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网师2019年度生命叙事 | 郭丽丽:四季,开满种子的理想

​184199郭丽丽 新网师 2021-10-25











四季,开满种子的理想


184199郭丽丽


当晨星的光芒再次照耀大地,日历又翻到了全新的一页。时间本无不同,是我们人为地赋予了它不同的意义。于是,关于时间的这些特殊的节点,便有了仪式感。 

经过一个四季的轮回,种子汲取土地的养料,抚摸太阳的光芒,悄然地生长......



春的挑战

1.新学科新方向

我给春天一点时间。

经过一个隆冬的思考,我决定改课教语文,我必须朝向我的热爱。如我所愿,刚开学一周,校长通知我:“既然坚定走自己的路,就努力吧!”走出校长办公室,我跑到校园,看到教学楼前两棵柳树嫩叶舒展,生机勃勃、泛着耀眼的光泽,欢欣鼓舞。春归于绿荫中、新叶上。

我是非师范毕业,专业是工程测量技术。因为喜欢做教师,毕业后我就考了英语教师资格,参加县里教师在编考试顺利通过,有幸成为一名教师。当时招录24名英语教师,唯独我是非师范非英语专业的,以面试全县第三名突破重围,我感到这是命运的眷顾。然而,走近教育才发现,我与那些有着大学四年专业英语素养的教师差距好大,我挺自卑的。我从音标慢慢学起,试图想突破自己,口语总感觉比专业的还有差距,始终找不到在英语教学上的幸福感。遭遇新教育,我的教育生活迎来了一道光亮。这不就是教育该有的样子吗?可以在自己教室里,享受幸福。于是,晨诵、午读、暮省成了我和孩子们的基本生活方式。一天,我心里突然有一个想法,我骨子里喜欢阅读,为何我不能为自己开拓一片新的教育天地呢?我完全可以教语文啊!久久我不能平静…

记得第一次上课,我让同学们说说自己心目中的春天。同学们都不举手,甚至不愿意抬头。偶尔有一个无奈地被我叫起,旁边立马会传来一阵阵嬉笑。站起来的孩子,也大不情愿,沮丧着,好像被我强硬地拉到了冬天。最让我郁闷的是后排一个男孩,晃荡着身子,念念有词,嬉皮笑脸地,东瞧西瞧,云里雾里说着“奥利给”我听不懂的东西。在课堂的其他角落里,总有不和谐的声音传来,与教学无关,与春天无关,在悄悄地滋长、游弋和晃荡,搅乱我的教学思绪。

站上讲台,就不奢望所有的生长都一个姿态。站的多了,也遇见得多了。如肖培东老师所说:“学生,就像地里的庄稼;有的顺天应时得在风雨中拔节抽长,有的则抗拒风雷硬要长出自己的模样;有的开成了鲜花,有的叛逆成不羁的野草。这就是成长。”我克制自己年轻的波涛,调整我的情绪,望着他们,我说:“你们,是人间的四月天。”一步步引导,伴着柔和的音乐,同学们渐入佳境。教学有了暖色,更多的眼睛掠过春天的风景。我也意识到,教育的尊严不在于强势震慑,而在于点滴改变。是的,我是怎样的,我的课堂就是怎样的。给孩子们一点时间,春天一点时间。

我就是我的课程,干瘪空洞的内心,滋养不出意蕴而高远的课堂。我读什么,我的课堂就呈现什么;我读了多少,我的教学就承载了多少。语文本是一门读的学科,让学生走进文本的语言深处,要深入品读,读其义,读其理,读其情;再鲜艳的课堂,如果没有朝向语文学习的路径,其实都是枯萎;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如果一节课下来,目标定位不精准,课堂没有厚度,无论你用什么教学方法那都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在一次次的磨练提升中,我的语文课堂由青涩不安慢慢进步着,越努力,就摇曳出更多幸福的芬芳。我想老老实实地教会学生读书。欲望太多,束缚就太多。轻装上阵,就行走如风。我们可以默默无闻,但绝不平庸世俗;我们可以不显山露水,但心中一定要有教育的山水。

2.新教育的朝圣

谁在为新教育原野的花香沉迷?

这个春天,奔走与付出,以梦为途越千山。我踏上了四次火车,从北国到南国,仿佛在我心中自由穿行一样。我告诉自己,要走到新教育的现场,去感受她,接近她。

3月28日,我去日照参加全国新教育“研发卓越课程”专题研讨会。“日出先照”,这个城市有我大学三年的青葱岁月,一切都是那么熟悉。日照的开放周活动,吹响了“深耕”的集结号。我目睹日照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姿态。榜样教师的叙事,展现了“我就是课程”的胸怀和气魄。是啊,只有丰富的课程,才能点燃起孩子,只有丰富的课程才能让孩子有更多的选择性,才会点燃更多孩子梦想的可能性。

4月24日,我去江苏新沂参加2019全国新教育试验区工作会议。新教育理念在新沂开枝散叶、开花结果,助力书写着徐州教育的奋进之笔。新沂的区域教育焕发着勃勃生机与活力,呈现出健康、积极的教育生态。也是在这次会议上,我第一次见到了李镇西老师,老师们纷纷合照,终于轮到我啦!我兴奋地跑到李老师身边,说:“李老师,我是您新网师的学员!”李老师听了,问我:“你学了哪门课程?”那一刻,李老师的亲和感动了我。

总有美好在路上,我不能停,不能歇,我的脚步只能向前。5月14日,我只身一人去朝圣海门那片新教育的沃土,参加“人文教育”专题研讨会。记得那天,我到海门已经晚上9点了,我独自走在路上。想起龙应台说:“唯一可以除尘的时刻,就是你孤独静处的时刻。流星其实一直在那里,谁看得见、谁看不见,唯一的差别只在于:你有没有为自己保留一片孤独宁静的田野。”拥有这样一个除尘的时刻,静心凝神,如此甚好。新教育培训科长李兵老师对我说:“海门,随时欢迎你来学习!幸福的路一起走。”我走进了海门充满文化品位的校园、聆听了生动活泼的人文课堂、欣赏课精彩的新人文教育行动叙事.......16个小时的颠簸,因新教育的激情而不再疲劳!1000多公里的往返距离,因新教育的召唤而不再遥远。

返程的路上,我拜读了郝老师的文字,“每个教师每天向教育走去,你看见什么,就会成为什么,你看见的东西就会成为你的一部分。洋葱、萝卜和西红柿,不相信世界上有南瓜这种东西,它们认为那是一种空想。南瓜不说话,默默地成长着。我们始终相信能登上金字塔的生物只有两种:鹰和蜗牛。”也许我一时不能像雄鹰一样展翅翱翔在天空,我却能像蜗牛一样一步步往上爬。



夏之行走

1.相聚太原

学习的风景如此迷人。

5月30日,网师人相聚龙城太原,彼此温暖与照亮。李镇西老师的报告,那么朴实无华,让我真切地感受了一位教育者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与执着,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被感动、被激励、被启发。他说:“我的学生,就是我们的星辰大海!”我的心一次次起伏澎湃,一次次震撼.....我不断地叩问自己,教育为谁?“我们走了很远,却忘记了为何出发?”

听了专家和新网师学员关于理想课堂的报告,让我对如何把理念落地有了更深的体悟。一颗流星自有它的去处,我自有我的方向。我愿与网师家人一起朝向阳光,互相砥砺前行,在网师的广阔天地中寻求教育智慧。这样,有一天,当我终究要离开的时候,我可以问心无愧地说,“这一生,我经历过真正的教育。”

7月3日,我乘高铁直达上海,参加第四届全国领航教师暑期工作坊。连续四天,学习、聆听、感动、感染。陈静静博士指出,教育的真正挑战在于——不只要直观现在,还要洞悉未来!我们不禁要叩问自己:面对变动不居的世界,我们自己的经验永远适用吗?面对眼前的学生,我们确定真的懂他们吗?如果学生不适应当下的教育,我们确定一定是学生的问题吗?看似最高效的教育方式,我们确定能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吗?

静静博士分享案例时,聚焦到一个学生完整的学习历程,把同一组的三位同学当做其社会关系进行比较,深入细微的讲述,我听着津津有味!褚清源老师总结,任何研究一旦具体就一定会走向深刻,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学习共同体要倡导老师们要蹲下来呆在在孩子身边。当我们真正去关注每个学生,就是再用故事言说故事。郑艳红老师与她的学生在三年的学习共同体实践之路上,就是伴随着一路鸟语花香、欢歌笑语,一边反思,一边收获。郑老师本身就是一门课程,是一个生命的样本,与学生一起前行,优秀还更加努力。课堂的变化、自身的变化、同伴的变化,这些小变化汇聚成的大成果,是可感、可知、可以言说的。分会场,我有幸见到了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孙绍振教授,83岁高龄,傲然风骨!为了听清楚,我搬个凳子坐在他左手边,他指出教师需要提高文本解读能力,提出冲刺性问题,提高学科水准,去设计学习单,在回到学习共同体让学习真实发生。

我们当下的课堂缺的不是精彩,而是真实。倾听儿童声音,回归教育本真,坚持研究立场,师生共同创造!每种色彩都会盛开,每一个孩子都有权利期待,每一个梦想都值得灌溉!

2.遭遇年会

7月12日,新教育人汇聚、交流、碰撞、再出发。整个会场2200人座无虚席。我留恋一座小城的模样,崇拜一位“看得见”的局长,拥抱一份美好的相遇,欣赏一场深情的叙事,汇聚一群网师的力量,高举一把人文教育之火。

走进来的都是要卷入的,卷入的都是要成长的。正如王兮老师所说:“如犟龟一样,我们的到达便是庆典!”我们的征途就是星辰大海。在新教育碧蓝的海洋中,映照着闪耀的星辰,而每一个人都是一滴水,都可以溅起或大或小的一朵浪花,正是一朵朵浪花不断涌现,才把新教育之海打扮得如此绚丽多彩。一座座书香校园,一间间完美教室,一个个卓越课程,再次点燃了我心中新教育的火种,心为火种,生生不息,这是榜样的力量。

榜样教师叙事,一个个比一个个精彩。倾听榜样教师的生命叙事,我也有了更多的思考和追问。真正的欣赏是理性的,评价也是欣赏,他们的经验我能吸收多少?他们的经验可以模仿得来吗?他们的叙事都是那么有深度和广度吗?我想要真正理解榜样教师的生命叙事,与我与新教育本身的意义。要想在新教育路上走得更远更幸福,如果不通透新教育的理念和价值体系,即使去模仿,也不会真正模仿或者走偏,理解意义的重要性就在于此吧!警惕语言的遮蔽性,让自己的欣赏有更多现实感。榜样教师,他能向我们展示的繁华只有一片,但是繁华背后的沉重与付出,身处那个盛典的场域,往往是人感受不到的。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因为不同的选择,而有了不同的收获,榜样才成为了榜样。我们更多的是通过榜样的选择与收获,意识到生命可以无限地接近某个境界,看到生命还具有无限的潜能、无穷的可能。

新教育的诗意是充满劳绩的,新网师人看叙事,跟一般老师看叙事是不同的,这是我们真实的感受。这也让我更坚定了扎根网师的决心,网师里有新教育核心理念的根,根基坚固,才有繁枝茂叶,硕果累累;倘若根基浅薄,便难免枝衰叶弱,不禁风雨。

3.汝阳共读

唯读书方可供养。

一段学习的结束就是另一段修炼的开始。7月15 日,我与网师家人乘飞机直达河南汝阳,开启网师专家暑期深度共读。七天时间,我们共读《民主主义与教育》。当一个人忘记时间就是他最沉浸最热爱的时间。每天共读7个多小时,我们忘记了身体的疲惫,一次次地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高光时刻。

我看到了领读者沉浸的姿态。郝老师用行动赋予网师灵魂,为了初心去做一件美好的事情。在文字的泥土中,他简静,纯粹,引领我们沉浸在经典价值的碰撞和思索当中。我认识到了自己阅读的障碍,走出了自己阅读的误区。沉浸经典,我真正闻到了书香,在共读中渐入佳境,我走近了杜威。慢慢地找到了与杜威共同的语言密码:生长、民主、假定、环境、经验重组与改造,做中学,思维五步。

郝老师说:“有些书读懂后才能成长,有些书成长后才能读懂!”对于经典的阅读,我还比较稚嫩,但一直怀着一颗赤诚之心,怀着对知识的敬畏去努力做一名啃读者,在网师文化的浸润中,我了解了共读更为深远的意义,我的目标更清晰了,步伐更坚定了。汝阳共读是我人生路上的一次经验改造,我将重新赋予教育的意义,提高自己的教育解释力,并将持续、专注、沉浸于经典。

         

秋的使命

1.新学校新起点

教育的一切,最终是落在教室里的。教室,应该是一个会长大的地方。

金秋9月,因工作调整,我走进了新学校,一切都要去适应,一切是又熟悉而陌生。我受命接一个班班主任和两个班语文老师。其实,对每位教师来说,受命一个班或者一个学科的时候,就像将军受命接管一支军队。我的职责,就是在复杂多变的现场,如何让我的教育理念有更多落地的东西,如何让我的教育梦想变得更有温度?当理想在现实中再度扎根,并不容易,我要相信自己,相信生命的力量,相信真理的量,把所思所想一一践行。教室,演绎生命的大片。

第一天学生报道,对我来说,每一个学生只是一个素昧平生的个体,和世界上芸芸众生中的个体一样,并没有特殊的意义。对学生来说,教室也只是一间四角房屋,我站在那里对他们没有丝毫震慑力。但是如果我用这间教室“驯养”了他们,“驯养”他们的父母,彼此就互相不可缺少,成了这个世界上的唯一。我开始试图去建立这种“驯养”,一学期,我们师生在心头已有了彼此的位置,如今我对他们来说,不再只是一个班主任。陈思涵同学在师生交流本中曾写到:“老师,我相信你一定会成我生命中最重要的老师!”我看到,些许暖意。我怎么建立起这种“驯养”呢?

一言以蔽之:共读共写共同生活。

一个书香班级的打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慢慢的摸索,一切刚开始,有的是希望。班级文化从无到有。我们开始班级冠名课程,落花生班、白杨班、飞翼班……一个个鲜活的班名出现在我们的视野。最终,大家一致同意“红星班”作为我们的班名,从此我们班有了自己的名字,教室里五十颗小红星闪耀。

作为班主任,我提出以“红星照我去奋斗”的班级核心文化理念,以“红色文化”为资源,力求在开发班本课程中,擦亮自己的班级名片。我拟定了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班会计划,旨在引导学生脚踏实地刻苦工作和学习,把红色基因厚植于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中。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让人成长的不是时间,而是岁月。做学生的领读者,生命在阅读中散发芬芳。红星班每人配齐一本《新教育晨诵》、七年级必读经典《朝花夕拾》、《西游记》。让诗歌开始一天的黎明,午读享受经典的浸润,暮省是一个灵魂最安静的思考。我和学生成了全国新教育一道的阅读追光者。第一次,我做七年级《朝花夕拾》的阅读导师,探索整本书阅读的道路。硕果老师鼓励我:“这是一项开拓性的工作,一定要打出一道共读的特色品质。”整整一周我经历了怎样的挣扎,查阅资料,反复整改课件。河南麦子老师指引着我,终于完成第一次CCtalk的直播课,我松了一口气。郝老师的话又萦绕在我耳边:不会什么教什么,教是为了更好的学。因为这一次的尝试,我们顺利启动了初中新教育一道共读寒假嘉年华活动,我担任《骆驼祥子》的阅读导师,对自己又是一次挑战。而我只想尽一己之力,为孩子筑造一个精神家园。

这个秋天,红星班与北极星班建立联谊,回归书信交流,从陌生到熟悉,同学们收获了友谊。快期末考试,同学们都进入了紧张的复习状态。有一天,我拿着一沓回信走进教室,薄薄一封信,浓浓千里情。因为付出了等待的时间,让书信独具意义。孩子们乐了花,是远方的小朋友为处在学业重负下的孩子们增添一抹蓝!

岁月赋予种子的是一种绝对的信任和极大的包容。一路走来,我与孩子们不断成长,努力求索,创新,绽放,积淀!举首回望,我们感慨万千。红星班始终以良好的班级风貌呈现,自主管理逐步完善,比学赶超,“我们不是最优秀的,但我们一直在行进。”期末考试我们班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分数是成长后的奖赏。让学生先成长起来!”

整个学期充满劳绩,班级播报、护蛋行动、生日仪式、期末庆典......任凭教育的热情在这间教室里泼泼洒洒。然后,一周正课16节,每天教室看早中晚自习3节,一周30多节的工作量,加之一天上下班往返4趟,折腾的身体还是虚弱许多。几次重感,输液,我无心带自己的孩子去户外感受时令的交替,错过的是一个季节的欣赏,这也是整个秋天的遗憾吧!

2.做那一片绿叶

网师义工,是汇聚的队友,我们因热爱将教育看成有趣和有意义的事。为了生命的,在生活里面的诗意,播撒的热情。

9月5日,网师教务处宣布我为教务处副主任。之前,收到郝老师信息,我没思考就答应了。因为我收获于网师,理当尽一己之力为网师服务。28日,新网师十周年暨开业典礼,我收到代表教务处发言的任务。那一刻,我感到被信任,是荣光,是奢侈,也是珍惜,更是沉甸甸的担子……在网师处处皆是学习,教务处作为网师的总司令部,要统筹规划。拟一个公告、发一个须知,都应从学员的角度出发,语言严谨准确。从适应到熟悉,我慢慢地成长。

记得有一次,郝老师问:“谁能写一篇2019网师叙事?”群里没有声音,我也一直犹豫,自知阅读及写作储备尚且浅薄,一个小时,两个小时,“老师,我来!”总有人去干,我在主动承担任务中成长。接下来任务,我就在四下不安,坐下来又站起,怎么写呢,如何下笔呢?晚上,我把孩子哄睡,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我开始试着去写。随着夜降临,四下一片沉寂,时钟一分一秒的摆动,我抬头看已是凌晨两点。第二天早晨,我发给郝老师,老师回复:“主要内容基本涵盖了。建议浓缩为几个主题,从全部到概括,细节勾勒,深度诠释。撰写年度叙事,既是一项任务,更是一次学习,所以,需要承受一次次的打磨过程,自我写作力才能提升。”郝老师,发给我两篇叙事稿,我打印出来,反复阅读,试着去模仿,去接近。这一次,我深感担子重,担子越重,越倒逼自己成长。我打印出来两篇叙事,反复读、琢磨。一个人的思想毕竟是局限的,请教娇艳、周娟、徐明旭、马增信老师指导。持续三天,脑里只有叙事,第一次感到头皮疼,拉出框架,结构重组,修改,第二次发送给郝老师时我已做好再次修改的准备。郝老师说:“比上次有大的提升!”心里阵阵暖流,也许不能尽善尽美,但我为之尽力。

网师的一年颠覆过去十年。网师就是要汇聚一批靠谱的人,把“敬事而信”“成己达人”等词语重新擦亮。我们坚信,每个生命个体也正是在勇于担当纯粹做事中,才修炼自己,成长自己,实现自己。守住日常,网师的工作要不断夯实,然后不断有创新,哪怕是微创新,时常保持一种敏感,对自己所承担任务的敏感,对其他新事物的敏感;思考还能优化,有什么不足,哪些方面有什么新动态、新点子、新技术等,随时尝试、探索、修正。根,应该扎入泥土里,只愿能忠诚地、更专业的、高品质地、持之以恒地服务于网师。

网师学习最终抵达的高度取决于自己。2019秋,我选修郝老师的《静悄悄的革命》,对这一学期的学习,我自己并不满意。反思自己的学习状态没有达到沉浸,加之这学期新的学校,新的学科,我每天用了大量的时间备课,上课。前四次授课还能跟进,后面的就拉下太远了。每浏览优秀的小打卡,叹服老师们读之细,思之深,纯学术的交流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我想,新的一年我给自己的定位是:我的价值在教室,在课堂,在网师,无其他。我要实践“断舍离”,重新整理自己的生活,回归精要主义。根据时间的四个象限,“重要的事第一位”,有了时间的保证,进行思维清单革命,啃读没有捷径,要像犟龟一样前行,最终朝向知行合一。学习如赛跑,跑得慢的人没有理由让跑得快的人停下来等自己,唯一可以做的是,努力奔跑,笔直向前,永不停歇!

             

冬之迷雾

1.对话武城

我们在辽阔的冬天赴一场约。

12月7日,我去德州参加新网师全国教师阅读与写作暨“读写社”高研班。专家汇集,大咖云集;榜样叙事,精彩纷呈;圆桌对话,聚焦读写;征文颁奖,闪耀光辉。冬日的武城雾霾笼罩,是新网师的读写之光拨开迷雾照亮了我,让我心中闪烁着漫天的星辰。

我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又向四面八方散去。两天我们沉潜学习,彼此助力,丰盈充实。一路感动,一路点醒。在学校封闭太久,走出来与尺码相同的人汇聚,为自己的教育生活注入了新鲜的活力。毕竟新的学校,让我时而舒展开来又卷缩回去。武城之行,我踩着理想的脚印,自由穿行。越过的是一切束缚,越过的是又一次新生。

回到学校,我鼓起自己鲜明的旗帜,我就是一粒新教育的种子。

无论暴雨风霜,我早已对岁月承诺让自己的生命绽放。

31日,我在心中盘算了许久的生日仪式,因为一次又一次的月考推迟,眼看是2019年最后一天了,我决定给班里腊月生日的同学举行生日仪式。小心翼翼选了最后一节,跟级部汇报后,我们的生日仪式就开始了。由于我没考虑周到,音响声音过大,影响到了其他班级学习的环境。一学期第一次举办仪式,生日赠诗、生日分享草草就结束了。下班回到家后,一直失落,我想到一首诗:一只白鸽要飞过多少片大海/才能在沙丘安眠/一个人要仰望多少次/才能望见天空/答案/我的朋友/在风中飘/答案在风中飘.......

翻来覆去难眠,我这个带着镣铐起舞的人呐!次日清晨醒来,浏览朋友圈看到郝老师发的新网师2020新年贺词,我激动、亢奋,写下:时光长卷/谁说绵延不绝/谁又说不舍昼夜/还在细数/这明知徒劳/在明与暗的边缘盘旋/晨起,遇见/你带我们继续翻山越岭/仿佛复活了生命与感觉/如火柴般燃起/犹见那无限的苍穹与大地/流逝着夏之洪川冬之雨雪/这初心的狂喜

网师是我做新教育的底气和勇气,是我人生的一次历程,一次攀登、一次挑战。总向往天空海阔,却流过锻压、乱石与荒漠。在岔路口川流不息的有我,在泥潭中挣扎不已的有我,在绝望中寻找希望的有我。我没有新教育实验区的教师那么幸运,我明白,影响我们自身的不是环境,是我们自己对环境的理解。

做自己的英雄。

2.不寻常的春节

武汉疫情,足不出门。我们拥有更多的是闲暇。当大多数人调侃,在家“坐月子”,抖音刷活了一批“村干部”时,我看到这样一则消息:

今日北京时间凌晨,联合国通过了定性中国的新型冠状病毒为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考察期三个月,一旦三个月后还没控制消除,中国会被列为疫区,这是我们中国经济和世界地位无法估量的损失!朋友们,醒醒吧,不要再无病呻吟,不要哀嚎在家里难受,我们的国家一旦列为疫区,在世界上,我们都是被歧视对象,中国地位一落千丈。所以,请严格按照国家要求,在家自我隔离,不是万不得已,不要出门!众志成城,团结一心!

读完,内心说不出的压抑。我的祖国历经苦难,从未屈服过,她以博大的胸襟,坚毅的力量,厚重的文化,仁爱的情怀,赢得世界的瞩目与敬仰。我怎能不为祖国牵挂?

也许在进入暖春之前,我们总要面对严冬最后的考验。这突如其来的疫情,像一张巨网,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联结在一起。我们开始意识到生命的脆弱,也反思自己对其他生命的态度。无论如何,我们要相信,在生的希望面前,人类的韧劲是无限的。

期待“二月初惊见草芽”的鹅黄,期待“你是一树树花开”的鲜妍。

记住这个日子,记住这个不寻常的春节,等待下一个更好的日子。要有希望,要饱满地生活着。我们会平安的重逢,等待新的光降临,等待你的绽放!

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结语

回忆停靠的地方,花依偎了时光,树环抱了想象。风带着世事的徜徉,一路追赶,一路凝望,穿梭在日月星辰的长廊。

种子逆着风雨,迎着阳光,“我愿在泥土中深深地扎根,长自己的叶,开自己的花!”她默默地想。














作者简介

郭丽丽,山东省汶上县中学语文老师,一粒来自新教育的种子。始终相信教育就是生命吸引生命,生命感动生命,生命润泽生命的事业。行走于新教育的时光里,诗意年华如初,安心、热心、舒心、静心从教,希望,在新网师文化的浸润下,向着明亮那方,继续前行!


点评

卢雪松


你若盛开,清风徐来

每个学员都知道在新网师的教务处有两位“郭老师”,一位是发间已经有了雪线的教务主任郭良锁老师,一位是朝气蓬勃的副主任郭丽丽老师。去年,有幸拜读并点评了郭良锁老师2018年的叙事——《与你同行,从火山到雪山》,郭老师朝向美好,成为美好,以自身行动诠释了火种精神,这种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今年又有机会点评郭丽丽老师的叙事,对我来说何其荣幸!

读丽丽老师的叙事,有一种亲切之感,会感受到一种向上的力量。走进她的四季,你会看到她的身上有新网师人的教育理想和那种执著追求的精神,你会跟随她的脚步去体验新网师人特别的行走方式,会感受到她将理想化为行动,不光有激情,更逐渐学会了沉淀自己……她就是一颗新教育的种子,不断地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一、坚定信心,追寻自己的教育理想

因为追求教育生活的幸福和完整,她毅然走进教师行业,并从英语教师转做语文教师;因为相信书籍的力量,她默默地把师生共读落实到行动之中;因为追求新教育的梦想,她穿越大江南北,四次走进新教育现场,近距离感受新教育文化,坚定自己的方向一路前行。她把自己化身为一颗怀揣理想的小种子,深深地扎在新教育的土壤里,积蓄着生长的力量。

什么是新网师人特别的行走方式?当然是学习,把学习作为一种信仰是新网师人不懈的追求。新网师执行院长郝晓东老师在《网师一周观察》中写道:强大的学习力是卓越之源。它能让我们不受外界干扰,更专注地做好自己的事情。因此,在太原“构筑理想课堂”高研班上,在新教育年会的现场,在汝阳暑期共读修炼中,武城“读写社”高研班上,她求知若渴的身影无处不在。她看见了一群心向光明、淡泊名利的新教育人;一群能沉浸在书海,自我觉醒的阅读者;一群以输入倒逼输出,在行动中勇于尝试的践行者——她渴望这样的成长,想成为他们中的一员。目标更清晰了,步伐更坚定了,她已经找到了自己的教育理想,找到了自己的诗和远方。这颗怀揣理想的小种子疯狂地汲取着营养,破土而出,正在努力成长为自己想要的模样。

二、坚定方向,化身犟龟的执著前行

随着在新教育的深度卷入,丽丽老师在思考“如何让我的教育理念有更多落地的东西,如何让我的教育梦想变得更有温度?”于是,以“共读共写共生活”为指引的教育行动有条不紊地展开:班级文化建设、晨诵午读暮省、班本课程开发……她用初心的守望扎根教室,她的理想就是从心里发出的那道光,在她的引领下,每个孩子都幸福快乐,阳光灿烂,只要心在路上,就没有到不了的远方!

丽丽老师最大的幸福就是成长。所谓“成长”,就是不断地挖掘自己的潜能,成为“更好的自己”,而这个过程是没有止境的。思想能走多远,行动就能走多远。所以,她勇于挑战,敢于尝试,成为新网师义工,承担更多的责任与使命,在教务处竭尽所能地为大家服务。她在工作中也曾遭遇困惑和迷茫,感受着输出的艰难与痛苦,她像犟龟一样执著前行,在一次次任务的磨砺中不断修炼自己,成长自己,反思自己,实现自己。她把学习作为沉淀自己的最好方式,我分明看到,这颗怀揣理想的小种子已经深深地扎根在大地,根苗愈发茁壮,发出耀眼的光!

因为尺码相同,所以丽丽老师叙事能够走进我的心里,她的教育故事,她的成长经历能够引起我的共鸣,带给我深深的感动。在感动之余,我对丽丽老师的未来发展也有两点自己的看法:一是繁忙的工作之余,勿忘加强锻炼,合理规划时间,尽量不要熬夜——健康的身体是一切的基础;二是同在新教育生命道场,我们都要多悟一点“道”,多修炼一点中西哲学,为幸福的方向、为后续课程的研究开发引进更智慧的源头活水——这也是郭良锁老师为我提出的建议,愿与丽丽老师共勉。让我们结伴同行,求索致远,做一名更有智慧的教师。

仰望高山,郭良锁老师是一道光芒,点燃火种,指引方向;俯看大地,丽丽老师是一株新苗,充满希望,蓬勃生长。她正在朝向美好,成为美好——新教育人就是这样“心为火种,生生不息”!

丽丽老师曾说:我们不要总说自己多艰辛,我们要的是你想开什么花,结什么果,来证明自己是一颗怎样的树!我想:丽丽老师一定是一棵会开花的树,回望她的四季,每一季都有缤纷的花絮。人是越努力越幸运的,愿丽丽老师带着我们的期许,继续心向璀璨,追寻阳光,就这样一路坚定地走下去。

你若盛开,清风徐来!——我期待!


新网师2019年十佳生命叙事 | 方娇艳:做一颗时间的种子

新网师2019年十佳生命叙事 | 马增信:没有方向,所有的行动都是逆风飞翔

新网师2019年十佳生命叙事 | 徐明旭:唤醒黎明

新网师2019年十佳生命叙事 | 王辉霞:最美遇见 在岁月窄窄的跑道上

新网师2019年十佳生命叙事 | 卢雪松:致蓬勃而热烈的生命

新网师2019年十佳生命叙事 | 周娟:2019,为爱行走

新网师2019年十佳生命叙事 | 杨百凌:且行且思,雕琢细碎时光

编辑:杨茜






寒暑假发布招生简章

新网师欢迎您!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