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庆大学法学院:探索高校知识产权法律归属与法律保护新路径

学术之路 2023-03-25

来源:光明日报


借助法律手段保护自身合法权益是每个公民应当具备的法治观念,在自主知识产权领域,较为常见的法律纠纷就是产权的法律归属问题和法律保护途径问题。这两个问题是业界讨论的焦点之一,也是高校法学教育改革需要重视的内容。重庆大学法学院(以下简称“法学院”)作为重庆大学下设的重要二级学院,积极践行依法治校理念,将法学教育工作放到学科教育体系中的突出位置。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法学院引进了新颖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模式,将地域特色法治经验融入学科教学资源和学科建设改革工作,并根据全国高等教育结构的变化和布局调整需求,调整了法律专业学科,丰富了法律专业教学结构体系,借助法律教学资源优势为院校保护合法权益提供了坚实后盾,探索出一条具有可行性的法律保障之路。

坚定依法治校教育理念 营造法治氛围

法学院遵循重庆大学“耐劳苦、尚俭朴、勤学业、爱国家”的校训,立足学校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条件,努力探求法治理念与法学专业教学之间的联系,实事求是开展依法治校,营造了浓厚的法治建设氛围。法学院突破传统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束缚,根据自身专业学科建设情况,重点培育特色学科,并将其作为保障高校合法权益的代管学科,为高校合法权益的保护提供基础保障。学院在建设刑法学、民商法学、诉讼法学、经济法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增设了法学、知识产权2个本科专业,调整了法学专业体系。同时,法学院积极响应重庆大学的办学宗旨和教育计划,在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发挥法律教育的作用和贡献。另外,法学院每年开展保护知识产权的主题宣传活动,引导师生积极参与。2022年4月底,法学院在虎溪校区南广场组织了“全面开启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新征程”主题法治宣传活动,以游园会的形式普及了知识产权的归属问题和法律保护途径,通过轻松、活泼的互动形式,给团委学生会、党支部、法学会等讲授生动的知识产权保护课程,创设了浓厚的法治氛围。

完善知产法律人才培养 搭建特色法律平台

法学院知识产权本科专业的建设目标,是培养优秀知识产权专业人才,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的培养需求。法学院知识产权本科专业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相结合的方式,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采用、教学内容选择等方面,以人才技能提升为核心,培育了一大批知产诉讼、知产代理、知产运营、知产管理等复合型人才。在理论教育层面,法学院以学科教育为主;在实践教育层面,法学院利用知识产权资源开展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围绕高校知产资源开展管理和代理实践,不仅为高校知产资源提供了法律保障,也有效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法学院根据社会对人才的培养需求,将高校知产资源保护情况作为案例纳入知产课程,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知产法律归属和保护问题。为了培育优秀知识产权法律人才,法学院重点调整教学计划、教学模式,采用线上知识产权授课和线上模拟的方式,创设灵活生动的特色法律教育平台,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设立专利服务机构 保障高校合法权益

专利服务机构是以服务专利技术为基础的组织,一般通过和学校签订协议来缔结联系。法学院根据自身法学专业发展需求和自身知识产权实际设立专利服务机构,于2021年年底组织了“私法三人谈”,组织学生前往重庆市大渡口区检察院进行青少年维权调研和法治宣传。此次调研除了涉及法律基础知识普及之外,还对青少年的创新成果知识产权归属、青少年如何针对知识产权维权等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学生的法治理念得以进一步巩固和提升。2019年,重庆大学设立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专门负责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和保护、知识产权的讲座和培训、高校知识产权的管理等工作。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的性质与专利服务机构接近,充分证明高校设置专利服务机构具有可行性。

发挥专业资源优势 保护高校知产项目

为了加强专业学科建设,保障高校在知识产权领域的合法权益,法学院充分发挥专业资源优势,依托政府及行业支持,积极开展高校知识产权保护科研项目。在多年的科研项目经验总结中,学院认识到关于知识产权主题的科研项目通常涉及多个主体,各主体间的权责划分十分复杂,仅仅依靠学校规章制度难以实现科学管理。在2021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中进一步明确了科研项目的知产归属主体,规定相关知识产权由授权项目承担者依法取得。在实践中,知识产权归属主题通常包括项目承担者和国家享有两种情况,具体如何合理归属知产权利有待进一步细化。对此,法学院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积极与相关部门进行深入沟通,提前明确好各主体间的行为归责和权利范围,对科研项目的知识产权权属进行详细说明,以保护高校知识产权项目中各主体的合法权益,为高校知识产权归属确定提供有效参考。经过科学系统的规划与详尽沟通,法学院在科研项目开展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避免知产归属出现纠纷,切实有力确保科研项目顺利开展,为高校知识产权法律归属与法律保护探索出了可供借鉴的新路径。

(作者:张才琴 朱志超)

求突破、谋发展!河南省教育厅9位厅领导共话教育新目标!
2021年福建省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
广西壮族自治区2023年度考试录用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助理工作简章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公开通报十起粮食购销领域违纪违法典型案例
最高法答复加快推进金融纠纷多元化解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最高法答复加强专利保护促进专利维权的建议
关于调整疫情期间对跨境远程文凭证书特殊认证规则的公告
最高法答复强化司法保障维护国企资产安全的建议

河南省2023年力争新增4所左右博士硕士学位授权高校、100余个博士硕士学位点

这些高校博士研究生报名工作持续进行中,共96条信息!

江苏师范大学2023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北京师范大学2023年接收硕博连读情况表(第一批、第二批),154人

我为什么鼓励你读博士?自南大毕业后,我目睹了读博的千姿百态

你读博了,当初的本科舍友都怎样了?

俩博士恋爱,女方发现男博士论文有纰漏提分手,觉得对方智力水平可能会影响下一代…

复旦大学面向海外高校中国籍优秀本科毕业生招收2023级直博生!2月15日前申请

交答卷、碰思路!节后首日,教育厅23位处长来了场“头脑风暴”!
中疾控发布全国新冠感染情况
收藏!2023年考试日历来了
于和伟、丁柳元、刘艺等获评国家一级演员!
学术之路2023年1月推送图文汇总
法研在线2023年1月推送图文汇总
问津学术圈2023年1月推送图文汇总
问津学术2023年1月推送图文汇总
深圳市2023年服务“双区”建设专项招录紧缺专业公务员公告,805人
胡鑫宇尸检已完成,这些细节引发关注……
沉痛悼念许宜铭教授,享年61岁!
沉痛悼念著名学者韩振亮教授
沉痛悼念许秀成教授
沉痛悼念著名学者叶险明教授,享年68岁!
沉痛悼念中国古典文献学家韩格平教授,享年67岁!
深切缅怀我国斜视与小儿眼科专家、原天津市眼科医院院长张开伯教授

已完成尸检!家属正在申请异地公安侦查,胡鑫宇母亲:不会停止寻找真相

2023年,你的工资不能低于这个数!

2022年度法治建设与法学理论研究部级科研项目拟立项课题公示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主题征文活动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期要目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一期目录

中国国际法学会发布2023年学术年会主题暨分议题

《人民司法》2023年1月第02期目录

这位海大法律人的作品春节期间刷爆你我的朋友圈!硬核知识点来了!

2022年度法治建设与法学理论研究部级科研项目拟立项课题公示

重磅调整!教育部将不再认证跨境远程文凭!网课时代要结束了?!

第三届“新时代高等教育管理改革与高质量发展” 主题征文活动通知

河南省政府新任免一批干部,涉及多所高校

考研阅卷结束!成绩发布时间已定!

学术之路征文启事及说明(2023年版)

西原春夫先生千古
吴焕宁教授与孙鸿烈院士,让人羡慕的爱情!

最高法答复修改国家赔偿法、进一步加强裁判文书释法说理的提案

最高法答复修改证券期货犯罪追诉标准,进一步提高证券期货犯罪成本的提案

最高法答复制定反家庭暴力法司法解释的提案

最高法答复推进四级法院审级职能定位改革,化解基层法院“案多人少”矛盾的建议的提案

中国科学院大学2021年至今已授予14049位同学博士学位

武汉大学:七新并举 全面推进 着力培养高端涉外法治人才

专家:新冠病毒有点"传"不动了

多名“80后”年轻干部被查!

最高年薪百万、补贴百万!这个地方公开引进博士啦!

关于法考更改报名地、退费、报名条件等问题的最新答复!

“法治北京”上线了!

【百辑专栏】王轶:三十三年学与思|品味民法

李文俊先生逝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