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董克平:从神秘归于平凡的哈密瓜
2017.6.6
从神秘归于平凡的哈密瓜
文|董克平
插画|郑莉
专栏
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旧日被捧为神圣之物的物品今天已经成为超市里的寻常之物,高度发达的物流产业撕去了遥远造成的那层神秘帷帐,现在人们不再觉得哈密瓜是稀罕之物。
开车听广播里说到哈密瓜,和吃有关的消息我都会留意一下,于是听了进去。
最早知道哈密瓜还是在上世纪60年代,父亲去新疆招收少数民族学生,带回一个哈密瓜。我们第一次见到这样的水果,小心翼翼地吃瓜,感觉哈密瓜真的好甜呀。
那时,新疆与北京真是遥远,父亲说他坐了三天四夜的火车,耗时八十多小时。好在哈密瓜是种耐储存的水果,否则人还没到北京,哈密瓜大概就没法吃了。现在好多了,从北京到乌鲁木齐,坐火车32小时,坐飞机只要4小时,万里路不过是睡一觉的时间。
哈密瓜古已有名,有两千多年的栽种历史,维吾尔语称“库洪”,源于突厥语“卡波”,意思即“甜瓜”。哈密瓜不仅甜度高,而且还富有营养,尤其是维生素和铁的含量较高。当然这些都是现代科学分析后得出的结果,当年并不知道这些,清甜好吃是人们喜欢它的主要原因。哈密瓜的种植区域很大,据说是鄯善地区所产的最佳,在新疆地区都叫它“甜瓜”。甜瓜得名为“哈密瓜”,还是拜清朝康熙皇帝所赐。
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元旦(农历正月初一),康熙大宴皇室成员,用的水果是新疆甜瓜。有人问这个瓜叫什么名字?因为是哈密王进贡而来,康熙就命名为哈密瓜,这个名字一直用到了今天。
因哈密与京城的路途实在太遥远,得之不易,哈密瓜历来都被视为珍贵水果。为了能让清朝皇帝在元旦大宴上能吃到哈密瓜,哈密王每年七月就要在众多哈密瓜中选出最佳者,挂上铭牌予以保护;九月成熟时,摘下晾晒,装入特制的木箱,包装好,再小心翼翼地运往京城,务必于腊月二十三日前运到。
从十月到腊月二十三,这一路要走八十多天。要是寻常水果,在没有保鲜技术的清朝,经过这么多天的颠簸,估计早就变了模样。好在哈密瓜皮粗肉厚,加上包装盒里铺满了软软的锦缎,才能保证一部分哈密瓜经过长途跋涉还能保持品相完好。交通不便和物流不畅造成了哈密瓜的金贵,产地之外的一般官员和寻常百姓怕是连这个名字都没有听说过。
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旧日被捧为神圣之物的物品今天已经成为超市里的寻常之物,高度发达的物流产业撕去了遥远造成的那层神秘帷帐,现在人们不再觉得哈密瓜是稀罕之物。社会进步了,人们的眼界开阔了,原本的神圣与神秘逐渐淡化,还原食物的本来面貌,人们关注的是其消费属性和营养安全指数。虽然产地依然是考量食材的重要标准,但距离已经不是障碍,更不会有什么神秘因素了。
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食材的丰富性是其他国家和地区难以比拟的。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环保意识、健康意识的提升,有一些食材逐渐被淘汰,有一些食材被人们有意识地屏蔽掉,还有一些过去的珍贵食材在今天变为寻常之物。这些变化带来了人们对食材的重新认识。
在我看来,食材的珍稀性只是少数人的极致追求,更多人关心的是食材的营养及普适性。安全的、有营养的、常见于大众餐桌的食材是消费者和经营者共同关心的热点,并会持续下去,成为人们饮食消费的主流。
(点击标题,即可阅读全文)
一键下单新刊
▼▼▼
好消息
我们已经开通了“号内搜”功能,只要在公众号后台的菜单栏,选择“知识库》号内搜”,输入你关心的关键词(如牛肉)进行搜索,即可精准获取历史消息中的精彩内容。
扫扫获取更多美味!
中国最具影响力的餐饮杂志,创刊于1980年,发行遍及海内外。
微信号:ChineseCuisine1980
商务合作:010-63044739
邮箱:zgpr1980@163.com
本微信号所有内容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提前沟通,获得授权后方可转载。转载时请在显著位置注明来源及作者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