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著推荐 | 比较文学视野下的“犯罪/侦探小说”(2卷)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主题词
犯罪小说,侦探小说,世界文学,译介
中外文学中的“罪”研究
扫码即可购买。如需发票,请务必在地址栏下方的留言处,自行备注电子邮箱,单位抬头和税号。
作
者
简
介
袁洪庚,兰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HKU);兰州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方向兼职博士生指导教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英语文学、东西方比较文学;在《文艺研究》《外国文学研究》《当代外国文学》《中国文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业余从事文学翻译,出版《白色旅馆》等译著11部,在文学界刊物上发表译文(诗)60余篇(首);共发表中英文译作250余万字;主编工具书、教材、论文集、译文集等14部
书籍内容介绍
袁洪庚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英语文学、东西方比较文学,他在《文艺研究》《外国文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业余从事文学翻译工作,出版《白色旅馆》等译著11部,发表中英文译作250余万字。
《中外文学中的“罪”研究》一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在书中,作者以不同的角度审视文学中的犯罪,以大量中外文学作品为素材,探讨由“罪与罚”主题延伸出的“犯罪—探罪—罚罪”主题。作者从“罪”在文学中的呈现引出全书,探寻侦探小说的起源、叙事的演变与审美等,同时通过一个个独立的章节对《俄狄浦斯王》《玫瑰之名》等著名的侦探小说以及作者进行深入剖析。同时,作者还以自己的视角,系统分析了另辟蹊径的中国犯罪文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外语编辑部主任张冰说,在整个书的出版编辑过程中,作者查阅了100多种书刊,在参考大量中外文学的基础上,经过严密的分析和严谨的态度,形成了这样一本视野开阔、见解独到的著作。甘肃省文联主席王登渤说,《中外文学中的“罪”研究》一书是一本严肃且值得关注的学术著作,作者用严密且富有才情的学术语言,探讨犯罪文学的社会价值。同时,立足于“罪”这样一个理论支点进行解读,从另一个角度打开了人们阅读、理解这类文学作品的全新空间。。
(向上滑动启阅)
目录:
前 言
第一编 “罪”在文学中的呈现
第一章 犯罪文学范畴内的侦探小说起源
侦探小说的渊源及定义
侦探小说问世的背景
经典侦探小说及其“范式”
由侦探小说派生出的变体
第二章 “探罪”叙事的演变与审美
从现实到虚构:文学中“罪”的概念
善与恶的较量:前现代文学中的犯罪
对峙中的消解:现代犯罪文学中“罪”的悖论
第三章 侦探小说叙事研究史述
注重读者反应的早期批评
结构主义贯穿其中的中期批评
面向未来的近期批评
攻玉之石:作为叙事个案的《被窃之信》
第四章 主流与类型犯罪文学中的全景敞视主义
历史背景与理论沿革
主流文学中的直观图解
类型文学中“看”的隐晦政治
第二编 递进中的犯罪文学范式
第五章 《俄狄浦斯王》中的侦探小说因子
“罪”或人与规训的对抗:悲剧与侦探小说的共同母题
“突转”与“发现”中孕育的侦探小说范式
侦探小说因子的重新演绎
第六章 《莫格街谋杀案》中的“罪犯”以及关于“罪”的反讽
难以成立的“谋杀案”
隐形权力下非人的“人物”
生活决定意识
犬儒主义者的矛盾心态
第七章 有无之间的罪:爱伦·坡的首篇侦探小说
爱伦·坡的首篇侦探小说
人心,一部“不容许被阅读的书”
窥视者与游荡者的角色分派
不可靠叙事者,“我”是谁?
文本,一个有待破解的谜
第八章 P.D.詹姆斯与侦探小说的英国传统
社会派侦探小说家之集大成者
“她想把我们造就为更好的人”
明晰的场景与氛围
别具匠心的人物塑造
隐性与显形理论
第三编 消弭“罪”的另类犯罪文学
第九章 《一件臆想杀人案》中的犯罪心理
“壁橱里的骷髅”与侦探小说范式
方法与内容:精神分析学的渗透
弑父,“想象错觉”中的犯罪焦虑
关于罪的形而上思辨
第十章 《塞巴斯蒂安·耐特真实的一生》中的“寻觅”母题
现代版的俄狄浦斯神话
虚与实之间的文本策略
第十一章 《玫瑰之名》:以“互文”呈现的侦探小说
“互文性”与侦探小说程式
戏仿式“互文”中的自我指涉
反讽式“互文”中的隐匿反叛
第十二章 《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中的“罪”
激发解读欲望的“化石”…
“突转”与“发现”中的悲剧内涵
生与死之间的心理现实映射
第四编 另辟蹊径的中国犯罪文学
第十三章 公案小说与侦探小说异同辨
中国文化与文学视域里的公案小说
附会于侦探小说视域里的公案小说
南辕北辙的道统使两类小说无法交汇
第十四章 在文学观嬗变中沉浮的中国当代犯罪文学
新型犯罪文学侦探小说的勃发与式微
新语境下取代侦探小说的警探小说
犯罪文学的复苏及与“纯”小说的重叠
第十五章 中国当代玄学侦探小说发生论
玄学侦探小说生成的理论背景
由“逆反”到“玄学”的侦探小说
不自知自觉的实验者
第十六章 王朔,当代玄学侦探小说的开拓者
被忽略并误读的侦探小说家
载道之器,或理念小说
双重博弈:案件侦破中的游戏
无法以二分法归纳的人物形象
第十七章 格非早期作品中的弗洛伊德主义
窥探人心的悬疑式侦探小说
犯罪起因与弗洛伊德主义的“欲望”
吸引读者参与的可写性文本
参考文献
福尔摩斯来中国:侦探小说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
扫码即可购买。如需发票,请务必在地址栏下方的留言处,自行备注电子邮箱,单位抬头和税号。
作
者
简
介
魏艳,江苏南京人,本科就读于南京大学匡亚明学院(前身南京大学强化部),2009年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获文学博士学位,曾任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访问学者,现为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曾在《中国比较文学》《当代作家评论》等刊物发表多篇学术论文,现参与香港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资助的GRF项目“五六十年代的香港的侦探小说与电影”。
书籍内容介绍
侦探小说是一个产生于西方19世纪的现代文体,晚清时期它始传中国并迅速风靡一时。在西方翻译作品的影响下,中国本土的侦探小说创作在二十至四十年代达到高峰,诞生了如霍桑、鲁平等中国版的福尔摩斯与亚森罗萍。另一边厢,自五十年代始,来自荷兰的侦探小说家高罗佩将中国传统的公案小说以西方侦探小说的手法重新包装,赋予了传统的狄仁杰故事现代性的阅读趣味,高罗佩的狄仁杰故事于八十年代被翻译成中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国作家与导演对这一人物一步演绎与发挥。《福尔摩斯来中国:侦探小说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考察了这两类侦探小说中国化的尝试。在这些尝试中,侦探小说在不同文化间的传译与改编,成为了观察现代性在全球不同地区生产、流通、翻译与重塑的一个独特界面。
(向上滑动启阅)
目录:
导论
一福尔摩斯与狄仁杰:中西侦探文学的跨境与互动
二中国侦探小说的研究概况
三侦探小说与中国现代性阐述
四章节
第一部分晚清时期的侦探小说翻译与创作
第一章林纾、周桂笙与周作人的侦探小说翻译
一伍子胥式的复仇与侦探小说:林纾与《歇洛克奇案开场》
二新文明与旧道德:周桂笙、吴趼人与《毒蛇圈》
三博物学与知识论:周作人与《玉虫缘》
第二章晚清时期的侦探小说创作
一侦探元素与传统公案:《老残游记》与《冤海灵光》
二志怪与道德伦理知识:《守贞》
三晚清社会的女性群像:吕侠与《中国女侦探》
第二部分民国时期的本土侦探小说
第三章民国侦探小说家与科学话语共同体
一“科学话语共同体”之概念
二民国侦探小说之“科学话语”特色
第四章民国侦探小说中的日常话语
一民国侦探小说中日常生活的细节
二新旧交替时期的家庭犯罪
三民国侦探小说中的上海里弄空间
第五章民国侦探小说中的正义观
一侦探的失败
二侠盗的盛行
第六章侦探小说与上海摩登
一上海的世界主义
二重绘民国侦探小说中的上海摩登图景
三民国侦探小说中的跨国想象
第三部分狄公案的中西互动
第七章高罗佩与《武则天四大奇案》
第八章高罗佩的狄公案系列
一狄公案系列中的主要人物
二狄公案系列的主要特色
第九章狄公案之后
一狄公案系列的引进与中文翻译
二狄公案故事的当代发展
三陈舜臣与他的唐代推理小说
第十章走向世界的当代中国侦探小说
参考文献
专著推荐 | 文学伦理学批评系列丛书(5卷本 国家社科重大项目成果)
专著推荐 | 李维屏 《美国文学专史系列研究:美国女性小说史》
专著推荐 | 李维屏、张群等《美国文学专史系列研究:美国短篇小说史》
专著推荐 | 北京大学陈平原《中国小说小史》、《中国散文小史》
专著推荐 | 邢春丽:《澳大利亚原住民小说与非原住民小说的历史批评研究》
专著推荐 | 文学史上永远无法侦破的悬案:艾米莉·狄金森遁世的真相| 《三种爱:勃朗宁夫人、狄金森与乔治·桑》
专著推荐 | 陈思和《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第二讲)
专著推荐 | 陈昶 刘天艺 陈思和:《全球视野下的巴金》
专著推荐 | 徐有志、贾晓庆、徐涛《叙述文体学与文学叙事阐释》
专著推荐 | 惠海峰:《英国经典文学作品的儿童文学改编研究》
专著推荐 | 浓缩的文学百科辞典:原版文学核心概念丛书(9种)
语言学通讯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Tel:13501892122
dianzishu@126.com
球分享
球点赞
球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