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畸人青藤”五百年丨徐渭的多面人生


《中国美术报》 第230期  美术新闻

【编者按】石涛曾言:“青藤笔墨人间宝,数十年来无此道。”清代郑板桥曾刻一印,自称“青藤门下走狗”。齐白石则有句:“青藤、雪个、大涤子之画,能横涂纵抹,余心极服之,恨不生前三百年,为诸君磨墨理纸。”这里的“青藤”便指的是明代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和军事家徐渭。

2021年恰逢徐渭诞辰500周年。日前,徐渭的故乡绍兴迎来了“全国美术高峰论坛·绍兴暨徐渭诞辰500周年纪念”“徐渭诞辰500周年纪念暨徐渭故里开放仪式”“畸人青藤——徐渭书画作品展”等系列活动。其中由绍兴博物馆筹备两年之久的“畸人青藤——徐渭书画作品展”,通过百件(组)书画、古籍藏品向公众展现这位艺术天才跌宕起伏的人生和对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巨大贡献。此外,在本次举办的全国美术高峰论坛中,多位学者在发言中提及了对徐渭的认识,尤其是论坛中的“绍兴美术专场”,来自各地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谈及了他们对徐渭的研究和理解。

本期《中国美术报》将通过徐渭书画作品和后学诸家对徐渭的解读,与您一同领略“畸人青藤”的风采。


展览现场

徐渭像


徐渭其人


徐渭(1521—1593),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青藤老人、青藤道士、天池生、 天池山人、天池渔隐、金垒、金垒山人、山阴布衣、白鹏山人、鹅鼻山人、田丹水、田水月(一作水田月)等。

明正德十六年(1521),徐渭诞生于绍兴前观巷大乘弄的青藤书屋,随即展开了他跌宕而不凡的一生。徐渭生性聪慧,少年时便才名远扬;及长,饱读诗书,才华横溢,与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大才子”。他一生仕途不顺,命运多舛,晚年近万卷藏书被变卖殆尽,自称“一个南腔北调人”。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徐渭在孤苦凄凉中去世。

徐渭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复合型传奇人物。他不仅是划时代的书法大师,又是“有明一人”的诗文大家和坐标式的戏曲文学巨匠,更是在绘画上开宗立派、名垂千古的“青藤画派”鼻祖。可以说,徐渭一生在绘画、书法、文学、戏曲、军事等领域都卓有建树,蔚为大家。梅国桢评价徐渭“病奇于人,人奇于诗,诗奇于字,字奇于文,文奇于画”;袁宏道则称其“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意即徐渭之人、之事、之艺超迈时代,堪称对徐渭“畸人”之谓的恰当评语。



多舛人生


徐渭的人生道路崎岖坎坷,一生经历了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徐渭出生不久父亲去世,14岁时嫡母又去世,跟着哥嫂长大。徐渭早慧,立志科举,可是他考中秀才后,从20至41岁竟八次参加科考不中。

嘉靖三十七年时,倭寇骚扰边境,他加入抗倭总督胡宗宪的幕下,帮胡宗宪出谋划策、代笔等,其中代笔的《进白鹿表》受明世宗激赏,名动朝野。胡宗宪因严嵩案下狱自杀,徐渭惧祸发狂,自杀九次,后杀继妻下狱七年。后半生,徐渭漫游各地,多次为幕,并创作了大量的书画和诗文,但耿介不阿的性格,使得他晚年贫病交加,于73岁时病故。



复合型传奇人物


徐渭是明代杰出的艺术家,就书法、诗文、绘画、戏曲四者而言,徐渭都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徐渭是开启晚明文学先声、诗歌亦奇亦庄的文学家;是不落窠臼、开创“大写意”画风的青藤画派鼻祖;是精奇伟杰、汪洋恣意、张扬个性的书法大师;更是与汤显祖齐名的杂剧名家。徐渭曾言:“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不仅如此,徐渭还精通兵法,是善于谋略的军师;是钻研过儒释道,点校过《首楞严经》《周易参同契》《葬书》等佛道经典的杂家。徐渭的艺术不但登峰造极,而且为后代开辟先河。如潘天寿曾说,徐渭是“三百年中第一人”的绝世奇才,郑板桥曾自称“青藤门下走狗”,足见其对后世的影响之深。



“畸人青藤”


何谓“青藤”?徐渭十岁的时候在家里种了一棵青藤,非常喜欢,所以自号“青藤”,并把自家称为“青藤书屋”。

何谓“畸人”?畸人出自《庄子·大宗师》:“畸人者,畸于人而侔于天”,意思是不同于世俗而合于天道的异人。庄子的这种描述与徐渭狂放不羁、惊世骇俗的天才个性很相符。晚年的徐渭作诗自称“畸人”,在70岁生日时作诗《答沈嘉则二首次韵》说:“桃花大水滨,茅屋老畸人。”此外,他自编年谱称《畸谱》。

展览现场

学人视角

渭艺术的颓然之
许江
今年,是文化奇人徐渭诞辰五百年。如是百年不世出的奇崛之士的纪念,绍兴给予高度重视,全国文化界、美术书法界也倾心关注。此次纪念活动,名家咸集,高朋满座,便是一例。
徐渭先生是浙地的历史传奇。他多才多艺,在策论、诗文、戏剧、书画等领域独树一帜,给中国的文学史与书画史的双重演进写下全新的一页。徐渭广综博取,志向宏阔,学宗阳明,抒发本真,在拟古之风盛行之时,特立独行,崭然有异,虽科场蹭蹬,命途多舛,却依然持豪达之气、犀锐之论,为晚明文学思潮的兴起起到导夫先路的作用。
徐渭能操琴,谙音律,擅戏曲,所著《南词叙录》为中国第一部关于南戏的理论文著,另有诸多杂剧、文集传世。徐渭书善行草,风格狂放超逸,撰有《笔玄要旨》等书法专著和专论,被誉为“八法之散圣,字林之侠客”。徐渭人奇于诗,诗奇于字、文、画,他的诗是其诸艺之中最为卓绝横出的。
他将所见之山奔海立、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达于诗,既骋豪达之气,又蓄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如嗔如笑,放意则平畴千里,幽峭或鬼语秋坟。徐渭尤在中国写意绘画上有卓越的影响,是泼墨大写意绘画的创始者,于山水、人物、花鸟、竹石无所不工,以花卉最出色,让墨写的诸花,开创中华一代画面,并留有以写意为本的精彩画论。徐渭是中国历史上少见的文艺全才。
但命运却为这个全才配发了一个道途多舛、极尽沧桑、苦透癫狂、潦落悲怆的人生。从早年学履到乡试屡败;从胡幕生涯到癫狂牢狱;从北游病归到潦落晚年,生命的舛途使他磊落豪达的气性磨损殆尽,接踵而至的苦难把他淬成傲兀疏狂的畸人。这种疏狂的气性却让他的艺术,尤其他的书画获至一份罕有的放拓。
 肉身的恣肆狂洋,在生命狼藉的追踪之下,在书画的挥洒涂抹之中,跬成风采沛然的“骇意”,伴随一片苍劲奇崛、激越狂宕的生命异动,收获百年不世出的创机。最近,我读了多本关于徐渭的书,深感对徐渭的绘画研究多有不足,似乎受到青藤自况成就位次的误导。在此我想着重谈谈对徐渭绘画艺术的认识,从大绘画的角度来发现这颗笔底明珠的旷世风彩。
在徐渭痛苦迭至的人生之中,磨难无断,悲贫交集,但他的诗、书、画似乎从未停止,甚至是他被人赏识、交友酬世、养活家人的重要手段。在他的苦难生涯中,有兴与颓、显与隐、形与影几对因素,交相悴啄,磨砺着他的艺术,淬炼着这颗闲抛闲掷的不世明珠。
五百年过去,徐渭活在文化传奇之中,活在他存世不多的墨宝里。正是这些墨宝,让我们得以重访这位不世奇才的生命现场,去面对蔽藏其中的命运风暴。兴与颓,交织着徐渭的才情与命运的矛盾,是酿造其艺术的最重要的机枢,也是我们今日从多种方面认知艺术和艺术灵魂的核心角度。显与隐是徐渭大写意绘画的精神规尺,它决定了我们对徐渭的艺术、对古往今来的诸般不世之作的认识高度,同时也向我们揭示着绘画诗性的深度内涵。形与影则是徐渭大写意绘画的重要特征,其中牵连着中国绘画的诸多公案,标示出对今天仍深有裨益的语言意蕴和技艺方法。
 古往今来,中国的艺者常在逆境中求生。世途的多舛,让他们备受命运的摧剥,早年的豪达之气反复淬磨。他们放骸山水,恣情诗酒,在任情中独抒性灵,在苦痛中奔突狂啸,让身体的放骸与狼藉来直抒窘迫,重新将精神拉回肉身,呈现颓放不羁的快意。徐渭是他们中最极端的代表,他以最彻底的肉身化的精神解放,风神超迈,飘然象外,用大写意绘画铸造了艺术的颓然之美。颓是一种崩裂,但并非消亡;颓是一种消沉,但并非靡坏;颓是一种抵抗、一种磨砺,而非衰靡不振。“我亦狂涂竹,翻飞水墨描。总看奔逸势,犹带早雷惊。”
徐渭的颓然之美中存着一份天地无名的大志。正是这种大志,感天动地,历五百年而不衰。在青藤书屋的小小院落的碧地里立有一方石柱,上刻徐渭亲书的“砥柱中流”。旁边有青藤盘转虬然,翻腾而上,堂前的木刻楹联刻有“一池金玉如如化,满眼青黄色色真”。小圆门洞之上,是徐渭的手笔:“天汉分源”。万物皆得其法,天河各得其源。如是浩瀚世界,豪达元气,方是徐渭颓然自适的归宗,也是他横亘五百年的不死之神。■

展览现场

徐渭书画的现代性时空表述


王赞(中国美术学院原副院长):绘画的内涵要素始终围绕如何表现自然物的空间关系,力图再现与表述自然的空间存在。徐渭作品中的禅意境界表达,采用了抽象性客观物的时间叙述。禅意的时间性概念在现代审美的活动范围中逐渐变化为跨时空的艺术呈现,因为不论是单纯的空间表达(美术、雕塑),还是单纯的时间表达(音乐、舞蹈),抽象性和经验性的逃逸与重置获得了时空观念的一致性。我们观看徐渭画作中的藤条盘绕笔痕和竹子笔法的否定之否定的意象表现,再看西方绘画家贾克梅蒂的作品,发现那种肯定中否定、否定中肯定的涂抹具有十分相同的时间性表现。逃逸(时间)的肯定与重置(空间)的否定在看似选择的路径中寻找“空”和“有”的心灵寄放。一种空寂般的寥寥数笔,纯粹性的文人挥洒暗示着现代性时空的表述。

写意的省思


杨大伟(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委员):明代画家徐渭是从根本上完成大写意绘画变革的大家。他的绘画以水墨为主,重神韵,重笔墨情趣。他作画自云是“戏”:“老来戏谑图花卉”。戏是无功利、无目的、不刻意于技巧、纯出自然的创作心态。笔墨大刀阔斧、纵横跌宕,把水墨大写意花鸟推向书写内心情感的境界,开创了近代大写意的画派。徐渭的绘画对清代的朱耷、石涛、扬州八怪及近现代的吴昌硕、齐白石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大写意尽管可以得意忘形,却很难做到得意忘我。徐渭的淋漓酣畅,可以让人感受到作者如醉似狂的状态。齐白石以简练的笔墨书写精神,表万物生命。徐渭深悟艺术创作中多和少的妙诀,敢于以少胜多、以一当十,描绘对象概括凝炼。他注重用笔的苍劲老辣与方折劲挺,挥写自如;用色吸收民间美术的敷色特点,艳而不俗;构图上,他多以简洁之图,塑花、鸟稚拙之美,他兼取文人画的放逸及宋画的细致,造就了单纯而丰富的写意画高峰。写意画不着重物理表象的真实,而着重画家内心的真实。因此,写意画在强调表现画家真情实感的同时,须同时强调游心于万物,整体把握客观世界生生不息的变化韵律,不受时空、体面、光色、透视等物理现象的束缚,这即是中国文化中所讲的“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既是有我之境,又是无我之境。两者只有统一才能成就写意画的境界。而写意画的本质支撑和内在学术理想是“写意精神”,这也是优秀画家创作的根本动力。这种敢于超越客观物象来表现人的精神,无疑是一种生命的自觉。

用生命和灵魂凝结成《杂花图卷》


        李普文(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把四时花卉蔬木写于一幅,是徐渭长卷与立轴的重要特征之一。“老夫游戏墨淋漓,花草都于杂四时。莫怪画图差两笔,近来天道够差池。”徐渭自身的遭遇使他对“天道”“命运”产生了怀疑,对现实社会持一种批判的态度。他以自己的生命和灵魂凝结成《杂花图卷》,“评说世界和自白式地叙说自身融合到了一起”。《杂花图卷》一气呵成,从起笔牡丹的淋漓渲染,到荷叶的压抑盘郁,中间梧桐挥洒疏放,葡萄则纵横恣肆,狂放激越,芭蕉高潮已过,复为潇然飘逸,结束水仙竹子则简洁散淡,“巾短情长”,给人余兴沛然之感,览之总觉尚有未完之叹、无尽之思,悠然不断。

青藤画派的画学思想


      张东华(中国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教授):1962年,著名史学家徐仑在《徐文长》一书中正式使用“青藤画派”一词,这意味着“青藤画派”作为一个画派开始由隐性走向显性。青藤画派的画学思想由四方面构成:1.“不学天成”“出乎己而不由于人”“本色”等,虽然这些是书法、诗文和戏曲的理论,但同样可以作为徐渭的绘画理论。2.有关造型,徐渭的“舍形悦影”,即影观念是青藤画派的空间建构模式。3.笔法来源:草书(书法)入画。徐渭云:“迨草书盛行,乃始有写意画。”其呈现方式:是似与不似,追求目标是不求形似求生韵。4.诗画结合:“芭蕉伴梅花,此是王维画。”即“王维画”所传达的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上述四条从理念、造型、笔法、诗书画结合四个方面构成了青藤画派画学思想的核心内容。根据我对于青藤画派的梳理,陈洪绶、八大、石涛、郑板桥、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等都可归入。这些画家在美术史上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以上内容节选自“全国美术高峰论坛·绍兴暨徐渭诞辰500周年纪念”上的发言,部分题目为编者加)

展览现场

“畸人青藤——徐渭书画作品展”介绍


“畸人青藤——徐渭书画作品展”是迄今规模最大、作品最优、参展单位最多的徐渭主题展。绍兴博物馆联合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广东省博物馆等国内30家文博单位和中国国家图书馆等古籍收藏单位,汇聚展出徐渭书画作品、徐渭及其师友所著古籍文献、徐渭后学书画作品等相关文物100件(组)。其中一级文物17件、二级文物47件、三级文物19件。此次展览据徐渭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作品,以及作品背后的故事解读,展现其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和奔放、姿媚、自我的艺术风格。
此外,在此次众多展品中,来自故宫博物院收藏《墨葡萄图轴》《墨花图卷》,来自南京博物院的《三友图卷和来自浙江省博物馆的《花卉图册》四幅作品仅展一个月时间,将于6月19日撤展。
本次展览的《草书咏笔中堂》《行书群忘诗轴》《草书七绝》《草书咏月诗轴》等徐渭大幅巨作,其尺寸和苏州博物馆的《代应制咏墨词草书轴》《代应制咏剑词草书轴》尺幅相仿,创作时间约在同一时期。这几件作品的画心尺寸均为竖353厘米左右、横104厘米左右,丈二巨幅。这种高头大轴的书法形式起兴于明中期,是为适应当时社会刚刚兴起欣赏中堂书画挂轴的审美需要。
徐渭的书法风格与其狂放不羁的个性及环境密切相关,犹以行草巨幅立轴最显奇崛风貌。首先,中堂悬挂规整的书法立轴,容易拘谨局促无气势。徐渭这类作品笔画无一定之规,线条忽粗忽细,笔触忽干忽湿,间距疏密不拘,近观似无法度,稍远望去,如屯云滚滚,疾风骤雨,排山倒海,铺张席卷,气势壮阔,摄人心魄。其次,徐渭自称“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他本人颇以这类反台阁体的“畸艺”书法自傲。他以恣肆挥洒的笔墨抒发“二百年来一老生,白头落魄到西京”的情怀。袁宏道赞其书法为“八法之散圣,字林之侠客”,正是指出了徐渭的书法以无法为有法的潇散爽逸。
作为“泼墨大写意画派”创始人、“青藤画派”的鼻祖,徐渭的画吸收前人精华而脱胎换骨,不求形似求神似,山水、人物、花鸟、竹石无所不工,以花卉最为出色。
徐渭晚年悲苦凄凉,形影相吊,他将自己的悲愤和怀才不遇之感融注于笔端。徐渭的绘画主观感情色彩强烈,笔墨挥洒放纵,从而把中国写意花鸟画推向了书写强烈思想情感的最高境界,把在生宣纸上随意控制笔墨以表现情感的写意花鸟画技巧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为中国写意花鸟画发展中的里程碑,开创了中国大写意画派的先河,为文人画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其画风对清代的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以及近现代的吴昌硕、齐白石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览现场

展出作品欣赏


徐渭 墨葡萄图 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为故宫博物院藏,图中画一架葡萄从右侧穿出,老藤错落,叶片茂盛,果实晶莹。作者以草书笔法作画,运笔放纵豪爽,叶与果用淡墨加胶矾挥洒,施墨淋漓大胆。画中题字结体紧凑,运笔恣意。葡萄是徐渭常画的题材。根据自题可知,徐渭将葡萄比作被抛入野藤中的明珠,以抒发自己一生怀才不遇、坎坷痛苦的心境。

徐渭 草书李白诗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此轴为沈阳故宫博物院藏,书写李白《赠汪伦》七言绝句。尾款署“天池”二字。古人临行赠别常常书写《赠汪伦》之诗。徐渭一生结交过许多朋友,他的文集中录有不少朋友之间的唱和诗。此卷借李白之诗相赠,受赠人以军旅友人的可能性为最大。据记载,万历八年,徐文长去长城的马水口会见李如松将军,被奉为上宾。临别时,李如松又在北楼设宴饯别。事后,徐渭的二儿徐枳得以在李如松幕中为客。此轴为李如松所书的可能性最大。从此轴的书法用笔飞动,不拘于行字间距,提顿节奏丰富,姿态奇伟,当为中晚年之作。

徐渭 草书春雨帖诗卷(局部) 上海博物馆藏
此卷为上海博物馆藏。卷尾自署“隆庆春之望后,时接初夏矣,莼鲈既盛,二张君扶木以归,酒馔既倾,书此为别,天池道人渭”。二张君是徐渭同窗好友张子锡、张子文兄弟俩。尾款称徐渭与前来探监张子锡兄弟饮酒、作诗二首。此卷作品运笔藏锋内转,融苏轼之浑朴、黄庭坚之苍劲,米芾之爽逸于一炉,表现出狂放不羁之性情。此卷曾为近代吴湖帆收藏,他在跋尾中对徐渭书法很是推崇和称赞。卷前引首有清人绘徐渭肖像,卷尾有戴熙题跋、吴清鹏观款等。

徐渭 墨梅芭蕉图
此图为君匋艺术院藏。它纯以水墨,用笔纵横抹出。石前芭蕉,石后梅花,相互映衬。渴笔灵动、恣意,在这干湿浓淡、来去纵横中,冬日芭蕉的萧瑟、梅树的劲挺、疏远荒寒的画境尽现眼前。题跋以行草笔意出之,奇崛纵横,洒脱无羁,跌宕沉稳。梅花与蕉石题材在徐渭笔下反复出现,可见他对这一题材的偏爱。

徐渭 鱼蟹图卷
本卷为天津博物馆藏。它以一诗配一画的形式,这是徐渭最为常见的画法。此卷前段绘芦蟹,芦草的描绘细致、松动;螃蟹以浓墨画深色甲壳显出坚硬的质地,以淡墨画出螯爪的透明质感,以细劲的墨笔挑出爪尖更是点睛之笔。随着水波渐密,一尾鲤鱼正翻飞于浪尖,作者仅绘出上扬的鱼头和鱼尾,就将鱼儿即将跃出水面的瞬间凝固笔端,几簇墨点表现出水花四溅的效果。两段绘画各自独立却用若隐若现的水波连缀,可见作者匠心。

徐渭 草书自度曲
此卷为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徐渭自书《美人解·鹊踏花翻》曲,字体雄奇,笔意奔放,苍劲有奇气。

徐渭  三友图
此图为南京博物院藏。松、竹、梅岁寒三友相互交织映衬,画风放逸,笔墨淋漓。画家用笔老练、大胆,中锋侧锋互用,行笔迅捷,有刀砍斧劈之势;用墨湿度较大,浓淡之间节奏强烈,细节处尤彰显笔墨功力,是徐渭代表性的写意作品。

徐渭 草书横江词
此轴为无锡博物院藏。书写李白《横江词六首》之五,作品笔墨恣肆。李白的诗文明写长江风疾浪高,却暗指前途坎坷,徐渭本人的经历与诗境不谋而合。

徐渭 花卉蔬蟹图(局部)
此卷为云南省博物馆藏,以水墨绘墨竹、荷花、梅花、玉簪花等四季花卉及虫、鱼,用笔狂放,构图细巧,笔墨变化多端,泼墨、焦墨、破墨、双勾并用,相互穿插呼应,挥笔如风,驱墨如云,一气呵成。每段画面寥寥数笔即勾画出物体特征,简约而具神采。此卷书画相结合,相得益彰。

徐渭 行书淮阴侯祠本卷为广东省博物馆藏,是徐渭用章草书写作诗《淮阴侯祠》《过项王宫》《渔乐图》和《摩诃庵栝子松下听弦上人弹琴》四首。卷尾有吴昌硕、陈师曾题记,尾款署天池道人,署印“金垒山人”“袖里青蛇”“山阴布衣”三方。前二首为《淮阴侯祠》和《过项王宫》,大意相近,均为游淮阴侯祠、项王宫之后对韩信、项羽二人的感慨。《渔乐图》乃徐渭读汤显祖诗后的效彷之作,《摩诃庵栝子松下听弦上人弹琴》为徐渭和张元忭结伴而行摩诃庵之游所作。此卷字形大小、行草不拘,笔触轻重、墨色干湿随意,笔势纵横奔放,不拘法度,极具创造力,展现了徐渭书法的纵横之气和豪放境界。
徐渭  渔妇图
此图为上海博物馆藏,绘有观音三十三化身之一的马郎妇观音。马郎妇观音又称鱼篮观音。徐渭继承了自宋而下的禅画传统,此图人物的造型与笔墨都极其简洁,墨色清淡,寥寥数笔,衣纹眉目都只求意到,不论形似,大片留白不仅予人无尽想象,也暗含色相皆空的佛理。

徐渭  行书群望诗
此轴为青岛市博物馆藏,徐渭文集中该诗题为《驾归自阅,群望于衢,恭赋》。下注:“三月三日。”史料记载,万历九年的三月初三,万历皇帝有亲阅武场一事。本诗描写的就是,当天演武的壮观场景,所以本轴是在此事不久所作。据徐渭的年表,这一年,徐渭仍客居京城。本轴尺幅巨大,与苏州博物馆藏《代应制咏剑词草书轴》相仿佛。可见,此年徐渭常作大幅。整幅作品气势撼人,纵横恣肆的笔锋,重按飞提,率意驰骋,跌宕有致。

徐渭  草书七律
本轴西泠印社藏,所书为唐岑参《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诗。万历九年,徐渭客京城翰林院张元忭幕,代他写有《代应制咏剑词轴》《代应制咏墨词轴》二巨幅。本轴所书内容,虽为岑参之诗,却和徐渭此年在京城所见所闻甚近。徐渭借幼时即已熟诵之诗以发自己身处皇城的感慨。此作高堂大轴,气势磅礴,全然有别于传统书法卷册翰札的文房趣味,呈现出全新的厅堂展示审美。作品的笔墨不拘程式,狂放开张,淋漓酣畅;线条圆转遒劲、厚重落拓;挥洒间,如江流喷涌,浓云翻滚,气势恢宏、摄人心魄,能激发观者狂奔的思绪,彰显着徐渭的疏狂孤傲。

徐渭  应制咏笔词
本轴为天津博物馆藏。此作茂密无间,笔墨恣肆。布置纵横散乱,却奇趣横生。看似无法,实则笔力坚实,欹侧平衡,不拘于点画的得失,达到了无法之法的境界。

徐渭  写意花卉图
此卷为吉林省博物院藏。徐渭用水墨意笔法,写兰、牡丹、竹、荷花、葡萄、菊石等八段,用笔酣畅,时见草书意趣。其墨色淋漓,多用破墨之法,有水润华滋、清透之意。其中题诗多见于徐渭其他画作,如第三段荷花:“若耶溪上好风光,无人折取献吴王。西施一病经三月,数问荷花几许长”等。

徐渭  草书杜诗
此轴为苏州博物馆藏。徐渭书杜甫《赠花卿》七绝,笔意奔放豪迈,运笔沉着有力,变化多端,随意而出。满篇点画跌宕起伏、从容不迫,字体的大小对比、字形的偃仰欹侧极具变化,纵横恣肆而又苍劲浑厚,自成一体,体现了徐渭狂放傲世的个性气质和直抒胸臆的艺术主张。

徐渭  草书诗
此轴为故宫博物院藏。所录诗见《徐文长三集》卷七,题为《过陈守经,留饭海棠树下,赋得夜雨剪春韭》。陈守经是徐渭晚年经常往来的弟子,且时有唱和,《徐文长逸稿》卷三有《梅雨几三旬,陈君以诗来慰,答之,次韵二首》;卷四有《陈伯子守经致巨蟹三十,继以浆鲈》诗。据考证,均为万历十八年作。其书法纵逸跌宕,用笔豪放恣肆,浓淡干湿富于变化,结体密中有疏,穿插映带生动有致,是徐渭的草书佳作。

徐渭  煎茶七类
此卷为荣宝斋藏。尾款署有:“壬辰秋仲,青藤道士徐渭书于石帆山下朱氏之宜园。”壬辰年是万历二十年,徐渭七十二岁,是目前所知最晚创作的书法作品。卷中所录,是徐渭根据卢仝《茶经》稍做删改后的“煎茶”小品。据《绍兴府志》记载,徐渭另有《笔玄要旨》一卷、《玄抄类摘》六卷、《茶经》、《酒史》六卷。可见徐渭对煎茶、饮酒之类 亦颇多研究。又尾款所说的石帆山,是绍兴城东南秦望山山脉中某一山,朱氏之宜园,是当时的某个私家庭园。

徐渭  初进白鹿表
此件为中国国家图书馆藏,首题“初进白鹿表”,集刻于《清啸阁藏帖》“数”册。《清啸阁藏帖》以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排序,刻于清嘉庆三年(1798)。隶书首题“清啸阁藏帖”,有张伯英跋并钤“勺圃”印这件书法作品,是徐渭传世有纪年可考作品中最早的一件,也是他书写最为工稳的楷书。徐渭加入胡宗宪幕后,代为起草有关章、奏等公文。嘉靖年间,由于皇帝喜好祥瑞,故一时向皇帝献祥瑞成为风尚。胡宗宪因此表得到皇帝赏识,对徐渭倍加器重。

徐渭  行楷书千字文
本卷为故宫博物院藏。所书《千字文》全篇,后有跋数语,对文中“易輶攸畏”“指薪修祜”作解语。款署田水月。此卷所书上限也为隆庆三年十月之后。署款“田水月”。此件行楷书《千字文》,行笔急缓有度,笔势张阖自如;点画厚重朴拙,有古法之踪,是其在习古中求变的表现。卷后有陈亦禧和陈半丁题跋。陈亦禧评价徐渭:“青藤奇才高行”,“运今人之手腕,扩时代之心胸,直到古人地位”。

徐渭  草书千字文
此卷为故宫博物院藏。它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行楷书千字文卷》和荣宝斋收藏的《千字文大草卷》一样,卷尾均钤有“金垒山人”白文方印。金垒山,浙江上虞西南二里,与绍兴毗邻,明时属绍兴府。相传东汉魏伯阳著《参同契》于此。旁有丹井,晋太康中凌井得金垒,因此得名。徐渭的长兄徐淮即喜结交炼丹方士,曾耗尽家财用于炼丹成仙,徐渭少年时受他的影响。当他在隆庆年间中入狱后,就研读魏伯阳的名著《周易参同契》并作注。所以徐渭隆庆至万历中的许多书画作品中用“金垒山人”白文印,这与他研究魏伯阳,向往养生的精神有关。此卷字体奇纵恣肆,奔放苍劲,笔法多有变化,为作者草书佳作,并著录于《石渠宝笈初编》。

徐渭  行书昼锦堂记
此轴为故宫博物院藏。书录欧阳修的《相州昼锦堂记》,这是欧阳修为韩琦所建昼锦堂写的一篇文章。徐渭自署书于壬辰岁,即1592年。徐渭的书法主要从学宋四家的米芾、黄庭坚、苏轼、蔡襄,其中学米芾最深。此轴行书笔法以中锋为主,沿袭了王羲之、米芾善用侧锋运笔,多变且灵动,通篇笔画极具表现力,飞扬恣意又不失法度,笔势圆浑沉着,苍劲奇伟,姿媚之态跃然而出,不愧为书中“散圣”。

徐渭  墨花图
此卷为故宫博物院藏。墨笔画大叶芭蕉、萱鸟、牡丹、荷花、稻蟹、梅花、菊花、葡萄共八段。卷中笔意洒脱,墨色淋漓。各段又自书诗句,可谓诗、书、画三美绝。

徐渭  草书论书法此卷故宫博物院藏。徐渭书写的是自梁武帝至米芾等各家的论书法的话语。卷中所示书体,以黄庭坚、米芾二家尤多。款署“万历壬辰春季月,青藤道士徐渭书于梅花馆”。这是万历二十年,距徐渭离世仅一年。这件徐渭晚年抄录古人书论的精心之作,其用笔纵而能敛,精劲老道,提按顿挫变化丰富,功力深厚,是其晚年长篇佳作。在书法之外,也反映了徐渭对于古典书论的用功之勤。梅花馆是徐渭晚年寓家的斋馆名。 编辑丨刘晶(中国美术报)







《何不怜取眼前人》+《乌鸦穿过玫瑰园》

谢礼恒 著定价126元,特惠99元。扫码即可下单




往期精彩推荐







四川省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成立大会在成都召开
笔下云烟:沈尹墨先生题签往事
浙大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大展《金石不朽》
西蜀文人园林御翠草堂 草木集
传奇汉学家高罗佩的代表作中文版首次面世
什么是齐白石的快乐星球?
她们,2019/D空间:樂:yuè ,lè,yào
徐冰:属于你本应走的路,想逃是逃不掉的
徜徉于笔墨与造化中的叶茂中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微店分享更多艺术作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