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不怜取眼前人》+《乌鸦穿过玫瑰园》
浙大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大展《金石不朽》:书写、复制与文化衍生
「金石不朽」
书写、复制与文化衍生
杭州|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
2021年1月12日,“金石不朽:书写、复制与文化衍生”展览在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开幕,展览将持续至6月30日。
丨实拍书影
本次展览由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艺术史系主任薛龙春教授策划,由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和浙江大学图书馆主办,选取百余件金石拓本、金石图书与金石学者的信札手稿,配合以古代铜镜、简牍、砖瓦、碑刻、墓志的实物,讲述拓本作为一种承载古代文明的独特形式,何以深植于中国人的文化与心灵世界,金石因此成为真正的不朽之物。
丨展览现场(摄影:沈雨文)
展览分为四个单元。
第一单元“商周秦汉”,集中展示了商周青铜器和汉代刻石的铭文拓片。
第二单元“魏晋南北朝”,展品主要以北魏墓志与造像题记的拓片为中心。
第三单元“隋唐”,展示了隋唐墓志与唐代的名家碑刻拓片。
第四单元“金石文献”,集中展示了宋代以来主要的金石学著作,除了铜器与刻石,还有玉器、砖瓦、钱币、玺印、封泥、甲骨、骨签乃至简帛、写本等各种文物。
丨展览现场(摄影:沈雨文)
虽然古人认为金石不朽,但真正不朽的,却是通过椎拓工艺获得的复制品——拓片。虽然拓本是对金石表面的复制,尤其是铭文书写的复制,但由于拓片都是手工制作,因此每一件拓片都有着微妙的差别。清代中叶以降,拓片上不断增加的学者题跋,以及特殊的装潢方式,使得拓片具有了综合文化产品的性质。此外,宋代以来的金石文献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他们如何实现金石及其铭文、图样的视觉化,这也是展览副题中文化衍生的意义之一。
5月份,本次展览的同名图录《金石不朽:书写、复制与文化衍生》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
金石不朽:书写、复制与文化衍生
薛龙春 主编
布面精装|八开|360页
浙江大学出版社|2021年5月
定价:880元
图录由本次展览策展人、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艺术史系主任薛龙春教授主编,甄选了近80件殷商至隋唐的具有书法或文献价值的拓本(有些配合以实物),精心印制,为每一件展品撰写说明文字,不常见的拓本同时提供释文。另有20余种金石图书与金石学家手稿,附以基本的信息与纪年考证。
图录的第一部分选择了吴大澂的《愙斋藏器》及王懿荣《致吴大澂尺牍》《吴大澂致汪鸣銮尺牍》等三件展品,邀请白谦慎教授撰写了专文。作为吴大澂研究专家,他的论文无疑会让我们对于晚清的金石收藏活动以及收藏家之间的社交有更细腻的理解。苏州虎丘黑松林《三国吴墓地出土石屏风》是第一次露面的重要石刻画像,对于研究三国时期的社会观念与绘画艺术具有重要价值,我们也邀请了参与发掘活动的王学雷先生为图录撰写长文。这些学术论文冠冕全书,提升了这部学术展览图录的价值。
图录的封面设计整体以黑色调为主,力图展现拓片给人的视觉印象。本书护封采用德国再生原黑卡纸,这是一款韧性和黑度都极好的黑卡,正面将本次展品之一——《广武将军碑》的拓本反相烫黑金,模拟碑刻效果;反面满版印银,将拓片的下半部分折叠与正面烫黑的碑刻相接,呈现出碑刻与拓片的对比效果。《广武将军碑》不仅书法古拙生动,斑驳的碑面更展现出一种浑然天成的美感,此亦是碑刻拓本的独特意趣。
图录采用八开布面精装,配以护封,并采用可180°完全摊平的装订形式,以方便读者观看与使用。
丨可180°摊平阅读
本书中文书名字体集自书中所收录的另一件经典作品──《爨宝子碑》拓本,对字的处理保留原字和周边的残破细点,凸显金石意味。英文标题字体使用极具碑刻意味的西文字体──Trajan(图拉真),以与中文字体呼应。内文版式力求简洁大方,不作无谓的装饰,强调文字排版的信息层次,选取作品局部放大,呈现拓片的精彩细节。
签名典藏本,含精美书签
书签实拍,上有白谦慎和薛龙春老师亲笔签名、钤印
如薛龙春教授所言,“虽然我们并不拥有最好的资源,但我们投入最诚挚的努力,希望每一个展览都能为观众讲述一个有意味的故事”。由学术的角度而言,金石遗文为学者提供了难得的第一手文献;从艺术的角度说,它们不仅承载着古代的文字书写,也是书法艺术的重要资源。
往期精彩推荐
什么是齐白石的快乐星球?
隐踪十年,刘野巨幅《竹子 竹子 百老汇》亮相
何多苓美术馆:她们,2019/D空间:樂:yuè ,lè,yào
叶茂中: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
徐冰:属于你本应走的路,想逃是逃不掉的
钻天坡当代艺术展:探寻当代艺术的可能性
艺术野疯狂推荐网课丨六讲专栏:日本古建筑简史安藤忠雄:庭院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