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传奇亮相:这座令人惊讶的美术馆满足你对工艺美术的所有想象




| 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落成开馆暨“中华瑰宝——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工艺美术展”开幕仪式现场



 2月5日,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落成开馆暨“中华瑰宝——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工艺美术展”开幕仪式在京举行。



01

“两馆”落成:彰显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气象的重要文化地标


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建筑面积91126㎡,坐落于北京中轴线北延长线上,西侧毗邻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东侧坐落着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北侧为中国科技馆,南面有中国历史研究院、“鸟巢”体育馆等建筑,为北京中轴线增添了一个新的文化地标。展馆的设计理念源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挖与提炼。建筑的整体设计构思汲取了中国古典建筑太和殿的比例,建筑平面中轴对称左右展开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对称审美。建筑立面呈三段式,由下至上分为石材基座、透明平台层和漂浮的建筑层,分别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天、地、人,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和谐之美。“两馆”项目自2019年3月30日动工奠基,2022年2月5日正式开馆,建设历时近3年,由德国GMP公司和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共同设计。 



| 场馆外景



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主要承担中国工艺美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鉴定、修复及传承发展的工作;承担文物遗产艺术珍品的典藏、物态遗产和保护项目的展览陈列、活态遗产和保护项目的展示演出任务;承担工艺美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学研究、国内外学术交流、公共宣传教育、社会服务工作;承担项目和传承人保护接续的数字化采集存储和互联网信息大数据共享任务;承担传承中华文明、弘扬中国各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责任。该馆的建成填补了我国工艺美术和非物质遗产国家级博物馆的空白。



| 中央大厅



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的设计理念源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挖与提炼。建筑的整体设计构思汲取了中国古典建筑太和殿的比例,建筑平面中轴对称左右展开,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对称审美。建筑立面呈三段式,由下至上分石材基座、透明平台层和漂浮的建筑层,分别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天、地、人,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和谐之美。



凌空的“多宝格”


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的建筑设计并没有止于传统的三段式,而是进一步创新演变,地上建筑最高的两层向外出挑六米,形成凌空的造型,其创意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多宝格方匣,寓意着内部珍藏和展示着国家级艺术瑰宝。该馆以动静结合的方式展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工艺美术精品。



| 西南侧访客视角



灵动多字的光影之美


馆的外表面肌理采用暖铜色幕墙材质,图案借鉴中国古典建筑中的花窗及传统收藏用家具博古架的多宝格构图,通过对传统图案的抽象提炼,形成具有工艺美术特色的独特创新纹样。这种金属格栅装饰手法对室内空间起到有效的遮阳效果,同时镂空的形式自然呈现生动的光影变化,使整个建筑显得灵动多姿、活力四射。



| 五层南侧展厅



传统戏台的古韵之美


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的多功能厅特设一座传统戏台,既能体现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又能承担非遗项目演出任务。该戏台由乐平市中乐徽派古建筑修复有限公司捐赠。


戏台的设计融合京派戏台及赣派乐平戏台的特点,博采众长亦独具特色,充分体现了高超的木结构营造技艺。戏台屋面遵循京派建筑特点,采用筒瓦屋面,三重檐六翘角形式,翘角出翘平缓;脊饰采用京派作法,正吻、垂兽、仙人等传统文化风格要素,惟妙惟肖。戏台建筑构件及油饰则体现赣派乐平古戏台的风格。雕刻的人物和历史典故栩栩如生。油饰以红黑金为主色调,凸显金碧辉煌,大气磅礴。



| 戏台



另外,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不但彰显传统设计理念,它还是一座现代化的博物馆。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具有环保、绿色、节能、安全、现代化和智慧化等特点。



| 展览现场


扫描海报二维码,即可下单



02

8大板块,1298件(套)工美珍品,开馆之作“中华瑰宝”展览亮点多


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开馆展览“中华瑰宝——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工艺美术展”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与场馆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是北京冬奥会期间一项重要文化内容。据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工艺美术馆馆长韩子勇介绍,“中华瑰宝”开馆大展,共分“大国匠作”“旷古遗音”“万方乐奏”“丝路丹青”“粉墨传奇”“藉器传文”“神州迎春”“盛世重光”八个版块,涵盖了工艺美术、古琴、传统乐器、传统美术、戏曲、金石篆刻与拓本、传统年画、戏曲演出和学术报告八个部分的内容,共展出1298件珍品,80%是第一次面向社会公众展出,大部分展品是中国艺术研究院70年积累的珍藏。展览还设计了精彩的互动环节,每件展品均可扫二维码听看展品的讲解。展览力求以点带面,展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 展览现场



第一部分

大国匠作——走向新时代的工艺美术


该部分包含“薪火相传 推陈出新(1949-1978)”“百花齐放 欣欣向荣(1978—2012)”以及“新时代中国好手艺(2012年以来)”三个板块。展示1949年以来,中国工艺美术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该部分展览展出的“四大国宝”:翡翠山子《岱岳奇观》、翡翠花薰《含香聚瑞》、翡翠提梁花篮《群芳揽胜》和翡翠插屏《四海腾欢》引人瞩目。四件翡翠国宝从题材选定、形式设计到全部完成,历时八年。由40多位名扬玉坛、技艺精湛的大师能手组成的创作集体和数十名著名专家学者组成的顾问团队精诚合作,精心设计、施工,大胆创新,以此四件作品矗立起玉雕历史上的新高峰。



| 展览现场



第二部分

旷古遗音——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


该部分分别从“器”“谱”和“人”三个角度展现了古琴艺术的深厚底蕴。作为中国器乐艺术的集大成者,古琴艺术基本涵盖了琴制(形制与制作)、琴弦、琴谱、琴人、琴曲、琴史、琴歌、琴论、琴派等领域,形成由曲、谱、律、论、派、工构成的一套完整的琴学体系。古琴音乐所蕴含的意韵,包括琴曲的标题、音结构中的“韵腔”、节奏上的非均分、音质上清微淡远的倾向,承载着中国传统音乐体系的基本特征,构成中华民族音乐审美的核心。琴乐演奏中琴人一体、乐思相融的洒脱、达观境界,是中国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21世纪以来,古琴艺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被重新认知。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古琴艺术成为第二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06年,古琴艺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古琴艺术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成功范例,迎来了空前的繁荣。



| 展览现场



第三部分

万方乐奏——中国传统乐器文化


该部分以“古乐遗响”“弦管锣鼓”“八音竞奏”“宫商谱帙”四个板块讲述中国传统乐器博大精深的文化历史。展出的乐器藏品,力求从“历史属性—文化功能—乐器形态”视角,全面呈现中国传统乐器与器乐文化的面貌,感悟我国源远流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延续并传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足以凭借的宝贵文化基因。中国的礼乐传统历史悠久。中国不仅有世界上最早的乐器分类法“八音”,还海纳百川,汉唐乐器中的琵琶、筚篥、箜篌、胡琴、唢呐等,更是见证了丝绸之路上的民族文化交融。宋元以来,传统乐种更是日益繁盛。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的乐种,如水乡“丝竹”、竹寨“芦笙”、福建“南音”、新疆“木卡姆”、浙东“闹年锣鼓”、广东“硬弦软弓”,各具品貌。值得一提的是,20世纪以来,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的前辈,不畏艰辛,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座专业音乐博物馆。该展区还综合乐器学分类属性,设置口簧系列、笛箫系列、弓弦系列、弹拨系列、鼓系列专题,展现中国各民族同种属乐器的丰富性与关联性。



| 展览现场



第四部分

丝路丹青——丝绸之路沿线壁画传摹


该部分作为国内在壁画临摹、研究方面规模最大、跨度最大的一次集中展出,分为“火尽薪传”“西域传道”“千年营造”三个板块,体现艺术家和文保工作者共同协作的成果,在壁画技艺传承和艺术实践上有重要参考价值。这项工程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共建“一带一路”,加强文明对话,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创造更多更优秀的人类文明重要成果。 



| 展览现场


扫描海报二维码,即可下单



第五部分

粉墨传奇——中国传统戏曲艺术


该部分从“艺孕大千”“南北争胜”“历久弥新”“民族共创”四个板块展示了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强大的文化基因和源远流长的发展规律。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人类和世界的杰出艺术形态,代表了传统表演艺术领域的最高成就。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戏曲以“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发展方针,积极进行戏曲改革,让传统戏曲艺术持续发展。在相续不断的文化积累中,中国戏曲艺术体系、中国戏曲表演体系、中国戏曲理论体系得到充分的建构与建设,古老的戏曲艺术焕发出活态发展的新风采。 



| 展览现场



第六部分

藉器传文——金石篆刻、印谱、拓本


此部分包含篆刻、印谱、拓本三个展区,展出海内外当代最具代表性的百位篆刻家,以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论语》警句篆刻的作品百件。金石拓本、印谱撷集了国家级收藏机构珍贵藏品,展现传统文化在当下文化传承、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 展览现场



 第七部分

神州迎春——中国木版年画


年画是中国特有的、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大都用于新年时张贴,烘托年味,含有驱凶避祸、祈盼盛世祥瑞之意,制作方式多为木版水印。该部分由“执戟佑安”“年节祥庆”“斯文在兹”“国泰民丰”四个板块组成,展出了门神主题,吉庆主题,以戏曲、文学、传说为主题,以及以世俗生活和民俗信仰为主题的四类年画作品。这些年画来自天津杨柳青、四川绵竹、江苏苏州桃花坞、山东高密、山东平度、北京等地。它们取材于现实,细腻地刻画了民俗信仰、时样节景、生产耕作、婚丧嫁娶等世俗生活,同时以鲜艳亮丽的色彩、圆润可爱的形象和喜庆祥和的立意,表达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艺术想象。



| 展览现场 



第八部分

盛世重光——戏曲、音乐、民俗表演与学术讲座


“盛世重光”以戏曲、音乐、民俗表演与学术讲座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向公众讲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故事、工艺美术故事、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 展览现场



据悉,“中华瑰宝”展同时也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残奥会系列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该馆特别设计了冬奥主题的装置景观《从阿勒泰到北京》,置于馆内中央大厅入口处,其创意就来自新疆阿勒泰市墩德布拉克洞穴彩绘岩画以及北海公园等传统冰上运动项目。这一装置将远古先民的滑雪起源和北京的冰雪文化用镜面不锈钢呈现出来,为北京冬奥喝彩。



| 展览现场


展览将持续至5月30日。



来源丨中国美术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编辑丨艺术野疯狂

排版丨崔婷



特别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深度阅读:台北故宫博物院古籍装潢特展这些书美到舍不得翻开








往期精彩推荐







广汇美术馆国际公共艺术项目开幕
山水之间,食味烟火,你真的会玩吗?
张建平丨抵达高原的时间之路
海日楼传奇旧藏古籍碑帖撷颖丨沈曾植的藏书面貌
春天终将来临—大卫·霍克尼在诺曼底
VIBE 己·合 肢体跨界活动展
1840年以来最有代表性的一批近现代名人书札100通
人到七十 坂本龙一:我的声音像一个小岛
于右任 标准草书千字文手稿遗珍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微店分享更多艺术作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