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渡十娘| 客厅:出香港记(外一篇)

渡十娘all 渡十娘 2020-09-17


你是我的阅读者   我做你的渡十娘

戳蓝字一键关注 渡十娘

转发也是一种肯定


文字|黄维樑

编辑|渡十娘 Eric.T




 


黄维樑,香港学者,教授,作家,现居深圳福田。 


深圳湾口岸万人等待出香港 


“七月流火”可以解释为七月极热,像有大火球在大地上流动着。七月的香港真火热,有一股离港的热浪。一家港报的头版头条令人惊心:《港府抗疫无方,万人北上逃亡》;副题是《宁在内地隔离,不愿留低[留下来]等死》。


原来香港抗疫不利,有好多天“寇疫”(Covid-19;新冠肺炎)新增病例每天达数十以至过百;内地则可谓“北线无战事”,深圳多个月零病例,香港人宁可长时间在关口排队等候,过境到了深圳又要隔离十四天,也要出港避难。

 

古代以色列人在埃及受到奴役,逃离埃及,浩浩荡荡跨红海、入沙漠,寻求神圣应许的迦南美地,历史、传说、文学中乃有《出埃及记》。摩西带领上百万的以色列人逃亡,当时埃及正发生蝗灾和畜疫之灾。


最近的“出香港记”,声势远不及以色列那样浩大,也没有领袖带头,更非受到压迫,却真是为了避灾。报纸的标题夸张,但港府抗疫确实不够严格。


作者千卷图书安顿之一角(深圳福田)

 

除了避灾之外,深圳以至整个大湾区“好食好住”(吃得好住得好),成为“华南美地”,应是港人出港的一大原因。如果深圳是个“水深火热”的不美之地,如果整个内地没有大进步,现在怎会有“出香港记”吗?几十年前只有内地人“入香港记”。

 

我是个早就“出香港”的人。为了舒适,为了安顿我的千卷图书,我不安于香港的蜗居。我与家人都幸运,在深圳多年非常“好食好住”。香港是“我城”(香港作家西西有小说名为《我城》),深圳也是“我城”。多年来我在两个“我城”自由出入;最近半年由于“寇疫”徘徊不散,“我城”只能是深圳。什么时候过境不用隔离十四天了,我这个早已“出香港”的人,就可以随时再入、出香港了。


 

图片来自香港01新闻



迈向“先进”

大约20年前我获得第一部手机,当时熙弟认为我这个“从文”的哥哥不理不工,落伍于时代,“逼”我接受先进的科技产物。电脑呢,约十年前,行将退休,以后没有研究生帮我打字了,于是临老学敲打,居然也打出了方块字的意义和节奏。家里购置了传真机与打印机,于是我顾盼自豪,认为通讯科技已齐全。

 

不久之后,“微信”显著地表示我又一次落伍。在几个学术研讨会上,同行发现我不用微信,以为我是个怪物;后来向微信妥协,这“正常化”使得自我感觉良好。不料多年良伴、情同手足的手机变得容易发热,加上此机GB数目原本就少,“器量”狭隘,一惊之下,乃赶快慷慨换机。新机属5G,我不再落伍,反是“超前”了。

 

最近熙弟来访,发现我家中的打印机坏了,电脑太老旧,不但慢,而且随时可能报废。机器作废不要紧,万一电脑中的各种文档“随机而逝”,我无数年月辛苦累积的文字心血结晶,怎样呼天抢地上穷碧落找回来呢?


过了两三天,熙弟驾车携来大包小包各种器械,不由分说,一个下午拆拆装装,我家的现代智能“武装”顷刻焕然一新。他原为著名通讯科技公司的高管,去年才退休;现在身兼我家科技的督导和义工,效率与成绩都惊人。他还添了个新鲜玩意:变魔术般,让一个短方柱形白色小箱子赫然出现。对着“她”喊一声“小爱同学”,就像喊一声“芝麻开门”,我要听的古今中外各种琴韵书声,就神奇地都播送出来。

 

手机伴我二十余年,情同人造的手足;而熙弟这真的手足,从手机到智能音箱,促使我的科技应用从“落伍”迈向“先进”。


(以上文章写于2020年7月下旬,为黄维樑教授“福田居随笔”系列)



图片来自香港01新闻

 


不要错过那些曾经的点点滴滴


昨日更新:

热门文章:



十娘专栏:


其他:


读完请点"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图片 I 网络

整理 I 编辑 I 渡十娘

清单内容来自 I 黄维樑

版权归原作者 I 如有侵权 I 请联系删除



生活中

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十·娘

DES



IGN


发现 I 家庭 I 乐趣


想每天与渡十娘亲密接触吗?

喜欢?粉她!

有话想说:

海外:dushiniang999@gmail.com

国内:dushiniang999@126.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