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景颇》 | 神鼓增疆——见证景颇家族的兴衰荣辱
编者按:
说到世代传承的民族文化遗产,你首先想到的是纪录片中的神秘仪式场景,还是博物馆中陈列的展品?对于在山寨里长大的许多景颇人来说,那可能就是家中的一件看似普通而又身世非凡的器物,或是村里年年举办的一场祭祀。生活于景颇村寨中,有多少神奇之物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有多少文化瑰宝就在面前熠熠放光,了解其中的奥妙,便会感到平常的日子就是纪录片,整个村寨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博物馆。
编辑:李旸
摄影: 金有木双
CCTV系列纪录片《景颇·夏天》的第二集里,爱跳迈克尔 · 杰克逊舞蹈的两个景颇小男孩中,年龄小一些的叫李志门,他的爷爷李勒干,是四里八乡有名的大董萨(祭师),是一位很慈祥、学识很渊博的老人。在这集纪录片中,留下了爷爷祭祀鬼神的宝贵影像纪录。
李勒干董萨在榕树根之家的进新房典礼上主持祭祀仪式
(摄影:榕树根志愿者/ 崔倩)
2016年10月,老人回北方景颇祖地背盐去了(景颇人隐晦表达死亡的方式,景颇人的祖先曾在北方挖盐为生,传说景颇老人死后灵魂会回到北方老家)。因为老人德高望重,又是出色的董萨,因此,他的葬礼办得很传统。景颇族传统葬俗里有一项仪式,要在房屋前庭给去世的老人用几种有代表性的植物鲜枝搭一个祭棚,并在祭棚上悬挂竹木制作的六畜等物件,以示逝者生前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出殡时会将这些东西抬去坟墓,让逝者带回北方老家去。另外,大家也会围绕祭棚跳丧葬舞。景颇族丧葬舞中,白天跳的部分有“龙洞戈”和“息目瑙”这两种舞蹈,都需要用一种叫增疆(Zingjang)的木鼓,架在祭棚前来伴奏。李志门家里用的增疆式样古朴,鼓身上附满堆陈于储物架而产生的黑痕,我在葬礼上忍不住给它拍了几张照片。志门的二伯过来告诉我,他们家的这个增疆,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是家族兴盛时祖宗们制作的,一直传承至今。每年祭祀家堂鬼(家族守护神)时都会专门杀牛或杀猪献祭这个增疆,神鼓增疆,见证着他们家族两百多年来的历史。
李志门家里传承两百余年的“增疆”,家族里每年都祭祀它
(摄影:跑阳干翁)
增疆,用汉语说就是木鼓,打击乐器,一般选用直径约七八十厘米,长度在一米二至两米左右的木材,镂空而制,形为圆柱体,中间稍大,两头略小,两端蒙兽皮(以黄牛皮或麂皮为佳)。两端蒙皮由皮绳伸张,根据所需音高由皮绳控制蒙皮松紧调音。击鼓时由两人分别两头敲击。增疆的声音洪亮浑厚,敲击起来气势磅礴,声震几十里。
增疆在景颇乐器里属于王者般的存在,在景颇族最大的祭祀天神仪式“目瑙纵歌”(现已演变为全民性节日庆典)、“息目瑙”(丧葬舞)、“龙洞戈”(丧葬舞)等重要仪式上,需要跳祭祀舞蹈时都以其伴奏,因此又有通天神鼓之称。
目瑙场上,鼓手全情投入地敲击增疆,上万人便随着这庄重而激动人心的鼓点,以统一的节奏,欢乐起舞
(摄影:榕树根/李旸)
我所知道的制鼓匠人里,最优秀的当属瑞丽糖厂的退休工人勒邦弄,瑞丽帕色目瑙纵歌场1991年落成始跳目瑙纵歌时用的增疆、2012年怒江州片马镇景颇族同胞有历史记录的首次目瑙纵歌时用的增疆、2013年瑞丽户瓦山重跳目瑙纵歌(户瓦上一次跳目瑙是1951年迎接解放军时)使用的增疆都出自他手。由于现今巨木稀少,勒邦弄创新了增疆的制作方法,用铁皮替代了木质鼓身,这样的改变在保留原式木鼓浑厚洪亮音色的同时,使鼓身的共振效果更好,音色更加高亢响亮,闻之使人振奋。
勒邦弄老人2013年为瑞丽户瓦目瑙纵歌节制作的增疆,作者也曾跟着打了一把下手(摄影: 金有木双)
增疆第一次在景颇历史传说中出现,是景颇族创世史诗《目瑙斋瓦》里——大地上洪水肆虐,宁贯瓦(景颇神话里的盘古)的一对儿女为了逃难,躲进增疆里随洪水沉浮九十九个昼夜而幸存下来,重新繁衍了人类。
居住在云南的佤族也有类似的传说:开天辟地之初,一场巨大的洪水几乎吞噬了陆地上的所有生命,是'木依吉'神用一只木槽拯救了阿佤人,才使佤族得到繁衍、壮大留存到今天。从此,远古时期的阿佤人便将'木槽'视为民族的母体,给予着最高的崇拜。这个“木槽”就是阿佤人传承至今的木鼓,在历史上,它是佤族人祭祀用的通天神器和崇拜物,也是佤族部落村寨存在与兴盛的特有标志。佤族人认为,“莫伟”是人类祖先的化身,他平时住在天宫,不问人间之事,只有听到木鼓之声,才会下凡来为人类解危救难或共享欢乐。
佤族的木鼓(图片来自网络)
不过,佤族传承的木鼓式样与增疆不太一样,它是由圆木凿空内部而成的,木鼓两端保持木质切面,也不蒙皮,用木槌敲击鼓身发声。
两个民族传承的乐器在这里似乎有了差别,但佤族制作木鼓的仪式,却又和景颇族的另一项社会习俗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佤族制作木鼓之前,会进山找好合适的木材,由祭师祭祀以后,出动全村男女老少,一起将制作木鼓的木头齐心协力拉回寨子。拉木鼓的时候,不仅本寨集体出马,外村人也会闻讯而来,热闹非凡。但拉木鼓有一条规矩,就是孕期或哺乳期的妇女是不能参加的。
景颇族过去也有类似的活动,不过不是拉木鼓,而是拉山官(景颇族的部落首领)家房子的前庭中柱。山官房子的前庭中柱是所有柱子里最粗壮的一棵,需要山官辖区内除孕期哺乳期妇女外的所有民众为山官从山里拉回来。中柱在经过董萨祭祀,匠人砍树去枝后由民众往村寨里拉运,期间大家会故意停下,笑问木头怎么越来越沉,是不是有什么不干净的东西从木头上方经过了,这时官娘(山官夫人)就会为大家送上酿制的水酒,请大家喝了长长力气,好继续拉运木头。
佤族村民拉木鼓(图片来自网络)
以前的景颇山官(部落首领)住房,图中最粗的柱子即上文所提“前庭中柱”(图片来自网络)
景颇族和佤族虽然都生活在云南,但景颇族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佤族语言却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并不是同源同种,两个民族间出现这样类似的物件和习俗,有学者认为可能是因为大家当年在南诏时期都属于南诏联盟,有过交流,因此文化习俗有了相似之处。
增疆在景颇人的社会里不止是生活、祭祀、娱乐不可或缺的重要物件,它还以独特的方式,见证着一个个景颇家族在历史长河里的兴衰沉浮,每一面增疆的出现、使用、消失都记录和刻画着景颇社会所遭遇的点点滴滴。
我家祖上也传下来一个关于增疆的故事:我的高祖父名为跑阳农颇,他成年后,依照景颇亲属关系和婚嫁的规矩,娶了家住班岭的老丈人种亲戚织闪家的姑娘闪果为妻。当时我们家里男丁稀少,劳动力不足,加上年景不好,闹起了饥荒,万般无奈下,家里商量着,把祖传的“增疆”神鼓拿到户岛山官家抵押,换了二十箩谷子。
这个“增疆”神鼓的历史已经十分久远,它的制作者叫始东弄,大约是家族里从我们这代上溯十七代的祖先。那时我们家族从权贵氏族勒托氏,改姓跑阳姓氏还没有几代,还生活在现今的缅甸江心坡其培一带,始东弄就是我们家族那个时期的掌家人。始东弄的景颇名字其实叫“迪迪颇”,“始东弄”是他当时率家族从讲景颇语的聚落中出走,定居于讲载瓦语的聚落中时,载瓦语民众给予他的称谓。我们家族就是从他那一代开始接触并运用载瓦语的。始东弄的时代,我们家的姓氏虽然已经由“勒托”变成了“跑阳”,但仍保留了一些往日的荣光,这其中就包括权贵家族跳“目瑙纵歌”祭天的权力。始东弄掌家的时期,跑阳家族又兴盛为一方豪强,有了足够的财力、物力来举办“目瑙纵歌”仪式,于是他雇人制造了这架神鼓,举行了“目瑙纵歌”仪式。
盈江县铜壁关乡准备制作增疆的木料
(图片来自TANGBAU SHAROI)
户岛山官家和芒冒山官家是同支同门的兄弟,因此我们家抵押给户岛山官家的神鼓,后来辗转到了芒冒山官家。我们家的家境好转过来后,家里就筹划着去芒冒山官家赎回神鼓,不料还未成行,芒冒山官家就遭了一场大火,神鼓也在那场大火中被焚毁了!
我们家族失去了一件极为珍贵的家传信物,这个故事也成了我们家族中永远的遗憾。
增疆的鼓声响彻云霄(图片来自网络)
下期预告
你家也养了“汪星人”吗?看家护院的土狗们,虽然不同于城市里的宠物,却也是景颇山里人家不可缺少的重要家庭成员。每年的新米节庆丰收,为什么第一口新米饭,要先给狗吃?狩猎时的战友、放牛时伙伴、驱邪的保镖、小朋友的保姆……景颇人家的狗还要身兼多少种职责?
下期《讲述景颇》与您聊聊景颇山里的“汪星人“,周五见!
往期链接
阅读本专栏更多文章请点击“阅读原文”
作者简介:
Hpawyam Gamawng(跑阳干翁),景颇族。现任榕树根项目专员,十余年来走访许多村寨、访问老人,以极大的热情收集、记录和整理景颇族文化研究资料。在榕树根开设专栏撰写《讲述景颇》系列文章,是希望向更多感兴趣的朋友分享自己民族文化的美好与深邃,与其他热爱景颇文化的研究者交流、切磋、互相学习。
联系榕树根
邮箱:PropRoots@163.com
地址:云南省德宏州芒市西山乡营盘村拱引村民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