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宝藏美空间丨在竹里:质朴的温柔

谢礼恒 艺术野疯狂 2022-12-25

丨成都·在竹里艺术空间 © 张涵


时间的沉积可能是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沉积:有关“意义”。相应于物理材料的减损,不管风吹雨打,空间的“意义”总是在不断地增加——在城市空间的深处,有一处柔软而又沉静的存在。身处老城的优雅,不再局限在实有的、物理的形式和内容,而是“时间”被物化为“世界”的一种途径,它是确凿的艺术之身栖息的所在。


丨成都·在竹里艺术空间 © 张涵


它改自旧,焕之新,成为生长在建筑之上的具有半透明气息的别致空间。

 

成都•在竹里,双楠路上一处竹影掩映的多元空间。探访那日正好春日熙攘,阳光透过二楼的落地窗散进来,释放出一种视觉的半藏半显。——风景画很晚才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那些最初的工匠,孜孜以求的大多还是些孤立的、没有空间上下文的“物”——“物”的魅力,可能就在手中摩挲温热的过程里,在与它连为一气的身体的官感之中。而成都•在竹里,以质朴之风,成建筑空间之“温柔”。


丨© 成都·在竹里艺术空间


在竹里的空间设计师郭超越提到,空间在流线规划上采用了分流与回型动线结合的方式,“在空间尺度上,我们对不同的功能分区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尺度缩放,使之更适应新的功能和状态,客人既不会有过分的空旷感也不会因空间局促而感到不安,我们所希望的,就是一切刚刚好。”

 

一切刚刚好。


什么样的展览或者艺术品,能在这样的空间里“刚刚好”地栖息?


丨成都·在竹里艺术空间 © 张涵


成都•在竹里开幕展以“海派”悄然破题。

 

这也许源于“Happy”一词,也许源于空间主人的上海生活经历。当代艺术的今天,一批居住在上海生活创作的当代艺术家,他们的文化现象既有江南文化(吴越文化)的古典雅致,又有国际大都市的现代时尚,具有开放而又自成一体的独特风格。——“融•蓄”当代艺术展,恰如一个场所中所蕴涵的时间戏剧和风格演出一样,于在竹里,应运而生。“融•蓄”参展艺术家周春芽、丁乙、薛松、郑在东、黄渊青、曲丰国、汪一七位先生,以各自生动的作品,分置在空间恰当的位置,为进入在竹里的观者提供新的观展可能:丁乙的《十示》布置在空间入口主视觉,小书房角落以薛松《山水》点睛,曲丰国《2016四季惊蛰》和黄渊青作品布置在艺术长廊,周春芽一件旧作《红人》则引导观者进入功能区,与空间日式茶室另一端的郑在东作品《六柿图》相呼应。


丨郑在东

六柿图 

Six persimmon figure 

200x200cm 

布面丙烯 

Acrylic on Canvas 

2018


丨丁乙

十示 

Appearance of Crosses 

160x140cm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2008


艺术家丁乙在80年代做“十示”系列作品是有针对性的,和当时的背景和生态问题有关系。如今更变成他的个人化符号,甚至被看成是笔触。艺术家用这些符号累积而成的是在整体画面中所呈现出的时代元素,是背后的更深刻的绘画构建和这个时代的生命联系——甚至带着禅宗的意味和理解。


丨汪一

窑洞居民

The Cave Dweller 

200x250cm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2019


丨薛松

山居小景

At kei chan 

100x120cm 

综合材料 

Composite materials


薛松《山水》之作提醒在最热闹的城市里生活的“我们”,是时候离“自然山水”近一些了。“一幅吸引人的山水画,不仅是其技术上的完成度,更是艺术家藏在作品里的修养、视野。”他的“山水”作品,以当代触觉与方法,包涵着各种情绪,“我的作品强调的是介于滑稽批评和严肃批判之间,它们可以是轻松幽默的、嘲讽的、温情脉脉的……”


丨黄渊青 

2020-3 

200x170cm 

丙烯油画布面

Oil and acrylic on canvas 

2020


黄渊青作品那看似无序的自由背后,实则蕴含着井然有序的场域。画中的一根根线条、一团团图案、一堆堆颜料,表面紊乱的涂抹里暗藏的秩序与节奏,是被煞费苦心地营造成了一种仿若碰巧的安排,背后每一笔偶然都由艺术家此刻充满理性的妥帖组织。如今的“无序”,经历了反复的涂抹,经历了时间的叠加,经历了无数次推翻重来。这种书写抽象与内在禅定形成了某种气息的对接与应和。


丨© 成都·在竹里艺术空间


进入在竹里茶室,要经过郑在东的作品,《六柿图》阔朗的尺幅指向明确,遥问南宋半隐画家牧溪,意思简当,不费装缀。以布面丙烯的形式追索氤氲之禅意,也不拘泥于笔墨或气韵,“将生命视为最高存在意涵。一切存在现象都是生命最纯真的现实界的烙印……禅者一生随时皆处于生命的转化以及变与不变之间,时时与处处皆能展现玲珑透彻的生命样态,所有墨迹、语录都留待悟者与悟者间的机锋应对”(潘示番语)。郑在东作品里这份禅意,萦萦环接,他习惯在创作时保持“低光”的状态,深谙“幽暗”是东方人独特的审美。“在幽暗的环境里,人的内心活动反而可能是最沸腾和热烈的。”《六柿图》作为“融•蓄”展的海报封面,一“融”一“蓄”,不言而喻。


丨© 成都·在竹里艺术空间


在竹里“融•蓄”当代艺术展的布展思路,正好于今年晚春,呈现出某种“可游”、“可赏”的回味与体验:理想的观看者、体验者与参与者,身处在竹里,其实是会深受艺术品触动的,沿着可拓延的半开放空间线索,好似可以持续地在画作面前流连,达到一种四季归真的状态。空间的并置置换了次第的时间,混融的空间,相对于边界明晰的空间,带来的最终是对时光流逝的体验。这样的神思,为他们的视线卸下负担,让人身处屋内却能清晰感知四季更迭,光影变化。


丨© 成都·在竹里艺术空间


“在竹里”的主人说,在侘寂之中,人更关注生命本身的真相,在时间留下的痕迹里,⼀切都是真实的。“我想,真实的也是诗意的,质朴的,温柔的。于是,我们给整体设计定下了一个大的基调——‘质朴的温柔’。⽤质朴无华的设计语⾔,给予了艺术品以更⼤的舞台;用保留了岁月痕迹的材质,让光影变幻、觥筹交错自然而生活。我们希望构建⼀个,可以诗意地逗留的场所,在此当代艺术、雨林旧⽊、墨⾊台石甚至清水混凝土协奏在⼀起,互相映衬。”


丨© 成都·在竹里艺术空间


艺术与时间相关,而真正透彻的艺术最终是质朴的。我们注意到空间里的条石,给⼈以距离感、⼒量感,用于茶室门洞,以此为结界。泥土与木给⼈以温暖感、保护感,便将其作为茶室墙⾯,同时加之跳动的火焰使之更加温暖舒适。我们拍摄的时候,推开茶室外的门,那门可完全推开,下设⽕塘,初冬或早春便可邀友⼩坐,品茗、烹鲜、赏花,待月上树梢,便又可从茶室踱步到⼩园里,赏月对酌。温柔场景,温柔以待,进入在竹里,建筑本身的刚性被消减,导致空间的某种温和的再生,被转化的空间产生出更多的时间,这既生活又隽永的时地,质朴的温柔,当代艺术与风雅场域的兴会,也正是时间里一个船舱的窗口。


 丨© 成都·在竹里艺术空间


作者丨谢礼恒

空间设计丨红豆腐

策展人丨梁勤

部分空间图由成都•在竹里提供(未经许可,转载必究)

摄影、排版丨张涵



“融•蓄”参展艺术家

 

周春芽

丁乙

薛松

郑在东

黄渊青

曲丰国

汪一


地址:成都市武侯区双楠路2号侧门 

在竹里艺术空间

预约看展:13551129249 13699401247


成都•在竹里开馆展,以“融•蓄”为题。此次展览中以当代抽象艺术为主,这些画作传达了艺术家本人独特的宇宙观、世界观,或能给予人一段启示,或是引发一段遐想,或是激发人生感悟。恰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相信每一位观者都能收获到属于自己内心的那份激荡,都能看见那些壮阔精神世界里的耀眼光芒。在这些肆意、随性却又自成风格的当代画中,敏锐的观者又能捕捉到传统文化的根脉,这是我们骨子里难以磨灭的情结,因此新奇中又有共鸣。春江水暖,良辰美景之中姹紫嫣红开遍。七位艺术家的得意之作相聚于成都•在竹里,亦是构成了满室春色,各有千秋,各有姿态。




《何不怜取眼前人》谢礼恒 著17位艺术家的书房文心定价68元,特惠38元。扫码即可购。




往期精彩推荐







云洞图书馆惊艳落成:静处于陆地与海洋之间的建筑
他们取8.5亿年泥质沉积岩制作茶盘,还镶嵌绿松石
「破·防」:视觉语符探秘之旅
庚子春一日一茶丨这篇“写竹品茗记”写尽喝茶日常事
吕林艺术论丨魏学峰:他的画实现了真正的“大写意”
“我有6个龙门阵”成都远洋太古里六周年庆正式开启
1200分钟10节课探索故宫之美:故宫古建筑的力与美
李鹏生:飞驰而过的马,成为他无可挑剔的时光机
巫鸿:中国绘画中的女性空间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微店分享更多艺术作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