳龙岗地区只在嘉庆早期以前的极少数的围屋中见到。
05
可见,深圳的带炮楼的方形城堡式的围楼,确有其规模宏大和建筑结构上更为合理完善的特色。它与闽西客家土楼相去甚远,与赣南和粤北的四角楼外形较相似,围内的堂横屋、祖公堂及围外的禾坪、月池等则与粤东客家围龙屋一脉相承,但住房已变成单元式的了,所以,深圳龙岗的客家围,既是传统的,又是变化和发展的。
深圳地区的客家人,主要来自粤东兴梅地区。他们在地理上从山区走向平原较多地靠近沿海的地带;在经济上从单纯农业走向以农业为主,兼营商业和渔业的综合经济。龙岗大型城堡式的客家围楼,大都是祖先做生意发家后兴建的,少见靠做官、军功或农业起家。加之明、清时东南沿海地区海盗、倭寇侵扰,无论广府或客家居民都着力加强房屋的防御功能,不同形式的"围"居便继承和发展起来。由于地理、经济和文化上的差别,在深圳客家围村、围屋和围楼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的地方特色。
贵湖塘老围通庆门是“歪门”,其中有讲究。2023年拍摄。©蒋荣耀 摄影
贵湖塘老围屋2023年已经修葺一新。©蒋荣耀 摄影
作者曾任深圳博物馆馆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