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带豹回家,修复华北的荒野与人心

刘旻 猫盟CFCA 2020-02-24


带豹回家经过2016的酝酿,2017的正式启动,再到现在,依然在探索一条华北山地生态修复的保护之路。这篇文章是共创方阿拉善SEE基金会为项目做的梳理,它的逻辑、成长脉络都在其中了。


华北豹 来源:猫盟


清朝末年,一张豹皮漂洋过海到了日本后被人收购。时任大英博物馆动物学部门负责人约翰·爱德华·格雷(John Edward Gray)描述这个新亚种时,误以为是日本的豹子,遂命名为Panthera pardus japonensis

 

但实际上,日本并不是豹的产地。后经考证,豹皮来自北京西北部的山区,即今天北京昌平、延庆一带。

 

在遭到捕杀前,这只豹子曾和同类一同游荡在苍茫的太行山区,作为华北山地的顶级掠食者,世代在此繁衍生息——它们就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华北豹。



离乡之豹面临种群“孤岛化”


历史上,太行山区,包括北京周边广泛分布着华北豹。北京不仅是这一物种的模式标本诞生地,更是它们记忆中的“家”。然而,经过近70年的开发和破坏,华北豹已逐渐从太行山消失。大约2005年后,北京再无华北豹的踪迹。

 

在它们原有的栖息地上,人类大量涌入,建筑拔地而起;迅速扩张的交通线路像锯齿一样切割着它们仅存的领地,拆散它们的家庭,使残存的华北豹散落在更为狭小的生存空间——种群“孤岛化”,这是当前的最大威胁。

 

过渡开发 来源:猫盟


同时,非法盗猎和人兽冲突也让华北豹的境况雪上加霜——华丽的豹皮仍能勾起人们的虚荣心;忍饥挨饿的豹子们偷袭家畜,让村民们又气又怕,加剧了对立情绪。


非法盗猎和人兽冲突  来源:猫盟


或许,华北豹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作为太行山森林生态系统的顶级食肉动物会被狼狈地驱离故土。



带豹回家:希望犹存,价值显著


2010年前后,猫盟创始人宋大昭(大猫)和蒋进原(老蒋)赴京寻豹,未果。更令人揪心的是,他们发现北京近1万平方公里的山区中,大型兽类几近凋零。

 

虽然保护形势已十分危急,但也有值得欣慰的消息。在猫盟后续的调查中,于太行山中段的山西和顺县发现了稳定的华北豹种群,而山西与北京在生态条件上高度相似——这意味着作为华北豹模式发源地的北京,仍具备种群恢复的希望。

 

豹是大型旗舰物种,其存在是优良环境的体现。因此,华北豹代表着华北最后的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另一方面,华北山地在生态保护方面长期存在感不强,但该区域在生物多样性方面亮点颇多。如能以华北豹种群恢复为契机,通过明星物种保护带动区域生态修复,打开华北地区的环保新局面,这一行动无疑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


冬季的华北山地  来源:猫盟


2015年,猫盟组织志愿者对北京周边山地生物多样性进行摸底,评估在北京恢复华北豹种群的潜力。一年后,经多方保护专家论证,认为项目具备可行性。由此,一个宏大的生态构想——“带豹回家”初具雏形。



回归之路,道阻且长


所谓“带豹回家”,不是简单地把华北豹运回去放养,而是让它们进得来,留得下,繁衍生息,世代永存。

 

带豹回家利用的是猫科动物的扩散天性——小豹长大独立后会离开出生地,不断寻找适合自己生活的栖息地。历史上,太行山脉和燕山山脉是一个连续完整的华北豹栖息地,豹子们会沿着山脉扩散,而两山交汇的北京自然成了它们的重要家园。


太行山的华北豹  来源:猫盟


那么,华北豹能被引导着,顺利重返阔别多年的北京老家吗?

 

这就需要经过三关考验,即“找到豹子”→“找到归路”→“带豹回家”。相对而言,前两关问题不大,真正的难题是第三关,因为我们不能干预自然规律,必须让豹在自然状态下扩散回京才算成功。也是由于这一特殊性,项目没有截止时间,可能耗尽一代人的青春,也可能需要两辈人的努力。

 

时代变迁下,近50年来,那条华北豹天然的扩散之路不再畅通。公路切断山脉,村庄和农田蚕食山林,栖息地面积缩减,兽夹、电网、钢丝套屡禁不绝,野猪、狍子等猎物也随之减少——华北豹的扩散空间越发有限。

 

结合科考数据,猫盟提出了修复太行山北段扩散廊道,重新联通被割裂的栖息地,打通华北豹回家之路的构想,并希望在未来建立生态廊道驿站,长期监测和保护太行山环境。



资源整合,培养“共创者”


大型猛兽的重新引入历史分布区在国内尚属首次。“带豹回家”内容庞大,涉及面广,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公益项目。牵头方猫盟的专长主要在猫科动物的研究保护以及生物多样性领域;而整个太行山北段的环境保护需要更广泛的专业能力以及各方社会资源的参与才能有效推进。


本项目工作区域  来源:猫盟


早在项目孵化期,阿拉善SEE便开展了针对性资助,于2016年为华北生态走廊恢复投入了第一笔启动款。2017年“带豹回家”项目正式上线后,阿拉善SEE的山西项目中心和华北项目中心提供了莫大的支持。

 

随着工作朝着深度发展,整合现有资源,集中突破困难成为共识。2019年,山西和华北两大项目中心将跨省协作,共同支持“带豹回家”的项目实施。8月,“华北豹野保共创营”开营,这被视为一种新的有益探索。在此模式下,我们培养的不只是志愿者,而是更具能动性和主导意识的共创者。

 

这一探索也是项目核心需求的体现。面对这个长期的保护工程,我们正在寻求一起战斗的赞助伙伴、合作组织及志愿者,共同完成生态廊道永久性的联结、保护和修复。有了这些“共创者”的资助和参与,我们就能开发更多廊道科普项目,为公民和政府传递更多关键信息以增加保护力度,并继续推动廊道内关键区域的保护及恢复。



以豹之名,修复荒野与人心


带豹回家,就是让消失已久的华北豹重新回到北京,这便意味着修复扩散廊道,唤醒人们对身边荒野的关注和守护的热情,让人学会与自然和谐地共处,让太行山脉重新焕发生机,长出灵魂。


华北豹生活的山地和捕食对象  来源:猫盟


一言以蔽之,以豹之名,修复华北的荒野与人心。



“带豹回家”Q&A


1.北京还有可能养活豹子吗?


可以。2016 年猫盟在怀柔、延庆做过为期一年的兽类监测,北京的兽类中除了豹子外其他的物种仍在。只要加以保护让猎物数量增长,豹子就能待得住。


2019年8月12日凌晨,河北承德平泉市出现一只形似豹子的野生动物在羊圈中捕食。经过专家认定,这是一只华北豹。这是首次在北京以北的燕山山地发现华北豹,这把华北豹已知的分布点向东北方向推进了300多公里。更多戳:信念的力量:带豹回家,它在路上


2、豹子回来会对人类产生危险吗?


猫盟和豹打了很多年交道,山西的“老豹子”队员则和豹共处了一辈子,即使迎面相遇,也从没被攻击过,它很聪明,会主动确保和人类的安全距离,请放心。

 

大型猫科并不是必须远离城市,只要人们对环境足够友好,它们完全可以生活在我们周围,就像以前一样。


比如,孟买是印度最大的城市,2015年人口超2千万,和北京一个级别。孟买的郊区就活跃着豹子,它们晚上会在村子里游荡捉狗吃,还会趴在公园的躺椅上休息。


生活在洛杉矶的美洲狮,在当地的生态地位和豹子差不多,晚上它们会在洛杉矶市郊的山上溜达,也会走在好莱坞的霓虹灯下,甚至与人近在咫尺。


3、有其他可参考的成功案例吗?


美国佛罗里达州有一条“美洲狮之路”,主办方从2012年开始,联结佛罗里达州从森林到海岸的荒野之地,为海陆空的野生动物,以及其中的人类重新修复一个跨省的土地和水域网络。


链接:FloridaWildlifeCorridor.org


如今他们已经贯穿了东边一条长达160公里的生态廊道的联结(此前为虚线),此后,美洲狮的轨迹又重新活跃在了廊道之上。这表明,只要推动公众和合作者持续提供保护和修复所需的帮助,廊道的永久联结就不是梦想。


- END -

.........关于带豹回家,你还可以读.........


2017,我们摸了一遍豹回家的路


太行山铺满金蛋蛋的未来,了解一下?


带豹回家,重走太行天路



更多:

金猫 | 云豹 | 老虎 | 豹猫 | 宠物豹猫 | 黄喉貂 | 香鼬 | 猛禽 | 毒蛇 | 救助 | 北京华北豹 | 荒野 | 西双版纳 | 山西马坊 | 新龙 | 猫盟 | 长耳鸮 | 刺猬 | 长耳鸮 狍子 | 鬣羚 | 带豹回家 | 豹吃人吗 | 乔治·夏勒 | 个体识别 | 寻豹启事 |猫盟周边 | 



长按二维码关注猫盟,记得给我们标星哦


我们保护豹

但我们保护的不只是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