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它们挺过640多万年,成了中国最濒危的大猫

2018-01-30 大猫 猫盟CFCA


近些年,我们和云豹打过的交道,都在这儿了。少之又少,不可不说。


文章首发于《中国国家地理》8月刊,有删减

编辑 | 陈老湿 巧巧


在中国南方的森林里,曾经广泛生活着一种美丽的猫科动物——云豹。它因身上独特的大块云彩状斑纹而得名,它的身世也正如它的名字一般,至今依然神秘而不为人知。


对大多数人而言,云豹的形象是模糊的、陌生的,即便是在动物园里,也极少能看到云豹的身影。如果说虎、豹留给人们许多回忆和故事、雪豹在高原上流传着种种传说,那么云豹则如同潜藏在阴影里的幽灵,极少有人在野外见过云豹,即使是经验丰富的猎人,也很难完整描述云豹的样子。

 

云豹,图片来源见水印


当我第一次从红外相机拍摄的影像中看到云豹的身影时——那些安装相机时举目皆是的高大树木、树干上的苔藓、寄生的蕨类与石斛、树枝上奔跑的松鼠,以及雨林里赤麂满含生机的吠叫声,顿时在脑海里活了起来。

 

虽然,对于云豹我依然知之甚少,但云豹的故事却必须讲一讲了。

 


树上大猫,来自远古

 

早在640多万年前,云豹就出现在这个星球上了。它是现生豹亚科(狮、虎、金钱豹、美洲豹、雪豹、云豹)动物中最早分化出来的物种,在它身上你依稀还能看到些远古的遗迹。云豹的犬齿长度可达4cm,其与头骨的比例在猫科动物中是最大的,让人不由想起消失的剑齿虎。但其实云豹是一种小型的豹,体型与中型猫科动物亚洲金猫(他和金猫打了15年交道,现在打算来说说……)差不多。


云豹分布在亚洲东部和南部的热带、亚热带丛林,从尼泊尔境内的喜马拉雅山脉东部和南部低山地带,经不丹、印度,一直延伸至缅甸、中国南部、越南、老挝、泰国、马来半岛和柬埔寨。


云豹得名于身上那与众不同的云状斑纹:黑色镶边,中心浅色,与周围灰色区域显著区分开,在猫科动物里只有云猫拥有类似的斑纹,有趣的是云猫分布区域与云豹接近,并且也很擅长在树上活动。

 

云豹,图片来源见水印


身体结构的特点使云豹非常善于爬树——较轻的体重使其适合在树枝停留,短粗、强有力的四肢以及宽大的脚掌为其提供了强大的攀爬能力,几乎和身体一样长的尾巴则让云豹即使在树上也能够保持平衡。在马来西亚,云豹在当地土话里的意思是“树枝上的虎”(harimau-dahan)。云豹甚至可以头朝下地从树干慢慢往下爬,这在大型猫科里绝无仅有。它还能够像树懒一般倒挂在树枝上并且移动,或者用后腿抓紧树干、用尾巴缠绕树枝,悬挂在树上。很显然,在树上捕捉松鼠、鼯鼠或猴子是云豹非常擅长的活动。


最新的遗传和外形特征研究将云豹分为两个不同的种:原来生活在亚洲大陆和台湾、海南等岛屿上的云豹为“大陆云豹”,而生活在婆罗洲和苏门答腊的云豹被独立命名为“巽他云豹”或“婆罗洲云豹”。本文主要针对大陆云豹展开,并依旧俗将其简称为“云豹”。

 

 云豹基本信息:

         英文名:Clouded leopard

         学名:Neofelisnebulosa

         头体长:70-108cm

         尾长:55-91.5cm

         体重:16-32kg

         IUCN红色名录:易危(2008)VU

         CITES:附录I

         中国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I级

 


中国云豹的历史与现实

 

中国民间通常把云豹叫做龟壳豹、荷叶豹、小草豹等。大陆云豹在中国一度分布广泛,从西藏东南部、四川中部、西部和南部一直延伸至秦岭以南等区域都有记录。一般认为中国拥有大陆云豹的全部三个亚种:N. n. nebulosa(分布于中国东部和南部大部分地区)N. n.macrosceloides(分布于中国西藏东南地区)N. n. brachyura(分布于中国台湾岛,已被宣布灭绝)。 国外的博物馆在中国福建南部(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43104 号标本)、湖北(柏林动物博物馆, 56135 号标本)、和海南(美国国家博物馆,239907 号标本)都曾经采集过标本。

 

如今可确认的分布最靠北的云豹产自湖北神农架,有趣的是这个上世纪80年代的记录在当时被以为是最后的华南虎,多年后有好事者追溯照片才发现它其实是一只云豹。

 

被报道成最后一只的华南虎,实际上是一只云豹。图片来自网络


传统的中国云豹分布区,贵州、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安徽、云南等省均为云豹主产地。讽刺的是这个结论多来自毛皮收购记录:20世纪50-60年代,贵州每年可收到云豹皮100-200张左右,直至90年代后仍能收到云豹皮100张左右;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在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每年云豹的捕获量均在百余只;同期四川、浙江、广东等省每年可收购云豹皮数十张。

 

如今华南、华东诸省已有十年再无云豹的可靠记录。伴随着栖息地消失,中国内地的云豹受到食物短缺、非法盗猎、毒药二次伤害等多种伤害,逐渐从人们的视野中淡出了。从皖南野生动物救助中心得到的云豹救助记录中可对彼时中国内地云豹的境况窥得一二:



皖南野生动物救助中心的云豹,图片来自该救助中心


2006年以后,该救助中心再未接收过云豹。如今安徽黄山一带的森林里是否还有云豹在顽强地生存?在贵州、江西、湖南、湖北诸省的森林里,情况又怎样呢?

 

台湾已无云豹踪迹。


视线转向台湾。2013年,台湾宣布历经13年调查,依然没有找到台湾云豹——因此宣布了该亚种的灭绝。与台湾情况类似的是海南,除了一些过往的皮张记录,海南云豹已有近20年未见踪影,离官宣的灭绝还有多远?


海岛物种无法得到大陆种群的接济,种群非常脆弱,作为食物链顶端的大型猫科更是如此。相对海岛,台湾云豹的灭绝则使人非常担心:中国内地的云豹情况会比台湾更好吗?

 


发现中国云豹

 

中国野生云豹红外照片,拍摄者:冯利民


早在13年前,2005 年,北京师范大学和云南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开展野外调查,这次调查中冯利民博士利用红外相机拍摄到中国首张野生云豹的照片。此后不久,他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安装的红外相机再次拍到了云豹,这消息极其令人振奋——至少在云南边境的森林里,云豹还在!


2014年年底,猫盟受邀和西藏影像保护组织(TBIC)一起前往藏东南的墨脱和察隅进行生物多样性调查,明子和冯利民随队前往。考察队在墨脱县的季雨林里安装了数十台红外相机,几个月后回收的数据让所有人兴奋不已:大量野生动物被记录到,狼、豺、黑熊、水獭、大灵猫、金猫、云猫……还有云豹。

 

墨脱的云豹


这并不是墨脱首次记录到野生云豹。2013年,北京林业大学郭玉民教授的团队在墨脱进行调查时,就通过红外相机首次在墨脱拍摄到了云豹和云猫这两种罕见的猫科动物;此后不久,影像生物多样性调查所(IBE)邀请生态爱好者李成共同前往墨脱进行生物多样性调查,李成安装的红外相机也成功拍摄到了云豹。

 

墨脱的云豹,拍摄者:李成


2015年底,猫盟参加了由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主导的澜沧江项目。该项目旨在通过一系列的调查和保护行动,来推进澜沧江流域的生物多样性本地化保护工作。对云南情况非常熟悉的冯利民博士主导设计了猫盟的工作区域:西双版纳易武州级保护区。


该区域位于中国-老挝边境,过去受到关注较少,但却是联通中老两国和西双版纳国家级保护区两个子保护区的重要廊道带。我们和西双版纳保护区科研所、易武保护区的同行们组了个队,走访,调查。最后,历经红外相机严重丢失的惨痛后,剩余的4台依然拍到了大量野生动物:金钱豹、云豹、金猫、大灵猫、小爪水獭、豺、黑熊、小鼷鹿、圆鼻巨蜥……不一而足。


与此同时,来自北京林业大学时坤教授的团队也传来消息,同样在西双版纳保护区,云豹也多次被拍到。

 

版纳的小爪水獭


2016年底,猫盟受“自然影像中国”组织的邀请,参与了云南德宏州“美丽生态德宏”摄影年活动。这次活动猫盟最大的期盼就是云豹、云猫、熊狸、马来熊等物种。德宏地处云南西部,在云豹分布的版图上是一座承上启下的桥梁,非常重要。而这里还拥有相对完整的低海拔季雨林,从邻国缅甸公布的生物多样性信息来看,我们对德宏寄予厚望。

 

德宏的云猫,get


在铜壁关保护区的鼎力支持下,调查工作顺利展开,明子和鹳总前往调查,几十台红外相机被一一安放。仅2个月,传回的数据就让我们欢呼雀跃:我们多次拍到了云豹的野外活动影像!

 

德宏的雨林中,还有云豹栖息。那大尾巴我们也就看了八百遍吧。


至今德宏州已经展现出惊人的生物多样性,除云豹外,云猫、金猫、大灵猫、小爪水獭、白眉长臂猿等多个珍稀物种纷纷现身,此前中国从未有野外影像记录的灰腹角雉也第一次从这里走进人们的视野。2017年7月,嘉道理中国保育组织的同行传来好消息:从未在中国有过野外活体记录的马来熊被他们拍到了,同时他们也拍到了云豹!

 

国内首次记录到灰腹角雉的野外影像。


至此,中国云豹现存栖息地的脉络逐渐清晰起来:从云南南部到西藏东南部,目前已经有四个确定的云豹分布点:西双版纳州(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易武州级保护区)、临沧市沧源县(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德宏州(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藏墨脱县(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四个分布点构成了中国西南边境一片相对连续的云豹分布区域,该区域内所有满足云豹生存条件的低海拔常绿森林地带均可期待云豹的分布。


制图:王岩/CNG

 


光靠运气无法发现云豹

 

现在要来说说发现云豹的背后的故事。


在明子前往墨脱之前我们就明确知道那里有云豹,然而彼时我们对寻找云豹没有任何实际经验。明子完全靠直觉和我们根据金钱豹形成的经验来安装相机。事实证明这些森林里的猫其实习性都差不多:在明子安装的相机前,云豹、金猫、云猫、豹猫依次经过。

 

德宏,出现在红外相机前的金猫。


当你爬过足够多的山,并且在山间细细观察的话,就会总结出一些难以描述的规律:山里总有那么一些地方是动物们喜欢来的,而这些地方里面,又会有一些是猫特别爱去的。这种地方通常有一些地理环境上的共性,但其实我们更多的是靠一种直觉来判断是否会有一只猫经过这里。

 

当然这种直觉里很理性的一点就是要去寻找林相最好的区域。虽然有些猫对于环境不那么挑剔,比如豹、豹猫,但一片山林里树木长得最好、地势最理想的地方一定会有它们的踪影,这也是生态系统顶级物种所代表的意义。因此当我在西双版纳易武保护区的森林里穿林跋涉时,一直在期待这种直觉出现。

 

不管理性判断还是直觉,都需要通过积累获得


但一开始的行进中我什么感觉都没有:林子不错、但不是我希望的那种环境。最后我们决定沿着山坡往上爬。从地图上看,靠近山脊的地方森林非常理想,我想去那里碰碰运气。然而一开始的攀爬简直糟糕透了,次生林里的茅草灌丛密得惊人,这些带刺的藤蔓和枝叶疯狂地拉扯着我们,企图阻止我们往上爬,这几乎让我丧失了继续前进的意愿:这么密的植被,没有一只爱干净的猫会喜欢在里面活动。

 

然而当我们到达侧面山脊,情况开始变得不一样起来。那些烦人的灌草丛忽然消失了,参天大树在这个高度开始出现,高大的树冠遮挡住阳光,下层的植被因此而凋零,这正是一片发育成熟的雨林该有的样子。我们站在这里暂作休息,一边喝水一边抬头欣赏着高大的树冠和寄生在树枝上的各种石斛与蕨类。一条明显的小径沿山脊而上,我们很快就发现在小径上有不少动物活动过的痕迹。“这地方不错!”我心里说。

 

穿过灌草,参天大树才出现。


但这还不够,这种感觉还不足以让我在这里安装红外相机。找到动物最有可能经过的地点,这是我们的基本原则。于是我拉着保护区的李平沿着兽径继续往上爬。终于,在一片宽阔的林子里我们停下脚步,这里的山坡很平缓,高大的树木均匀地矗立在我们周围;林下很开阔,一些阳光透过树冠层照进来,滋养着下层的一些草本植物。我们发现了不少赤麂活动的痕迹,鸡粪也看到了一些,甚至还有一只黑熊在此留下了一大堆粪便。那种“就是这里了”的感觉现在非常强烈,我抬头看着那些大树,心想如果我是一只云豹,或者一只灵猫,我会很喜欢这里。

 

几个月后,保护区的岩罕超很开心地给我打电话:“拍到小草豹了!”他说。我一下子兴奋起来,让他赶紧把数据都传给我。

 

终于在版纳记录到了云豹


这个地方很热闹,赤麂三天两头光临,小灵猫、黄喉貂也是常客,当然更少不了赤腹松鼠这种本地居民。云豹经过了两次,遗憾的是由于一根大树枝从树上掉下来,正好拦在相机前,因此云豹并没有像期待中那样从相机前经过,而是从远一点的地方绕过去了。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终于找到它了。

 

赤麂在林中走来走去


在随后德宏的调查中,明子和黑鹳的相机拍到了更多次的云豹,鹳总很得意地说:“看看,这个点,我装的!”这个机位确实值得吹嘘,云豹、金猫、豺、云猫、豹猫……当地的食肉动物明星全都来这里秀了一把。

 

德宏的豺,豺狼虎豹总挂在嘴边,然而它们现在境遇都不怎么样。


终于,我们觉得我们对云豹这种动物培养出一些感觉了,我们之间终于产生了共鸣,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找机会仔细了解它们。

 

在对猫盟各地拍摄的14次云豹记录进行了初步的个体识别后,我发现至少有5只不同的云豹个体。它们的活动集中在每天早晨5:00-9:30和下午16:30-23:30这两个时间段,相对而言云豹更喜欢在光线比较昏暗的时候活动;只有一次云豹在下午14:30被拍摄到(版纳易武)。这样的活动规律与东南亚的云豹研究基本相符。

 

红原鸡和白鹇,云豹容易获得的稳定的食物。


虽然通过红外相机我们并不能知道中国的云豹都吃些什么,但从拍摄到的其他动物我们大致可以推测云豹的捕猎倾向:所有拍摄到云豹的地方都拍到了大量赤麂和雉类,如红原鸡、白鹇、黑鹇、红腹角雉等。此外,几种大型松鼠(如赤腹松鼠)、帚尾豪猪、豪猪、果子狸、野猪的数量也相当可观,在铜壁关保护区,体型壮硕的霜背大鼯鼠也经常出现在红外相机前。这些动物或许构成了云豹的主菜单,我猜测对中国的云豹而言,中小型有蹄类动物和雉类、大型啮齿类都是支撑它们生存的重要猎物类型,在寻找云豹时这些猎物或许是重要的参考依据。

 


与森林同在——中国云豹的未来

 

事实上拍到云豹并没有让我感到安心,相反,极低的拍摄率让人觉得即便是边境的云豹也已经危在旦夕。而中国内地的云豹依然沉默,没有任何一个保护区传出拍到云豹的消息。

 

我曾经困惑于此:为何在中国云豹的现状呈现出如老虎一般的窘境?在其生态系统里云豹并非最顶级物种,经过多年的调查,我发现比云豹生态层级更高的金钱豹如今的境况反而比云豹更好,与云豹生态位接近的金猫、猞猁、豺等物种也比云豹更容易找到。

 

云豹眷恋着由这样年纪的树组成的原始森林,然而这样的森林所剩无几,图片拍摄于老挝。


我想,归根结底还是在于云豹对环境的依赖性导致其在中国的三种豹里成为最敏感脆弱的一种。无论在西双版纳、德宏还是墨脱,云豹都出现在当地林相最好的森林里,它们一如既往地眷恋着大树森林;它们不像雪豹那样远离人类选择雪域高山优雅独居,也不像金钱豹那样南北通吃乃至上犯高原,用强大的适应性换取生存空间。于是云豹成了中国东部和南部原生常绿森林的殉葬者,人们在毫无怜惜地消耗森林的同时,中国内地的云豹也慢慢走向穷途末路。

 

幸好它们还在。虽然现在云豹对我们而言依然陌生,但它们的存在本身就已经给予我们莫大的信心,去了解还来得及,去保护也依然不晚。云豹已经在这个星球上生活了640万年,我想它拥有足够的智慧来面对环境的变迁,而决定云豹在这个地球上还能存在多久的因素现在在于人类的智慧——我们是否具备足够的睿智来保护我们和它们共有的森林,还是继续愚蠢地摧毁它?


它不应该成为我们的回忆。伴水手绘。


- End -


------ 关于本土的野生猫科动物,你还必须读--------


豹猫已是底线,无论生态还是文明


他和金猫打了15年交道,现在打算来说说……


赞赏钻了茅草灌丛坚持爬到山顶拍到云豹的大猫酱


更多:

金猫 | 云豹 | 老虎 | 豹猫 | 宠物豹猫 | 黄喉貂 | 香鼬 | 猛禽 | 毒蛇 | 救助 | 北京华北豹 | 荒野 | 西双版纳 | 山西马坊 | 新龙 | 猫盟 | 长耳鸮 | 刺猬 | 长耳鸮 狍子 | 鬣羚 | 带豹回家 | 豹吃人吗 | 乔治·夏勒 | 个体识别 | 寻豹启事 |猫盟周边 | 



欢迎长按二维码关注猫盟

拍摄于墨脱的云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