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兴号:深圳一个家族堂号的传奇 | “坑梓黄”简史①
【编者按】
在历史长河中,名门望族往往以独特的堂号标识自己的家族荣耀,这些堂号大多镌刻在匾额上,悬挂于家族的厅堂之中。在民间,提及某个家族时,常常会使用其堂号来称呼,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家族的地位与认同。堂号的存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了衡量一个大家族是否“合格”的标准。
“万兴号”这一堂号,是深圳坪山坑梓黄氏家族一个非常重要和代表性的堂号。黄奕宽,作为“万兴号”的始祖和坑梓黄氏的七世祖,不仅被诰封为正五品奉政大夫,还凭借制糖、榨油等行业积累了可观的财富。黄奕宽的商业头脑和拓展事业的勇气,为他的后代开创了广东滨海客家中一段非凡的创业传奇,奠定了“万兴号”的基础。
我们即将推出一系列关于“万兴号”的故事。这些故事的作者,黄奶仔先生,不仅是坑梓黄氏的后裔,也是“万兴号”一脉的直系后人。近年来,他致力于搜集资料,整理和撰写家族的历史故事,旨在“缅怀祖德,慎终追远”,这些努力极具历史价值。黄先生的系列文章已在《深圳史志》上发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兴趣。
经黄先生授权,西芦葫(ID:niuhistory)将这一系列文章介绍给对深圳历史感兴趣的读者们。我们也期待读者们的积极参与和讨论,一同探索和理解这个历史悠久的家族及其传奇故事。今天是第一篇。
【原题】深圳坑梓黄氏万兴号渊源
万兴号始祖黄奕宽是深圳市坑梓黄氏七世祖。他仕途亨达,诰封清朝嘉庆和道光年间正五品奉政大夫;他善于经商,制糖榨油积累财富;他勇于拓业,购田地、置房屋、开商铺,创立了子孙众多的堂号——“万兴号”,成就了广东滨海客家中的一段创业传奇。
缅怀祖德,慎终追远。七世祖黄奕宽生于一七九四年十一月初一日,是由一世祖朝轩公、二世祖居中公、三世祖振清公、四世祖瑞鍾公、五世祖卿元公和六世祖维琰公繁衍发展而来,传承颍川世泽,丕振江夏家声。
01 一世祖朝轩公
一世祖朝轩公,谥纯惠,雅号施药,性本仁慈,精于医术,兼明内外方脉,凡里中疾病皆应效如神,被尊称为大良医,深受乡邻敬重。
一六三八年迁居坪山高寨子,草创之始,披荆斩棘,艰苦经营,立祠创厦于坪山江边村,被尊称为“江边老祖”。
公生于一五八六年十二月廿六日,卒于一六五六年正月初十日,享寿七十一岁。祖妣陈老孺人,无嗣。继祖妣管老孺人,生有居中和立中二子。至今还流传着四则关于朝轩公的典故。
情逾骨肉,知恩图报
一六三八年朝轩公来到坪山,他和果元背一个姓麦的财主佬拜老同(“老同”是同年同月同日的意思,“拜老同”即是结拜兄弟),他们关系很好,每年过年的时候,朝轩公都会带着礼物到财主佬的家上门拜访。
但是有一年过年的时候,朝轩公没有去财主佬的家,财主佬觉得很奇怪,于是就到朝轩公家去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去到朝轩公家里,他看到朝轩公唉声叹气,哭得很伤心。于是就问他为什么那么悲伤,朝轩公说“人逢佳节倍思亲,人在他乡,上无一片瓦,下无一块土,想拜下祖先都没有地方……”。财主佬了解到朝轩公是在为开基立业发愁,于是就说:“我有这么多间房屋,给间给你就是啦”。朝轩公说:“我怎么敢要您的东西呢?”财主佬说:“不怕不怕,我们是老同,给间给你”。朝轩公觉得却之不恭受之有愧,于是说:“既然您那么有心,房屋就不要您的啦,免得被别人讲,给您那间草间给我就可以了”,财主佬讲:“这简单”,于是就写了地契,把草间送给了朝轩公。后来,朝轩公就将这间草间建成黄氏宗祠,以此开基立业。
麦家人对黄家人恩深似海,朝轩公感恩戴德。他嘱咐后世子孙千万不要忘记麦家的大恩大德,叮嘱后世子孙黄家和麦家都是一家人,“黄麦不二姓”。这一典故广泛流传于居中公子孙。
大胆博弈,化险为夷
一六三八年朝轩公初到江边村时,江边村的大家族是邓氏家族,朝轩公没房屋住,到邓家给他们打长工,约定年终结算工钱。
朝轩公辛辛苦苦打了一年长工,临近过年结算工钱的时候,邓家的“话事人”却不愿意支付工钱。他知道朝轩公没田地没房屋,于是就问朝轩公愿不愿意打赌:朝轩公如果输了,邓家就不用支付这一年的工钱;朝轩公如果赢了,就可以让他在邓家的田地中随便选一块来做屋。朝轩公胆识过人,毅然答应。
最后,朝轩公赢得了这一场大胆的博弈,于是就选择了一块位于邓氏宗祠正前方的土地,建起了黄氏宗祠开基立业。后来,朝轩公以黄氏宗祠为中心,慢慢地建起了越来越多的房屋。这一典故广泛流传于立建中公子孙。
东莞受室,开枝散叶
朝轩公娶妻陈氏,陈氏目瞽无嗣。
朝轩公在江边建立黄氏宗祠后,有一个人跟他说:“你要一直往西走,行医、卖膏药,直到娶了老婆才能回来江边这个祠堂居住。”朝轩公听从了他的建议,一路往西,治病救人。到了东莞,娶了一个财主佬老婆的丫鬟为妻,这个丫鬟无名无姓。因为是从东莞所娶,于是称呼她为管氏(“管”与“莞”谐音)。朝轩公娶妻管氏后,才搬回江边黄氏宗祠居住,生下居中、立中两兄弟开枝散叶。
天择宝地,蚁葬英魂
一六五六年朝轩公与世长辞。两个儿子居中和立中抬着他去安葬。由于家里穷,没有钱买棺材,只能用席子来卷遗体。抬到果元背,被人家赶;抬到谷仓吓,又被人家赶……抬啊抬啊,抬到大埔垯,天都黑了,两兄弟实在是累得没有力气继续前行了,于是就把父亲的遗体放在那里,准备第二天再来继续抬。
第二天,两兄弟来到大埔垯,发现蚂蚁衔着泥土已经把朝轩公的尸身全部埋葬了。兄弟俩觉得这是天意,就不再抬到其他地方去埋葬了,让朝轩公长眠大埔垯。
一世祖朝轩公黄氏宗祠(位于江岭社区江边村)
02 二世祖居中公
坑梓开基祖二世祖居中公,谥勤创燕诒,例授儒林郎,为人忠厚,勤俭创家,携带家眷开辟坑梓,一六九一年择地“阿婆叫沥”上游的老坑西坑村开基立“老祠堂”和广置田园。公生于一六三八年二月十五日,卒于一七〇六年十一月初九日,享寿六十九岁。祖妣袁老孺人,谥勤慈淑勷,生于一六四〇年正月初一日,卒于一七一七年正月初六日,享寿七十八岁,生有振清、振南和振宗三子。
经过三百二十七年繁衍,居中公后裔已达数万之众,由老坑开拓发展至秀新、龙田、金沙、沙田、坪山、坪地、龙岗、惠阳、大亚湾和广西等地,开创了“坑梓黄”辉煌几百年的盛世时代,缔造了家兴族旺的黄家天下。
与人为善,得道多助
袁老孺人悉心照料家庭,相夫教子。她与人为善,热情善待“靴王”。“靴王”被袁老孺人的诚实厚道所感动,不仅帮黄家择地“阿婆叫沥”上游的老坑西坑村开基,还帮黄家施工建设“老祠堂”,深挖“花罗沟”、改造“弧形门”,让黄家人能够以“老祠堂”为血缘纽带,开创了“三振十九瑞七十八元”绵延不断的黄家天下。
“老祠堂”因其后有洪围山而得名“洪围”,平面布局为三堂两横带后围龙屋。朝向正东北,占地面积1500多平方米,前有禾坪和月池。外墙与角楼均用三合土筑成。该围屋保留了清康熙年代的形制与风格,是深圳市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客家宗祠与住宅合一的围龙屋。
2001年6月,“老祠堂”被评为龙岗区文物保护单位。
编溜怀祖,传承孝道
一世祖朝轩公葬于大埔垯,陈、管老孺人合葬于狗乸坑;二世祖居中公葬于龙沟水,袁老孺人葬于红花岭。根据祖先的埋葬地点,后世子孙编了“大埔垯,狗乸坑;龙沟水,红花岭”这个顺口溜来记忆祖先的墓地。
二世祖居中公“老祠堂”(位于老坑社区西坑村,龙岗区文物保护单位“洪围”)
03 三世祖振清公
三世祖振清公,谥宣创,号琳芳,为人厚道重德,好施乐善,尽长子职责,勇担重任,助父开基坑梓、立祠置产。公生于一六六八年五月廿九日,卒于一七四六年三月十六日,享寿七十九岁。祖妣林老孺人,谥惠助,生于一六六九年三月十六日,卒于一七三六年,享寿六十八岁,生有瑞鋐、瑞钊、瑞锦、瑞鍾和瑞铨五子;侧祖妣植老孺人,谥慈顺,生于一六九四年,卒于一七七〇年,享寿七十七岁,生有瑞钦、瑞鈵、瑞铎和瑞锟四子。至今还流传着“坑梓黄”三世祖的两则故事。
勇担重任,助父开基
一六九一年甫至坑梓时,居中公五十四岁,袁老孺人五十二岁,振清公二十三岁,林老孺人二十二岁,振南公十六岁,振宗公十岁,瑞鋐公六岁。父母年事已高,弟弟和子女年纪尚幼。振清公夫妇年轻力壮,尽长子长媳职责,扶老携幼,主动承担起协助父亲开基坑梓、立祠置产的重任,倾心管理家族事务,为家族的繁荣昌盛无私奉献,为坑梓黄的发展立下了不朽功勋。
改造河道,恩泽后世
“阿婆叫沥”原来只是从沙梨园流经光祖学堂、石陂头、吓田段的,后来坑梓黄氏三世、四世的祖先们为了方便各座围屋使用水土资源和发展农业,修建了一个很重要的水利工程,改造河道,开凿了从城肚流经禾场吓、草堆岭、乌石围、三王爷、新乔围、田段心、大水湾等大屋门前的河流,从而形成了“九曲十三弯”的“阿婆叫沥”。“坑梓黄”广置田园,发展经济,先后沿着“阿婆叫沥”这条母亲河建立了几十座大型围屋,包括被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龙田世居,被评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洪围和新乔世居,以及秀岭世居、六世祖维琰公围屋、万兴号世居、万福堂世居、万贞号世居、秀山世居、盘龙世居、龙湾世居等等,成为当地望族。
以前的小孩没有什么运动,经常要去这条河沥游泳,在家带孩子的阿婆就在岸上喊那些小孩不要去游泳或者喊他们回家吃饭(“叫”在客家话是“喊”的意思),于是就有了“阿婆叫沥”这个流传几百年的亲切称呼。
04 四世祖瑞鍾公
四世祖瑞鍾公,谥勤贻,字云开,国学生,锐意进取、刻苦耐劳,康熙、雍正年间与长兄到“阿婆叫沥”中游“鬼潭”边的秀新草堆岭村,共同创建占地面积近6000平方米的大型围屋“秀岭世居”。公生于一六九八年八月廿五日,卒于一七六二年,享寿六十五岁。祖妣曾老孺人,谥敬助,生有汝元、伟元和卿元三子。迄今流传着两则关于拜祭瑞鍾公祖墓的故事。
人丁兴旺,分“丁”“寿”肉
瑞鍾公富甲一方,为后世子孙留下了很多房屋和田地。子孙以田租作为“偿事”(即集体资产)去拜祭和维护瑞鍾公祖墓。
瑞鍾公子孙人丁兴旺,广泛分布于秀岭世居、万兴号世居、万福堂世居、万贞号世居、秀山世居、丰田世居、盘龙世居、龙坑世居、颐田世居、石渠世居、维琰公围屋、井水龙围等地,每次祭祖都有一百多人参加。
从前,去惠阳黄坭靓拜祭完毕瑞鍾公祖墓后,瑞鍾公子孙不仅坐在地坟堂吃团聚饭,还有分“丁肉”和“寿肉”的习俗。去拜祭时,60岁以下的男丁都可以分到相同重量的猪肉拿回家,俗称“丁肉”;60岁以上的男丁还可以拿“寿肉”回家。“寿肉”是按照年龄来分配的,60岁以上多少斤,70岁以上多少斤,80岁以上多少斤,年龄越大分得越多,90岁以上的老人只要他能够提起来,无论多少,都可以让他的子孙帮他拿回家里。
因时制宜,调整祭日
瑞鍾公生于一六九八年八月廿五日,子孙们原定于瑞鍾公的诞辰日(每年农历八月廿五日)为其祭日,因当时坪山墟期为逢二、五、八日,祭日与坪山墟期相撞。子孙们为不影响贸易生意,因时制宜,将祭日提早一天,调整为每年农历八月廿四日进行拜祭。
四世祖瑞鍾公秀岭世居(位于秀新社区草堆岭村)
05 五世祖卿元公
五世祖卿元公,谥直义,号良哉,遵循孝道、陪伴父母,辅佐父亲继续营造“秀岭世居”,尽心尽力维护和发展父辈基业。公生于一七三〇年十一月初十日,卒于一七七〇年八月十七日,享年四十一岁。祖妣马老孺人,谥肃襄,生于一七二九年十月十八日,卒于一八一一年正月廿九日,享寿八十三岁。生有维琰、维瑢、维琳和维琇四子。
06 六世祖维琰公
六世祖维琰公,谥文睦,讳挺魁,号燕亭,监生,清朝乾隆年间到“阿婆叫沥”中游“深潭”边的秀新禾场吓村,起建屋基、落地生根,创禾场吓村最早的一座围屋、立禾场吓村唯一的一座宗祠。公生于一七五四年九月廿八日,卒于一八一七年八月初四日,享寿六十四岁。祖妣叶老孺人,谥端慈敬睦,生于一七五五年九月初二日,卒于一八三六年八月十六日,享寿八十二岁。生有奕成、奕茂、奕麟、奕敏、奕松和奕宽六子。
六世祖维琰公黄氏宗祠,位于秀新社区禾场吓村
(此为第一篇,敬请期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