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渊祭:井上有一作品回顾展今天在上海宝龙美术馆正式开幕。此次上海宝龙美术馆展出的73件井上有一作品贯穿他的整个创作生涯,展览依单元分别呈现井上有一50-80年代的重要作品,向观众呈现他最为真实且不为人知的一面,引导观众深入探究他的精神世界和艺术境地,回顾其修道士般令人嗟叹的艺术生涯。
井上有一是20世纪后期日本著名书法艺术家,被认为是20世纪日本汉字书写艺术的奇迹,他用尽一生钻研书法,在探索书法艺术的道路上如同苦行僧般前行。本次展览是继2020年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展出“东瀛的钟声——井上有一作品回顾展”之后首次上海巡展,具有深刻的学术意义与极高的文化价值。井上有一的文字形式包括“一字书、少字数书——书法的现代形式、书法与绘画的交叉点;绘画和语汇——绘画形象及言语构筑的世界;多文字书(1)——面向社会的语汇(关于社会批判、战争体验等);多文字书(2)——内省式的语汇、遗言式的表达(遗偈等);言语书法:现代诗及童话语汇——喃喃自语间生发而成的书法。”
点击图片深度阅读:井上有一是谁?|
作品,我和海上的事,你们不许插嘴
此次展览相较2020年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办的井上有一作品回顾展在策展思路上更亲近大众,展厅特别设置了观看路线,观众可循箭头指示参观,作品前的地面也标注了作品介绍,给观众更近距离的引导。此次展览亮点之一是展厅中厅悬挂的井上有一创作作品使用的地毯。凝聚了井上有一一生的眼泪、墨水、情绪与梦想,这是他活着的战场,既是诗意的,也是奔放的,布展特别采用水银镜子在地面起到反射作用,为观众带来一种回溯逝去岁月的感受。一个画家对伴随他的画具是非常有感情和感应的,当画毯在展厅中张开立刻吸引人们进入画境。20世纪50年代,井上有一开始活跃于国际舞台,不惑之年的井上有一业已硕果撷枝。20世纪50年代他走出国门,作品开始介入抽象表达。仅仅一年时间,井上有一彻底重新审视和重塑了原来的书法,并在之后回归于文字。20世纪50年代后半至60年代,井上有一不懈探研技法,成果颇丰。他以一字书为首,创制出多样化的表达。比如越出画面的构图方式,以浓墨抑或淡墨书写文字等,在构图、笔法、墨色方面不断转变,尝试了各种自主限制性的表现方式。
19世纪50年代,井上有一横空出世。历经19世纪40年代的日美战争,其不仅险些丧命,更是目睹了诸多无辜百姓的丧生,战争的创伤和战后的振作,成为井上有一当时书写创作的重要助推,其重归讲台,埋头创作,开始活跃于国际艺术舞台,名作《木头人》便诞生于这一时期。
20世纪60年代早期延续了50年代后半期的创作风格,属于持续探究技法的阶段。在纸张比例、构图、墨色、质感等方面,井上有一皆进行了诸多突破性尝试。如寒冷时节的“冻墨”、在墨料中添入日本胶的“胶墨”,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他的作品愈发安定、沉稳,创作出了《泰》、《风》等作品,增加了单个文字的生命力,表现力亦超越了单张书法,生成了连续性的绘画效果。
井上有一在19世纪60年代,对书写技法保持持续的探究。在纸张比例、构图、墨色、质感等方面,都进行了诸多突破性尝试。比如,在寒冷时节他将研磨过的墨冷冻整晚,时而加水稀释使用,时而直接使用浓黑墨料,从而使单色墨呈现出深浅多变的对比效果。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作《龍》,便是使用“冻墨(frozen ink)”的方式创作完成的。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也可视为井上有一向70年代过渡的蓄力阶段,这个时期的作品愈发安定、深稳。他创作的《泰》、《风》、《花》等系列,即在一定阶段内重复书写同一文字,加之大号纸张开始量产,便于创作大型作品。这种系列作品增加了单个文字的生命力,表现力亦超越了单张书法,生成了连续性的绘画效果。海上雅臣先生是日本著名评论家、收藏家。1931年生,1974年创建艺术工作室和美术爱好者联谊会“六月风”,从事出版美术书籍、制作美术纪录影片、举办展览等活动。在井上有一最绝望的时候开始收藏他的作品,也是井上有一艺术之路的重要推手。1971年,海上雅臣编录的《花之书帖》正式刊发。其中提到:当看到鲜花时,能体会到给各种各样的花起名的人的心。花这个字的意思是“从草字头(草)变化”,有汉字的造型法的情趣。......《花》是近四年的作品, 初心的纯真和锤炼过的造型感觉相互交融,就像一朵无名年代的花。
20世纪70年代的创作风格转向,缘于其个人生活的变数。1978年,井上有一被确诊为肝硬化。次年,因食道癌入院。于是,他开始了与死亡对峙的岁月。他将生死观纳入创作,对文字的选择也愈发审慎。在去世之前,他在逆境中创作了诸多旷世杰作,如《爱》、《贫》、《足》、《鸟》等一字书名作。1978年,井上有一被确诊为肝硬化。次年,因食道癌入院。于是,他逐步整理作品,退出“墨人会”,开始了与死亡的对峙。井上有一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日日是绝笔,一春学鲁公。如果从井上有一的正式大作来论,作品《上》即是他的最后一件作品。作品《上》大量留白,简单而有力。“文字化身静待终期的生命,轻息静喘。井上有一仿佛在《上》之中寻觅到自我人生的终点。率性素直,顺其泰然。始终在动态中捕捉书道真谛的井上有一探抵谧境,存身无风幻海。”《爱》系列的创作,是井上有一重要的代表作,也可以称得上是井上有一下定决心与书坛决裂的关键。“第七届日展”上,井上有一的代表作品《爱》最终落选。他在日记中写道:“落选得好。不能再学蝙蝠称王了。不要为名利所惑,也不要害怕树敌过多而作茧自缚。只要自己认为走得正,既要义无反顾。”而到了20世纪70年代,井上有一的“一字书”走向更成熟的境地。他不再炫技,转而着重表现文字本身及其意味。随着人生境况的变迁,其作品风格亦随之转向,愈发随性而又耐人寻味。这个时期井上有一创作的《爱》,也因此更具共鸣和境遇气息。
20世纪80年代部分作品展示
井上有一在晚年体弱多病之际开创了新的表达方式,即使用碳棒、铅笔、木炭等书写而成。井上有一也全然不在意继续完成书写。出错以及不满意之处,井上有一便自上而下涂黑损毁。直至去世前夕,有一依然顽强书写着贤治的代表作《滑床山之熊》(Nametokoyama no Kuma/The Bears of Nametoko),这亦可视为井上有一的遗作之一。“滑床山与熊”这样的主题,其间原本为对立的存在,但是作者超越了浅层境界而融二为一。熊和猎人看似敌对,实际上都要遵从山林规则,即在自然法则中的某种共识下,是彼此承认的共存者。猎人为生计所迫不得以偶尔射击熊族,熊族为生存而拼死抵抗又不免袭击人类。正是如此关系的猎人与熊。猎人每每一面请求宽恕,一面杀死了熊,并不得不将熊作为商品进行贩卖。此时不仅是熊,猎人本身也像被猎杀的熊一样,在功利的社会面前倍感无力。实质上,猎人也意识到,其自身与平日自己射杀的熊位于同侧,皆为与“自然”密切关联的存在。这部别致秀逸的作品描绘了文明与自然、社会与自然的关系,贤治的物语和井上有一的碳棒书共同构筑了凄美的艺术世界。青色的粉棒很美。有人认为,井上有一使用碳棒、铅笔和木炭共同完成的“言语书”,在作品的丰富性上超越了“一字书”。
第二个空间入口处作品《龙》与《上》正好呼应宝龙美术馆与上海,点明此次展览来到上海宝龙美术馆展出的难得契机,欢迎前来参观!
▎井上有一 Yu-ichi Inoue(1916-1985)
版权©UNAC TOKYO
(图片由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拍摄)
井上有一,1916年2月出生于东京。1950年,井上有一初登书坛。次年,获得“第三届每日书道展”第三名,并逐渐活跃于国际舞台,参与巴西圣保罗双年展、卡塞尔文献展等重要艺术盛会。井上有一的“一字书”是其最为得心应手的书法形式之一,也是对艺术史产生最深远影响的个人风格创作。
被视为日本战后现代艺术的代表人物,井上有一自称“书鬼”,为书法倾尽一生。“守贫挥毫六十七霜,欲求端的本来无法”是井上有一晚年与病魔抗争,写下的遗偈,这句话也正印证了他一生践行的写照。1985年6月15日,井上有一终因肝功能衰竭病逝。
更多展厅现场美图
《何不怜取眼前人》谢礼恒 著17位艺术家的书房文心定价68元,特惠38元。扫码即可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