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病例:教你看懂心肌缺血发作时的心电图表现
心肌缺血(myocardial ischemia)是指心脏的血液灌注减少,导致心脏的供氧减少,心肌能量代谢不正常,不能支持心脏正常工作的一种病理状态。
心脏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几乎完全靠有氧代谢提供,所以即便在安静的时候,心肌的血氧摄取率也很高(约为70%),正常情况下,机体可通过自身调节,促使血液供需相对恒定,保证心脏正常工作。
当某种原因导致心肌血液供需失衡,就构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心肌缺血。而冠心病是引起心肌缺血最主要、最常见的病因。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心肌缺血在我国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已成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一些20~30岁的年轻人也出现心肌缺血的表现。
缺血性胸痛的概念
心肌缺血引起的胸部疼痛
胸痛时不一定心肌缺血(其他原因引起的胸痛)
心肌缺血时也不一定胸痛(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通过DCG捕捉到的异常ST段同时伴有的胸部疼痛是急性心肌缺血时的临床表现
动态心电图自动ST段测量点
E点:等电位点,PR段中点
J点:QRS波与ST段交点
L点:ST段测量点,因频率不同而变化
1.HR<120 bpm时,取J点后80 ms
2.HR>120 bpm时,取J点后50 ms
ST段抬高型心肌缺血的诊断标准
1.基础ST段在等电位线上者ST段抬高≥1mm (基础ST段已有抬高者再抬高≥1 mm)
2.持续时间≥1 min
3.两次下移间隔≥1 min
测量点: J点后 80 ms为L点
ST段压低型心肌缺血的诊断标准
1984年美国国立心肺研究院的3个1标准:
1.ST段水平或下斜型压低段水平或下斜型压低≥1 mm(原有压低者,再压低≥1 mm)
2.持续时间≥1 min
3.两次压低间隔时间≥1 min
测量点: J点后80 ms为L点
1999年ACC/AHA建议将两次下移间隔≥1 min改为≥5 min
缺血性胸痛的动态心电图表现
胸痛发作前ST段正常 心率增快、胸痛发作时多数导联ST段下斜型压低
ST段压低型心肌缺血:
胸痛发作前多数导联ST段水平或下斜型压低
心率增快、胸痛发作时多导联ST段较前下斜型压低>1mm
胸痛发作前ST段正常 胸痛发作时少数导联ST段弓背向下型抬高>1 mm 心率变化不明显 恢复过程中出现室性早搏
胸痛发作前ST段正常 胸痛发作时一组导联ST段弓背型抬高>1 mm 伴心率减慢
ST段的演变,多伴T波的演变 指示性改变、对应性改变并存
一过性、可逆性,符合“全”或“无”的规律 持续时间:1分钟至数分钟
缺血性胸痛的动态心电图表现
伴QRS波、U波的改变 胸痛发作前:ST段正常 、QRS波正常、U波不显 胸痛发作时:多数导联ST段弓背型抬高 出现巨型R U波倒置
发生于多个导联 发生于心率增快 发生于各个时间段 不论白昼
伴发恶性心律失常:二联律室早、成对室早二度II型房室阻滞
伴发致命性心律失常:VT Vf
符合“全”或“无”规律
一过性、可逆性
指示性改变与对应性改变并存
持续时间:持续1~15 min 最多不超过30 min
两种类型ST段偏移 :损伤性抬高,损伤性压低
ST段偏移程度与缺血程度相关,且较无症状性重
ST段抬高多于ST段降低的发生率,且更有诊断意义
男多于女,多在中年以上
可发作于各个时间段 不论昼夜
可发作于活动时也可见于静息时
心肌缺血时的心率变化:增快、减慢、不明显
伴室性心律失常者少见,一旦出现,后果严重
抬高或压低的ST段有时发生于一组导联、有时发生于多组导联
抬高或压低的ST段有时伴:1.QRS波的改变;2.T波的改变;3.U波的改
偶见ST段无偏移但T波增高时伴胸痛,缺血性胸痛时的动态心电图表现实则ST段抬高型或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心电图表现。
总而言之
缺血性胸痛时的动态心电图表现实则为ST抬高型或非ST抬高型ACS的心电图演变;
动态心电图可以一览心肌缺血的全过程 ;
对缺血性胸痛的诊断和鉴别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来源:朱晓晓心电资讯
一起乡村医生在城区诊所执业被行政处罚引起行政诉讼案的分析和思考
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托育机构设置标准(试行)和托育机构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