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空间新展丨钻天坡当代艺术展:探寻当代艺术的可能性
作者丨杨凯
原标题丨钻天坡,不仅仅是一段坡
编辑丨艺术野疯狂
设计丨张涵
钻天坡,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峨眉山中最险峻之所在,垂直高度300米,最陡处接近80度,如登天梯,俗呼“鹁鸪钻天”。这一段路不仅考验登山者的体力、耐力、更考验胆量
如今中国一批优秀的70、80后青年艺术家在面对全球当代艺术丰富多彩的变化和激烈竞争的背景下,面临如何挑战自我、攀越艺术道路上似钻天坡这样的险峻而崎岖的艺术道路,探寻中国当代艺术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蔡磊
1983年生于吉林长春,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获硕士学位,现生活与工作于北京。
蔡磊的艺术实践显露出平面性的兴趣,以空间错觉概念描绘二维转变成三维的空间纵深感。无论在绘画及浮雕的创作上,蔡磊擅长利用光影色调强化空间的错觉,并把这种知觉冲突凸显在绘画空间中的平面走廊或角落,使观众体会绘画中物理平面性与真实空间性之间的张⼒和转换。
蔡磊是一位十分重视形式表达的艺术家,其作品有着浓郁的构成主义特点。然而,在作为表象的形式背后,对所谓“有意味的形式”似乎并不是艺术家真正的追求。虽然作品的语汇仍具有现代主义的特征,但内部的形式并不是自律的、静态的、封闭的,反而充满了不确定性、不稳定感。同时,对材料“物性”的强调使作品具有雕塑化的特点,但置身于墙面的展示方式,又使其分享属于架上绘画的观看经验。从这个角度讲,蔡磊的作品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它介于雕塑与装置之间,在形式建构的过程中则隐含着解构的力量。(何桂彦)
丨蔡磊/Cai Lei
自由之外20210520 /Besides the freedom 20210520
青铜、24k金箔、底座水泥/Bronze, 24-carat gold foil, base cement
作品尺寸:122*63*44.5cm 底座尺寸:99*63*44.5cm
2021
此作品展现的是压缩后呈透视状态的房间和通道。不同的是,透视的房间通道经过前后压缩,再左右二次压缩,改变观看角度和强调空间对心理的暗示,看得出这是蔡磊心目中对于原来透视主题作品的推进。
无论是作为一个观看的对象,还是一个参与性的实践,蔡磊的作品都凸显了空间内部的情境性和在场感。压缩在单件作品中的空间体量被扩展至整个展览空间中,作品表面的视觉层次交递为展览空间内的不同场域。作品之间相互参照,共同构成了一个「在场」的空间。借助于透视与雕塑的巧妙设置,艺术家的心理空间在现实中再现为物理空间,从而让观者进入作品的场域之中,形成认知经验的反差与思考。
蔡磊在作品中既建构了一种写实主义的「现实」,也带来了一种实在主义的「真实」。这种呈现多样化面貌的「真实」,既体现在平面与纵深之间,也分布于作品自身固有的空间与延展之间。在材料和观念的过渡与并置中,雕塑、绘画、装置之间的媒介也被融合。正是在这种混合和多义中,艺术家的个体创作经验和观者广义上的集体经验也被融合了,带有公共生活意味的展览空间也更具多义的指向性。
蔡磊作品以空间错觉概念描绘⼆维转变成三维的空间纵深感,不论在绘画还是浮雕的创作上,他擅⻓利⽤光影⾊调强化空间的错觉,并把这种知觉冲突凸显在绘画空间中的平⾯⾛廊或角⾓落,使观众体会绘画中物理平⾯性与真实空间性之间的张⼒和转换的作品。
秦琦
出生于 1975年 中国陕西,1999年考入鲁迅美院油画系, 2001年考入鲁迅美院油画系研究生,2002年毕业留校任教。
现生活工作于北京。
秦琦以大尺幅、超写实的语言方式,将社会历史的叙事和多种图像碎片化地设置在不同的场景之下,呈现出混杂、曲折的语境。而在碎片化之间有着纪实与虚构、移植与混合的视觉修辞,构成了作品中荒诞不经的意味——貌似真实,甚至逼真,其实虚构。由此产生了一 种不可理喻迷局和悬疑,也使在这种间隔当中相对充分地寻求到现实与历史的象征与寓意,以及各种可能发生什么的想像空间。
作为 70 年代出生的艺术家,秦琦的画具有同时代艺术家的一些典型特征 : 以自我表达为核心,以自我经验为出发点,建立起一种融合 现实性、想像性及虚构性的视觉表现体系。秦琦的独特不仅在于他多变的风格,更在于他在其中一直坚持并逐渐成熟的寓言性探索— —逐渐放弃对现实事物的直接使用,而转入对事物中具有自我特征和典型性的一面进行捕捉。
从2004年至今,秦琦的工作就是在这样一种多重的经验交织中展开的。我们不能否认,颜料的厚度、笔触的强度和画面的重量本身与画家身体与社会经验之间的内在关联,也不能否认,目光的经验如何影响着画家建构自己的视觉机制,更不能否认,在这个过程中,知识特别是对于艺术史的理解是如何促使他对于绘画可生性的实验和探索。
我们总能在秦琦近几年的创作中,看到历史风情画的雄壮身影,糅合着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最鼎盛的传统。故事、语言、现实、历史和理想主义,这些过去绘画所追求的恢弘主题,在秦琦的创作中反复出现。它也造就了秦琦的独特魅力,在题材上的无限自由,在艺术风格上的丰富多样,静物、人物、民俗历史、自然风光,在秦琦相同或不同的系列中来回交错,自由穿梭。
丨秦琦 咬春 板上油画 80x110cm 2020
秦琦以超写实的语言方式,将社会历史的叙事和多种图像碎片化地设置在不同的场景之下,呈现出混杂、曲折的语境。而在碎片化之间有着纪实与虚构、移植与混合的视觉修辞,构成了作品中荒诞不经的意味——貌似真实,实则虚构。
赵赵
出生于1982年,新疆,中国
赵赵在2003年获得新疆艺术学院美术系学士学位,其后前往北京电影学院进修。作为80后当代中国关键艺术家之一,热衷于利用各种艺术媒介对现实及其意识形态传统惯例提出挑战,强调个体的自由意志,表达不守成规与无政府主义的态度。
赵赵具挑衅性及丰富的艺术实践获得国际间的关注及重视,在中国,北美和欧洲的展览广受好评,赵赵被视作国际新锐艺术家。赵赵于2014年被Modern Painters列为全球最值得关注的25位艺术家之一,2017年获得了第十一届「AAC 艺术中国年度青年艺术家提名奖」, 2019年获得第十三届「AAC艺术中国年度艺术家大奖」。
丨赵赵/Zhao zhao
无题/Untitle
布面丙烯/Acrylic on canvas
250 x 200 cm
2016
赵赵在作品中运用多种媒介对现实题材以及艺术形态进行转换,着重探讨个体意识与其所处的社会领域的关系。他在创作中关注并展现处于多元文化影响下人类内心的微妙变化,其作品中出现的当代艺术表现手法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概念,暗喻当今全球背景下人们的生活境遇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真实状态。同时作品也反应了他对集体主义与个人理想相互并存的态度。
赵赵的作品从来都不是直接的视觉产物,而是在经历一系列事件后产生的对于现实的感知。在《无题》中,赵赵用古典细笔划的技法,绘制了这件架上作品。玻璃的裂纹被塑造成一条条明确而又写实的线条,成为纯粹的技术挑战。裂缝的细节部分被剔除,只留下粗略的主干,在深邃的蓝色背景上,犹如荒原中的杂草,毫无头绪的印痕。画面视觉上的不适,引发出不安的慌乱感,模糊不定,瞬间消逝。这件暴力与美同时并存的作品,再现了一道道被外来物击破出现的裂痕、每一处淡淡的印记,都在画布上转化为干净、锐利而饱含力量的线条,展现出一个坚实个体被击破、内部能量竞相迸发的一瞬间。
赵赵的作品运用多种媒介对现实题材以及艺术形态进行转换,着重探讨个体意识与其所处的社会领域的关系,关注并展现多元文化影响下人类内心的微妙变化,暗喻当今全球背景下人们的生活境遇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真实状态,反应了他对集体主义与个人理想相互并存的态度。
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丨杨勋/Yang Xun
光,一切从这里开始/Light, it all starts here
布面油画/Oil on Canvas
200x250cm
2014-2015
群展:
2020 与历史同行1940-2020——四川美术学院建校80周年,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重庆,中国
2018 不舍昼夜,时间博物馆,北京,中国
2015 第二届南京国际美术展主题展——美丽新世界,国际会展中心,南京,中国
出版:
《美丽新世界—国际当代艺术主题展》,P204
“光是一个时光机器,连接着过去,现在和未来,把瞬间变成了永恒!”
对于“光”,杨勋说这是媒介,让你能够进入“心”看不到的地方。
杨勋认为时间是其绘画观念中最为核心的词汇。在他看来无论是时空之眼还是肉身之眼,在宇宙长河中都如此短暂。因此“物之哀”始终是其思想深处的生命意识,而这样的美学意识也自然根植在其艺术探索中。
杨勋的绘画与传统的关系千丝万缕却又理性克制。在他的画中有园林,戏曲人物,假山石和流水,还有花卉等等。他的工作看起来像是在试图复活某种传统,特别是在美学上。他的作品,带着一丝不属于他这个年龄与时代的气息,被称为“新东方美学”年轻一代的代表。
臧坤坤
1986年生于山东青岛,2008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综合绘画系。
现居住和工作于北京。一直以来,臧坤坤的创作在试图突破文化准则 、集体认知和潜意识束缚,以更广为接受的艺术语言表现其个人的本土体验。通过对工业媒介,包括日常生活用品的运用,臧坤坤的装置和绘画涵盖了如城市化及其带来的社会效应、时间的流逝,以及受限于时空的维度等主题。近些年,臧坤坤在绘画、绘画对象和画中物体之间建立了一种平等,而非主次之分的联系。其关注点也从色彩、笔触和形体转移到探索物体、形式、观念和不同感官体验之间的微妙关系和结构构成上。他脱离了古板教条的绘画方式,行走在一条无边界的自由创作路径上。
丨臧坤坤/Zang Kunkun
调和(VI) /Reconcile (VI)
丙烯,铝箔,胶,亚麻布/Acrylic, aluminum foil and glue on canvas
200×300×5cm
2015
一件融合了书法、试错痕迹、浮雕、拼贴等手段的作品,那些凸起的如工业出厂零部件一般的的元素实则是以一枚人类下颌骨的剪影而作的带有极简意味的连续“图案”,重复的连结形态正如人类之间的某种“沟通”模式,厚重的浮雕之间因挤压而形成的负形与动感轻盈的书法线条笔触共同参与了“构图”,取名“调和”,旨在交代作品中各种元素之间有机的冲撞、协调和自洽,一种运动中的生长状态。
臧坤坤的创作试图突破文化准则、集体认知和潜意识束缚,以更广为接受的艺术语言表现其个人的体验。通过对工业媒介,日常用品,装置和绘画涵盖了如城市化及其带来的社会效应、时间的流逝,以及受限于时空的维度等主题。
吴丹波的作品总是使用综合材料,通过绘画颜料、温度、时间的作用力发生龟裂,生成如古代湿壁画的碎片,画面的图像重组,强调“质感”在绘画中的显性。这种“同质”与“重组”的过程,犹如历史时间碎片的记忆。
吴丹波
1983 年出生于湖南
西安美术学院综合材料专业 硕士研究生学历
吴丹波的作品总是使用综合材料的方式,不断的完成“同质”与“重组”的过程,他通过使用不同材质与类型的绘画颜料(油画,丙烯,油画棒,印刷颜料等),在不同的基底(立德粉或者纸筋灰)上,在一定的湿度与温度的环境中,通过时间的作用力使其龟裂,同质化为类似的碎片材料,通过对这种类似古代湿壁画碎片的材料,进行画面的图像重组,强调“质感”在绘画中“显性”的重要性。
叙事上,吴丹波的作品充满了神秘与未知,似乎是某种宗教仪轨或神话故事的片段,对其重新诠释,模糊化其原本的内容与意义,形成视觉上独有的叙事场域,而这种独有的叙事场域都只为表达一种莎士比亚戏剧式的金碧辉煌,一种神秘,未知,恐怖,迷人的视觉图像。
丨吴丹波/Wu Danbo
神灯/Lamp
综合材料/Composite materials
150*170cm
2021
《神灯》亦源自于艺术家关于“信仰”场域的体验,“神灯”在各民族神话版与宗教仪轨上都有其不一样的诠释与代表,亦有不一样的故事桥段,“神灯”代表了自我欲望的满足,也代表了期待与未知。
这几位青年艺术家,艺术创作上和而不同,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关注点从色彩、笔触和形体转移到探索物质、形式、观念和不同感官体验之间的微妙关系和结构构成上。他们脱离了古板教条的视觉创作束缚,行走在一条有别于既有的视觉经验之外的自由创作路径上。
展览艺术家/Artist
蔡磊 CAI LEI
秦琦 QIN QI
吴丹波 WU DANBO
杨勋 YANG XUN
赵赵 ZHAO ZHAO
臧坤坤 ZANG KUNKUN
开幕时间/Opening
2021.5.29(周六) 15:00 pm
展览日期/Exhibition Dates
2021.5.29-7.18
出品人/producer
杨凯 YANG KAI
主办/Organizer
K空间/K Gallery
支持单位/support
99艺术网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Mai 36 Galerie
地址/ADD
K空间
成都市高新区芳沁街87号附3-4号/永丰立交桥内侧
K Gallery
No.87-3.4,Fangqin Street,Hi-tech District,Chengdu/Near Yongfeng Flyover
往期精彩推荐
吕林诞辰百年艺术回顾展背后的忙碌与追忆
安藤忠雄:庭院的建筑
梁克刚:自由才是绘画中最重要的品质
全景呈现上海千年书法发展史
墨渊祭:井上有一作品回顾展开幕
收录日本800年来近100座日式庭院
她挖艺术深井里的水,让它从黄昏流到黎明
他的书影响了整个台湾的油画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