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战疫中的课程思考13|徐斌艳:开发真实场域中的课程资源

声明:转载请注明出处

战疫即战役

课程系所同仁憾不能驰援前线

愿以系列《战疫中的课程思考》

战疫护教

从我做起

勿忘课程教学的初心



今天,与您分享课程所徐斌艳教授的

《开发真实场域中的课程资源》。特殊时期,怎么理解学习?学习资源来自何方?为什么而学习?
欢迎大家转发、提问和留言评论。


明天,王小明老师的战疫思考

《在线教学不能偏离教学的“初心”》

也将与大家见面,敬请持续关注。

课程所愿抛砖引玉,汇聚大家的力量,

一起为学生、为国家、为未来努力!



开发真实场域中的课程资源
文/徐斌艳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


为共同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有些人奔赴医疗前线,治病救人;有些人前往工厂车间,赶制防护用品;我们大多数人则宅于家中,为尽早战胜疫情祈祷!
“宅于家中,关注新闻”是我们目前经历的真实场域,有时我们会焦虑,耽误的“学习”怎么补?今天就想跟大家探讨一下,怎么理解学习?学习资源来自何方?为什么而学习?希望借此能消除焦虑,因为真实的学习就在身边,丰富的资源等我们来开发!


作为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者,将从自己专业角度(基础教育)来思考这些问题。



关于为什么而学习,要把这个问题与“人的培养”结合起来,人的培养又离不开教育,根据党的十九大精神,教育要在“立德树人中发挥关键作用,”转化为具体的培养目标,培养的人应该:

  • 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
  • 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
  • 具有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1]
这些目标也在各个学科教育中得到细化,并且以“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而提出。

我们都有这样的共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应该在学校教与学中得到落实。但是大量的研究表明,尤其学习科学的发展,提出全新的观点,[2]学习是由目标指引,积极搜寻信息和问题空间的过程。好的学习不是来自教师找到了一种好的教学方法,而是来自给学习者更好的机会去建构。学习不仅发生在正规的学校教育环境下,学习还发生在非正式、但又是真实的环境下。不少研究者对此给出证据。[3]


非正式环境下的学习可以是在不经意间发生的学习行为,例如面对央视新闻提到的“医疗卫生用纺织品企业六成已复产。截至目前,全国各类医用口罩日产量超1400万只,医用防护服日产量超过4万件”,我们也许会议论并担忧这些数量的口罩、防护服是否够战斗在一线的医生用,生产这些用品还需要各种原材料,哪些相关企业是否也复产,等等,这里也就发生着一定的学习行为,表现出心中的社会责任感。在非正式环境下开展学习活动也是需要有设计的。与传统的学校教育环境相比,非正式学习环境凭借其自身的资源优势,能够展示或再现真实世界中的丰富景象。[4]



我们当下就处在这样一个信息量非常丰富的真实环境下,且有着一个主题“抗击疫情,众志成城”,如何将这成为有设计的非正式学习环境,其中关键是,如何将丰富的信息资源转化为课程资源?我们都能为之行动,尽管无法直接参与抗疫情,但围绕这一主题开发出各类课程资源,与学校课程整合,将会让我们正规的学校教育更为生动、深刻,而且这些原始的情境都是学生亲身经历着的,这类课程资源进入课堂教学,相信学生们不再是被动的学习者。当然需要按照学术原则、专业标准,将日常资源转化为课程资源。这里也有一些研究可参考。[5]


我们至少应该思考:
  • 课程资源依托的现实资源是否真实、可信,作为开发者首先需要有很强的信息甄别能力,能排除谣言类的伪信息;
  • 在转化为课程资源时还要考虑如何与课程目标(培养目标)结合,哪些内容或问题对接哪些素养的培养;
  • 如何与学校的学科教学资源整合,如何开发跨学科的课程资源,等等。


让我们一起思考,一起行动!



参考文献:[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8.[2] 约翰•D•布兰思福特等编著,程可拉等译,高文审校. 人是如何学习的-大脑、心理、经验及学校.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3] Banks, J. A., Au, K. H. & Ball, A. F. etc. Learning in and out of school in diverse environments [R/OL].(2007-01-01) [2020-02-08]. [4] 王琳琳,杨明全. 非正式环境下的学习与学校课程的有效整合. 教育科学研究. 2018.10:59-63.[5] 李洪俊,李晓岩. 美国科学课程资源质量评估及启示. 外国教育研究, 2019.10: 86-100.



视频讲授




本文音频已于2月24日正式登录“学习强国”平台,点击“阅读原文”了解!


本文内容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官微

本文动图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官微

特此致谢!


END




往期回顾(点击文字跳转)

01 崔允漷:从“几乎全民不会戴口罩”想到的……

02 刘良华:在家学习与在校学习的互动与边界

03 杨晓哲:技术不如你的设计和选择重要

04 朱伟强:停课不停学,学校课程实施怎么做?05 崔允漷:教了至少15年的“勤洗手”,为何......

06 周勇:一九二零年代的中国课程改革

07 吴刚平:教学材料与教学内容的联系和区别08 高德胜:如何面对痛苦,教育不能回避的课题09 沈晓敏:以口罩为主题的跨学科学习
10 吴刚平:抗疫大事件的教学单元设计思

11 杨九诠:对日本所捐防疫物资古诗文赠言的课程学考察(上)

12 杨九诠:对日本所捐防疫物资古诗文赠言的课程学考察(下)


为课程·为学生·为未来

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